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 , ,
2015-12
版次: 1
ISBN: 9787568401487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48页
字数: 22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3人买过
  •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以江苏高校服务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厘清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内涵,对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现状、省外及国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和经验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江苏不同类型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与模式,最后探讨并提出提升江苏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全书研究内容丰富,包括了历史梳理与内涵界定、现状调研、功能定位、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等,论证之间相互印证。 序言
    第1章 高校服务社会的内涵界定
    1.1 人才培养服务
    1.1.1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服务
    1.1.2 大众教育人才培养服务
    1.1.3 卓越教育人才培养服务
    1.2 科技创新服务
    1.2.1 开放式创新源
    1.2.2 产学研联盟
    1.2.3 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
    1.3 资源共享服务
    1.3.1 硬件资源共享
    1.3.2 软件资源共享
    1.4 文化引领服务
    1.4.1 文化事业的引领
    1.4.2 文化产业的弓I领
    1.4.3 文化思想的引领
    1.5 决策咨询服务
    1.5.1 企业的智囊团
    1.5.2 科技中介机构的情报库
    1.5.3 政府的思想库

    第2章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的现状分析
    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2.1.1 高校的类型划分
    2.1.2 调研对象的确定
    2.2 研究型大学
    2.2.1 凝练学校特色,培育融通型多元化人才
    2.2.2 开展高水平原创研究,孵化高新科技企业
    2.2.3 服务政府决策,打造政府思想库
    2.2.4 弘扬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2.2.5 开放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2.3 教学研究型大学
    2.3.1 面向长三角,培养复合型人才
    2.3.2 建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2.3.3 创新服务形式,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咨询服务
    2.3.4 发展区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2.3.5 开放校园资源,丰富大众精神文化
    2.4 教学型大学
    2.4.1 搭建产学平台,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4.2 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对接企业经济
    2.4.3 依托校地资源,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2.5 省内高校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分析
    2.5.1 人才培养
    2.5.2 科技创新
    2.5.3 资源共享
    2.5.4 文化引领
    2.5.5 决策咨询

    第3章 其他省份及国外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与经验分析
    3.1 国内其他省份研究型大学
    3.1.1 完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3.1.2 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服务国家需求
    3.1.3 开放校园软硬件资源,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3.1.4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政府政策咨询平台
    3.1.5 推进文化育人,繁荣民族文化
    3.2 国内其他省份教学研究型大学
    3.2.1 面向区域发展,造就拔尖创新复合型人才
    3.2.2 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2.3 构建企业智囊团平台,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3.2.4 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满足区域社会需求:
    3.2.5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辐射区域文化
    3.3 国内其他省份教学型大学
    3.3.1 围绕地方行业发展,培育德技双馨专业人才
    3.3.2 关注地方行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3.3.3 关注地方需求,以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
    3.4 国外大学
    3.4.1 美国哈佛大学
    3.4.2 加拿大塞涅卡学院
    3.4.3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3.4.4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3.4.5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3.5 国内其他省份及国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
    3.5.1 国内其他省份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
    3.5.2 国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
    3.5.3 国内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比较

    第4章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1 高校服务社会的理论基础
    4.1.1 从“纽曼理念”到“特曼理念”
    4.1.2 三螺旋理论
    4.1.3 “协同创新”理论
    4.2 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分析
    4.2.1 知识生产与高校的功能
    4.2.2 文化视野与高校的功能
    4.2.3 服务定位与高校的功能
    4.3 不同类型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3.1 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3.2 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3.3 教学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第5章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探讨
    5.1 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
    5.1.1 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服务
    5.1.2 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服务
    5.1.3 前沿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5.1.4 重要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造服务
    5.1.5 全国性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
    5.2 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
    5.2.1 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服务
    5.2.2 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服务
    5.2.3 科研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共享服务
    5.2.4 区域历史与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造服务
    5.2.5 区域性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
    5.3 教学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
    5.3.1 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5.3.2 应用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服务
    5.3.3 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服务
    5.3.4 地方历史与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造服务
    5.3.5 地方性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

    第6章 提升江苏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研究
    6.1 高校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
    6.1.1 围绕“自转”与“公转”,提高自觉力
    6.1.2 拓展视野,洞察社会需求
    6.1.3 搭建“鹊桥”,有效沟通
    6.1.4 发展内涵,提升胜任力
    6.2 企业协同高校提升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
    6.2.1 沟通实现多赢,增强合作主动性
    6.2.2 共建诚信机制,提升合作诚信度
    6.2.3 开展深度合作,提高合作协同度
    6.3 政府助力高校提升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
    6.3.1 加强引导,化身服务“助推器”
    6.3.2 加大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6.3.3 强化监管,把握“控放”尺度
    后记
  • 内容简介: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以江苏高校服务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厘清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内涵,对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现状、省外及国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和经验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江苏不同类型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与模式,最后探讨并提出提升江苏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全书研究内容丰富,包括了历史梳理与内涵界定、现状调研、功能定位、模式分析与对策研究等,论证之间相互印证。
  • 目录:
    序言
    第1章 高校服务社会的内涵界定
    1.1 人才培养服务
    1.1.1 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服务
    1.1.2 大众教育人才培养服务
    1.1.3 卓越教育人才培养服务
    1.2 科技创新服务
    1.2.1 开放式创新源
    1.2.2 产学研联盟
    1.2.3 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平台
    1.3 资源共享服务
    1.3.1 硬件资源共享
    1.3.2 软件资源共享
    1.4 文化引领服务
    1.4.1 文化事业的引领
    1.4.2 文化产业的弓I领
    1.4.3 文化思想的引领
    1.5 决策咨询服务
    1.5.1 企业的智囊团
    1.5.2 科技中介机构的情报库
    1.5.3 政府的思想库

