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英] , ,
2004-12
版次: 1
ISBN: 9787300061917
定价: 33.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9页
字数: 373千字
分类: 哲学心理学
54人买过
  •   本书是达米特的代表性著作,它最为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哲学思想的全貌。全面阐述了意义,真与反实的论等问题。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出发,作者阐发了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的概念,对弗雷格关于涵义与指称区别的论证做了进一步的辩护,批判了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提出了辩护主义的意义理论以及意义理论的显示原则、交流原则,试图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以奠定其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础。本书涉及的哲学理论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大胆而深刻,颇有争议而极具原创性,是学界公认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著作,是20世纪哲学的真正高水准的成果之一。   迈克尔·达米特(1925-)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研究专家。他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在那里几乎度过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直到1992年退休他一直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一系列专著和两部论文著,主要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弗雷格哲学的解释》、《数学的逻辑基础》、《分析哲学的起源》等。 前言
    导言关于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争论
    第一章语义值
    第一节意义理论与逻辑学的区别
    第二节模型论
    第三节直接说明
    第四节内在解释
    第五节陈述值
    第六节意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第七节语义理论的诸类型
    第八节经典语义学
    第二章推理与真
    第一节真的逻辑学的外显概念吗?
    第二节哲学的推论
    第三节多种绝对真值
    第四节断定的内容与成分的涵义
    第五节概率的衰减
    第六节什么是真?
    第七节如何说明逻辑常项?
    第八节内在解释的重要意义
    第九节一种反对意见
    第三章各种真理论
    第一节各种意义理论
    第二节真与(T)图式
    第三节存在自然语言的非经典逻辑吗?
    第四节关于命题的知识与关于语句的真的知识
    第五节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经典逻辑
    第六节模糊性
    第七节二值性
    第八节关于“确定地”这个副词
    第九节语义刻画对代数刻画
    第四章意义、知识与理解
    第一节意义与知识
    第二节语言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个性化语言与方言
    第四节作为一种理性活动的言说
    第五节理解与知识
    第六节外显的知识与隐含的知识
    第七节意识
    第八节语词与语句
    第九节知识的内容及其显示
    第十节个性化语言与共同语言
    第五章意义的成分
    第一节适度的意义理论
    第二节作为一种意义理论中心概念的真
    第三节涵义、语力和语气
    第四节涵义与指标
    第五节关于如何的知识与关于什么的知识
    第六节命题知识一回于和谓述知识-归于
    第七节指称、涵义和适度
    第八节弗雷格关于涵义的原则
    第九节作为意义理论基础的语义理论
    第六章真与各种意义理论
    ……
    第七章真概念的起源及作用
    第八章对演绎的说辩护
    第九章循环、一致与协调
    第十章整体论
    第十一章逻辑规律的证明理论辩护
    第十二章基本假定
    第十三章稳定性
    第十四章真值函项意义理论
    第十五章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达米特的代表性著作,它最为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哲学思想的全貌。全面阐述了意义,真与反实的论等问题。从弗雷格的意义理论出发,作者阐发了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的概念,对弗雷格关于涵义与指称区别的论证做了进一步的辩护,批判了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提出了辩护主义的意义理论以及意义理论的显示原则、交流原则,试图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以奠定其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础。本书涉及的哲学理论博大精深,其主要观点大胆而深刻,颇有争议而极具原创性,是学界公认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著作,是20世纪哲学的真正高水准的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迈克尔·达米特(1925-)是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当代著名语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研究专家。他在牛津大学接受教育,在那里几乎度过了他的整个学术生涯。直到1992年退休他一直是牛津大学威克汉姆逻辑学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一系列专著和两部论文著,主要有:《弗雷格的语言哲学》、《弗雷格哲学的解释》、《数学的逻辑基础》、《分析哲学的起源》等。
  • 目录:
    前言
    导言关于实在论的形而上学争论
    第一章语义值
    第一节意义理论与逻辑学的区别
    第二节模型论
    第三节直接说明
    第四节内在解释
    第五节陈述值
    第六节意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第七节语义理论的诸类型
    第八节经典语义学
    第二章推理与真
    第一节真的逻辑学的外显概念吗?
