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合同法的新发展:《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评述

统一合同法的新发展:《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评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7-11
版次: 1
ISBN: 9787301131169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5页
字数: 40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法律
6人买过
  • 《统一合同法的新发展:评述》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记录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历次谈判的条文草案、争议和主流观点,使读者能全面系统地把握公约的内容。其次,在具体的规范分析中,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每条、每款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各国观点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使我们在关注公约先进性的同时,了解其不足。再次,通过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签名示范法》以及中国的《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进行比较,来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新公约,并对未来中国政府批准公约所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探索,提供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书中既有理论上的探析,也有对各国司法实践的归纳总结。希望能为我国的实务界了解公约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国内从事该领域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以及学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何其生,男,1974年4月生,籍贯河南省固始县。现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武大国际法评论》副主编。曾获河南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国际法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已出版专著《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和《域外送达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两部,参编著作6部,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过多项咨询意见。先后前往英国cardiff大学、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和法国马赛三大学习,于2005年7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维也纳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三十八届年会,参与了有关公约的谈判。博士学位论文《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和论文分别获得“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仲成立十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等奖项。200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 第一章公约的起草背景
    第一节电子订约对《联合国销售公约》的挑战
    第二节贸法会起草《电子通信公约》的讨论和决定
    第三节国际商会在电子订约领域的工作
    第四节公约的序言与基本原则

    第二章公约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适用范围
    第二节不适用的情形
    第三节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第三章公约的总则
    第一节相关术语的界定
    第二节解释
    第三节当事人的所在地
    第四节对提供情况的要求

    第四章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
    第一节对电子通信的法律承认
    第二节形式要求
    第三节发出和收到电子通信的时间和地点
    第四节要约邀请
    第五节自动电文系统在合同订立中的使用
    第六节合同条款的备查
    第七节电子通信中的错误

    第五章公约的最后条款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参与
    第二节关于适用范围的声明
    第三节根据其他国际公约进行的通信往来
    第四节公约的其他条款

    第六章公约评析与中国加入公约问题
    第一节《电子通信公约》评析
    第二节中国与《电子通信公约》
    附录一: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
    ConventionontheUse0f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inInternational
    Contracts
    附录二:文中所引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文件编号与全称
  • 内容简介:
    《统一合同法的新发展:评述》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记录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历次谈判的条文草案、争议和主流观点,使读者能全面系统地把握公约的内容。其次,在具体的规范分析中,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每条、每款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各国观点上的差异,进行比较,使我们在关注公约先进性的同时,了解其不足。再次,通过将《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电子商务示范法》、《电子签名示范法》以及中国的《电子签名法》和《合同法》进行比较,来整体上把握和认识新公约,并对未来中国政府批准公约所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探索,提供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书中既有理论上的探析,也有对各国司法实践的归纳总结。希望能为我国的实务界了解公约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国内从事该领域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以及学生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 作者简介:
    何其生,男,1974年4月生,籍贯河南省固始县。现为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武大国际法评论》副主编。曾获河南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国际法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来,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已出版专著《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和《域外送达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两部,参编著作6部,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过多项咨询意见。先后前往英国cardiff大学、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和法国马赛三大学习,于2005年7月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维也纳参加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三十八届年会,参与了有关公约的谈判。博士学位论文《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还有其他一些著作和论文分别获得“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二等奖”、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仲成立十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三等奖”等奖项。200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
  • 目录:
    第一章公约的起草背景
    第一节电子订约对《联合国销售公约》的挑战
    第二节贸法会起草《电子通信公约》的讨论和决定
    第三节国际商会在电子订约领域的工作
    第四节公约的序言与基本原则

    第二章公约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适用范围
    第二节不适用的情形
    第三节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第三章公约的总则
    第一节相关术语的界定
    第二节解释
    第三节当事人的所在地
    第四节对提供情况的要求

    第四章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
    第一节对电子通信的法律承认
    第二节形式要求
    第三节发出和收到电子通信的时间和地点
    第四节要约邀请
    第五节自动电文系统在合同订立中的使用
    第六节合同条款的备查
    第七节电子通信中的错误

    第五章公约的最后条款
    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参与
    第二节关于适用范围的声明
    第三节根据其他国际公约进行的通信往来
    第四节公约的其他条款

    第六章公约评析与中国加入公约问题
    第一节《电子通信公约》评析
    第二节中国与《电子通信公约》
    附录一: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
    ConventionontheUse0f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inInternational
    Contracts
    附录二:文中所引国际贸易法委员会文件编号与全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