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04-01
版次: 1
ISBN: 9787806576489
定价: 12.3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2页
字数: 158千字
分类: 医药卫生
14人买过
  • 伍慧明的处女作《骨》(1993)的出版很快获得成功,这清楚地表明美国读者又一次接受华裔美国小说,而几年前是谭恩美、任璧莲和李健孙使华裔美国小说在美国获得接受和流行。《骨》的故事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故事情节围绕梁家展开:妈和利昂以及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同其他许多华裔美国小说或其他许多移民作品一样,《骨》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生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一方面要求承认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美国文化,另一方面要求承认他们的中国文化传统。不过,伍慧明回避了两者必居其一的选择,而是采取对两者的包容,尽管很难保持平衡。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二女儿安娜的自杀,这当然是全家的创伤,但也使家庭的许多磨擦公开化:利昂与妈之间关系紧张,尼娜远走纽约,安娜因为和奥斯瓦尔多恋爱与父母产生矛盾,莱拉处于照顾家庭和对自己未来选择的犹豫不决之间。莱拉不仅是维持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交流的主角,而且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是试图努力解决家庭纠纷的小说关注中心。这不仅涉及面对安娜自杀的整个家庭,而且涉及曾使家庭成员不和的各种因素,而这基本上是由于华人移民与他们的下一代不同的看法和要求导致的。
      
      
      这些要求可以简化成对中国还是美国作出选择,虽然认识到事实上不会作这样的选择是重要的。第二代子女生长在美国,尽管异于主流社会,却把自己视为美国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也不希望回到那里。移民父母也不再幻想回到中国,但需要保持中国人的感知力,维护中国传统。唐人街起着保持中国性的飞地作用,但同时在美国社会这个大环境、少数民族在文化上受到歧视的背景下,中国性基本上被改变了。明显的事实是,利昂这个人物和其他许多年老的男性移民是作为小说背景的人物出现的,都潦倒不堪,起不了作用。这些年老的移民的根从他们原来的文化土壤里被拔起来,却没有被允许深扎在新的国土里。这些男性移民被迫找一些低贱的活干,常常迫使自己隐现于家庭,破坏他们在社会和家庭里的传统身价。妈也必须在服装厂找受剥削的缝纫活做,因为是计件工资,下班后还要把活带回家做。不过,《骨》的基调是,对唐人街,尤其对利昂,对他们的牺牲精神、破灭的梦想和吃苦耐劳深表同情和钦佩。
      
      
      作为小说里怀有清醒意识的人物,莱拉虽然最后还是离开了唐人街,但她必定到达了这样的程度:了解唐人街的重要性及其代表的过去。小说基本的结构和主题是记忆,正如莱拉说:“记忆过去给现在以力量。”叙述中的一些混乱结构旨在扩大记忆中心及其与现在的联系。小说以莱拉在去纽约的途中宣布最近与梅森结婚为故事的开头,这是故事结尾时她离开母亲的家和唐人街的原因。不过,故事的叙述是围绕填充过去、导致莱拉目前的决定展开的。小说的第一页提到安娜的自杀,逐渐探索和解释她自杀的原因,围绕她死亡的实际叙述只出现在小说的最后几章里。当莱拉叙述她决定结婚和离开唐人街的背景时,她才能在记忆中面对妹妹自杀事件造成的创伤。她原来把她的婚事推迟了好几年。莱拉通过回忆和复述,把她的生活和她的家庭生活无联系的部分联系起来了,也让别人能了解了,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她感到她可以离开唐人街,但保留了她原来在唐人街培养起来的感情:
      
      
      我看到的最后一件东西就是那块蓝色的旧门牌—“2—4—6号楼上(updaire)”。错字“updaire”没有人更正过,却每年都会有人把它重新刷漆。就像老人们的照片一样,利昂的证件和梁爷爷的遗骨都会时刻提醒我向后看,记住这一切。
      
      
      我重又有了信心。我知道藏在我心里的东西会指引我向前。所以,在汽车转弯,把旧门牌、鲑鱼巷、妈和利昂,还有一切的一切都留在那里的时候,我并没有担心。

      这个结尾表达了莱拉在向前的同时记住过去,“留在那里”的是她在唐人街的养育之地,在整个小说展开的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她在唐人街接受的教养造就了现在的她,但这并不削弱她向前进的能力。
      
