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2016-08
版次: 1
ISBN: 9787511897428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71页
字数: 425千字
分类: 法律
8人买过
  • 本书包括刑事诉讼原理、刑事一体化研究、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研究、证据学研究四个方面内容。作者在舆情案件的诉讼化解机制、程序法的出罪功能、事实推定的程序规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作者刑事一体化的研究特色突出,以刑事政策为视角,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政策目标与实践路径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作者不但对刑事诉讼程序构建的全局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且密切关注并努力回应司法实践中的流弊与异化。作者始终保持理性的问题意识,从实践中提炼原理,又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徐阳,女,1974年出生,法学博士,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合作出版专著两部,合作译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法学会课题、辽宁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国法治青年论坛一等奖、中国法学家论坛三等奖;获得辽宁省杰出法学成果奖。 

     

    杨明,女,满族,1965年2月生,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先后在《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独立撰写了专著《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差别诉讼机制研究》和教材《刑事诉讼法学》。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个及省部级项目五个。2014年评选为第二届“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现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张云鹏,1974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在《法学》《当代法学》《刑事法评论》等国家及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编著或者合著的学术论著和教材三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省级科研立项五项。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法学会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论文类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十大法学杰出成果奖等奖项。 第一篇刑事诉讼程序原理研究 

    程序法定原则对刑事司法的规范意义徐阳/003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徐阳/023 

    媒体与司法关系的中国问题及程序上的应对 

    ———对几起“记者被抓”案件的省思徐阳/045 

    犯罪被害人陈述宪法权利的跃升与诉讼权利的强化 

    ———以韩国犯罪被害人陈述权保护为借鉴张云鹏/055 

    我国刑事审判权之公正性考察杨明/065 

    论预期刑事责任对诉讼负担的影响 

    ———兼论刑事诉讼中比例原则的适用杨明张云鹏/075 

    第二篇刑事一体化研究 

    准法律推定质疑 

    ———与褚福民先生商榷张云鹏/089 

    论刑事程序的轻轻重重杨明张云鹏/099 

    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杨明/109 

    论罪刑轻重对被追诉者诉讼权利的影响杨明张云鹏路军/123 

    论程序法“出罪”的原则杨明张云鹏/132 

    实体法“出罪”授权模式之程序启示杨明路军/142 

    论犯罪与刑罚相对化的实体法缺陷及程序法弥补杨明路军/152 

    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实体法的背离及 

    修复杨明路军/162 

    亲告罪替代自诉案件研究杨明路军/172 

    我国公诉与自诉的协调机制探析徐阳/182 

    徇私动机“推定”的语义分析与规则设计张云鹏林立军/196 

    第三篇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研究 

    我国刑事诉讼中无罪化机制的过程性失灵及应对徐阳/205 

    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之检省与矫正徐阳/225 

    刑事和解中权力过度推进之危害及其防范 

    ———被害人保障维度的考量徐阳/239 

    刑事一审程序“混合式”构建之路径 

    ———从构造论“祛魅”到技术要素分析徐阳/250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 

    ———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徐阳/264 

    论刑事二审程序的完善杨明/277 

    法官庭外调查权的理解与适用杨明/287 

    论陪审团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杨明张皓/299 

    论随机法庭的创建杨明/308 

    论刑事缺席审判杨明王峥/319 

    侦查权探析杨明/328 

    论卧底侦查杨明/339 

    刑事追诉权的限度之维 

    ———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审前程序中的合理定位杨明/350 

    论侦查阶段的和解撤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摄下的制度构建杨明张云鹏/357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路径张云鹏/364 

    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考察与借鉴张云鹏/381 

    刑事简易程序调解模式的构建 

    ———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支撑张云鹏/392 

    第四篇证据学研究 

    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之契合张云鹏/403 

    论事实推定的规制路径张云鹏徐静/418 

    论受贿犯罪推定规则的确立张云鹏林立军/430 

    论推定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张云鹏/439 

    证明力规则的效力分析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的解读徐阳张溶开张宛初/449 

    论轻重不同罪刑的差别证明标准杨明/458
  •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刑事诉讼原理、刑事一体化研究、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研究、证据学研究四个方面内容。作者在舆情案件的诉讼化解机制、程序法的出罪功能、事实推定的程序规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作者刑事一体化的研究特色突出,以刑事政策为视角,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政策目标与实践路径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作者不但对刑事诉讼程序构建的全局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且密切关注并努力回应司法实践中的流弊与异化。作者始终保持理性的问题意识,从实践中提炼原理,又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贯穿本书的主线。
  • 作者简介:
    徐阳,女,1974年出生,法学博士,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合作出版专著两部,合作译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法学会课题、辽宁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国法治青年论坛一等奖、中国法学家论坛三等奖;获得辽宁省杰出法学成果奖。 

     

