“学衡派”与新文学运动

“学衡派”与新文学运动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1
版次: 1
ISBN: 9787545821000
定价: 6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历史
10人买过
  • 本书关注民国时期的反新文学运动。这里的“反新文学运动”一词即从西本省三的“反新文化运动”而来。应该说,反新文学运动是反新文化运动思潮中与文学关系密切的一部分。民国时期,中国的反新文学运动思潮主要有三股力量,即上文提到的“五四”前期以林纾为代表的旧派文人的反新文学运动、1922年以来“学衡派”的反新文学运动、1925年以来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运动。本书正以此三股反新文学运动的力量为研究对象,又将这一运动置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背景下进行了审视和评价。中国反新文学运动不应该被完全否定,文学史需要给予其重新的定位。 高传峰,男,1983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为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社会科学》《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扬子江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曾获宁夏第二十二届文化艺术和旅游论文研讨会二等奖。 序 杨扬/1

    绪论/1

    章  中国旧文学的大崩溃/15

    第二章 “学衡派”的聚合/68

    第三章  《学衡》与“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及新文学实践/151

    第四章  后期“甲寅派”的文学活动/229

    第五章  结语:意义与余绪/303

    参考文献/332

    后记/341
  •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民国时期的反新文学运动。这里的“反新文学运动”一词即从西本省三的“反新文化运动”而来。应该说,反新文学运动是反新文化运动思潮中与文学关系密切的一部分。民国时期,中国的反新文学运动思潮主要有三股力量,即上文提到的“五四”前期以林纾为代表的旧派文人的反新文学运动、1922年以来“学衡派”的反新文学运动、1925年以来后期“甲寅派”的反新文学运动。本书正以此三股反新文学运动的力量为研究对象,又将这一运动置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背景下进行了审视和评价。中国反新文学运动不应该被完全否定,文学史需要给予其重新的定位。
  • 作者简介:
    高传峰,男,1983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为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在《社会科学》《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扬子江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曾获宁夏第二十二届文化艺术和旅游论文研讨会二等奖。
  • 目录:
    序 杨扬/1

    绪论/1

    章  中国旧文学的大崩溃/15

    第二章 “学衡派”的聚合/68

    第三章  《学衡》与“学衡派”的新文化理想及新文学实践/151

    第四章  后期“甲寅派”的文学活动/229

    第五章  结语:意义与余绪/303

    参考文献/332

    后记/341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