      
      莱拉的两个妹妹代表“逃脱”唐人街的两种不同方式,这正是她本人不能接受的方式。尼娜去了远离旧金山的纽约,回避家庭的支使。安娜则采取了更极端的毁灭性方式。虽然安娜的自杀事件所造成的沉重气氛笼罩了整个小说,但我们一直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不过,它强烈地暗示了这与苛求华裔美国人有关,是一种对不同文化期待所作的无能为力的回避。对安娜而言,这些问题集中在她与奥斯瓦尔多的恋爱关系上,奥斯瓦尔多的父亲是她的父亲利昂的洗衣店的合伙人,把利昂辛苦挣到的钱全部损失光了,失去了利昂的信任。安娜起初抵制父亲利昂要她与奥斯瓦尔多断绝关系的要求,同时维持与家庭的关系,尽做女儿的义务,但最后感到被迫屈从父亲。我们从书中得知,安娜讨厌计数,讨厌把东西放整齐,这暗示她无法与对她这种难以解决的要求生活下去。而小说有意回避解决安娜自杀的迷团。最重要的暗示是过去和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莱拉必须面对的矛盾。
      
      
      安娜自杀的最重要之处也许是家庭的每个成员如何对这个事件产生反应、最终接受损失和感到内疚。每个人都感到对此有责任,觉得自己也许会防止它发生。利昂和妈为安娜的自杀而自责,把它视为对自己过失的惩罚:就利昂而言,他没有把祖父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而违背了誓言;对妈而言,她与她的雇主通奸。在这种情况下,安娜的自杀成了显露父母内疚、婚姻失败、生活失意而必须面对的重大时刻。对这些移民来说,在美国新生活的希望结果被证明是失望,多年之后,利昂和妈感到深陷在失败和厄运之中,最后造成了女儿死亡的悲剧。在他们看来,它不可避免地成了失败和作为父母被抛弃的最终例证。妈与利昂的婚姻是由双方感到便利促成的,经历了惊涛骇浪和困境,大部分是由于外部对他们的压力造成的。利昂常常不在家,长期在轮船上干体力活,这也成了他逃避他在美国生活中失败的形式,大海本身就是迫使他在新世界漂泊无依、生活不稳定的意象。妈的孤独和缺少自尊(她的第一个丈夫,即莱拉的生父,在美国抛弃了她)导致她与人通奸。然而,莱拉最后觉察到妈和利昂的结合缺少爱的纽带,如果他们发觉生活在一起不自在的话,他们却依然互相关心,这种关心是由他们共同分担和忍受困难生活养成的。
      
      
      评论《骨》的大多数评论家指出了安娜自杀的主要原因,但他们很少注意到,在很重要的方面,是利昂在小说的大部分篇幅中占了中心位置。在这方面,这本小说与汤亭亭《女勇士》和谭恩美《喜福会》强调母女关系显然不同。在重要意义上讲,莱拉为了了解和接受她的传统,感到更需要和利昂相处。利昂是华裔美国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典型:一个错置在美国的不起眼的父亲人物。利昂花了钱,以假身份进入美国,从此他开始处在没有自我感的不稳定境地。作为没有正统社会支持(确保他的身份和作用)的非法移民,利昂不断地调换工作。不过,伍慧明显然试图带着同情心刻画利昂。尽管他有许多缺点,莱拉感到需要照顾和帮助他,其理由是她认识到利昂首当其冲地受到华人移民在美国所受到的压力。不管如何努力工作和有多大的能力,对利昂和像他一样的其他年老的移民来说,美国梦已经证明是泡影。当莱拉打开装有利昂的文件小提箱时,她发现了许多拒绝招工和拒绝租房的通知,证明这些是他必须面对的种族主义。如果利昂总是开始规划而无法完成,或爱把东西拆开而很少把它们重新装好的话,这就不是他的性格缺陷,而是他没有获得机会去圆不完整和破碎的梦想。当利昂真的想要做事的话,他完全有能力完成他开始干的事业,如同妈的缝纫机,他把它拆开时,莱拉担心他决不会装好,但妈从香港回来时,他事实上把缝纫机装配得好好的。根据传统上衡量一个男子成功的所有标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标准,利昂看起来是一个失败者,但莱拉逐渐认识到他生存的本领和对完全的痛苦拒绝自暴自弃,是一个十分通人情的人物,他努力工作,在困难的命运中找出最好的选择。莱拉也逐渐认识到利昂代表整个唐人街苦乐参半的命运,她个人要离开唐人街了,但唐人街将永远保留在她的内心里,如同老一代的移民在新世界仍然保留中国的某些传统。
      
