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504155849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社会文化
18人买过
  • 本书是郭齐家先生半个世纪教学和研究的结晶。郭先生以耄耋之年,把中小学教师和普通民众作为主要读者对象,全面修订二十多年前代表作《中国教育思想史》,拆分为四卷,本书是第三卷,以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教育思想家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张居正、王夫之、颜元、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线,系统梳理其教育思想精要,并精当点评其对当下教育改革的现实价值。这是一本沟通古今的书,郭先生以史家笔法,提要钩玄,行文如行云流水,文字浅白晓畅,生动耐读。  

    郭齐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 年生,1960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系任教。1993 年10 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政学院,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会顾问等职。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的“中国教育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以极大的热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投入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中,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是在1987 年 中文简体版出版的《中国教育思想史》(1988 年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1989 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并于1990年和2006年出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是郭齐家先生半个世纪教学和研究的结晶。   

    理学教育通论/5

    一 理论基础/6

    二 教育目的/8

    三 精神境界/10

    四 修养工夫/13

    五 作用和影响/16

    张载的教育思想/1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9

    二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21

    三 求为圣人/22

    四 学贵有用/23

    五 变化气质/25

    六 当其可、乘其间/27

    七 先志、多疑、力行/30

    第三

    程颢、程颐的教育思想/35

    一 生平及著作/35

    二 “天理之性”与“气质之性”/37

    三 求得圣人之道/39

    四 穷经以致用/40

    五 养正于蒙,各因其材/41

    六 穷天理、守天理、行天理/44

    朱熹的教育思想/4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49

    二 理、气、性/51

    三 造就贤才,改善吏治/55

    四 “小学”与“大学”/57

    五 内外夹持,不失本心/59

    六 朱子读书法/63

    七 温故时习,知行相须/67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75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75

    二 明理、立心、做人/77

    三 切己自反/80

    四 道不外索/83

    五 主要特色/87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93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93

    二 心即理、致良知/96

    三 知行合一/99

    四 顺导性情/104

    五 训俗教化/108

    第七

    张居正的教育思想/111

    一 教育活动及著作/111

    二 经世致用,富国强兵/114

    三 教育改革/117

    四 太子与小皇帝的培养教育/122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131

    一 王夫之所处的时代及早期启蒙思潮/131

    二 王夫之生平及教育活动/133

    三 日生日成、继善成性/136

    四 知行并进、学思结合/140

    五 正志、循时、顺性/143

    颜元的教育思想/149

    一 生平及思想发展过程/149

    二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51

    三 安天下、成个性/153

    四 德才兼备、专精一门/155

    五 三事、六府、三物/158

    六 习动贵行/159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163

    一 生平及基本立场/163

    二 教育救国,兴学育才/164

    三 设立师范学堂“关系至重”/170

    四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73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7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79

    二 救亡图存、维新变法/181

    三 变科举、兴学校/183

    四 革新教育内容与方法/186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191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91

    二 开民智、育人才/193

    三 变科举、兴学校/195

    四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197

    五 倡设女学堂/198

    六 师范教育是“基础”和“母机”/200

    严复的教育思想/201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01

    二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203

    三 废八股、兴学堂/205

    参考文献/208
  • 内容简介:
    本书是郭齐家先生半个世纪教学和研究的结晶。郭先生以耄耋之年,把中小学教师和普通民众作为主要读者对象,全面修订二十多年前代表作《中国教育思想史》,拆分为四卷,本书是第三卷,以宋元明清时期的重要教育思想家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张居正、王夫之、颜元、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线,系统梳理其教育思想精要,并精当点评其对当下教育改革的现实价值。这是一本沟通古今的书,郭先生以史家笔法,提要钩玄,行文如行云流水,文字浅白晓畅,生动耐读。
  • 作者简介:
     

    郭齐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 年生,1960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并留系任教。1993 年10 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政学院,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会顾问等职。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讲的“中国教育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近年来,以极大的热情、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投入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事业中,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是在1987 年 中文简体版出版的《中国教育思想史》(1988 年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1989 年获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并于1990年和2006年出版中文繁体版和英文版)基础上修订扩充而成,是郭齐家先生半个世纪教学和研究的结晶。
  • 目录:
      

    理学教育通论/5

    一 理论基础/6

    二 教育目的/8

    三 精神境界/10

    四 修养工夫/13

    五 作用和影响/16

    张载的教育思想/1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9

    二 “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21

    三 求为圣人/22

    四 学贵有用/23

    五 变化气质/25

    六 当其可、乘其间/27

    七 先志、多疑、力行/30

    第三

    程颢、程颐的教育思想/35

    一 生平及著作/35

    二 “天理之性”与“气质之性”/37

    三 求得圣人之道/39

    四 穷经以致用/40

    五 养正于蒙,各因其材/41

    六 穷天理、守天理、行天理/44

    朱熹的教育思想/4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49

    二 理、气、性/51

    三 造就贤才,改善吏治/55

    四 “小学”与“大学”/57

    五 内外夹持,不失本心/59

    六 朱子读书法/63

    七 温故时习,知行相须/67

    陆九渊的教育思想/75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75

    二 明理、立心、做人/77

    三 切己自反/80

    四 道不外索/83

    五 主要特色/87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93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93

    二 心即理、致良知/96

    三 知行合一/99

    四 顺导性情/104

    五 训俗教化/108

    第七

    张居正的教育思想/111

    一 教育活动及著作/111

    二 经世致用,富国强兵/114

    三 教育改革/117

    四 太子与小皇帝的培养教育/122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131

    一 王夫之所处的时代及早期启蒙思潮/131

    二 王夫之生平及教育活动/133

    三 日生日成、继善成性/136

    四 知行并进、学思结合/140

    五 正志、循时、顺性/143

    颜元的教育思想/149

    一 生平及思想发展过程/149

    二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51

    三 安天下、成个性/153

    四 德才兼备、专精一门/155

    五 三事、六府、三物/158

    六 习动贵行/159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163

    一 生平及基本立场/163

    二 教育救国,兴学育才/164

    三 设立师范学堂“关系至重”/170

    四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73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7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79

    二 救亡图存、维新变法/181

    三 变科举、兴学校/183

    四 革新教育内容与方法/186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191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91

    二 开民智、育人才/193

    三 变科举、兴学校/195

    四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197

    五 倡设女学堂/198

    六 师范教育是“基础”和“母机”/200

    严复的教育思想/201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01

    二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203

    三 废八股、兴学堂/205

    参考文献/208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1册下)
郭齐家、高广立 编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5册下)
郭齐家、高广立 编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5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著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1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编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4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编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2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编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8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著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7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著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养成教育(第3册上)
郭齐家、高广立 编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文明薪火赖传承——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教育
郭齐家 著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文明薪火赖传承
郭齐家 著
中国教育的思想遗产:回望宋元明清
中国古代学校
郭齐家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