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论

利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古印度] , 译注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20-12
版次: 1
ISBN: 9787100189101
定价: 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126人买过
  • 法、利、欲、解脱为古代印度所谓“四要”,即作为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印度教为“再生者”所设的四种人生目标。梵本《利论》是目前仅存的讨论“利”这一要素的论著。该书在古代印度影响巨大,直至中古时期,仍未许多作家所提及。然而完整的梵本久已失佚,直到1905年才在南印度迈索尔地区发现它的贝叶本及译不完全的注释本,并在1909年*次将其公诸于世。此后规模不等的残本迭有发现。《利论》的重新发现和出版是世界印度学界的一件大事,相关研究亦成显学。
      该书除全面系统阐述古代印度的国家政治和统治方策以外,还广泛论及经济、民法、刑法、外交、战争等不同门类的问题,堪称古代印度生活的百科全书。由于古代印度真正意义的史书基本阙如,他也为了解乃至重建公元4世纪前后的印度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手材料。韦伯在其著名演讲《以政治为业》中特别引用和讨论了称憍底利耶的《利论》,认为它体现出真正激进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利论》相比,“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反而显得无害”。阿玛蒂亚森在《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中也数次谈到该书,认为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经济学家,称作者为印度古代思想巨子,而《利论》是一部“关于政治经济学和统治之术的经典著作”。 憍底利耶,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开国元勋。

    译者简介:

    朱成明,湖南常德人,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南亚学系(当时东语系)学习印度古代语言,并于2011年于2016年分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是法论、利论、史诗等文献中的印度古代政治秩序问题,同时涉及印度哲学、沃格林意识哲学。译者熟练掌握多门语言,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巴利文、梵文都有很好的基础。 第一篇  教戒

    第二篇  督官职守

    第三篇  律法

    第四篇  去刺

    第五篇  秘行

    第六篇  曼茶罗作为基础

    第七篇  六策

    第八篇  灾厄

    第九篇  征前预备

    第十篇  兵法

    第十一篇  对团众之举揩

    第十二篇  弱王

    第十三篇  夺城诸法

    第十四篇  秘术

    第十五篇  论书组织

    附录一  度量衡

    附录二  时间与时令

    附录三  职官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内容简介:
    法、利、欲、解脱为古代印度所谓“四要”,即作为价值观念的重要基础,印度教为“再生者”所设的四种人生目标。梵本《利论》是目前仅存的讨论“利”这一要素的论著。该书在古代印度影响巨大,直至中古时期,仍未许多作家所提及。然而完整的梵本久已失佚,直到1905年才在南印度迈索尔地区发现它的贝叶本及译不完全的注释本,并在1909年*次将其公诸于世。此后规模不等的残本迭有发现。《利论》的重新发现和出版是世界印度学界的一件大事,相关研究亦成显学。
      该书除全面系统阐述古代印度的国家政治和统治方策以外,还广泛论及经济、民法、刑法、外交、战争等不同门类的问题,堪称古代印度生活的百科全书。由于古代印度真正意义的史书基本阙如,他也为了解乃至重建公元4世纪前后的印度历史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手材料。韦伯在其著名演讲《以政治为业》中特别引用和讨论了称憍底利耶的《利论》,认为它体现出真正激进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利论》相比,“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反而显得无害”。阿玛蒂亚森在《惯于争鸣的印度人》中也数次谈到该书,认为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经济学家,称作者为印度古代思想巨子,而《利论》是一部“关于政治经济学和统治之术的经典著作”。
  • 作者简介:
    憍底利耶,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开国元勋。

    译者简介:

    朱成明,湖南常德人,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08年进入北京大学南亚学系(当时东语系)学习印度古代语言,并于2011年于2016年分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是法论、利论、史诗等文献中的印度古代政治秩序问题,同时涉及印度哲学、沃格林意识哲学。译者熟练掌握多门语言,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巴利文、梵文都有很好的基础。
  • 目录:
    第一篇  教戒

    第二篇  督官职守

    第三篇  律法

    第四篇  去刺

    第五篇  秘行

    第六篇  曼茶罗作为基础

    第七篇  六策

    第八篇  灾厄

    第九篇  征前预备

    第十篇  兵法

    第十一篇  对团众之举揩

    第十二篇  弱王

    第十三篇  夺城诸法

    第十四篇  秘术

    第十五篇  论书组织

    附录一  度量衡

    附录二  时间与时令

    附录三  职官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利论
利论(汉译名著第20辑)
[古印度]憍底利耶 著;朱成明 译注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利论
格兰达本集 (哈达瑜伽之大成,当代哈达瑜伽之范轨,与《哈达瑜伽之光》并称双璧)
[古印度]格兰达 著
利论
利论(汉译名著第20辑)
[古印度]憍底利耶 著;朱成明 译注
利论
六支瑜伽(精)
[古印度]无喻护 著;罗鸿 译
利论
瑜伽经(汉译名著18)
[古印度]钵颠阇利 著;黄宝生 译
利论
胜论经(汉译名著18)
[古印度]月喜 疏
利论
瑜伽文库〔10〕:《瑜伽经》直译精解
[古印度]帕坦伽利 著;王志成 汉译并精解
利论
胜论经
[古印度]月喜 编
利论
百喻经全集
[古印度]伽斯那 著
利论
藏族诗学明鉴
[古印度]旦志 著;贺文宣 译
利论
Sthiramati's Pañcaskandhakavibhāṣā (Part 1: Critical Edition. Part 2: Diplomatic Edition) 五蕴论广释(二册):Sanskrit Texts from the 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Volume: 16/1 +16/2
[古印度]Sthiramati 安慧 著;[德]Kramer、Jowita 克莱默 校勘
利论
迦梨陀娑《时令之环》汉藏译注与研究
[古印度]迦梨陀娑
利论
柱间史
[古印度]阿底峡尊者、卢亚军 著;卢亚军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