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4
版次: 1
ISBN: 9787106027834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1页
分类: 艺术
54人买过
  •   全书分“影片个案(中国电影)”、“影片个案(外国电影)”和“影片纵横”三编分析论述了中外当代数十部电影名作,如中国的《冬冬的假期》《小武》《夏日暖洋洋》《花样年华》《十七岁的单车》《英雄无语》《天下无贼》《向日葵》《求求你,表扬我》《红颜》《夜宴》《墨攻》《云水谣》《三峡好人》《满城尽带黄金甲》《落叶归根》等,外国的《欲望号街车》《桂河大桥》《裸岛》《毕业生》《逍遥骑士》《肮脏的哈里》《美国往事》《柏林苍穹下》《末路狂花》《这个杀手不太冷》《离魂异客》《情书》《鳗鱼》《搏击俱乐部》《神秘河流》《通天塔》等。文章观点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生动,文笔洗练流畅。

      该书对电影创作工作者、电影教育与电影研究工作者、业余电影评论作者、攻读电影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均有较为切实的参考价值。
      峻冰,曹峻冰,1970年生,安徽蒙城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系主任,影视文艺学专业与传播学专业影视传播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在韩国又松大学任客座教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影视评论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独立发表影视评论、诗歌等作品两百余万字,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韩国重要学术期刊影视研究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影视艺术》全文转载。出版专著《电影的论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与人合著《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影视艺术——影片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主编《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中囤电影出版社,2007),与人共同编撰大型语言类双语工具书《现代中韩辞典》(韩国版,2006),编著《小学生铅笔钢笔多用字帖》(1-6册,署笔名;一言,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著有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行吟韩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上编 影片个案(中国电影)

    《早春二月》(1963)

    蒙太奇光环下的多重内容书写——兼论《早春二月》的主题与形式

    《冬冬的假期》(1984)

    寂寞的咏叹——试析《冬冬的假期》的情绪表达策略

    《小武》(1997)

    一瞬的梦——对影片《小武》的精神分析

    《夏日暖洋洋》(1999)

    人与城市的写实与解构——阅读宁瀛的影片《夏曰暖洋洋》

    《花样年华》(2000)

    逝去的年华 永恒的回忆——评影片《花样年华》

    《十七岁的单车》(2000)

    走过苦涩的青春——从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谈起

    《英雄无语》(2001)

    历史再现的个性化——《英雄无语》的叙事策略及美学意义

    《天下无贼》(2005)

    天下无贼与有贼——解读电影《天下无贼》

    《向日葵》(2005)

    表意元素与时间设计——简论影片《向日葵》的导演手法

    《求求你,表扬我》(2005)

    杨红旗——当代社会的文化英雄——析《求求你,表扬我》的文化意义

    《红颜》(2005)

    谈《红颜》关于女性精神出路的探寻

    《夜宴》(2006)

    爱比死更寂寞——试析影片《夜宴》的人物形象

    《墨攻》(2006)

    叙事制造矛盾——电影《墨攻》观感

    没有人不是无辜的——评影片《墨攻》的战争群像

    《云水谣》(2006)

    《云水谣》:情感性叙事与商业化运作

    爱情的挽歌——谈影片《云水谣》的爱情模式及价值取向

    《三峡好人》(2006)

    尊重每一个普通的生命——简论《三峡好人》的文化意蕴

    渗透到民间的现代感——试论《三峡好人》对当代民间精神层面的观照

    “新生代”的孤独与守望——评影片《三峡好人》

    浅析《三峡好人》的叙事主题与艺术风格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子——谈《三峡好人》的艺术风格

    《落叶归根》(2006)

    回家吧,那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试析电影《落叶归根》的叙事主题

    中编 影片个案(外国电影)

    《欲望号街车》(美国,1951)

    《欲望号街车》:从名著到经典好莱坞剧情片

    《桂河大桥》(英国/美国,1957)

    战俘尊严和人性的建构与毁灭——评影片《桂河大桥》

    《裸岛》(又译《赤贫的岛》,日本,1961)

    质朴影像中的人性——评影片《裸岛》

    《逍遥骑士》(美国,1969)

    人生若只如旅程——对《逍遥骑士》的另类读解

    《肮脏的哈里》(美国,1971)

    《肮脏的哈里》:一个影响人一生的警探故事

    《美国往事》(美国,1984)

    “爵士时代”的挽歌——解读影片《美国往事》

    《柏林苍穹下》(德国/法国,1987)

