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07
版次: 1
ISBN: 9787309066364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8页
字数: 188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128人买过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称《圆觉经》,经名中的“圆觉”,是“圆满觉性”的意思,此经是讲述如来境界,阐扬万法实相是本来圆满觉性的经典。
      大乘佛法说,觉悟有圆满与不圆满的差别,佛的觉悟是最圆满的。《圆觉经》所阐明的重要教法是: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而觉性也周遍法界。觉性不只是一般的见闻觉知,甚至没有思想的物质——能量的聚合,都是觉性的显现,都是圆觉妙心的流露。所以,众生与佛都在大觉中。然而,众生迷惑于根尘识的识境,不知自己与佛同具觉性的平等法性。大小乘皆同意证悟涅槃时,是根本智觉悟涅槃寂静无生,证无生之智当然不是生灭法,因此,此智非证时新生,乃至迷时(本不曾迷)亦不曾失去。迷时的心虽不知有此智,却未曾离开过此智。此能证悟无生的根本智,在大乘经典称为“大圆镜智”,本经说是遍满法界的“本具圆觉妙心”。
      近代人把大乘佛法分为唯识、中观、如来藏三大体系,本经被归为如来藏体系的经典。如来藏的教法认为,根本智非后得——本有圆觉妙心,此心此智非因非缘——真如不动。然而,此智非无又非新生,于世俗应称为有。或许如来藏经典较晚传出,于是,近代以来有的佛教研究者认为《圆觉经》是后期大乘论师杜撰,“非佛说”。然而,中国佛教历代禅宗及天台宗祖师,最推崇如来藏教法;藏传佛教教派中的宁玛、萨迦、噶举、觉囊等派的高僧大德的论著,都一致推崇如来藏教法的见解,认为是最了义教。对于修行人与有些佛教研究者对于如来藏和本经的不同看法,我个人认为,佛法应以修证者的体验心得为依据。有些佛教研究者研究经论不是以修行为目的,其研究的结论,不适合作为修行者抉择佛法的依据。
      在解说如何转迷成悟方面,无著成立唯识宗,依佛在唯识经典所开示的阿赖耶识,来建立宇宙人生的因果,认为阿赖耶识是众生均有的,阿赖耶识显现的共业境界是各自互相无交涉但同步的境界,在说明解脱及成佛的道果次第时,则建立转识成智。龙树成立中观宗,则依佛在般若经典所开示的般若性空,建立二谛解说,认为世俗谛缘起性空,胜义谛离言毕竟空,多破邪见,少说修道次第。如来藏教法正如经文所说:“是经唯显如来境界”,直显佛智及其所证离言智境,不需宣讲唯识的转识成智,也没有中观的破邪显正,只需离妄则真显。此不可思议的佛境界只有利根菩萨才能证知,佛境界绝非思想体系,诸佛智境非人类所能思议,但不容置疑。因此,在阅读本经时,应当如敬佛一般,敬重本具光明、遍满法界的自心。
      若你确信万法本是圆觉妙心所显,当你阅读这本讲记时,别忘了当下这一刻,你正在自导自演自看此圆觉妙心,乃至本经也是心的显现,也是业力因果精彩演出“我在读经”。你今生来此,本是庄严微妙的人生戏,亦称为不可思议的业力,本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戏名叫人生,导演叫妙心,主角叫凡夫。
      当你一页页翻阅时,别忘了,不是经的内容不可思议,而是在一个更深层次上,是你演得那么不可思议,精彩无比! 序言
    绪引
    释经题与译者
    第一章文殊菩萨——本具真如智即菩提因
    一、开示诸佛因地法行的圆觉法会缘起分
    二、清净真如波罗蜜菩提涅槃是成佛之因道果
    三、众生无明颠倒妄认识境,执有身心轮转
    四、无明非实如梦如空华,醒悟无生则空华灭
    五、如来因地知本性无生死、此觉性非有无
    六、不动之如来藏无生灭,如法界性圆满遍十方
    第二章普贤菩萨——圆顿如幻三昧无渐次
    一、幻化皆妙心故,圆顿菩萨顿修如幻三昧
    二、幻身幻心修亦幻,幻灭无心谁解脱?