    杨明,女,满族,1965年2月生,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先后在《法学》《现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独立撰写了专著《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差别诉讼机制研究》和教材《刑事诉讼法学》。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个及省部级项目五个。2014年评选为第二届“辽宁省杰出中青年法学专家”,现为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 

     

    张云鹏,1974年7月出生,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在《法学》《当代法学》《刑事法评论》等国家及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三十篇,在法律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编著或者合著的学术论著和教材三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省级科研立项五项。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法学会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论文类二等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十大法学杰出成果奖等奖项。
  • 目录:
    第一篇刑事诉讼程序原理研究 

    程序法定原则对刑事司法的规范意义徐阳/003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徐阳/023 

    媒体与司法关系的中国问题及程序上的应对 

    ———对几起“记者被抓”案件的省思徐阳/045 

    犯罪被害人陈述宪法权利的跃升与诉讼权利的强化 

    ———以韩国犯罪被害人陈述权保护为借鉴张云鹏/055 

    我国刑事审判权之公正性考察杨明/065 

    论预期刑事责任对诉讼负担的影响 

    ———兼论刑事诉讼中比例原则的适用杨明张云鹏/075 

    第二篇刑事一体化研究 

    准法律推定质疑 

    ———与褚福民先生商榷张云鹏/089 

    论刑事程序的轻轻重重杨明张云鹏/099 

    程序法“出罪”功能研究杨明/109 

    论罪刑轻重对被追诉者诉讼权利的影响杨明张云鹏路军/123 

    论程序法“出罪”的原则杨明张云鹏/132 

    实体法“出罪”授权模式之程序启示杨明路军/142 

    论犯罪与刑罚相对化的实体法缺陷及程序法弥补杨明路军/152 

    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对实体法的背离及 

    修复杨明路军/162 

    亲告罪替代自诉案件研究杨明路军/172 

    我国公诉与自诉的协调机制探析徐阳/182 

    徇私动机“推定”的语义分析与规则设计张云鹏林立军/196 

    第三篇刑事诉讼程序机制研究 

    我国刑事诉讼中无罪化机制的过程性失灵及应对徐阳/205 

    我国适用刑事和解制度泛化倾向之检省与矫正徐阳/225 

    刑事和解中权力过度推进之危害及其防范 

    ———被害人保障维度的考量徐阳/239 

    刑事一审程序“混合式”构建之路径 

    ———从构造论“祛魅”到技术要素分析徐阳/250 

    刑事诉讼中法官释明权的运用 

    ———以民事诉讼法官释明权为借鉴徐阳/264 

    论刑事二审程序的完善杨明/277 

    法官庭外调查权的理解与适用杨明/287 

    论陪审团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杨明张皓/299 

    论随机法庭的创建杨明/308 

    论刑事缺席审判杨明王峥/319 

    侦查权探析杨明/328 

    论卧底侦查杨明/339 

    刑事追诉权的限度之维 

    ———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审前程序中的合理定位杨明/350 

    论侦查阶段的和解撤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统摄下的制度构建杨明张云鹏/357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路径张云鹏/364 

    韩国犯罪被害人保护立法考察与借鉴张云鹏/381 

    刑事简易程序调解模式的构建 

    ———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支撑张云鹏/392 

    第四篇证据学研究 

    刑事推定与无罪推定之契合张云鹏/403 

    论事实推定的规制路径张云鹏徐静/418 

    论受贿犯罪推定规则的确立张云鹏林立军/430 

    论推定对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影响张云鹏/439 

    证明力规则的效力分析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文本的解读徐阳张溶开张宛初/449 

    论轻重不同罪刑的差别证明标准杨明/458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实务与大数据分析指引
盈科律师事务所编 张文明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诉讼出罪论
拜荣静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7辑(2023.1)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涉财执行实务精要
梁雅丽,傅庆涛,刘嘉梁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22.7总第205辑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法评论:正当防卫 江溯
江溯 主编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法判解·第23卷
陈兴良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法学研究(2023年第1辑)
吴宏耀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诉讼移管研究 法学理论 郇顶著 新华正版
郇顶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138辑(2023.2)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二、三、四、五庭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办案实用手册(修订第八版)
人民法院出版社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诉讼涉案财物处置工作指南
上海市浦东新区法学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信息技术教程(尹维伟)
徐阳 主编;尹维伟;李春华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技术 第3版
徐阳 徐爱钧 编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差异研究
徐阳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守财有道(徐阳律师解读婚姻继承纠纷20例)
徐阳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计算机办公应用Win7+Office2010(徐阳)
徐阳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油漆工由新手变高手
徐阳 编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低银含量铅合金电极制备与性能研究
徐阳 著;周生刚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CIS品牌识别设计
徐阳 刘瑛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权力规范与权力技术: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徐阳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名师出高徒.阮必学教程(上下册)
徐阳 编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刑事审判权主体问题研究
徐阳 著
刑事诉讼程序的理想建构与操作
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
徐阳 主编;李忠珏、李安云、胡伟清、郭永林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