    在柏林上空,天使无能为力——解读文德斯的电影《柏林苍穹下》

    《末路狂花》(又译《塞尔玛和路易丝》,美国,1991)

    当女人遇上公路——试读影片《末路狂花》

    《这个杀手不太冷》(法国,1994)

    杀手的温情——试析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主人公莱昂的人性之美

    《离魂异客》(美国,1995)

    《离魂异客》:一则关于“病玫瑰”的寓言

    《情书》(日本,1995)

    一封清新隽永的情书——评岩井俊二的影片《情书》

    《鳗鱼》(日本,1997)

    在赤道与日本海之间徘徊——重读今村昌平的电影《鳗鱼》

    《搏击俱乐部》(美国,1999)

    《搏击俱乐部》: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神秘河流》(美国,2003)

    《神秘河流》:不能把罪恶永远埋葬

    《多格拉之歌》(法国,2004)

    生命的赞歌——评电影纪录片《多格拉之歌》

    《通天塔》(又译《巴别塔》,美国,2006)

    存在即沟通——电影《通天塔》观后

    下编 影片纵横

    喜剧情境的悲剧建构——何群后期电影的美学启示

    从《红高梁》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论张艺谋后期创作风格与价值取向的嬗变

    论贾樟柯电影的时空构建

    非主流电影的“主流思想”——试析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等影片关于“现代性”的阐释

    非攻下的胜利符码编织——《墨攻》与《影子武士》的同一主题阐释

    当代华语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写实倾向的比较——以《十七岁的单车》《偷自行车的人》等为例

    浅析电影色彩的美学功能——以《英雄》《红色沙漠》等为例

    《万家灯火》: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杰作——兼谈中国“新生代”导演的纪实追求

    符号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以《云水谣》为例

    从《毕业生》看新好莱坞影片对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超越

    中国电影类型意识元素探析——以“西部片”为例

    一首首流淌的电影诗——从《孙中山》等伟人传记片看丁荫楠导演的电影叙事风格

    法国动物纪录片的魅力要素——以《鸟的迁徙》和《帝企鹅日记》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全书分“影片个案(中国电影)”、“影片个案(外国电影)”和“影片纵横”三编分析论述了中外当代数十部电影名作,如中国的《冬冬的假期》《小武》《夏日暖洋洋》《花样年华》《十七岁的单车》《英雄无语》《天下无贼》《向日葵》《求求你,表扬我》《红颜》《夜宴》《墨攻》《云水谣》《三峡好人》《满城尽带黄金甲》《落叶归根》等,外国的《欲望号街车》《桂河大桥》《裸岛》《毕业生》《逍遥骑士》《肮脏的哈里》《美国往事》《柏林苍穹下》《末路狂花》《这个杀手不太冷》《离魂异客》《情书》《鳗鱼》《搏击俱乐部》《神秘河流》《通天塔》等。文章观点新颖深刻,个性鲜明生动,文笔洗练流畅。

      该书对电影创作工作者、电影教育与电影研究工作者、业余电影评论作者、攻读电影各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均有较为切实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峻冰,曹峻冰,1970年生,安徽蒙城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系主任,影视文艺学专业与传播学专业影视传播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2002年3月至2005年2月在韩国又松大学任客座教授。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影视评论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独立发表影视评论、诗歌等作品两百余万字,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韩国重要学术期刊影视研究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影视艺术》全文转载。出版专著《电影的论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与人合著《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影视艺术——影片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主编《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中囤电影出版社,2007),与人共同编撰大型语言类双语工具书《现代中韩辞典》(韩国版,2006),编著《小学生铅笔钢笔多用字帖》(1-6册,署笔名;一言,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著有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行吟韩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 目录:
    上编 影片个案(中国电影)

    《早春二月》(1963)

    蒙太奇光环下的多重内容书写——兼论《早春二月》的主题与形式

    《冬冬的假期》(1984)

    寂寞的咏叹——试析《冬冬的假期》的情绪表达策略

    《小武》(1997)

    一瞬的梦——对影片《小武》的精神分析

    《夏日暖洋洋》(1999)

    人与城市的写实与解构——阅读宁瀛的影片《夏曰暖洋洋》

    《花样年华》(2000)

    逝去的年华 永恒的回忆——评影片《花样年华》

    《十七岁的单车》(2000)

    走过苦涩的青春——从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谈起

    《英雄无语》(2001)

    历史再现的个性化——《英雄无语》的叙事策略及美学意义

    《天下无贼》(2005)

    天下无贼与有贼——解读电影《天下无贼》

    《向日葵》(2005)

