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10
版次: 1
ISBN: 9787532862405
定价: 4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3页
字数: 36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哲学心理学
46人买过
  • 科学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一开始就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冯特创立的内容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布伦塔诺创立的意动心理学。冯特无可争议地被称为“科学主义心理学之父”。正如波林所言:“在冯特之前有心理学,但没有心理学家。”心理学得以摆脱哲学的怀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与冯特为科学心理学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现代心理学确立了科学的实验精神分不开的。因此,尽管有不少人批评冯特,但都无法撼动其“科学主义心理学之父”的地位。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在考察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分别阐释了内容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及其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缪勒和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化者铁钦纳的学术生平、思想渊源、具体研究、理论体系,并对每个人的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揭示了内容心理学思想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最后还介绍了内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书中还专列一章论述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其一,虽然民族心理学不属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体系,但它的确是冯特的另一大贡献,是凝聚了其生命最后20年心血的一项成就。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来的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社会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等)和当前的一些心理学新取向(如文化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等)的渊源都可追溯到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那里。考虑到目前国内对冯特民族心理学的介绍相对较少,故借此机会多做一些说明。其二,为了避免读者误解冯特只是一位内容心理学家或实验心理学家,而忽视其民族心理学的贡献。 方双虎,1974年生,安徽枞阳人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关键岗位”获得者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出版著作有《咨询心理学导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情感智力训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参与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心理学新论》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心理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主持翻译的译著有《压力管理心理学》、《心理学批判性思维》、《压力与健康》和《ACT疗法》等。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曾获安徽省第五届、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各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2008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教坛新秀奖”等称号。
    郭本禹,安徽肥西人,1964年生,心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1995、2000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00年始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和《心理研究》编委,主持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有近30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专著、编著、译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现代心理学史》等3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当代心理学弪典教材译丛》等多套大型学术丛书。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其中一等奖4项。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对象,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总序
    导言
    一、内容心理学的涵义
    二、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三、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四、内容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与范围

    第一章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节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前提
    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一、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二、天文学与心理学
    三、生理学与心理学
    四、物理学与心理学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社会氛围
    一、德国的经济背景
    二、德国的教育背景
    三、德国的科学背景

    第二章冯特:内容心理学创立者
    第一节冯特的心路历程
    一、孤独的童年体验
    二、无味的学校经历
    三、人生的重要转折
    四、莱比锡的学术生涯
    第二节冯特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三、科学背景

    第三章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体系
    第一节内容心理学的科学观
    一、冯特科学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内容心理学的对象观
    一、冯特之前的观点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内容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冯特心理学方法论的提出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内容心理学的任务论
    一、心理元素的分析
    二、心理元素的结合
    三、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第五节内容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心身关系理论
    二、感情与情绪理论
    三、意志理论
    四、对其他具体心理学问题的看法

    第四章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第一节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的概况
    二、实验室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典型研究
    一、反应时研究
    二、感知觉研究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
    四、总结评价
    ……
    第五章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
    第六章冯特心理学的评价
    第七章冯特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
    第八章铁钦纳:内容心理学极端化者
    第九章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形式
    第十章康奈尔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第十一章铁钦纳心理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科学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一开始就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冯特创立的内容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布伦塔诺创立的意动心理学。冯特无可争议地被称为“科学主义心理学之父”。正如波林所言:“在冯特之前有心理学,但没有心理学家。”心理学得以摆脱哲学的怀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与冯特为科学心理学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现代心理学确立了科学的实验精神分不开的。因此,尽管有不少人批评冯特,但都无法撼动其“科学主义心理学之父”的地位。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在考察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分别阐释了内容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及其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缪勒和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化者铁钦纳的学术生平、思想渊源、具体研究、理论体系,并对每个人的理论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揭示了内容心理学思想对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最后还介绍了内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书中还专列一章论述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这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其一,虽然民族心理学不属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体系,但它的确是冯特的另一大贡献,是凝聚了其生命最后20年心血的一项成就。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后来的许多心理学分支学科(如社会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宗教心理学等)和当前的一些心理学新取向(如文化心理学、生态心理学等)的渊源都可追溯到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那里。考虑到目前国内对冯特民族心理学的介绍相对较少,故借此机会多做一些说明。其二,为了避免读者误解冯特只是一位内容心理学家或实验心理学家,而忽视其民族心理学的贡献。
  • 作者简介:
    方双虎,1974年生,安徽枞阳人心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关键岗位”获得者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出版著作有《咨询心理学导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情感智力训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参与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心理学新论》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心理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主持翻译的译著有《压力管理心理学》、《心理学批判性思维》、《压力与健康》和《ACT疗法》等。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曾获安徽省第五届、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各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2008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教坛新秀奖”等称号。
    郭本禹,安徽肥西人,1964年生,心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1995、2000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00年始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和《心理研究》编委,主持省部级课题10多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有近30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专著、编著、译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现代心理学史》等3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当代心理学弪典教材译丛》等多套大型学术丛书。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其中一等奖4项。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对象,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 目录:
    总序
    导言
    一、内容心理学的涵义
    二、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三、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四、内容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与范围