      
      当她的两个妹妹各自采取不同方式逃避唐人街的矛盾时,莱拉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在她混杂的传统对她提出抵触的要求方面,她对之协调的程度超过她接受的程度。莱拉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扮演了一个调停者或翻译者的角色:她作为社区教育咨询员,协调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和沟通,常常为不太懂英语的学生家长起到翻译的作用,推而广之,她协调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试图使大家保持接触。所有这一切与该小说的中心意识是一致的:努力兼收并蓄外界的不同方面而获得力量,学会同世界各种矛盾相处,而不是像安娜那样地感到被迫选择美国生活方式而不是唐人街的生活方式。
      
      
      书名《骨》指这些持久的结构和联系。当一个人死了,尸体腐烂了,但骨头仍在。该小说中的骨没有单一的意思,骨的意象在小说通篇不同的语境和意义里反复出现。利昂应当送回家乡安葬的祖父遗骸代表与中国的联系和莱拉的文化传统,也代表利昂流落在美国而无法履行他的诺言。安娜从楼上跳下跌断的骨头表明她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脆弱关系,也许更多地表明了华裔美国人脆弱的经历。但是,一般来说,骨的意象代表经久性,给一个人的身份感赋予整体性。在这种意义上讲,在小说展开的过程中,莱拉在仔细检查她的家庭遗骨,试图了解它们的历史,把它们拼凑完整。在某种意义上,莱拉是她这一家的骨干,因此,在小说的结尾,我们有一种感觉,这个家庭走出了安娜自杀造成的创伤境地:利昂和妈又开始思想交流;尼娜尽管坚持住在纽约独自生活,至少保持了与家庭的某种交流;甚至已经去世的安娜将继续活在家庭成员的记忆之中。最重要的是,莱拉已经懂得在她面前的选择不是当华人还是当美国人,而是她可以带着变化不定的混合传统生活,它容纳她的经历和传统的所有方面。

                       杰夫·特威切尔-沃斯
      
      
      
      
      
       


                      2003年4月于新加坡
      
      
      
      
      
      
      


                       (张子清
      译) 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总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 内容简介:
    伍慧明的处女作《骨》(1993)的出版很快获得成功,这清楚地表明美国读者又一次接受华裔美国小说,而几年前是谭恩美、任璧莲和李健孙使华裔美国小说在美国获得接受和流行。《骨》的故事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故事情节围绕梁家展开:妈和利昂以及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同其他许多华裔美国小说或其他许多移民作品一样,《骨》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生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一方面要求承认他们生活在其中的美国文化,另一方面要求承认他们的中国文化传统。不过,伍慧明回避了两者必居其一的选择,而是采取对两者的包容,尽管很难保持平衡。
      
      
      小说的中心事件是二女儿安娜的自杀,这当然是全家的创伤,但也使家庭的许多磨擦公开化:利昂与妈之间关系紧张,尼娜远走纽约,安娜因为和奥斯瓦尔多恋爱与父母产生矛盾,莱拉处于照顾家庭和对自己未来选择的犹豫不决之间。莱拉不仅是维持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交流的主角,而且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是试图努力解决家庭纠纷的小说关注中心。这不仅涉及面对安娜自杀的整个家庭,而且涉及曾使家庭成员不和的各种因素,而这基本上是由于华人移民与他们的下一代不同的看法和要求导致的。
      
      
      这些要求可以简化成对中国还是美国作出选择,虽然认识到事实上不会作这样的选择是重要的。第二代子女生长在美国,尽管异于主流社会,却把自己视为美国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也不希望回到那里。移民父母也不再幻想回到中国,但需要保持中国人的感知力,维护中国传统。唐人街起着保持中国性的飞地作用,但同时在美国社会这个大环境、少数民族在文化上受到歧视的背景下,中国性基本上被改变了。明显的事实是,利昂这个人物和其他许多年老的男性移民是作为小说背景的人物出现的,都潦倒不堪,起不了作用。这些年老的移民的根从他们原来的文化土壤里被拔起来,却没有被允许深扎在新的国土里。这些男性移民被迫找一些低贱的活干,常常迫使自己隐现于家庭,破坏他们在社会和家庭里的传统身价。妈也必须在服装厂找受剥削的缝纫活做,因为是计件工资,下班后还要把活带回家做。不过,《骨》的基调是,对唐人街,尤其对利昂,对他们的牺牲精神、破灭的梦想和吃苦耐劳深表同情和钦佩。
      
