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八十年代

重读八十年代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8-04
版次: 1
ISBN: 9787508687919
定价: 4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68页
字数: 25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文学
367人买过
  • 八十年代是什么?《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写道: 
    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大家都被创新的狗在屁股后面追着提不起裤子,但都在其中亲密无间其乐无穷。 
    八十年代,是朱伟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里,去见另一个作家的年代。在此期间,他相继在《人民文学》推出刘索拉、阿城、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家。2013年,朱伟开始在博客中写《我与八十年代》,期望以自己的生活轨迹回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节点,记录与一位位作家交往的过程。 
    本书是朱伟五年阅读和写作的结晶,他逐一重读了活跃在八十年代至今的11位重要作家的200多部经典作品,条分缕析,系统解读了王蒙、刘心武、李陀、韩少功、陈村、史铁生、王安忆、莫言、马原、余华、苏童11位标志性作家的作品,让读者能够通过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作家。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微博粉丝225万。 
    1978-1983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任记者、文艺部编辑。 
    1983-1993年在《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 
    曾在《人民文学》推出莫言、余华、苏童、刘索拉、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1988-1989年在《读书》杂志撰写《*新小说一瞥》专栏,主编《东方纪事》杂志。因爱好古典音乐,1993年到三联书店创办《爱乐》杂志,并编著大型工具书《音乐圣经》。1995年9月起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代表作:《考吃》《有关品质》《微读节气》《四季小品》等。 自序 
    王蒙:不仅仅为了文学 
    王蒙1983年7月1日到《人民文学》上任时有个就职演说,没有慷慨陈词,反复强调他只是个作家。他的上任,意味着八十年代的文学革命真正登堂入室,意味着《人民文学》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有幸亲历了整个过程。 
    刘心武:更自由煽动文学的翅膀 
    王蒙上任时,他正卯足劲写《钟鼓楼》,那时能沉下心写长篇的不多,这部长篇小说决定了其位置。这是一部开放式结构,自信满满,写得洋洋洒洒,无拘无束的小说。 
    李陀: 文学的地平线 
    李陀是他那代人中,罕见不断在甩开他人前行的。 
     
    韩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 
    韩少功通过“寻根”寻到了楚文化,这个“根”,是贾平凹从秦汉、李杭育从吴越中都未能意识到的。难得是,韩少功从楚辞中找到的桥梁,巧合了拉美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 
    陈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场 
    陈村的小说中,到处是智与会,知有所合,时时能引人相会一笑,却就难看到拙。 
    史铁生:有限中无限的可能性 
    这段生活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那么一块土地联系过我们,还有那么一些人祖祖辈辈在那样生活。它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人人“生而不平等”,因懂了“生而不平等”,才懂了,有了柔软的同情心。 
    王安忆:我们以谁的名义 
    王安忆的中篇确实比短篇好,长篇又比中篇好。为什么?因为长度足够使她放松。她是一个马拉松选手,跑马拉松的人不宜短跑,靠耐力。王安忆就属于越跑越好的人,这是她的个性使然。 
     
