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古文《尚书》案

审核古文《尚书》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2006-12
版次: 1
ISBN: 9787101053869
定价: 2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字数: 350千字
52人买过
  • 《尚书》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一经典,同时也是记录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的史料性文献。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占今本《尚书》总篇数五十八篇的近一半)“定案”为“伪书”。上个世纪前期的“疑古之风”更强化了人们这种认识。本书是对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举证和论证的一次全面甄别,涉及历代古文《尚书》研究中全部主要问题,旨在为学术界“走出疑古”后的重建中国古代史提供更加科学的史料基础。 张岩(1954),祖籍江苏阜宁,现就职于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近二十年。先后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对孟姜女传说的再认识》、《原始社会的收获祭礼与诗经中的有关篇章》、《山海经与中华民族的起源》、《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等论文十余篇。著有《图腾制与原始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山海经与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序言
    第一章引论
    一为什么选择阎若璩
    二阎毛之争
    三《疏证》枝蔓考
    四锻炼成狱和多闻阙疑

    第二章文献流传篇(上)
    一鼌错传本与承诏作传
    二孔安国蚤卒、家献
    三东汉杜林本古文《尚书》
    四谁是作伪者
    五唐人义疏文献条件和学术能力

    第三章文献流传篇(中)
    一十六篇与二十四五篇
    二不古不今,非伏非孔
    三阎氏《疏证》根柢所在
    四虞夏书之分
    五《尚书》载岁祀年
    六《尧典》帝曰佥曰
    七二典分合
    八古帝名号

    第四章文献流传篇(下)
    一《史记》多古文说
    二《说文》引《尚书》异字
    三《说文》引《尚书》此有彼无者
    四《书序》益稷、弃稷
    五孔注《论语》《尚书》比较
    六孔《传》舍《鲁》用《毛》

    第五章史地篇
    一金城问题
    二瀍水、孟津、驹骊问题
    三济渎改道
    四孔《传》注《禹贡》三江

    第六章史实篇
    一《大禹谟》不让稷、契
    二太康失国其母存否
    三《太甲》三年、六年
    四《泰誓》声纣之罪
    五血泫漂杵与孟子不信《书》
    六孔《疏》注《武成》式商容闾
    七六师、太保是否追书
    八《书序》西旅献獒
    第七章历法篇
    第八章制度篇
    第九章引文篇
    第十章结语
    附录一《大禹谟》引文、用文示例
    附录二《尚书》字频特征分析
    附录三评戴震考据“光被四表”
    附录四本书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尚书》在中国文化史和学术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一经典,同时也是记录中国古代历史最重要的史料性文献。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撰《尚书古文疏证》,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占今本《尚书》总篇数五十八篇的近一半)“定案”为“伪书”。上个世纪前期的“疑古之风”更强化了人们这种认识。本书是对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举证和论证的一次全面甄别,涉及历代古文《尚书》研究中全部主要问题,旨在为学术界“走出疑古”后的重建中国古代史提供更加科学的史料基础。
  • 作者简介:
    张岩(1954),祖籍江苏阜宁,现就职于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近二十年。先后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简论汉代以来诗经学中的误解》、《对孟姜女传说的再认识》、《原始社会的收获祭礼与诗经中的有关篇章》、《山海经与中华民族的起源》、《春秋战国文体源流考略》等论文十余篇。著有《图腾制与原始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山海经与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从部落文明到礼乐制度》(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 目录:
    序言
    第一章引论
    一为什么选择阎若璩
    二阎毛之争
    三《疏证》枝蔓考
    四锻炼成狱和多闻阙疑

    第二章文献流传篇(上)
    一鼌错传本与承诏作传
    二孔安国蚤卒、家献
    三东汉杜林本古文《尚书》
    四谁是作伪者
    五唐人义疏文献条件和学术能力

    第三章文献流传篇(中)
    一十六篇与二十四五篇
    二不古不今,非伏非孔
    三阎氏《疏证》根柢所在
    四虞夏书之分
    五《尚书》载岁祀年
    六《尧典》帝曰佥曰
    七二典分合
    八古帝名号

    第四章文献流传篇(下)
    一《史记》多古文说
    二《说文》引《尚书》异字
    三《说文》引《尚书》此有彼无者
    四《书序》益稷、弃稷
    五孔注《论语》《尚书》比较
    六孔《传》舍《鲁》用《毛》

    第五章史地篇
    一金城问题
    二瀍水、孟津、驹骊问题
    三济渎改道
    四孔《传》注《禹贡》三江

    第六章史实篇
    一《大禹谟》不让稷、契
    二太康失国其母存否
    三《太甲》三年、六年
    四《泰誓》声纣之罪
    五血泫漂杵与孟子不信《书》
    六孔《疏》注《武成》式商容闾
    七六师、太保是否追书
    八《书序》西旅献獒
    第七章历法篇
    第八章制度篇
    第九章引文篇
    第十章结语
    附录一《大禹谟》引文、用文示例
    附录二《尚书》字频特征分析
    附录三评戴震考据“光被四表”
    附录四本书主要征引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审核古文《尚书》案
审核员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樊恩健
审核古文《尚书》案
审核员实用手册
李在卿 编
审核古文《尚书》案
审核员认证审核解疑释惑150题
宋治民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