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19-02
版次: 1
ISBN: 9787100167536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28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44页
字数: 1千字
分类: 历史
244人买过
  • 本书为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还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给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而成。原书于1907年出版。 本书除了详细记载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日记中不时出现他为了实现科研目标,与中国官民沟通过程中使用的种种有趣手段,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他总充满自豪地讲述他是如何实现“精致奢侈”的欧式旅途生活的,让人对他的考察之旅充满艳羡;*重要的一点是,年轻读者在跟随李希霍芬“走完”中国之旅后,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手段,这才是阅读这本书*的收获。虽然李希霍芬想要客观地介绍实际情况,尽量避免用华丽的词句描绘自己的旅行体验和冒险经历,但这仍不失为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旅行日记。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地质学家,历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曾长期在波恩和莱比锡大学担任地理学教授,一生出版了将近200部地质地理学著作,其中对中国的地质考察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学术成果。李希霍芬于1868年9月开始在中国进行了历时四年之久的地理地质考察,足迹遍布中国13个行省,搜集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情报。回国后,李希霍芬先后出版了五卷《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依据的研究》,在欧洲地理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理论,并且对中国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变形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李希霍芬的研究成果对近代中国地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蒂森,李希霍芬的学生,《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由其根据李希霍芬身后遗留的在中国进行考察时的日记、手稿以及数量众多的私人信件编辑整理而成,出版于1907年。与其学术著作《中国》不同的是,本书更多地记录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七次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和个人经历,是一本生动的旅行日记。其内容丰富,包含了李希霍芬对中国山脉、地质结构、气候、人口、经济、文化以及殖民情况的介绍;语言通俗,为读者了解当时中国的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李希霍芬在日记中对旅行中的水路交通、各地的物产、人们生活状况、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影响、罂粟的种植情况等等作出了细致精确的描述。将该书翻译成中文,首先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提供了依据,其次为地理地质学界对李希霍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更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还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主要是给父母的),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而成。原书于1907年出版。 本书除了详细记载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之外,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以及对中国城市、农村、交通、风土人情的评价。日记中不时出现他为了实现科研目标,与中国官民沟通过程中使用的种种有趣手段,让人忍俊不禁;还有他总充满自豪地讲述他是如何实现“精致奢侈”的欧式旅途生活的,让人对他的考察之旅充满艳羡;*重要的一点是,年轻读者在跟随李希霍芬“走完”中国之旅后,能够从他身上学到真正的科学精神和科研手段,这才是阅读这本书*的收获。虽然李希霍芬想要客观地介绍实际情况,尽量避免用华丽的词句描绘自己的旅行体验和冒险经历,但这仍不失为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旅行日记。
  • 作者简介:
    李希霍芬,德国地理、地质学家,历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曾长期在波恩和莱比锡大学担任地理学教授,一生出版了将近200部地质地理学著作,其中对中国的地质考察和研究是其重要的学术成果。李希霍芬于1868年9月开始在中国进行了历时四年之久的地理地质考察,足迹遍布中国13个行省,搜集了大量的经济军事情报。回国后,李希霍芬先后出版了五卷《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依据的研究》,在欧洲地理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最早提出了中国黄土的风成理论,并且对中国造山运动所引起的构造变形进行了独到的研究。李希霍芬的研究成果对近代中国地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蒂森,李希霍芬的学生,《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由其根据李希霍芬身后遗留的在中国进行考察时的日记、手稿以及数量众多的私人信件编辑整理而成,出版于1907年。与其学术著作《中国》不同的是,本书更多地记录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进行七次考察时的所见所闻和个人经历,是一本生动的旅行日记。其内容丰富,包含了李希霍芬对中国山脉、地质结构、气候、人口、经济、文化以及殖民情况的介绍;语言通俗,为读者了解当时中国的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李希霍芬在日记中对旅行中的水路交通、各地的物产、人们生活状况、太平天国运动造成影响、罂粟的种植情况等等作出了细致精确的描述。将该书翻译成中文,首先对于全面客观地认识李希霍芬在中国的考察提供了依据,其次为地理地质学界对李希霍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更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德]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纪念文集(上下册) (伟人钦点“小人物”,新红学,红楼梦)
张庆善 孙伟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 上下册)
李希霍芬 著;李岩、王彦会 译;蒂森 选编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七卷)
李希凡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六卷):序跋、随笔、散文
李希凡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一卷):中国古典小说论丛
李希凡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圣集
李希圣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五卷):艺术评论集
李希凡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二卷):《红楼梦》人物论
李希凡、李萌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四卷):现代文学评论集
李希凡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自述:往事回眸
李希凡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凡文集(第三卷):论鲁迅的“五种创作”
李希凡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传奇小鼠冒险系列:成为阿姆斯特朗
[德]托本·库曼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韩国流行音乐(西方韩国研究丛书)
[德]迈克尔·富尔(MichaelFuhr) 著;王丹丹 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法学中的体系思维与体系概念:以德国私法为例(第2版)法律人进阶译丛 经典阅读系列
[德]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Claus-Wilhelm Canaris) 著;陈大创 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世界经济通史 (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韦伯诞生160周年特别纪念版)
[德]马克斯·韦伯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为什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简单现象到复杂系统
[德]迪尔克·布罗克曼(Dirk Brockmann) 著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悉达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一部关于人生信仰的救赎之作)
[德]赫尔曼·黑塞 著;周苇 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在轮下(诺奖得主黑塞自传性作品,写给每一个不甘被世俗牵绊的年轻人)
[德]赫尔曼·黑塞 著;王秀莉 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黑暗荣耀》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
[德]赫尔曼·黑塞 著;周苇 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荒原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代表作,一剂反击命运的良方,治愈一个社恐内心的焦虑)
[德]赫尔曼·黑塞 著;周苇 译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恶行(知名刑事律师将真实案件化为锋利故事,零距离凝视人性深渊。絶版十年,詹青云推荐!)
[德]费迪南德·冯·席拉赫 著 ,新经典 出品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智慧宫丛书025·人类知识演化史
[德]于尔根·雷恩 后浪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上下册)(汉译名著本16)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德]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