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雪研究

残雪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2-12
版次: 1
ISBN: 9787540460280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9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20人买过
  •   残雪在八十年代曾被视为“先锋派”。二十多年来,她坚守纯文学阵地,以一已之力,不管不顾,勇敢而单纯地进行文学自救。作为新一轮文学自性的先锋主力,她以过人的智慧和难以置信的勤劳,维护了文学的尊严。她的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她抛开因袭和传统,以另类的书写模式,对潜意识空间进行挖掘和探寻,在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困惑中,探索人性的本质。她的作品因为纯度极高,包容性很强,信息密度大,结构复杂,思想内涵丰富、手法怪诞,具有很高的理解难度,因为这个原因,读者很少,影响面极其狭小。她的思想资源的世界性,创作主题的超前性,艺术审美的独特性,以及审美多维度的开辟与超验世界的探索,不仅在当代中国文学独树一帜,在当代世界文学也有一席地位。《残雪研究》通过对创作主体、文本本身、接受主体进行多方位系统地研究,展示一个全面的残雪的世界。 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

    所长、副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常委。著有《残雪评传》《风景的轮回》《马语者》(译著)等著作。主持国家课题一项,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天涯》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一项。 第一编残雪的成长历程与艺术精神
    第一章残雪的成长历程
    一、地方性遗传与个人气质
    二、时局动荡与家庭磨难
    三、想象力的训练
    四、以文学为突破口
    第二章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一)
    一、虚构与想象
    二、日常感知与形象的类型化
    三、底层经验
    四、《黄泥街》的形成
    五、《黄泥街》第一稿
    六、修改后的《黄泥街》
    七、《黄泥街》的传播
    八、“追随她表演”的友人、亲人
    第三章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二)
    一、西方经典作品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巫楚风格与现代主义的默契
    第四章残雪式风格与残雪小说的整体构成
    一、三个短篇:《污水上的肥皂泡》《公牛》《山上的小屋》
    二、86系列
    三、《苍老的浮云》:非主流意识形态与独立精神个体
    第五章—年,有关残雪小说的争论
    一、评论家的审慎与沉默
    二、一头“公牛”引发的一场争论
    三、吴亮、唐俟、沙水,关于“一个臆想世界”的争论

    第二编残雪小说的文本特征
    第一章第一次突围——《突围表演》及其他
    一、《突围表演》的双重涵义
    二、X女士、Q男士及五香街群众的集体突围
    三、被中途打断的“思想汇报”
    四“最后的情人”突出重围
    第二章第二次突围——与西方经典的深刻对话
    一、来自内部的困扰
    二、经典解读与自我解读
    三、理解卡夫卡
    四、解读博尔赫斯
    五、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
    第三章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一)——以小说集《暗夜》为例
    一、移居北京
    二、《暗夜》小说集(2003—2006年)
    三、以描述者的视角
    四、描述者自我发现的过程
    第四章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二)
    一、结构:解构中的建构
    二、文体的“实验性”特征
    三、艺术创作与艺术精神的磨合:以《天堂里的对话》《痕》为例
    四、“实验”的自由度与叙述的矛盾性
    第五章残雪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一、残雪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语言的提纯
    三、小说语言层面的讽寓、悖论、象征、含混等特征
    第六章残雪小说文本的意象与意蕴
    一、背景材料说明
    二、结构与意蕴层
    三、“凝视”作为一种阅读方法
    四、意象并置与隐含意蕴

    第三编残雪小说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残雪小说的艺术精神
    一、新一轮文学自性之后的先锋派主力
    二、创作实践中的“新实验文学”特征
    三、女性主义文学与作家的主体性
    四、纯文学态度: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
    五、存在于文本中的精神分析学
    第二章残雪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一、思想资源的世界性
    二、创作主题的超前性
    三、艺术审美的独特性
    四、叙述的多维度开辟与超验世界探索
    第三章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
    一、卡夫卡在中国
    二、残雪与卡夫卡的相遇
    三、残雪与卡夫卡的趋同性
    四、残雪与卡夫卡的差异性
    第四章主体性与精神图视
    一、内部机制的训练
    二、人性欲望的穿越
    三、童年的某些片断连缀起来的精神碎片
    第五章被抽象了的世俗体验
    一、即兴写作
    二、网友
    三、“地洞”里的“苔藓装置”

    第四编残雪研究的研究
    第一章国内对残雪的研究
    一、时间的划分
    二、早期残雪研究(1985—1998年)
    三、近期残雪研究(1999年之后)
    第二章国外的传播和研究
    一、国外残雪传播和研究现状
    二、日本残雪研究,
    三、欧美文学界对残雪的关注

    附录
    残雪主要著作目录
    残雪研究专著和论文要目(1986—2011)
    一、部分博士论文
    二、部分硕士论文
    三、期刊、报纸论文要目
  • 内容简介:
      残雪在八十年代曾被视为“先锋派”。二十多年来,她坚守纯文学阵地,以一已之力,不管不顾,勇敢而单纯地进行文学自救。作为新一轮文学自性的先锋主力,她以过人的智慧和难以置信的勤劳,维护了文学的尊严。她的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她抛开因袭和传统,以另类的书写模式,对潜意识空间进行挖掘和探寻,在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困惑中,探索人性的本质。她的作品因为纯度极高,包容性很强,信息密度大,结构复杂,思想内涵丰富、手法怪诞,具有很高的理解难度,因为这个原因,读者很少,影响面极其狭小。她的思想资源的世界性,创作主题的超前性,艺术审美的独特性,以及审美多维度的开辟与超验世界的探索,不仅在当代中国文学独树一帜,在当代世界文学也有一席地位。《残雪研究》通过对创作主体、文本本身、接受主体进行多方位系统地研究,展示一个全面的残雪的世界。
  • 作者简介:
    卓今,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

