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开放教育的门环——徐皓远程教育研究文选之二

叩响开放教育的门环——徐皓远程教育研究文选之二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4-12
版次: 1
ISBN: 9787304068158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6页
分类: 社会文化
  •   依据远程教育及开放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10年来开放教育本真的理念和主张;围绕当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的诸多现实,表述了自己20年来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通过中国远程教育的参与和体验,汇集了作者30年来学术研究的感悟和心得。坚持理性,独立思考,自成体系,以彰显学术性;旁征博引,精心导读,注重人文,以增加可读性   徐皓,上海开放大学研究员,曾任上海电视大学副校长。曾主编《这五年,我们一起走过》《格物致知》,出版专著《站在远程教育的门槛上》、参编《广播电视教育概论》等 短论代表作系列 

     开放教育的企盼和主张(2005—2007) 

      要记住你们是开放大学 

      开放性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定义 

      重新发现教师的意义 

      另行定义“受过教育的人” 

      获得支持的开放学习 

      国家立法与大学章程 

      开放大学校长的职业化 

      把学校还给社会 

      质量之“观”应该先行 

      “无用的”才是有用的 

      从“罗宾斯原则”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从香港公开大学招收全日制学生谈起 

      约翰·丹尼尔为什么要谈“质量文化” 

      建言《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 

     开放大学教学副校长如是说(2009—2012) 

      要做与未来对话的人 

      从管理走向领导 

      有时专业或许不那么重要 

      教学改革需要再出发 

      教学基本建设不是过去时 

      关注课程精品的源与流 

      网络教学不孤独 

      课程开放正当时 

      是我们没能教会学生 

      为什么只是PPT和“三分屏” 

      教学其实是慢的过程 

      如何寻求法学教育的真价值 

      深度教研的标本意义 

      上海“两会”为何热议PISA 

      副教授,当时又当红 

      何不以样式替代模式 

      亦小亦重的课程表 

      阅读还是需要总动员 

      当作业不再只成为考核 

      考试改革不能止于“半开卷” 

      不要再让资源绑架了教学 

      基本功如何秀出内涵 

      申办本科的唯一理由 

      学习应有底线要求 

      保持应有的职业良知 

     致开放教育研究者Q先生(2012—2014) 

      要做纯粹的学者 

      坚持学术立场,必须的 

      做学问要“接地气” 

      在哪里,我的学派 

      给CSSCI一个长镜头 

      满眼是“舌尖”有点烦 

      为什么还要挤进排行榜 

      学分银行常识小考 

      深度融合,你怎么看 

      评奖,莫言说 

      呼唤“陈安娜” 

      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 

    长文代表作板块 

    学术演讲录阵列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依据远程教育及开放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10年来开放教育本真的理念和主张;围绕当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研究中的诸多现实,表述了自己20年来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通过中国远程教育的参与和体验,汇集了作者30年来学术研究的感悟和心得。坚持理性,独立思考,自成体系,以彰显学术性;旁征博引,精心导读,注重人文,以增加可读性
  • 作者简介:
      徐皓,上海开放大学研究员,曾任上海电视大学副校长。曾主编《这五年,我们一起走过》《格物致知》,出版专著《站在远程教育的门槛上》、参编《广播电视教育概论》等
  • 目录:
    短论代表作系列 

     开放教育的企盼和主张(2005—2007) 

      要记住你们是开放大学 

      开放性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定义 

      重新发现教师的意义 

      另行定义“受过教育的人” 

      获得支持的开放学习 

      国家立法与大学章程 

      开放大学校长的职业化 

      把学校还给社会 

      质量之“观”应该先行 

      “无用的”才是有用的 

      从“罗宾斯原则”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 

      从香港公开大学招收全日制学生谈起 

      约翰·丹尼尔为什么要谈“质量文化” 

      建言《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 

     开放大学教学副校长如是说(2009—2012) 

      要做与未来对话的人 

      从管理走向领导 

      有时专业或许不那么重要 

      教学改革需要再出发 

      教学基本建设不是过去时 

      关注课程精品的源与流 

      网络教学不孤独 

      课程开放正当时 

      是我们没能教会学生 

      为什么只是PPT和“三分屏” 

      教学其实是慢的过程 

      如何寻求法学教育的真价值 

      深度教研的标本意义 

      上海“两会”为何热议PISA 

      副教授,当时又当红 

      何不以样式替代模式 

      亦小亦重的课程表 

      阅读还是需要总动员 

      当作业不再只成为考核 

      考试改革不能止于“半开卷” 

      不要再让资源绑架了教学 

      基本功如何秀出内涵 

      申办本科的唯一理由 

      学习应有底线要求 

      保持应有的职业良知 

     致开放教育研究者Q先生(2012—2014) 

      要做纯粹的学者 

      坚持学术立场,必须的 

      做学问要“接地气” 

      在哪里,我的学派 

      给CSSCI一个长镜头 

      满眼是“舌尖”有点烦 

      为什么还要挤进排行榜 

      学分银行常识小考 

      深度融合,你怎么看 

      评奖,莫言说 

      呼唤“陈安娜” 

      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 

     …… 

    长文代表作板块 

    学术演讲录阵列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