    三、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幻灭则觉心不动
    四、先离幻境次幻心,离亦离至无所断无所离
    五、顿悟者知幻即离无方便,离幻即觉无渐次
    第三章普眼菩萨——圆顿灭幻识净渐圆觉
    一、垢尽幻灭性净觉圆满,圆顿菩萨渐修入佛境
    二、新学菩萨修戒定,观身心皆幻破实有执
    三、渐次灭幻身、幻心、幻尘、幻灭,垢尽清净
    四、渐修者迷净圆觉有幻垢,须垢尽方悟垢非实
    五、智境幻灭觉圆明,反观识境根尘道品皆清净
    六、智境觉性净不动,知三世根尘诸法遍法界
    七、智境心光觉圆满,照见生死涅槃体无二
    八、圆觉寂照本成佛,生死涅涅槃如梦如空华
    九、本无轮回涅槃、来去、得失、取舍,亦无证者
    第四章金刚藏菩萨——凡夫依识境辨圆觉
    一、凡夫依识境轮转心,辨圆觉有惑无惑
    二、取舍心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而生三惑
    三、轮回涅槃起灭如幻翳空花,翳灭非空则花亦无
    四、众生矿成佛纯金,金性本圆满非佛成不成
    五、声闻涅槃犹未证圆觉大寂灭,何况在轮转者
    六、凡夫有为造作心问无为佛境,非为正问
    第五章弥勒菩萨——依惑立业道依障立种性
    一、因爱厌故有五业道,因二障故修道有五种性
    二、轮回根本是爱及诸欲,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三、业道有善、恶与不动,非业有示现与涅槃界
    四、修佛菩提有事理二障
    五、依二障可分五种性
    六、菩萨回入尘劳,大悲示现种种形相、境界
    第六章清净慧菩萨——随顺觉性有五渐次
    一、于圆觉迷实有幻化,除幻妄功用有五渐次
    二、圆觉自性无取无证,凡夫、菩萨性自平等
    三、妄功用时有渐次,故有五种随顺觉性
    四、为何圆觉性非性有,诸善恶性即圆觉性?
    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萨——渐悟顿修三法门
    一、满功德菩萨成就念定慧力,圆证三法成佛果
    二、奢摩他修定力,清净心离幻内寂静智境法门
    三、三摩钵提修念力,观幻心开幻众的识境法门
    四、禅那修慧力,无依心超碍无碍境证无生法门
    五、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
    第八章辩音菩萨——渐悟渐修二十五定轮
    一、非圆顿人随习性与根机,修三法有二十五轮
    二、最下根只成就离幻、观幻、灭幻其中一法
    三、声闻离染习重,先证悟奢摩他之清净智境
    四、菩萨观幻习重,先证悟三摩钵提之幻化识境
    五、缘觉灭幻习重,先证悟禅那之寂灭无二境
    六、第九地圆修三法,第十地圆证三法
    七、钝根忏悔经三七日,后求哀占察修某轮
    第九章净诸业障菩萨——先除爱染四相障
    一、众生执我、人、众生、寿命生我爱与法爱
    二、于本净觉心妄执成识境,而妄见人我轮回涅槃
    三、于本起无明执身心有我,为随顺我生憎爱
    四、凡夫所执我、人、众生、寿命四相
    五、道人不了四相终不成就圣果
    六、有我爱故,有证有悟、憎生死爱涅槃
    七、有法爱故,执清净法,因法而毁誉喜
    八、不了四相未断我爱,修行徒增诸病
    九、当精勤降伏烦恼,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第十章普觉菩萨——末世寻师求法离四病
    一、师无憎爱人我心,法离作任止灭
    二、善知识应具圆觉正见,示有过但心清净
    三、善知识所证法应离作、任、止、灭四病
    四、修行要点:事师断慢,观自他同体
    五、成道要点:平等心,除憎爱心及人我相
    六、发心:令众生入圆觉,不著人我及觉悟
    第十一章圆觉菩萨——未悟凡夫忏悔修三法
    一、凡夫先礼佛忏悔,后安居修圆觉三净观
    二、安居前行:先礼佛忏悔,后作安居羯磨