    第一章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第一节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前提
    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一、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二、天文学与心理学
    三、生理学与心理学
    四、物理学与心理学
    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社会氛围
    一、德国的经济背景
    二、德国的教育背景
    三、德国的科学背景

    第二章冯特:内容心理学创立者
    第一节冯特的心路历程
    一、孤独的童年体验
    二、无味的学校经历
    三、人生的重要转折
    四、莱比锡的学术生涯
    第二节冯特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哲学背景
    三、科学背景

    第三章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体系
    第一节内容心理学的科学观
    一、冯特科学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三、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内容心理学的对象观
    一、冯特之前的观点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内容心理学的方法论
    一、冯特心理学方法论的提出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内容心理学的任务论
    一、心理元素的分析
    二、心理元素的结合
    三、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第五节内容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一、心身关系理论
    二、感情与情绪理论
    三、意志理论
    四、对其他具体心理学问题的看法

    第四章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第一节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
    一、实验室的概况
    二、实验室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典型研究
    一、反应时研究
    二、感知觉研究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
    四、总结评价
    ……
    第五章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
    第六章冯特心理学的评价
    第七章冯特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
    第八章铁钦纳:内容心理学极端化者
    第九章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形式
    第十章康奈尔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第十一章铁钦纳心理学的评价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
郭本禹 著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理性的消解:后现代心理学
高峰强 著;郭本禹 编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行为的调控:行为主义心理学
郭本禹、修巧艳 著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心理的模拟:认知心理学
贾林祥 著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经验的完形:格式塔心理学
王鹏 著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智慧的发生:皮亚杰学派心理学
丁芳 著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
郭本禹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障碍康复评定与治疗学
冯珍;宋为群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上传中(特德·姜的科幻偶像×新海诚的灵感来源!不愧是硬科幻之王!Goodreads 4.29罕见高分,科幻发烧友心中的TOP神作!)读客科幻文库
姚向辉 译;读客文化 出品;[澳]格雷格·伊根(Greg Egan)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Ideology and Utopia(导读注释版)
[德]卡尔·曼海姆 著;张进 导读 注释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的河流
奥利弗·萨克斯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现象学教程:关于意识结构与意识发生的精神科学研究(中国现象学文库·现象学研究丛书)
倪梁康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本能
[加拿大]迈克尔·加扎尼加 著;罗路 译;湛庐文化 出品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论集
唐孝威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的解释:与道金斯、侯世达齐名的思想家探讨人类最深奥的问题;作者被称为“下一个罗素”
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Dennett)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形态的起源:16世纪法国的意识与社会(纷争的诞生,妥协的登场)
[英]唐纳德·克雷 著;江晟 译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形态建设理论整体性研究
申文杰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心智的基本奥秘
(美)安娜卡· 哈里斯(Annaka Harris)
意识的分析:内容心理学
意识的神经科学原理
汪云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