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509791622
定价: 8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78页
字数: 27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3人买过
  •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框架由史正富教授设计,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独特性,其成功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观照国际经济,特别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新情况,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和相应对策;第三部分结合国内国际的新鲜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新发展。三个部分相互渗透、相互关照,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市场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货币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理论,具有内在逻辑的系统性,透露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前沿发展的大量新信息。
      主编史正富、荣兆梓,作者张宇、张军、孟捷、韦森等,都是近年活跃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前沿的知名学者,虽然理论渊源不同,在批判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神话上却有共同语言,从这一点出发借鉴外国经验,研究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令人振奋、予人启迪的深刻观点,对当前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史正富,男,1954年9月出生于安徽,美利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博源基金会学术委员。1977年-1982年攻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1995年攻读美国美利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1月-1985年9月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师。1986年9月-1992年5月任美利坚大学经济系与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助教。1993年-1994年任美国劳工部国际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1995年起任美国联合太平洋投资公司、华夏西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滁州市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总经理。2004年11月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荣兆梓,男,汉族,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导。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政府咨询委员,全国马经史学会理事、安徽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81年由安徽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学术刊物编辑工作,曾任《江淮论坛》副主编。1997年10月调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所有制理论、企业理论。 前 言/1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中国经济学发展【张 宇】/1
    一 问题提出/1
    二 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2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独特优势/5
    从系统性市场失灵重看国家经济职能【史正富】/14
    一 传统的市场失灵论/14
    二 真实世界中的系统性市场失灵/16
    三 系统性市场失灵与新的国家经济职能/22
    双层市场:现代市场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史正富】/25
    一 现代市场体系的内部结构/25
    二 广义生产要素市场中的权力和价格建构/29
    三 生产要素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相互关系/35
    四 双层市场与国富国穷/40
    以管资本为主的体制如何建立?【荣兆梓】/46
    一 公司制改革只走了半程/46
    二 改革模式选择/52
    三 三个重要问题的讨论/55
    四 改革目标与利益集团/64
    劳动力价值再定义与剩余价值论的重构【孟 捷】/67
    一 劳动力商品化和工人阶级的再生产/68
    二 劳动力价值及工资的再定义/75
    三 不变的剩余价值率和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96
    四 结语/106
    技术变革和利润率下降:基于资本积累基本矛盾的分析【孟 捷】/111
    一 一般利润率下降与资本积累的基本矛盾/111
    二 马克思论产品创新/115
    三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率和积累率/120
    四 金融化与利润率/125
    资本有机构成和经济增长类型【冯金华】/133
    一 引言/133
    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135
    三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139
    四 经济增长的类型/141
    五 数字例证/146
    中国的投资数据有多可信?【朱 天 张 军 刘 芳】/150
    一 问题的提出/150
    二 中国支出法GDP及其构成的核算/154
    三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4~2012年)的估算/159
    四 结语/167
    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潜在增长率【张 军】/172
    一 基于“经济收敛”的中国经济预测/172
    二 基于TFP的中国经济预测/183
    三 基于经济结构变化的中国经济预测/187
    四 结语/193
    服务业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本地因素制约【李慧中】/196
    一 当今世界经济是服务经济还是“新工业经济”?/196
    二 服务业供给的因地制宜:大国自身供给能力制约/200
    三 服务业需求的因地制宜:“本地需求”制约/202
    “货币内生理论”与理论经济学的困惑——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反思【韦 森】/207
    一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通胀、通缩之惑:数字货币时代过时的货币主义?/208
    二 从货币内生论看我国广义货币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215
    三 货币、利率、投资、资本形成与商业周期:从魏克塞尔到米塞斯、哈耶克、凯恩斯/219
    四 凯恩斯主义的失灵、货币主义的破产,经济学的缺环与中国经济学人的未来使命/221
    经济危机理论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实践【高 帆】/223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危机理论的思想内核/223
    二 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流行解释以及再解释/230
    三 美国近期经济复苏的再审视以及化解危机的路径/237
    中国经济转型压力与资本市场能力提升【田素华】/243
    一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变动/244
    二 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经济/248
    三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空前繁重/253
    四 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基本路径/259
    五 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265
    六 资本市场创新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271
    七 结论和政策建议/276
  •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框架由史正富教授设计,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独特性,其成功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观照国际经济,特别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新情况,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化和相应对策;第三部分结合国内国际的新鲜经验,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新发展。三个部分相互渗透、相互关照,涵盖了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市场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货币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理论,具有内在逻辑的系统性,透露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前沿发展的大量新信息。