    第二节哲学的推论
    第三节多种绝对真值
    第四节断定的内容与成分的涵义
    第五节概率的衰减
    第六节什么是真?
    第七节如何说明逻辑常项?
    第八节内在解释的重要意义
    第九节一种反对意见
    第三章各种真理论
    第一节各种意义理论
    第二节真与(T)图式
    第三节存在自然语言的非经典逻辑吗?
    第四节关于命题的知识与关于语句的真的知识
    第五节作为自然语言逻辑的经典逻辑
    第六节模糊性
    第七节二值性
    第八节关于“确定地”这个副词
    第九节语义刻画对代数刻画
    第四章意义、知识与理解
    第一节意义与知识
    第二节语言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个性化语言与方言
    第四节作为一种理性活动的言说
    第五节理解与知识
    第六节外显的知识与隐含的知识
    第七节意识
    第八节语词与语句
    第九节知识的内容及其显示
    第十节个性化语言与共同语言
    第五章意义的成分
    第一节适度的意义理论
    第二节作为一种意义理论中心概念的真
    第三节涵义、语力和语气
    第四节涵义与指标
    第五节关于如何的知识与关于什么的知识
    第六节命题知识一回于和谓述知识-归于
    第七节指称、涵义和适度
    第八节弗雷格关于涵义的原则
    第九节作为意义理论基础的语义理论
    第六章真与各种意义理论
    ……
    第七章真概念的起源及作用
    第八章对演绎的说辩护
    第九章循环、一致与协调
    第十章整体论
    第十一章逻辑规律的证明理论辩护
    第十二章基本假定
    第十三章稳定性
    第十四章真值函项意义理论
    第十五章实在论与意义理论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对真理与解释的探究
[美]戴维森 著;牟博、江怡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计算与认知
[加拿大]派利夏恩 著;任晓明、王左立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个体
[英]斯特劳森 著;江怡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哥德尔证明
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Nagel)、陈东威 著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语词和对象
W.V.O.蒯因 著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实在论的多副面孔
[美]普特南 著;冯艳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科学实在论与心灵的可塑性
[美]丘奇兰 著;张燕京 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最后一个人(《时代》杂志评其为“十大后世界末日小说”之一)
[英]玛丽·雪莱 著;新华先锋 出品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不能赢的辩护【当当定制“检方证物线索卡*5】金匕首奖得主史蒂夫·卡瓦纳推理神作
[英]史蒂夫·卡瓦纳 著;酷威文化 出品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谢林与现代欧洲哲学
[英]安德鲁·鲍伊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科普勒斯顿阿哲学史11
[英]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后浪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构建底层逻辑(用底层逻辑武装大脑,实现思维能力的跃升)
[英]艾萨克·瓦茨 译者;卢东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哈利·波特 一段魔法史
[英]大英图书馆 编;向寻 冬翌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管教的常识:直面孩子成长的88个问题
[英]苏珊·伊莎克丝 译者;李江艳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卢梭与德国观念论:自由、依赖和必然
[英]大卫·詹姆斯(David James) 著;吴珊珊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点读版恐龙妙想国 动物妙想国系列全4册 3-6岁儿童趣味科普绘本爆笑动物认知启蒙图画书三角龙梁龙剑龙霸王龙恐龙科普故事幼儿园想象力绘本睡前故事书
[英]露丝·西蒙斯/著 (英)阿列克谢·彼特斯科夫/绘 邢培健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杜威与设计:实用主义的设计视角研究
[英]布莱恩·S.迪克森 著;王成思 译;汪星宇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钢琴技巧实践
[英]默里·麦克拉克伦(Murray McLachlan) 著;孙晓雪 译
形而上学的逻辑基础
野蔷薇村的故事(全8册):40周年官方特别纪念版
[英]吉尔·巴克莲 著;[中]马爱农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