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0-02
版次: 1
ISBN: 9787121103223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80页
字数: 63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17人买过
  • 《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从先进性和实用性出发,以OSI/RM、IEEE802和TCP/IP为主线,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概念、OSI/RM、局域网、无线网、广域网、网络互联设备、TCP/IP协议、IPv6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知识。针对高职特点,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侧重于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第2版是2006年江苏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主选教材,第3版根据网络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知识。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学做合一,提供实验实训操作。
    《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成人高校及民办高校的计算机类和信息类各专业和其他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自学参考用书。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演变1
    1.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和网络性能5
    1.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8
    1.2.1网络拓扑的概念8
    1.2.2通信子网的信道类型8
    1.2.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9
    1.3网络协议和标准化组织11
    1.3.1网络协议11
    1.3.2标准化组织12
    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3
    1.4.1网络体系结构13
    1.4.2OSI/RM参考模型14
    1.4.3TCP/IP参考模型17
    1.4.4IEEE802标准20
    习题21

    第2章物理层23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2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25
    2.1.3数据通信系统27
    2.2数据编码和调制28
    2.2.1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29
    2.2.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1
    2.2.3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32
    2.2.4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34
    2.3数据传输方式35
    2.3.1并行传输35
    2.3.2串行传输35
    2.4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36
    2.4.1同步传输36
    2.4.2异步传输36
    2.5多路复用技术37
    2.5.1频分多路复用(FDM)37
    2.5.2时分多路复用(TDM)37
    2.5.3波分多路复用(WDM)38
    2.5.4三种复用技术的比较39
    2.6传输介质39
    2.6.1有线传输媒体39
    2.6.2无线传输媒体43
    2.7物理层作用与协议45
    2.7.1物理层的作用和特性45
    2.7.2物理层协议(接口标准)举例46
    习题50

    第3章数据链路层53
    3.1数据链路层功能及成帧53
    3.1.1数据链路层功能53
    3.1.2成帧和帧同步54
    3.2差错控制55
    3.2.1差错类型和差错控制55
    3.2.2差错控制编码56
    3.3流量控制和链路管理59
    3.3.1停止等待59
    3.3.2滑动窗口60
    3.3.3链路管理62
    3.4数据链路协议62
    习题63

    第4章局域网技术65
    4.1局域网概述65
    4.1.1局域网的特点65
    4.1.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66
    4.1.3网络适配器68
    4.2以太网69
    4.2.1以太网标准和分类69
    4.2.2以太网的体系结构70
    4.2.3以太网特点72
    4.2.410兆位以太网72
    4.3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75
    4.3.1冲突直径的计算75
    4.3.210兆位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区别76
    4.3.3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层78
    4.4交换式以太网和全双工以太网78
    4.4.1交换的提出78
    4.4.2交换式以太网79
    4.4.3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别80
    4.4.4全双工以太网80
    4.5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Ethernet)81
    4.5.1千兆位以太网的MAC帧81
    4.5.2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82
    4.5.3千兆位以太网的特点83
    4.610吉比特以太网84
    4.6.110吉比特以太网的特点84
    4.6.210吉比特以太网的物理层协议85
    4.7令牌环网86
    4.7.1令牌环工作原理86
    4.7.2令牌环帧格式86
    4.7.3令牌环的操作过程87
    4.7.4令牌环的维护87
    4.7.5令牌环的特点88
    4.8令牌总线88
    4.8.1令牌总线工作原理88
    4.8.2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网的区别89
    4.9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89
    4.9.1FDDI的工作原理89
    4.9.2FDDI的寻址和数据编码90
    4.9.3FDDI的特点90
    4.10局域网协议90
    4.10.1IEEE802局域网标准90
    4.10.2NetBEUI协议91
    4.10.3IPX/SPX协议92
    4.10.4Windows系列安装的网络协议92
    4.10.5小结93
    习题94

    第5章网络层、传输层和高层协议97
    5.1网络层97
    5.1.1数据交换方式98
    5.1.2网络层提供的服务101
    5.1.3路由选择101
    5.1.4拥塞控制103
    5.2传输层104
    5.2.1传输层的功能104
    5.2.2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105
    5.3高层协议106
    5.3.1会话层106
    5.3.2表示层107
    5.3.3应用层108
    5.3.4小结108
    习题109

    第6章网络互联设备和多层交换111
    6.1网络互联概述111
    6.2物理层互联设备——中继器112
    6.2.1中继器(Repeater)112
    6.2.2集线器(Hub)113
    6.3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114
    6.3.1网桥(Bridge)114
    6.3.2交换机(Switch)116
    6.4网络层互联设备——路由器(Router)119
    6.4.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120
    6.4.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21
    6.4.3路由器的结构、分类和作用121
    6.5高层互联设备——网关(Gateway)122
    6.6三层交换和高层交换124
    6.6.1三层交换的概念124
    6.6.2三层交换技术125
    6.6.3高层交换129
    习题130