    表意元素与时间设计——简论影片《向日葵》的导演手法

    《求求你,表扬我》(2005)

    杨红旗——当代社会的文化英雄——析《求求你,表扬我》的文化意义

    《红颜》(2005)

    谈《红颜》关于女性精神出路的探寻

    《夜宴》(2006)

    爱比死更寂寞——试析影片《夜宴》的人物形象

    《墨攻》(2006)

    叙事制造矛盾——电影《墨攻》观感

    没有人不是无辜的——评影片《墨攻》的战争群像

    《云水谣》(2006)

    《云水谣》:情感性叙事与商业化运作

    爱情的挽歌——谈影片《云水谣》的爱情模式及价值取向

    《三峡好人》(2006)

    尊重每一个普通的生命——简论《三峡好人》的文化意蕴

    渗透到民间的现代感——试论《三峡好人》对当代民间精神层面的观照

    “新生代”的孤独与守望——评影片《三峡好人》

    浅析《三峡好人》的叙事主题与艺术风格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子——谈《三峡好人》的艺术风格

    《落叶归根》(2006)

    回家吧,那里有我们需要的一切——试析电影《落叶归根》的叙事主题

    中编 影片个案(外国电影)

    《欲望号街车》(美国,1951)

    《欲望号街车》:从名著到经典好莱坞剧情片

    《桂河大桥》(英国/美国,1957)

    战俘尊严和人性的建构与毁灭——评影片《桂河大桥》

    《裸岛》(又译《赤贫的岛》,日本,1961)

    质朴影像中的人性——评影片《裸岛》

    《逍遥骑士》(美国,1969)

    人生若只如旅程——对《逍遥骑士》的另类读解

    《肮脏的哈里》(美国,1971)

    《肮脏的哈里》:一个影响人一生的警探故事

    《美国往事》(美国,1984)

    “爵士时代”的挽歌——解读影片《美国往事》

    《柏林苍穹下》(德国/法国,1987)

    在柏林上空,天使无能为力——解读文德斯的电影《柏林苍穹下》

    《末路狂花》(又译《塞尔玛和路易丝》,美国,1991)

    当女人遇上公路——试读影片《末路狂花》

    《这个杀手不太冷》(法国,1994)

    杀手的温情——试析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主人公莱昂的人性之美

    《离魂异客》(美国,1995)

    《离魂异客》:一则关于“病玫瑰”的寓言

    《情书》(日本,1995)

    一封清新隽永的情书——评岩井俊二的影片《情书》

    《鳗鱼》(日本,1997)

    在赤道与日本海之间徘徊——重读今村昌平的电影《鳗鱼》

    《搏击俱乐部》(美国,1999)

    《搏击俱乐部》: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神秘河流》(美国,2003)

    《神秘河流》:不能把罪恶永远埋葬

    《多格拉之歌》(法国,2004)

    生命的赞歌——评电影纪录片《多格拉之歌》

    《通天塔》(又译《巴别塔》,美国,2006)

    存在即沟通——电影《通天塔》观后

    下编 影片纵横

    喜剧情境的悲剧建构——何群后期电影的美学启示

    从《红高梁》到《满城尽带黄金甲》——论张艺谋后期创作风格与价值取向的嬗变

    论贾樟柯电影的时空构建

    非主流电影的“主流思想”——试析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等影片关于“现代性”的阐释

    非攻下的胜利符码编织——《墨攻》与《影子武士》的同一主题阐释

    当代华语电影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写实倾向的比较——以《十七岁的单车》《偷自行车的人》等为例

    浅析电影色彩的美学功能——以《英雄》《红色沙漠》等为例

    《万家灯火》:中国的新现实主义杰作——兼谈中国“新生代”导演的纪实追求

    符号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以《云水谣》为例

    从《毕业生》看新好莱坞影片对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超越

    中国电影类型意识元素探析——以“西部片”为例

    一首首流淌的电影诗——从《孙中山》等伟人传记片看丁荫楠导演的电影叙事风格

    法国动物纪录片的魅力要素——以《鸟的迁徙》和《帝企鹅日记》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中韩“作者电影”导演创作研究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打捞时光的诗意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当代电影类型与文化传播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电影导演创作与文化思辨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从关键词读经典:上下求索
峻冰 编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从关键词读经典:上善若水
峻冰 编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从关键词读经典:大巧若拙
峻冰 编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从关键词读经典:知者不惑
峻冰 编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一天看中国(1949-2009)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续编)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行吟韩国
峻冰 著
中外当代电影名作解读
电影的论说
峻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