    莫言:在深海里响亮沉重地呼吸 
    莫言的强大,就在他这种非凡的叙述繁衍力,我称它为“令人恐惧的发酵能力”。在1985年,他的才华就像冲决了闸门那样激扬迸射,飞珠溅玉,似乎只需一个意象繁衍,一部几万字的中篇小说,就如舒展地吐出一口长气而已。 
    马原:十字路口想象的甜蜜 
    1985—1987,马原与莫言一样光彩夺目。马原吃亏,大约就亏在他追求的形式需要读者的智性解读,这给许多读者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制造了障碍。 
    余华: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 
    余华的写作特点是“锋利”,砺乃锋刃,这锋利指他能锐敏切割出现实的断面,让你直视筋髓组织。好刀锋利不见血。 
    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一个作家,长篇小说可能显示的是气度,短篇小说则要在角度选择中显示智商与情商。苏童的短篇构思,可能很得益于他在广泛阅读中,对短篇在有限空间里表达游刃有余回味的兴趣。
  • 内容简介:
    八十年代是什么?《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写道: 
    八十年代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聊文学的时代;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喝啤酒,整夜整夜地看电影录像带、看世界杯转播的时代;是可以像“情人”一样“轧”着马路的时代。大家都被创新的狗在屁股后面追着提不起裤子,但都在其中亲密无间其乐无穷。 
    八十年代,是朱伟骑着自行车从一个作家家里,去见另一个作家的年代。在此期间,他相继在《人民文学》推出刘索拉、阿城、莫言、余华、苏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家。2013年,朱伟开始在博客中写《我与八十年代》,期望以自己的生活轨迹回忆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节点,记录与一位位作家交往的过程。 
    本书是朱伟五年阅读和写作的结晶,他逐一重读了活跃在八十年代至今的11位重要作家的200多部经典作品,条分缕析,系统解读了王蒙、刘心武、李陀、韩少功、陈村、史铁生、王安忆、莫言、马原、余华、苏童11位标志性作家的作品,让读者能够通过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作家。
  • 作者简介:
    朱伟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微博粉丝225万。 
    1978-1983年在《中国青年》杂志任记者、文艺部编辑。 
    1983-1993年在《人民文学》小说编辑室任编辑、编辑部副主任。 
    曾在《人民文学》推出莫言、余华、苏童、刘索拉、阿城、格非等一大批作家。1988-1989年在《读书》杂志撰写《*新小说一瞥》专栏,主编《东方纪事》杂志。因爱好古典音乐,1993年到三联书店创办《爱乐》杂志,并编著大型工具书《音乐圣经》。1995年9月起任《三联生活周刊》主编。代表作:《考吃》《有关品质》《微读节气》《四季小品》等。
  • 目录:
    自序 
    王蒙:不仅仅为了文学 
    王蒙1983年7月1日到《人民文学》上任时有个就职演说,没有慷慨陈词,反复强调他只是个作家。他的上任,意味着八十年代的文学革命真正登堂入室,意味着《人民文学》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有幸亲历了整个过程。 
    刘心武:更自由煽动文学的翅膀 
    王蒙上任时,他正卯足劲写《钟鼓楼》,那时能沉下心写长篇的不多,这部长篇小说决定了其位置。这是一部开放式结构,自信满满,写得洋洋洒洒,无拘无束的小说。 
    李陀: 文学的地平线 
    李陀是他那代人中,罕见不断在甩开他人前行的。 
     
    韩少功:仍有人仰望星空 
    韩少功通过“寻根”寻到了楚文化,这个“根”,是贾平凹从秦汉、李杭育从吴越中都未能意识到的。难得是,韩少功从楚辞中找到的桥梁,巧合了拉美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 
    陈村:那就和自己好好玩一场 
    陈村的小说中,到处是智与会,知有所合,时时能引人相会一笑,却就难看到拙。 
    史铁生:有限中无限的可能性 
    这段生活的真正价值,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那么一块土地联系过我们,还有那么一些人祖祖辈辈在那样生活。它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人人“生而不平等”,因懂了“生而不平等”,才懂了,有了柔软的同情心。 
    王安忆:我们以谁的名义 
    王安忆的中篇确实比短篇好,长篇又比中篇好。为什么?因为长度足够使她放松。她是一个马拉松选手,跑马拉松的人不宜短跑,靠耐力。王安忆就属于越跑越好的人,这是她的个性使然。 
     
    莫言:在深海里响亮沉重地呼吸 
    莫言的强大,就在他这种非凡的叙述繁衍力,我称它为“令人恐惧的发酵能力”。在1985年,他的才华就像冲决了闸门那样激扬迸射,飞珠溅玉,似乎只需一个意象繁衍,一部几万字的中篇小说,就如舒展地吐出一口长气而已。 
    马原:十字路口想象的甜蜜 
    1985—1987,马原与莫言一样光彩夺目。马原吃亏,大约就亏在他追求的形式需要读者的智性解读,这给许多读者理解他的真实意图制造了障碍。 
    余华: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 
    余华的写作特点是“锋利”,砺乃锋刃,这锋利指他能锐敏切割出现实的断面,让你直视筋髓组织。好刀锋利不见血。 
    苏童: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一个作家,长篇小说可能显示的是气度,短篇小说则要在角度选择中显示智商与情商。苏童的短篇构思,可能很得益于他在广泛阅读中,对短篇在有限空间里表达游刃有余回味的兴趣。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