      主编史正富、荣兆梓,作者张宇、张军、孟捷、韦森等,都是近年活跃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前沿的知名学者,虽然理论渊源不同,在批判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神话上却有共同语言,从这一点出发借鉴外国经验,研究中国问题,探索中国道路,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令人振奋、予人启迪的深刻观点,对当前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史正富,男,1954年9月出生于安徽,美利坚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安徽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博源基金会学术委员。1977年-1982年攻读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1995年攻读美国美利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5年1月-1985年9月任复旦大学经济学系教师。1986年9月-1992年5月任美利坚大学经济系与马里兰大学社会学系助教。1993年-1994年任美国劳工部国际经济研究局研究助理。1995年起任美国联合太平洋投资公司、华夏西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安徽省滁州市信托投资公司等企业总经理。2004年11月起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荣兆梓,男,汉族,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导。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政府咨询委员,全国马经史学会理事、安徽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1981年由安徽大学经济系毕业,以后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和学术刊物编辑工作,曾任《江淮论坛》副主编。1997年10月调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所有制理论、企业理论。
  • 目录:
    前 言/1
    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中国经济学发展【张 宇】/1
    一 问题提出/1
    二 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2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独特优势/5
    从系统性市场失灵重看国家经济职能【史正富】/14
    一 传统的市场失灵论/14
    二 真实世界中的系统性市场失灵/16
    三 系统性市场失灵与新的国家经济职能/22
    双层市场:现代市场体系的政治经济学【史正富】/25
    一 现代市场体系的内部结构/25
    二 广义生产要素市场中的权力和价格建构/29
    三 生产要素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相互关系/35
    四 双层市场与国富国穷/40
    以管资本为主的体制如何建立?【荣兆梓】/46
    一 公司制改革只走了半程/46
    二 改革模式选择/52
    三 三个重要问题的讨论/55
    四 改革目标与利益集团/64
    劳动力价值再定义与剩余价值论的重构【孟 捷】/67
    一 劳动力商品化和工人阶级的再生产/68
    二 劳动力价值及工资的再定义/75
    三 不变的剩余价值率和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96
    四 结语/106
    技术变革和利润率下降:基于资本积累基本矛盾的分析【孟 捷】/111
    一 一般利润率下降与资本积累的基本矛盾/111
    二 马克思论产品创新/115
    三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润率和积累率/120
    四 金融化与利润率/125
    资本有机构成和经济增长类型【冯金华】/133
    一 引言/133
    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135
    三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139
    四 经济增长的类型/141
    五 数字例证/146
    中国的投资数据有多可信?【朱 天 张 军 刘 芳】/150
    一 问题的提出/150
    二 中国支出法GDP及其构成的核算/154
    三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04~2012年)的估算/159
    四 结语/167
    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潜在增长率【张 军】/172
    一 基于“经济收敛”的中国经济预测/172
    二 基于TFP的中国经济预测/183
    三 基于经济结构变化的中国经济预测/187
    四 结语/193
    服务业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本地因素制约【李慧中】/196
    一 当今世界经济是服务经济还是“新工业经济”?/196
    二 服务业供给的因地制宜:大国自身供给能力制约/200
    三 服务业需求的因地制宜:“本地需求”制约/202
    “货币内生理论”与理论经济学的困惑——基于经济思想史的理论反思【韦 森】/207
    一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通胀、通缩之惑:数字货币时代过时的货币主义?/208
    二 从货币内生论看我国广义货币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215
    三 货币、利率、投资、资本形成与商业周期:从魏克塞尔到米塞斯、哈耶克、凯恩斯/219
    四 凯恩斯主义的失灵、货币主义的破产,经济学的缺环与中国经济学人的未来使命/221
    经济危机理论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实践【高 帆】/223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危机理论的思想内核/223
    二 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流行解释以及再解释/230
    三 美国近期经济复苏的再审视以及化解危机的路径/237
    中国经济转型压力与资本市场能力提升【田素华】/243
    一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世界经济变动/244
    二 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经济/248
    三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空前繁重/253
    四 中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的基本路径/259
    五 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265
    六 资本市场创新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271
    七 结论和政策建议/276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精神分析场论
(意)朱塞佩·奇维塔雷斯(Giuseppe Civitarese)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总第32辑)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编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巴基斯坦研究 第1辑
宋志辉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东南亚宗教与政治
郑筱筠主编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医疗与儒家思想
范瑞平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恐怖主义犯罪防范与治理
李恒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乡村文化传播的多维视角
王鲁美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议题政治学 : 基于对党政系统 政策注意力的研究
杨竺松, 燕阳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
贺仲明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外国学前教育译丛·一周又一周――儿童发展观察计划(第七版)
叶平枝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少年儿童小四库全书 古文观止(选注)
曹鹏 选注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当代中国考古学(第二版)
陈虹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新政治经济学与中国道路
史正富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现代经济学的危机和政治经济学的复兴
史正富、孟捷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超常增长
史正富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超常增长:1979-2049年的中国经济
史正富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看不见的所有者:现代企业的产权革命
史正富、刘昶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现代企业的产权革命
史正富、刘昶 著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30年与60年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史正富 编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民营化还是社会化:国企产权改革的战略选择
史正富、刘昶 主编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实践与创新/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现代企业的结构与管理
史正富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