    第7章无线网络133
    7.1无线网络概述133
    7.2无线传输技术134
    7.2.1光学传输134
    7.2.2无线电波传输135
    7.3无线广域网WWAN135
    7.3.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136
    7.3.2码分多址CDMA技术136
    7.3.3移动通信系统137
    7.3.4中国的3G业务139
    7.4无线局域网WLAN140
    7.4.1WLAN标准140
    7.4.2WLAN的物理层142
    7.4.3WLAN的构成143
    7.4.4WLAN的硬件设备144
    7.4.5WLAN的安全性146
    7.4.6WLAN的优点147
    7.5蓝牙技术147
    7.5.1蓝牙概念147
    7.5.2蓝牙的传输技术148
    7.5.3蓝牙技术优势149
    7.5.4蓝牙的应用149
    习题150

    第8章广域网技术151
    8.1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151
    8.1.1终端方式入网152
    8.1.2SLIP/PPP协议152
    8.1.3拨号入网154
    8.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54
    8.2.1ISDN简介155
    8.2.2ISDN的接入155
    8.2.3宽带ISDN(B-ISDN)156
    8.3数字用户线(xDSL)157
    8.3.1xDSL工作原理157
    8.3.2xDSL的种类157
    8.3.3xDSL的接入158
    8.4CATV接入159
    8.5数字数据网(DDN)160
    8.5.1DDN的特点160
    8.5.2DDN用户接入方式160
    8.6公共分组交换网(X.25)161
    8.7帧中继(FrameRelay)162
    8.7.1帧中继的特点162
    8.7.2帧中继的接入163
    8.7.3X.25和帧中继的比较163
    8.8异步传输模式(ATM)164
    8.8.1ATM的基本概念164
    8.8.2ATM网络元素166
    8.8.3ATM的服务类166
    8.8.4ATM的层次167
    8.8.5ATM的应用169
    8.9广域网接入技术170
    8.9.1单机用户接入方法170
    8.9.2小型局域网接入方法170
    8.9.3大、中型集团用户接入方法174
    8.9.4小结174
    习题176

    第9章TCP/IP网际层和传输层179
    9.1网际协议(IP)和IP地址180
    9.1.1IP数据报180
    9.1.2IP地址181
    9.1.3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185
    9.1.4IP地址的配置管理186
    9.2子网的划分与配置187
    9.2.1子网划分的作用188
    9.2.2子网划分的方法189
    9.3TCP/IP网络层其他协议192
    9.3.1地址解析协议(ARP)192
    9.3.2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193
    9.3.3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196
    9.3.4网际组报文协议(IGMP)196
    9.4传输控制协议(TCP)196
    9.4.1TCP提供的服务197
    9.4.2TCP段格式197
    9.4.3端口号和套接口199
    9.4.4TCP工作流程200
    9.5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01
    9.5.1UDP数据报格式201
    9.5.2UDP数据报的传输202
    9.5.3小结202
    习题203

    第10章TCP/IP应用层及Intranet207
    10.1TCP/IP应用层协议207
    10.1.1域名系统(DNS)208
    10.1.2远程登录(Telnet)210
    10.1.3文件传输协议(FTP和TFTP)210
    10.1.4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211
    10.1.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12
    10.1.6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万维网(WWW)212
    10.2常用网络命令215
    10.2.1ipconfig命令215
    10.2.2ping命令216
    10.2.3netstat命令219
    10.2.4arp命令222
    10.2.5tracert命令224
    10.2.6pathping命令225
    10.2.7router命令226
    10.2.8telnet命令228
    10.2.9ftp命令229
    10.2.10nbtstat和net命令231
    10.3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232
    10.3.1Internet结构和自治系统232
    10.3.2路由协议233
    10.3.3Internet的技术特点和应用236
    10.3.4Intranet和Extranet237
    10.4创建Intranet信息网站242
    10.4.1Internet信息服务器242
    10.4.2Web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245
    10.4.3FTP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248
    10.4.4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249
    10.4.5安装和配置DHCP服务器252
    习题255

    第11章网络技术应用258
    11.1虚拟局域网(VLAN)258
    11.1.1虚拟局域网概述258
    11.1.2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260
    11.1.3VLAN的特点261
    11.2虚拟专用网(VPN)262
    11.2.1虚拟专用网的概念262
    11.2.2VPN基本技术264
    11.3三网融合技术267
    11.4多媒体通信协议271
    11.4.1实时传输协议RTP271
    11.4.2H.323、SIP和RTSP272
    11.4.3资源预留协议RSVP273
    11.5服务质量(QoS)274
    11.6IP电话275
    11.6.1IP电话的连接方式276
    11.6.2IP电话的语音质量277
    11.6.3IP电话的关键技术278
    11.7IP网络的视频通信279
    11.7.1视频压缩技术280
    11.7.2视频编码的传输和视频点播系统281
    习题282