    所长、副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常委。著有《残雪评传》《风景的轮回》《马语者》(译著)等著作。主持国家课题一项,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文坛》《文艺争鸣》《天涯》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一项。
  • 目录:
    第一编残雪的成长历程与艺术精神
    第一章残雪的成长历程
    一、地方性遗传与个人气质
    二、时局动荡与家庭磨难
    三、想象力的训练
    四、以文学为突破口
    第二章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一)
    一、虚构与想象
    二、日常感知与形象的类型化
    三、底层经验
    四、《黄泥街》的形成
    五、《黄泥街》第一稿
    六、修改后的《黄泥街》
    七、《黄泥街》的传播
    八、“追随她表演”的友人、亲人
    第三章残雪小说生发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内涵(二)
    一、西方经典作品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
    二、自我意识的觉醒
    三、巫楚风格与现代主义的默契
    第四章残雪式风格与残雪小说的整体构成
    一、三个短篇:《污水上的肥皂泡》《公牛》《山上的小屋》
    二、86系列
    三、《苍老的浮云》:非主流意识形态与独立精神个体
    第五章—年,有关残雪小说的争论
    一、评论家的审慎与沉默
    二、一头“公牛”引发的一场争论
    三、吴亮、唐俟、沙水,关于“一个臆想世界”的争论

    第二编残雪小说的文本特征
    第一章第一次突围——《突围表演》及其他
    一、《突围表演》的双重涵义
    二、X女士、Q男士及五香街群众的集体突围
    三、被中途打断的“思想汇报”
    四“最后的情人”突出重围
    第二章第二次突围——与西方经典的深刻对话
    一、来自内部的困扰
    二、经典解读与自我解读
    三、理解卡夫卡
    四、解读博尔赫斯
    五、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
    第三章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一)——以小说集《暗夜》为例
    一、移居北京
    二、《暗夜》小说集(2003—2006年)
    三、以描述者的视角
    四、描述者自我发现的过程
    第四章残雪文本叙事的深层体验(二)
    一、结构:解构中的建构
    二、文体的“实验性”特征
    三、艺术创作与艺术精神的磨合:以《天堂里的对话》《痕》为例
    四、“实验”的自由度与叙述的矛盾性
    第五章残雪对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
    一、残雪小说的语言特色
    二、语言的提纯
    三、小说语言层面的讽寓、悖论、象征、含混等特征
    第六章残雪小说文本的意象与意蕴
    一、背景材料说明
    二、结构与意蕴层
    三、“凝视”作为一种阅读方法
    四、意象并置与隐含意蕴

    第三编残雪小说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第一章残雪小说的艺术精神
    一、新一轮文学自性之后的先锋派主力
    二、创作实践中的“新实验文学”特征
    三、女性主义文学与作家的主体性
    四、纯文学态度: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
    五、存在于文本中的精神分析学
    第二章残雪小说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建构
    一、思想资源的世界性
    二、创作主题的超前性
    三、艺术审美的独特性
    四、叙述的多维度开辟与超验世界探索
    第三章残雪与卡夫卡比较研究
    一、卡夫卡在中国
    二、残雪与卡夫卡的相遇
    三、残雪与卡夫卡的趋同性
    四、残雪与卡夫卡的差异性
    第四章主体性与精神图视
    一、内部机制的训练
    二、人性欲望的穿越
    三、童年的某些片断连缀起来的精神碎片
    第五章被抽象了的世俗体验
    一、即兴写作
    二、网友
    三、“地洞”里的“苔藓装置”

    第四编残雪研究的研究
    第一章国内对残雪的研究
    一、时间的划分
    二、早期残雪研究(1985—1998年)
    三、近期残雪研究(1999年之后)
    第二章国外的传播和研究
    一、国外残雪传播和研究现状
    二、日本残雪研究,
    三、欧美文学界对残雪的关注

    附录
    残雪主要著作目录
    残雪研究专著和论文要目(1986—2011)
    一、部分博士论文
    二、部分硕士论文
    三、期刊、报纸论文要目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残雪研究
残雪自选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选集系列
残雪 著
残雪研究
残雪评传
卓今 著
残雪研究
残雪作品精选
残雪 著
残雪研究
残雪作品典藏版:解读博尔赫斯
残雪
残雪研究
残雪文学回忆录
残雪 著
残雪研究
残雪文集
残雪
残雪研究
残雪如白雏菊
杨河山
残雪研究
残雪
[日]立原正秋 著;时卫国 译
残雪研究
残雪文学观
残雪 著
残雪研究
残雪作品:一株柳树的自白
残雪 著
残雪研究
残雪
残雪
残雪研究
残雪中篇小说选——新经典文库·中篇小说系列
残雪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残雪研究
湖南文学关键词(2022)
卓今 主编
残雪研究
湖南文学蓝皮书:湖南文情报告(2020)
卓今 王瑞瑞 著
残雪研究
马语者
卓今 译;尼古拉斯·埃文斯
残雪研究
湖南文学蓝皮书:湖南文情报告(2019)
卓今 赵飞
残雪研究
残雪评传
卓今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