    三、安居正行:修三种圆觉净观
    第十二章贤善首菩萨——受持果乘之顿教
    一、总结:如来果乘之教,顿、渐根机皆摄
    二、此经是三世如来所守护、菩萨所皈依
    三、圆觉、了义、秘密三昧、佛境界、如来藏
    四、此是如来境界之教,果位至于佛地
    五、此顿教大乘,顿渐根机皆应奉持
    六、修习此经功德胜过度百恒河沙阿罗汉
    七、护持经者有金刚、诸天王、鬼王
  • 内容简介: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称《圆觉经》,经名中的“圆觉”,是“圆满觉性”的意思,此经是讲述如来境界,阐扬万法实相是本来圆满觉性的经典。
      大乘佛法说,觉悟有圆满与不圆满的差别,佛的觉悟是最圆满的。《圆觉经》所阐明的重要教法是: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而觉性也周遍法界。觉性不只是一般的见闻觉知,甚至没有思想的物质——能量的聚合,都是觉性的显现,都是圆觉妙心的流露。所以,众生与佛都在大觉中。然而,众生迷惑于根尘识的识境,不知自己与佛同具觉性的平等法性。大小乘皆同意证悟涅槃时,是根本智觉悟涅槃寂静无生,证无生之智当然不是生灭法,因此,此智非证时新生,乃至迷时(本不曾迷)亦不曾失去。迷时的心虽不知有此智,却未曾离开过此智。此能证悟无生的根本智,在大乘经典称为“大圆镜智”,本经说是遍满法界的“本具圆觉妙心”。
      近代人把大乘佛法分为唯识、中观、如来藏三大体系,本经被归为如来藏体系的经典。如来藏的教法认为,根本智非后得——本有圆觉妙心,此心此智非因非缘——真如不动。然而,此智非无又非新生,于世俗应称为有。或许如来藏经典较晚传出,于是,近代以来有的佛教研究者认为《圆觉经》是后期大乘论师杜撰,“非佛说”。然而,中国佛教历代禅宗及天台宗祖师,最推崇如来藏教法;藏传佛教教派中的宁玛、萨迦、噶举、觉囊等派的高僧大德的论著,都一致推崇如来藏教法的见解,认为是最了义教。对于修行人与有些佛教研究者对于如来藏和本经的不同看法,我个人认为,佛法应以修证者的体验心得为依据。有些佛教研究者研究经论不是以修行为目的,其研究的结论,不适合作为修行者抉择佛法的依据。
      在解说如何转迷成悟方面,无著成立唯识宗,依佛在唯识经典所开示的阿赖耶识,来建立宇宙人生的因果,认为阿赖耶识是众生均有的,阿赖耶识显现的共业境界是各自互相无交涉但同步的境界,在说明解脱及成佛的道果次第时,则建立转识成智。龙树成立中观宗,则依佛在般若经典所开示的般若性空,建立二谛解说,认为世俗谛缘起性空,胜义谛离言毕竟空,多破邪见,少说修道次第。如来藏教法正如经文所说:“是经唯显如来境界”,直显佛智及其所证离言智境,不需宣讲唯识的转识成智,也没有中观的破邪显正,只需离妄则真显。此不可思议的佛境界只有利根菩萨才能证知,佛境界绝非思想体系,诸佛智境非人类所能思议,但不容置疑。因此,在阅读本经时,应当如敬佛一般,敬重本具光明、遍满法界的自心。
      若你确信万法本是圆觉妙心所显,当你阅读这本讲记时,别忘了当下这一刻,你正在自导自演自看此圆觉妙心,乃至本经也是心的显现,也是业力因果精彩演出“我在读经”。你今生来此,本是庄严微妙的人生戏,亦称为不可思议的业力,本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戏名叫人生,导演叫妙心,主角叫凡夫。
      当你一页页翻阅时,别忘了,不是经的内容不可思议,而是在一个更深层次上,是你演得那么不可思议,精彩无比!
  • 目录:
    序言
    绪引
    释经题与译者
    第一章文殊菩萨——本具真如智即菩提因
    一、开示诸佛因地法行的圆觉法会缘起分
    二、清净真如波罗蜜菩提涅槃是成佛之因道果
    三、众生无明颠倒妄认识境,执有身心轮转
    四、无明非实如梦如空华,醒悟无生则空华灭
    五、如来因地知本性无生死、此觉性非有无
    六、不动之如来藏无生灭,如法界性圆满遍十方
    第二章普贤菩萨——圆顿如幻三昧无渐次
    一、幻化皆妙心故,圆顿菩萨顿修如幻三昧
    二、幻身幻心修亦幻,幻灭无心谁解脱?
