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 [美] ,
2009-01
版次: 1
ISBN: 9787301147498
定价: 7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681页
字数: 94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分类: 经济
1183人买过
  •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Jacobson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第1章绪论

    第2章绿钞时期

    2.1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总结

    第3章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银元政治

    3.3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回顾比较

    第5章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货币政策的发展

    6.4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总结

    第7章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银行倒闭

    7.4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货币政策的发展

    7.6其他可选政策

    7.7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银行结构的变化

    8.2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基础货币的变动

    9.4联邦储备政策

    9.5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收支余额

    第11章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稳定性预期

    第13章总论

    13.1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基本表格

    附录B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 内容简介: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Jacobson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 目录:
    第1章绪论

    第2章绿钞时期

    2.1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总结

    第3章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银元政治

    3.3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回顾比较

    第5章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货币政策的发展

    6.4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总结

    第7章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银行倒闭

    7.4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货币政策的发展

    7.6其他可选政策

    7.7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银行结构的变化

    8.2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基础货币的变动

    9.4联邦储备政策

    9.5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收支余额

    第11章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稳定性预期

    第13章总论

    13.1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基本表格

    附录B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无辜者的谎言(相信我!看到结局你一定会头皮发麻;全美读者推荐的悬疑神作,GOODREADS高分作品)
[美]A.R.托雷 著;梁颂宇 译;星文文化 出品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怎么说孩子才爱听,怎么教孩子才肯学?帮助每一位3-12岁孩子的父母结束与孩子的所有冲突!
[美]海姆·G.吉诺特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怎样做成大事
[美]丹·加德纳(Dan Gardner) 著;贾拥民 译;湛庐文化 出品;[丹麦]傅以斌(Bent Flyvbjerg)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黄金圈法则
[美]西蒙·斯涅克 著;磨铁文化 出品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最后一章
[美]厄尼·派尔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 吐温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富兰克林自传 名家全译本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励志传奇 埃隆马斯克反复推荐 赠富兰克林签名照及精美插图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李自修 译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汤姆素亚历险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吐温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国际大奖图画书系列 共11册(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大灰狼,红豆与菲比,别烦我,下雪了 ,穿靴子的猫 ,先有蛋,绿 ,特别快递,如果你想看鲸鱼 ,一个部落的孩子 ) 麦克米伦世纪
[美]莱恩·史密斯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美)劳拉·瓦卡罗·等/文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等/图 彭懿 杨玲玲 阿甲 孙慧阳 白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