      
      作为小说里怀有清醒意识的人物,莱拉虽然最后还是离开了唐人街,但她必定到达了这样的程度:了解唐人街的重要性及其代表的过去。小说基本的结构和主题是记忆,正如莱拉说:“记忆过去给现在以力量。”叙述中的一些混乱结构旨在扩大记忆中心及其与现在的联系。小说以莱拉在去纽约的途中宣布最近与梅森结婚为故事的开头,这是故事结尾时她离开母亲的家和唐人街的原因。不过,故事的叙述是围绕填充过去、导致莱拉目前的决定展开的。小说的第一页提到安娜的自杀,逐渐探索和解释她自杀的原因,围绕她死亡的实际叙述只出现在小说的最后几章里。当莱拉叙述她决定结婚和离开唐人街的背景时,她才能在记忆中面对妹妹自杀事件造成的创伤。她原来把她的婚事推迟了好几年。莱拉通过回忆和复述,把她的生活和她的家庭生活无联系的部分联系起来了,也让别人能了解了,所以在小说的结尾,她感到她可以离开唐人街,但保留了她原来在唐人街培养起来的感情:
      
      
      我看到的最后一件东西就是那块蓝色的旧门牌—“2—4—6号楼上(updaire)”。错字“updaire”没有人更正过,却每年都会有人把它重新刷漆。就像老人们的照片一样,利昂的证件和梁爷爷的遗骨都会时刻提醒我向后看,记住这一切。
      
      
      我重又有了信心。我知道藏在我心里的东西会指引我向前。所以,在汽车转弯,把旧门牌、鲑鱼巷、妈和利昂,还有一切的一切都留在那里的时候,我并没有担心。

      这个结尾表达了莱拉在向前的同时记住过去,“留在那里”的是她在唐人街的养育之地,在整个小说展开的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她在唐人街接受的教养造就了现在的她,但这并不削弱她向前进的能力。
      
      
      莱拉的两个妹妹代表“逃脱”唐人街的两种不同方式,这正是她本人不能接受的方式。尼娜去了远离旧金山的纽约,回避家庭的支使。安娜则采取了更极端的毁灭性方式。虽然安娜的自杀事件所造成的沉重气氛笼罩了整个小说,但我们一直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不过,它强烈地暗示了这与苛求华裔美国人有关,是一种对不同文化期待所作的无能为力的回避。对安娜而言,这些问题集中在她与奥斯瓦尔多的恋爱关系上,奥斯瓦尔多的父亲是她的父亲利昂的洗衣店的合伙人,把利昂辛苦挣到的钱全部损失光了,失去了利昂的信任。安娜起初抵制父亲利昂要她与奥斯瓦尔多断绝关系的要求,同时维持与家庭的关系,尽做女儿的义务,但最后感到被迫屈从父亲。我们从书中得知,安娜讨厌计数,讨厌把东西放整齐,这暗示她无法与对她这种难以解决的要求生活下去。而小说有意回避解决安娜自杀的迷团。最重要的暗示是过去和现在、中国和美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是莱拉必须面对的矛盾。
      
      
      安娜自杀的最重要之处也许是家庭的每个成员如何对这个事件产生反应、最终接受损失和感到内疚。每个人都感到对此有责任,觉得自己也许会防止它发生。利昂和妈为安娜的自杀而自责,把它视为对自己过失的惩罚:就利昂而言,他没有把祖父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而违背了誓言;对妈而言,她与她的雇主通奸。在这种情况下,安娜的自杀成了显露父母内疚、婚姻失败、生活失意而必须面对的重大时刻。对这些移民来说,在美国新生活的希望结果被证明是失望,多年之后,利昂和妈感到深陷在失败和厄运之中,最后造成了女儿死亡的悲剧。在他们看来,它不可避免地成了失败和作为父母被抛弃的最终例证。妈与利昂的婚姻是由双方感到便利促成的,经历了惊涛骇浪和困境,大部分是由于外部对他们的压力造成的。利昂常常不在家,长期在轮船上干体力活,这也成了他逃避他在美国生活中失败的形式,大海本身就是迫使他在新世界漂泊无依、生活不稳定的意象。妈的孤独和缺少自尊(她的第一个丈夫,即莱拉的生父,在美国抛弃了她)导致她与人通奸。然而,莱拉最后觉察到妈和利昂的结合缺少爱的纽带,如果他们发觉生活在一起不自在的话,他们却依然互相关心,这种关心是由他们共同分担和忍受困难生活养成的。
      