    三、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幻灭则觉心不动
    四、先离幻境次幻心,离亦离至无所断无所离
    五、顿悟者知幻即离无方便,离幻即觉无渐次
    第三章普眼菩萨——圆顿灭幻识净渐圆觉
    一、垢尽幻灭性净觉圆满,圆顿菩萨渐修入佛境
    二、新学菩萨修戒定,观身心皆幻破实有执
    三、渐次灭幻身、幻心、幻尘、幻灭,垢尽清净
    四、渐修者迷净圆觉有幻垢,须垢尽方悟垢非实
    五、智境幻灭觉圆明,反观识境根尘道品皆清净
    六、智境觉性净不动,知三世根尘诸法遍法界
    七、智境心光觉圆满,照见生死涅槃体无二
    八、圆觉寂照本成佛,生死涅涅槃如梦如空华
    九、本无轮回涅槃、来去、得失、取舍,亦无证者
    第四章金刚藏菩萨——凡夫依识境辨圆觉
    一、凡夫依识境轮转心,辨圆觉有惑无惑
    二、取舍心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而生三惑
    三、轮回涅槃起灭如幻翳空花,翳灭非空则花亦无
    四、众生矿成佛纯金,金性本圆满非佛成不成
    五、声闻涅槃犹未证圆觉大寂灭,何况在轮转者
    六、凡夫有为造作心问无为佛境,非为正问
    第五章弥勒菩萨——依惑立业道依障立种性
    一、因爱厌故有五业道,因二障故修道有五种性
    二、轮回根本是爱及诸欲,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三、业道有善、恶与不动,非业有示现与涅槃界
    四、修佛菩提有事理二障
    五、依二障可分五种性
    六、菩萨回入尘劳,大悲示现种种形相、境界
    第六章清净慧菩萨——随顺觉性有五渐次
    一、于圆觉迷实有幻化,除幻妄功用有五渐次
    二、圆觉自性无取无证,凡夫、菩萨性自平等
    三、妄功用时有渐次,故有五种随顺觉性
    四、为何圆觉性非性有,诸善恶性即圆觉性?
    第七章威德自在菩萨——渐悟顿修三法门
    一、满功德菩萨成就念定慧力,圆证三法成佛果
    二、奢摩他修定力,清净心离幻内寂静智境法门
    三、三摩钵提修念力,观幻心开幻众的识境法门
    四、禅那修慧力,无依心超碍无碍境证无生法门
    五、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
    第八章辩音菩萨——渐悟渐修二十五定轮
    一、非圆顿人随习性与根机,修三法有二十五轮
    二、最下根只成就离幻、观幻、灭幻其中一法
    三、声闻离染习重,先证悟奢摩他之清净智境
    四、菩萨观幻习重,先证悟三摩钵提之幻化识境
    五、缘觉灭幻习重,先证悟禅那之寂灭无二境
    六、第九地圆修三法,第十地圆证三法
    七、钝根忏悔经三七日,后求哀占察修某轮
    第九章净诸业障菩萨——先除爱染四相障
    一、众生执我、人、众生、寿命生我爱与法爱
    二、于本净觉心妄执成识境,而妄见人我轮回涅槃
    三、于本起无明执身心有我,为随顺我生憎爱
    四、凡夫所执我、人、众生、寿命四相
    五、道人不了四相终不成就圣果
    六、有我爱故,有证有悟、憎生死爱涅槃
    七、有法爱故,执清净法,因法而毁誉喜
    八、不了四相未断我爱,修行徒增诸病
    九、当精勤降伏烦恼,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第十章普觉菩萨——末世寻师求法离四病
    一、师无憎爱人我心,法离作任止灭
    二、善知识应具圆觉正见,示有过但心清净
    三、善知识所证法应离作、任、止、灭四病
    四、修行要点:事师断慢,观自他同体
    五、成道要点:平等心,除憎爱心及人我相
    六、发心:令众生入圆觉,不著人我及觉悟
    第十一章圆觉菩萨——未悟凡夫忏悔修三法
    一、凡夫先礼佛忏悔,后安居修圆觉三净观
    二、安居前行:先礼佛忏悔,后作安居羯磨
    三、安居正行:修三种圆觉净观
    第十二章贤善首菩萨——受持果乘之顿教
    一、总结:如来果乘之教,顿、渐根机皆摄
    二、此经是三世如来所守护、菩萨所皈依
    三、圆觉、了义、秘密三昧、佛境界、如来藏
    四、此是如来境界之教,果位至于佛地
    五、此顿教大乘,顿渐根机皆应奉持
    六、修习此经功德胜过度百恒河沙阿罗汉
    七、护持经者有金刚、诸天王、鬼王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佛学基本知识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四圣谛讲记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广超法师 讲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
广超法师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县志(1991-2015)(精)
赵凤英 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综合表解 第1辑(上、下册)
张梵畅 主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宝王如来起品 隋写本 毛笔书法 新华正版
作者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本)(精)
陈兵 编;[唐]罽宾三藏般若 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唐]实叉难陀 译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宗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的熊爷爷:外一册·星星村的孩子
李娜 画;王晓明 等写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之道——为人之道 成长之道
张大芳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硬笔书法临摹字帖
张恒 选编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医验大成【中医药古籍珍善本点校丛书】
史圣华 莫日根 点校;[明]秦昌遇 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宝王如来起品 北朝写本 毛笔书法 新华正版
编者:杨军|责编:刘玲|总主编:王春法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玄谈浅释
宣化法师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信心铭之道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四圣谛讲记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广超法师 讲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讲记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佛学基本知识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广超法师 著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广超法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