    第2章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的现状分析
    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2.1.1 高校的类型划分
    2.1.2 调研对象的确定
    2.2 研究型大学
    2.2.1 凝练学校特色,培育融通型多元化人才
    2.2.2 开展高水平原创研究,孵化高新科技企业
    2.2.3 服务政府决策,打造政府思想库
    2.2.4 弘扬传统文化,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2.2.5 开放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创新
    2.3 教学研究型大学
    2.3.1 面向长三角,培养复合型人才
    2.3.2 建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2.3.3 创新服务形式,为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咨询服务
    2.3.4 发展区域文化,保护文化遗产
    2.3.5 开放校园资源,丰富大众精神文化
    2.4 教学型大学
    2.4.1 搭建产学平台,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4.2 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对接企业经济
    2.4.3 依托校地资源,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2.5 省内高校服务社会存在的问题分析
    2.5.1 人才培养
    2.5.2 科技创新
    2.5.3 资源共享
    2.5.4 文化引领
    2.5.5 决策咨询

    第3章 其他省份及国外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与经验分析
    3.1 国内其他省份研究型大学
    3.1.1 完善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3.1.2 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服务国家需求
    3.1.3 开放校园软硬件资源,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3.1.4 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政府政策咨询平台
    3.1.5 推进文化育人,繁荣民族文化
    3.2 国内其他省份教学研究型大学
    3.2.1 面向区域发展,造就拔尖创新复合型人才
    3.2.2 推进区域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3.2.3 构建企业智囊团平台,提升区域经济活力
    3.2.4 共享科技教育资源,满足区域社会需求:
    3.2.5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辐射区域文化
    3.3 国内其他省份教学型大学
    3.3.1 围绕地方行业发展,培育德技双馨专业人才
    3.3.2 关注地方行业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服务
    3.3.3 关注地方需求,以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社会
    3.4 国外大学
    3.4.1 美国哈佛大学
    3.4.2 加拿大塞涅卡学院
    3.4.3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3.4.4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3.4.5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3.5 国内其他省份及国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
    3.5.1 国内其他省份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
    3.5.2 国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
    3.5.3 国内外典型高校服务社会的特征比较

    第4章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1 高校服务社会的理论基础
    4.1.1 从“纽曼理念”到“特曼理念”
    4.1.2 三螺旋理论
    4.1.3 “协同创新”理论
    4.2 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分析
    4.2.1 知识生产与高校的功能
    4.2.2 文化视野与高校的功能
    4.2.3 服务定位与高校的功能
    4.3 不同类型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3.1 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3.2 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4.3.3 教学型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定位

    第5章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的模式探讨
    5.1 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
    5.1.1 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服务
    5.1.2 基础研究为主、应用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服务
    5.1.3 前沿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5.1.4 重要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造服务
    5.1.5 全国性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
    5.2 教学研究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
    5.2.1 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服务
    5.2.2 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服务
    5.2.3 科研资源与基础设施的共享服务
    5.2.4 区域历史与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造服务
    5.2.5 区域性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
    5.3 教学型大学服务社会的模式
    5.3.1 应用型的人才培养
    5.3.2 应用科学研究的科技创新服务
    5.3.3 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服务
    5.3.4 地方历史与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创造服务
    5.3.5 地方性智库的决策咨询服务

    第6章 提升江苏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研究
    6.1 高校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
    6.1.1 围绕“自转”与“公转”,提高自觉力
    6.1.2 拓展视野,洞察社会需求
    6.1.3 搭建“鹊桥”,有效沟通
    6.1.4 发展内涵,提升胜任力
    6.2 企业协同高校提升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
    6.2.1 沟通实现多赢,增强合作主动性
    6.2.2 共建诚信机制,提升合作诚信度
    6.2.3 开展深度合作,提高合作协同度
    6.3 政府助力高校提升服务社会功能的对策
    6.3.1 加强引导,化身服务“助推器”
    6.3.2 加大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6.3.3 强化监管,把握“控放”尺度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地方文化史·南京卷
卢海鸣、曹劲松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商务发展2020
赵建军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省人口均衡发展研究
赵海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省专转本考试用书必刷1000题 高等数学
江苏省专转本考试高分指南与试题研究组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王世贞
贾飞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高考化学小题狂做·基础篇2025
恩波教育研究中心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省区域经济趋同效应分析
邓晶、张晓恒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绿色交通发展报告
江苏交通运输行业能耗排放监测统计中心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实践思考展望
陈军冰 编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实践案例集
曹扬,董力榕主编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省地下空间发展报告(2021)
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 编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江苏产业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2)
闫海峰、丁灿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Java核心技术(第2版)
马志强;王慧;李雷孝;郭若飞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社会认知互动的多维刻画-(协作学习投入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马志强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组织育人理论与实践
马志强、周国华 编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形态基础
马志强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从相互依赖到协同认知:信息化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
马志强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互联网社交对现代家庭和婚姻伦理观念的嬗变和冲击研究
马志强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造型与设计 设计基础教学
马志强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在线学习评价研究与发展
马志强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生态文明建设:镇江实践与特色
马志强、江心英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花鸟虫鱼:古风条屏年画(汉英明信片)
马志强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语言交际艺术
马志强、石艳华、高文苗 著
江苏高校服务社会:理论、模式与对策
北朝研究(第一辑)
马志强 著;殷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