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2-01
版次: 1
ISBN: 9787220124761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400页
分类: 文学
6人买过
  • 《物色》为青年评论家赵依的一本评论小辑,收录了作者近十年间创作的文学评论。作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90后批评家群体中的优秀代表,这本评论集可以看作是她作为一个批评家所提交的一份答卷。作者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她不仅关注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关注同龄人中的同行们近年以作品堆积而形成的文学现象。相对于年长的文学评论而言,赵依的视角更新锐,更前卫,更能理解年轻作家们的创作意图。通过这部主题集中的文学评论集,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为大众提供了代际经验和切肤之痛,但文学也同样提供着恒常的爱恨情仇、人间烟火以及审美的欢欣喜悦。
     

      赵依,四川成都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从事文学研究和小说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获“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提名奖、《北京文学》优秀新人新作奖、“长征文艺奖”文学评论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曾任鲁迅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现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社。 视界·现象 
        
    “微”察秋毫――浅谈微小说与微阅读   
    “90后”的新媒体文学生活   
    “90后”写作如何敞开? 
     浅析鲁迅文学精神在青年写作中的缺失  
    改编的朝向和动画的标尺 
    转型年代、中国故事与未来期许   
    新标尺的生成与经典之维  
    追寻华文文学的新标识1 
    从仙侠传统看网络文学的“正名”问题  
    文学现象随感十五题 
    我们时代的文本细读――乔伊斯《死者》叙事爬梳    

     
    视点·现场 

     
    《繁花》的可能性难局  
    “逃离”与失落 
     《声音史》的“器”与“道”   
    《夜妆》与小说里的爱情表达 
    莫言新剧:且壮且歌,更进一碗《高粱酒》!    
    湫兮如风:周晓枫《星鱼》里的现实与幻想   
    文化空间与“新人”想象   
    军旅小说的气象与超越――以《楼顶上的下士》为例     
    《海里岸上》:空间叙事与意蕴敞开  
    一切不坚固的也都看不见了 
    从“渠潮”到“浪潮”,班宇何以似标识?  
     簌簌有声 庄重悲悯 ――阿来《云中记》的“执”与“成”     
    创伤叙事与逃而不得  ――《平伯母》侧写 
    梁平诗世界的时间、转义与审美  
    互文与行动――关于短篇小说的“锻炼”     
     经典的牵引  
    袁劲梅小说论略――以理性的抵达为中心     
    跨界写作:思维、创造与心之所向   
    论《北上》的长篇范式与新发现 
    查验与旁证:从亲历者到时空体――读周恺《苔》和《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未来、想象与现实的另一半 

     
    视域·回望  
       
    曹植书信文简论 
    王弼玄学与美学思想初探 
    《文选》映衬下的文学观念 
    论严羽《沧浪诗话》和“妙悟”说   
    从《世说新语·方正》看“方正”概念的变化――兼谈魏晋士人精神的时代变化    
     论《六一诗话》与中国诗学形态的演变 

  • 内容简介:
    《物色》为青年评论家赵依的一本评论小辑,收录了作者近十年间创作的文学评论。作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90后批评家群体中的优秀代表,这本评论集可以看作是她作为一个批评家所提交的一份答卷。作者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她不仅关注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关注同龄人中的同行们近年以作品堆积而形成的文学现象。相对于年长的文学评论而言,赵依的视角更新锐,更前卫,更能理解年轻作家们的创作意图。通过这部主题集中的文学评论集,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为大众提供了代际经验和切肤之痛,但文学也同样提供着恒常的爱恨情仇、人间烟火以及审美的欢欣喜悦。
     

  • 作者简介:
      赵依,四川成都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从事文学研究和小说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获“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提名奖、《北京文学》优秀新人新作奖、“长征文艺奖”文学评论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曾任鲁迅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现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社。
  • 目录:
    视界·现象 
        
    “微”察秋毫――浅谈微小说与微阅读   
    “90后”的新媒体文学生活   
    “90后”写作如何敞开? 
     浅析鲁迅文学精神在青年写作中的缺失  
    改编的朝向和动画的标尺 
    转型年代、中国故事与未来期许   
    新标尺的生成与经典之维  
    追寻华文文学的新标识1 
    从仙侠传统看网络文学的“正名”问题  
    文学现象随感十五题 
    我们时代的文本细读――乔伊斯《死者》叙事爬梳    

     
    视点·现场 

     
    《繁花》的可能性难局  
    “逃离”与失落 
     《声音史》的“器”与“道”   
    《夜妆》与小说里的爱情表达 
    莫言新剧:且壮且歌,更进一碗《高粱酒》!    
    湫兮如风:周晓枫《星鱼》里的现实与幻想   
    文化空间与“新人”想象   
    军旅小说的气象与超越――以《楼顶上的下士》为例     
    《海里岸上》:空间叙事与意蕴敞开  
    一切不坚固的也都看不见了 
    从“渠潮”到“浪潮”,班宇何以似标识?  
     簌簌有声 庄重悲悯 ――阿来《云中记》的“执”与“成”     
    创伤叙事与逃而不得  ――《平伯母》侧写 
    梁平诗世界的时间、转义与审美  
    互文与行动――关于短篇小说的“锻炼”     
     经典的牵引  
    袁劲梅小说论略――以理性的抵达为中心     
    跨界写作:思维、创造与心之所向   
    论《北上》的长篇范式与新发现 
    查验与旁证:从亲历者到时空体――读周恺《苔》和《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未来、想象与现实的另一半 

     
    视域·回望  
       
    曹植书信文简论 
    王弼玄学与美学思想初探 
    《文选》映衬下的文学观念 
    论严羽《沧浪诗话》和“妙悟”说   
    从《世说新语·方正》看“方正”概念的变化――兼谈魏晋士人精神的时代变化    
     论《六一诗话》与中国诗学形态的演变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物色黑白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编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物色:全二册(《坤宁》作者时镜职场代表作!)
时镜 著;博集天卷 出品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物色:金瓶梅读“物”记
扬之水 著
物色——文学的维度与标识
物色山水:中古山水思潮之诞生
兰宇冬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