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12
版次: 1
ISBN: 9787313180391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98页
字数: 4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历史
10人买过
  •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600多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纳粹分子的疯狂屠杀,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都对急需帮助的犹太难民关上大门,而中国人民和上海这个大都市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向犹太难民伸出了援手。约有2.5万名左右来华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诺亚方舟”,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中国的土地上度过了艰难岁月,有的还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梳理和总结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来华避难的这段历史。   潘光,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项目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研究,在犹太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首席专家。1993年获詹姆斯·弗兰德中国一犹太研究学术奖,2004年获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授予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2006年获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与本书相关的主要著作有《犹太文明》《犹太民族复兴之路》《犹太人在中国》(中英法德文)、《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犹太人在亚洲》(中英文)、《犹太学和以色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英文和希伯来文)、《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纳粹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犹太人在美国:一个成功族群的发展和影响》《离散与避难:犹太民族难以忘怀的历史》等十余部。 史述篇:在华犹太难民社区的形成、发展和结束
    第一章 欧洲犹太难民来华避难的远因近由
    第二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1933-1941)
    附录来沪犹太难民人数考
    第三章 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社区
    附录一 上海犹太难民社区面面观
    附录二 上海犹太难民中的锡安主义活动
    第四章 来到中国其他城市的犹太难民
    第五章 上海“最后解决”方案和“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第六章 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患难友情
    第七章 在华犹太人的离去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团的结束
    附录 改革开放以桌廉来华犹太难民及其后裔重返“故乡”的热潮

    理论篇:理论视阈中的来华犹太难民和中犹关系
    第八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国际背景: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的影响
    第九章 “推拉理论”和犹太难民来华动因探析
    第十章 流亡与坚守——离散族裔理论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区
    第十一章 关于犹太难民集体记忆和“中国情结”的理论思考
    附录一 “集体记忆”理论的西方言说
    附录二 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调研报告
    第十二章 在夹缝中拼搏求生:来华犹太难民劫后幸存之原因
    第十三章 传统史学、公众史学和口述史学的完美结合——20世纪中叶至今来华犹太人和来华犹太难民研究的演进

    模式篇:犹太人避难史上的“中国模式”
    第十四章 纳粹大屠杀之前的犹太人离散避难史
    第十五章 纳粹暴政期间的犹太难民:中国之外的避难和救助
    第十六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一:开放型的大城市成为犹太难民的主要避难地
    第十七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二:犹太难民生活在一个没有原发性反犹主义的氛围中
    第十八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三:犹太难民的避难地有一个先期到达的实力雄厚的犹太社团
    第十九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四:犹太难民群体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附录一 《上海犹太纪事报》的社会作用和历史意义
    附录二 流亡中国的知识难民
    第二十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五:犹太难民利用列强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
    附录一 “梅辛格计捌”和“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附录二 柴田回忆自己因暗中支持犹太人而被捕的经历
    关于来华犹太人和来华犹太难民研究的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
    后记
  •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600多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纳粹分子的疯狂屠杀,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都对急需帮助的犹太难民关上大门,而中国人民和上海这个大都市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向犹太难民伸出了援手。约有2.5万名左右来华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诺亚方舟”,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中国的土地上度过了艰难岁月,有的还直接参加了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梳理和总结了二战期间犹太难民来华避难的这段历史。
  • 作者简介:
      潘光,历史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特聘教授,上海犹太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一带一路”项目主任,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上海世界史学会会长,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和世界史研究,在犹太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来华犹太难民研究”首席专家。1993年获詹姆斯·弗兰德中国一犹太研究学术奖,2004年获俄罗斯总统普京颁令授予圣彼得堡300周年荣誉勋章,2006年获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大屠杀纪念奖。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与本书相关的主要著作有《犹太文明》《犹太民族复兴之路》《犹太人在中国》(中英法德文)、《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犹太人在亚洲》(中英文)、《犹太学和以色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英文和希伯来文)、《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上海犹太人》《犹太人与中国:近代以来两个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谊》《纳粹大屠杀的政治和文化影响》《犹太人在美国:一个成功族群的发展和影响》《离散与避难:犹太民族难以忘怀的历史》等十余部。
  • 目录:
    史述篇:在华犹太难民社区的形成、发展和结束
    第一章 欧洲犹太难民来华避难的远因近由
    第二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路线、时间、人数和安置情况(1933-1941)
    附录来沪犹太难民人数考
    第三章 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社区
    附录一 上海犹太难民社区面面观
    附录二 上海犹太难民中的锡安主义活动
    第四章 来到中国其他城市的犹太难民
    第五章 上海“最后解决”方案和“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第六章 犹太难民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的患难友情
    第七章 在华犹太人的离去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团的结束
    附录 改革开放以桌廉来华犹太难民及其后裔重返“故乡”的热潮

    理论篇:理论视阈中的来华犹太难民和中犹关系
    第八章 犹太难民来华的国际背景:纳粹大屠杀对犹太民族的影响
    第九章 “推拉理论”和犹太难民来华动因探析
    第十章 流亡与坚守——离散族裔理论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区
    第十一章 关于犹太难民集体记忆和“中国情结”的理论思考
    附录一 “集体记忆”理论的西方言说
    附录二 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调研报告
    第十二章 在夹缝中拼搏求生:来华犹太难民劫后幸存之原因
    第十三章 传统史学、公众史学和口述史学的完美结合——20世纪中叶至今来华犹太人和来华犹太难民研究的演进

    模式篇:犹太人避难史上的“中国模式”
    第十四章 纳粹大屠杀之前的犹太人离散避难史
    第十五章 纳粹暴政期间的犹太难民:中国之外的避难和救助
    第十六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一:开放型的大城市成为犹太难民的主要避难地
    第十七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二:犹太难民生活在一个没有原发性反犹主义的氛围中
    第十八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三:犹太难民的避难地有一个先期到达的实力雄厚的犹太社团
    第十九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四:犹太难民群体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
    附录一 《上海犹太纪事报》的社会作用和历史意义
    附录二 流亡中国的知识难民
    第二十章 来华犹太难民特点之五:犹太难民利用列强的矛盾在夹缝中求生存
    附录一 “梅辛格计捌”和“无国籍难民隔离区”
    附录二 柴田回忆自己因暗中支持犹太人而被捕的经历
    关于来华犹太人和来华犹太难民研究的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非洲人社会交往与跨文化适应
李慧玲、陈宇鹏、董海宁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汉语基本词汇掌中宝
战红艳;程浩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英语授课)教学大纲(上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英语授课)教学大纲(下册)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政策执行研究
周磊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研究论丛(第2辑)
翟艳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汉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应洁琼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唐静、许陈生、王一仟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初级汉语教程
陈钰萍;邱兴;赖国毅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德育研究
王春刚、王凤丽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研究(扩大教育开放与国家发展丛书)
王英杰 刘宝存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以北京高校留学生为例
魏崇新、高育花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人在中国(汉英 修订版)
潘光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
潘光 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稳步前进的上海合作组织
潘光 主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人在美国:一个成功族群的发展和影响
潘光 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研究在中国---三十年回顾:1978-2008
潘光 主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人在亚洲:比较研究
潘光 主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人在上海(精装)
潘光 主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儿童故事版世界五千年(全四册)
潘光 主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人在中国
潘光 编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人在中国
潘光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文明
潘光 著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犹太民族复兴之路
潘光 余建华 王健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