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10
版次: 1
ISBN: 9787516183120
定价: 56.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艺术
38人买过
  • 作为上世纪西方艺术史学界*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可以说任何谈论美术史的文字都必然会出现欧文· 潘诺夫斯基的名字,他在《图像学研究》《视觉艺术的含义》等*作中,奠定了图像学方法论的基础,并且将艺术史提升到人文学科的全新尊崇领域。罗小华 *的《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系国内首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专*,旨在揭示潘诺夫斯基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图像学理论形成的清晰脉络,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方法论建构、操作模式、阐释效力以及理论局限做深入研判。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问题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  图像学溯源和理论背景  第一节  图像学系谱    一  图像学的字源学考察    二  图像学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图像学的认识论来源    一  康德先验论    二  黑格尔历史哲学观    三  布克哈特的人文主义    四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第二章  图像学的方法论建构  第一节  对沃尔夫林的批判    一  双重风格的根源    二  眼睛与思想    三  哲学观的根本分野  第二节  对艺术意志的反思  第三节  理念和艺术美的概念认识  第四节  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第三章  图像学阐释机制和其合法性  第一节  图像学内涵和合法性建构  第二节  阐释的循环和阐释的有效性  第三节  图像阐释的历史性变化    一  图像志和图像学阐释    二  隐藏的象征主义    三  阐释的历史性变化  第四节  阐释的开放性问题第四章  图像学操作模式  第一节  丢勒《忧郁Ⅰ》    一  前图像志描述    二  图像志分析    三  图像学分析  第二节  提香《圣爱与俗爱》第五章  图像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节  艺术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节  艺术研究方法的演进    一  反对沃尔夫林,又以形式分析和风格研究为基础    二  用康德解释艺术美,又能将形而上的追求还原到艺术中    三  反对黑格尔的整体概念,但又汲取时代精神    四  继承瓦尔堡,又是德沃夏克精神史的回声    五  有条件接收卡西尔象征形式理论,并有效地处理历史问题  第三节  图像转向和视觉文化研究第六章  对图像学方法的扬弃  第一节  对图像学方法的批判    一  程式化    二  文献化    三  偏离价值判断    四  过度阐释    五  时代精神和哲学的图解  第二节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一  意义的重建——方案的重建    二  对波提切利作品的阐释  第三节  图像学的贡献和局限    一  学术经典地位    二  图像学的局限结语附录:对普桑1648年作品的图像解读参考文献后记

     

     
  • 内容简介:
    作为上世纪西方艺术史学界*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可以说任何谈论美术史的文字都必然会出现欧文· 潘诺夫斯基的名字,他在《图像学研究》《视觉艺术的含义》等*作中,奠定了图像学方法论的基础,并且将艺术史提升到人文学科的全新尊崇领域。罗小华 *的《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系国内首部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专*,旨在揭示潘诺夫斯基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图像学理论形成的清晰脉络,对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的方法论建构、操作模式、阐释效力以及理论局限做深入研判。
  •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问题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  图像学溯源和理论背景  第一节  图像学系谱    一  图像学的字源学考察    二  图像学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图像学的认识论来源    一  康德先验论    二  黑格尔历史哲学观    三  布克哈特的人文主义    四  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第二章  图像学的方法论建构  第一节  对沃尔夫林的批判    一  双重风格的根源    二  眼睛与思想    三  哲学观的根本分野  第二节  对艺术意志的反思  第三节  理念和艺术美的概念认识  第四节  作为象征形式的透视第三章  图像学阐释机制和其合法性  第一节  图像学内涵和合法性建构  第二节  阐释的循环和阐释的有效性  第三节  图像阐释的历史性变化    一  图像志和图像学阐释    二  隐藏的象征主义    三  阐释的历史性变化  第四节  阐释的开放性问题第四章  图像学操作模式  第一节  丢勒《忧郁Ⅰ》    一  前图像志描述    二  图像志分析    三  图像学分析  第二节  提香《圣爱与俗爱》第五章  图像学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节  艺术研究方法述评  第二节  艺术研究方法的演进    一  反对沃尔夫林,又以形式分析和风格研究为基础    二  用康德解释艺术美,又能将形而上的追求还原到艺术中    三  反对黑格尔的整体概念,但又汲取时代精神    四  继承瓦尔堡,又是德沃夏克精神史的回声    五  有条件接收卡西尔象征形式理论,并有效地处理历史问题  第三节  图像转向和视觉文化研究第六章  对图像学方法的扬弃  第一节  对图像学方法的批判    一  程式化    二  文献化    三  偏离价值判断    四  过度阐释    五  时代精神和哲学的图解  第二节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一  意义的重建——方案的重建    二  对波提切利作品的阐释  第三节  图像学的贡献和局限    一  学术经典地位    二  图像学的局限结语附录:对普桑1648年作品的图像解读参考文献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潘诺夫斯基论提香(文艺复兴经典书系)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著 陈辉 译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潘诺夫斯基艺术思想跨学科知识扩散研究
唐亚蕾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艺路传奇:从故宫到巴黎(从搬运工到艺术家的传奇)
罗小华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0~6岁婴幼儿生态发展的社区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罗小华 著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智慧车站自动扶梯全寿命周期关键技术(精)
罗小华、张浩 编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四维培育:孩子18岁前的必备好素养
罗小华 著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战国简册中的车马器物及制度研究
罗小华 著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我国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问题研究
罗小华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罗家女人
罗小华 著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从故宫到巴黎
罗小华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艺术概论
罗小华 主编;金银珍
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
中国近代书籍装帧
罗小华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