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2002-09
版次: 1
ISBN: 9787533432751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0页
字数: 175千字
分类: 自然科学
1人买过
  • 在“木犁书系”中,如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子系:补天文丛。单从名称看,其中的寓意似乎不难理解。女娲补天的传说早已经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很基本的常识性内容了。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的概念本来说法是多义的,既可指自然之天,也可指义理之天。在这里,我们倒不妨站在某种当代的立场上,将其“合一”起来,借指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我们的科学。
      
      
       谈到科学,同样也是在更现代的立场上,我们并不仅仅认为只有那些既成的具体的科学知识才是它的全部。与科学知识相共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也都可以被认为是科学整体的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科学的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对于科学知识的“硬内容”和这样一些与之相伴的“软内容”的关注,也是同样需要兼顾而不可厚此薄彼的。对于科学界以外包括其他领域的学者以及范围更广的广大公众来说,后一部分内容甚至也许更加重要,只有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和科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是,在国内以往的科学普及和传播工作中,传统的科普,也即只注重对具体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一直占据了主导的地位。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随着与国际相接轨的过程中对更先进的科普理念的学习,国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类似于“公众理解科学”那样新式的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工作中,占首要地位的,就是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研究和传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努力也正是国际和国内大背景中所谓要沟通两种文化的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有了观念上的改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是,将观念诉诸行动。当然,我们看到,在社会上,在学术界,致力于此的人士大有人在。他们,就是在科学传播领域中可敬的“补天者”。但不可否认,我们与其他在科学本身的研究和发展、科学传播工作、科学文化研究等方面做得更好的国家相比,水平上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意味着,要马上就拿出与新观念相适应的大量大部头的著作来满足学术界和公众的迫切需求,一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部文丛中,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将目前那些已经公开发表的,以及部分尚未公开发表的与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内容相关的短篇文章,还有一些精彩的访谈等汇集起来。这种集多人成果,集中而且及时体现在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领域中“补天者”们最闪光的思想的做法,也许在目前阶段是可取、可行而且产生效果和影响最快的一种办法。
      
      
       在我们的科学文化研究和科学传播的领域中,希望能有更多的“补天者”加盟。毕竟,我们是在“同一片蓝天下”。 第一编 科学的本性与价值 

     生态学有什么用

     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是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

     “懒蚂蚁”的在入事

     坦坦荡荡说“无用”

     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论科学的精神价值

     学术研究的“有用”与“无用”

     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关联

     关于科学精神的随想

    第二编 科学的境况与传播

     无用的科学新闻

     科学普及的不仅是知识

     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

     理性的彷徨

     一个编辑看到的科学

     科学在中国的困惑

     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备受委屈的科学

     论科学与反科学

    编后记
  • 内容简介:
    在“木犁书系”中,如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子系:补天文丛。单从名称看,其中的寓意似乎不难理解。女娲补天的传说早已经是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很基本的常识性内容了。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的概念本来说法是多义的,既可指自然之天,也可指义理之天。在这里,我们倒不妨站在某种当代的立场上,将其“合一”起来,借指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就是我们的科学。
      
      
       谈到科学,同样也是在更现代的立场上,我们并不仅仅认为只有那些既成的具体的科学知识才是它的全部。与科学知识相共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也都可以被认为是科学整体的各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科学的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对于科学知识的“硬内容”和这样一些与之相伴的“软内容”的关注,也是同样需要兼顾而不可厚此薄彼的。对于科学界以外包括其他领域的学者以及范围更广的广大公众来说,后一部分内容甚至也许更加重要,只有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和科学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是,在国内以往的科学普及和传播工作中,传统的科普,也即只注重对具体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一直占据了主导的地位。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随着与国际相接轨的过程中对更先进的科普理念的学习,国内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类似于“公众理解科学”那样新式的科学传播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工作中,占首要地位的,就是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研究和传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努力也正是国际和国内大背景中所谓要沟通两种文化的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过,有了观念上的改变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是,将观念诉诸行动。当然,我们看到,在社会上,在学术界,致力于此的人士大有人在。他们,就是在科学传播领域中可敬的“补天者”。但不可否认,我们与其他在科学本身的研究和发展、科学传播工作、科学文化研究等方面做得更好的国家相比,水平上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意味着,要马上就拿出与新观念相适应的大量大部头的著作来满足学术界和公众的迫切需求,一时还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这部文丛中,我们选择的方法是,将目前那些已经公开发表的,以及部分尚未公开发表的与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内容相关的短篇文章,还有一些精彩的访谈等汇集起来。这种集多人成果,集中而且及时体现在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领域中“补天者”们最闪光的思想的做法,也许在目前阶段是可取、可行而且产生效果和影响最快的一种办法。
      
      
       在我们的科学文化研究和科学传播的领域中,希望能有更多的“补天者”加盟。毕竟,我们是在“同一片蓝天下”。
  • 目录:
    第一编 科学的本性与价值 

     生态学有什么用

     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是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

     “懒蚂蚁”的在入事

     坦坦荡荡说“无用”

     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论科学的精神价值

     学术研究的“有用”与“无用”

     基督教与近代科学的关联

     关于科学精神的随想

    第二编 科学的境况与传播

     无用的科学新闻

     科学普及的不仅是知识

     科学素养的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

     理性的彷徨

     一个编辑看到的科学

     科学在中国的困惑

     唯科学·反科学·伪科学

     备受委屈的科学

     论科学与反科学

    编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声”销售 : 读懂客户身体语言签大单
李银玲 编著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中生有”与“心声合一”——魏晋与晚明时期的士人乐论思想研究
王维 著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的故事:万物何处来
约翰·D. 巴罗(John D. Barrow)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废城市”之垃圾去哪儿
楼紫阳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人经济”:商业分析+行业应用+实战案例
胡华成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讼”中的明清徽商
王亚军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不可不知的科学名著
《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编委会 编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幽”更健康:暨《幽门螺旋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解读
蔡和利、林晖 编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故事中的科学
《无处不在的科学丛书》编委会 编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废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刘国正 胡华龙 陈瑛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 1895—1945
商兆琦 著;理想国 出品
“无用”的科学——木犁书系·补天文丛
“无事之文”与中国古典白话小说
刘佼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