      
      评论《骨》的大多数评论家指出了安娜自杀的主要原因,但他们很少注意到,在很重要的方面,是利昂在小说的大部分篇幅中占了中心位置。在这方面,这本小说与汤亭亭《女勇士》和谭恩美《喜福会》强调母女关系显然不同。在重要意义上讲,莱拉为了了解和接受她的传统,感到更需要和利昂相处。利昂是华裔美国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典型:一个错置在美国的不起眼的父亲人物。利昂花了钱,以假身份进入美国,从此他开始处在没有自我感的不稳定境地。作为没有正统社会支持(确保他的身份和作用)的非法移民,利昂不断地调换工作。不过,伍慧明显然试图带着同情心刻画利昂。尽管他有许多缺点,莱拉感到需要照顾和帮助他,其理由是她认识到利昂首当其冲地受到华人移民在美国所受到的压力。不管如何努力工作和有多大的能力,对利昂和像他一样的其他年老的移民来说,美国梦已经证明是泡影。当莱拉打开装有利昂的文件小提箱时,她发现了许多拒绝招工和拒绝租房的通知,证明这些是他必须面对的种族主义。如果利昂总是开始规划而无法完成,或爱把东西拆开而很少把它们重新装好的话,这就不是他的性格缺陷,而是他没有获得机会去圆不完整和破碎的梦想。当利昂真的想要做事的话,他完全有能力完成他开始干的事业,如同妈的缝纫机,他把它拆开时,莱拉担心他决不会装好,但妈从香港回来时,他事实上把缝纫机装配得好好的。根据传统上衡量一个男子成功的所有标准,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标准,利昂看起来是一个失败者,但莱拉逐渐认识到他生存的本领和对完全的痛苦拒绝自暴自弃,是一个十分通人情的人物,他努力工作,在困难的命运中找出最好的选择。莱拉也逐渐认识到利昂代表整个唐人街苦乐参半的命运,她个人要离开唐人街了,但唐人街将永远保留在她的内心里,如同老一代的移民在新世界仍然保留中国的某些传统。
      
      
      当她的两个妹妹各自采取不同方式逃避唐人街的矛盾时,莱拉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在她混杂的传统对她提出抵触的要求方面,她对之协调的程度超过她接受的程度。莱拉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扮演了一个调停者或翻译者的角色:她作为社区教育咨询员,协调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和沟通,常常为不太懂英语的学生家长起到翻译的作用,推而广之,她协调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试图使大家保持接触。所有这一切与该小说的中心意识是一致的:努力兼收并蓄外界的不同方面而获得力量,学会同世界各种矛盾相处,而不是像安娜那样地感到被迫选择美国生活方式而不是唐人街的生活方式。
      
      
      书名《骨》指这些持久的结构和联系。当一个人死了,尸体腐烂了,但骨头仍在。该小说中的骨没有单一的意思,骨的意象在小说通篇不同的语境和意义里反复出现。利昂应当送回家乡安葬的祖父遗骸代表与中国的联系和莱拉的文化传统,也代表利昂流落在美国而无法履行他的诺言。安娜从楼上跳下跌断的骨头表明她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脆弱关系,也许更多地表明了华裔美国人脆弱的经历。但是,一般来说,骨的意象代表经久性,给一个人的身份感赋予整体性。在这种意义上讲,在小说展开的过程中,莱拉在仔细检查她的家庭遗骨,试图了解它们的历史,把它们拼凑完整。在某种意义上,莱拉是她这一家的骨干,因此,在小说的结尾,我们有一种感觉,这个家庭走出了安娜自杀造成的创伤境地:利昂和妈又开始思想交流;尼娜尽管坚持住在纽约独自生活,至少保持了与家庭的某种交流;甚至已经去世的安娜将继续活在家庭成员的记忆之中。最重要的是,莱拉已经懂得在她面前的选择不是当华人还是当美国人,而是她可以带着变化不定的混合传统生活,它容纳她的经历和传统的所有方面。

                       杰夫·特威切尔-沃斯
      
      
      
      
      
       


                      2003年4月于新加坡
      
      
      
      
      
      
      


                       (张子清
      译)
  • 目录:
    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总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经纬度丛书·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
谌旭彬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拓地降敌:北宋中叶内臣名将李宪研究
何冠环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班史:一个大学班级的日常生活(2018—2022)
黄修志 石榴花 著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另一场新文化运动:五四前后“梁启超系”再造新文明的努力
周月峰 著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荷兰]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我们为什么会抑郁:哀悼、忧郁与精神分析
达里安·利德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被遗忘的大流行:西班牙流感在美国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著;李玮璐 译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辛弃疾新传
辛更儒 后浪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疯狂的尿酸
[美]戴维·珀尔马特 著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
左丘萌 末春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著;新经典 出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经济法原理与实务/警官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陆薇 编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怒族
陆薇 著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经典案例分析
陆薇 著
骨——华裔美国文学译丛
娱乐服务英语100句(C)
陆薇 编;王约西;姚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