    第12章IPv6技术283
    12.1IPv6(IPng)基本概念283
    12.1.1IPv4的危机283
    12.1.2IPv6的发展和特性286
    12.1.3IPv6中的基本术语288
    12.2IPv6分组结构和ICMPv6289
    12.2.1IPv6基本头部289
    12.2.2IPv6扩展头部290
    12.2.3ICMPv6291
    12.3IPv6的地址和地址配置292
    12.3.1IPv6地址表示292
    12.3.2IPv6地址分类293
    12.3.3IPv6地址配置296
    12.4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297
    12.4.1IPv4向IPv6过渡进程297
    12.4.2IPv6过渡技术298
    12.4.3IPv6对于中国的机会300
    12.5下一代Internet301
    12.5.1Internet2301
    12.5.2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301
    习题302

    第13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304
    13.1网络管理304
    13.1.1网络管理的功能304
    13.1.2网络管理系统逻辑模型306
    13.1.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07
    13.2网络安全310
    13.2.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310
    13.2.2网络安全技术313
    13.3常用的安全技术314
    13.3.1数据加密技术314
    13.3.2防火墙技术315
    13.4木马、ARP欺骗和公布式拒绝服务319
    13.4.1木马319
    13.4.2ARP欺骗322
    13.4.3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325
    习题328

    附录A实验实训项目329
    实验1RJ-45接口的网线接线标准与制作(第2章)329
    实验2组建办公及家庭小型局域网(第2章)331
    实验3组建百兆交换式以太网(第4章)335
    实验4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第6章)336
    实验5使用软件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第6章)340
    实验6IP地址和子网掩码等配置(第6章)342
    实验7无线网卡间AdHoc连接(第7章)344
    实验8使用AP组建Infrastructure无线网络(第7章)347
    实验9局域网使用ICS或WinGate接入Internet(第8章)352
    实验10局域网利用NAT接入Internet(第8章)353
    实验11子网规划与划分(第9章)356
    实验12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第10章)356
    实验13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第10章)357
    实验14DHCP服务器和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360
    实验15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364
    实验16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366
    实验17使用交换机配置VLAN(第11章)367
    实验18安装IPv6协议并登录IPv6试验网(第12章)370
    实验19交换机配置IPv6(第12章)372
    实验20网络故障排除(第13章)374
    实验21网络数据捕获(第13章)375
    附录BASCII代码及控制字符377
    参考文献381
  •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从先进性和实用性出发,以OSI/RM、IEEE802和TCP/IP为主线,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概念、OSI/RM、局域网、无线网、广域网、网络互联设备、TCP/IP协议、IPv6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知识。针对高职特点,在介绍基本理论的同时,侧重于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第2版是2006年江苏省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主选教材,第3版根据网络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知识。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学做合一,提供实验实训操作。
    《21世纪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教材系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可作为高职高专、本科院校、成人高校及民办高校的计算机类和信息类各专业和其他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有关技术人员自学参考用书。
  •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演变1
    1.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组成和网络性能5
    1.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8
    1.2.1网络拓扑的概念8
    1.2.2通信子网的信道类型8
    1.2.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9
    1.3网络协议和标准化组织11
    1.3.1网络协议11
    1.3.2标准化组织12
    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3
    1.4.1网络体系结构13
    1.4.2OSI/RM参考模型14
    1.4.3TCP/IP参考模型17
    1.4.4IEEE802标准20
    习题21

    第2章物理层23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1.2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25
    2.1.3数据通信系统27
    2.2数据编码和调制28
    2.2.1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29
    2.2.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1
    2.2.3数字数据的模拟调制32
    2.2.4模拟数据的模拟调制34
    2.3数据传输方式35
    2.3.1并行传输35
    2.3.2串行传输35
    2.4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36
    2.4.1同步传输36
    2.4.2异步传输36
    2.5多路复用技术37
    2.5.1频分多路复用(FDM)37
    2.5.2时分多路复用(TDM)37
    2.5.3波分多路复用(WDM)38
    2.5.4三种复用技术的比较39
    2.6传输介质39
    2.6.1有线传输媒体39
    2.6.2无线传输媒体43
    2.7物理层作用与协议45
    2.7.1物理层的作用和特性45
    2.7.2物理层协议(接口标准)举例46
    习题50

    第3章数据链路层53
    3.1数据链路层功能及成帧53
    3.1.1数据链路层功能53
    3.1.2成帧和帧同步54
    3.2差错控制55
    3.2.1差错类型和差错控制55
    3.2.2差错控制编码56
    3.3流量控制和链路管理59
    3.3.1停止等待59
    3.3.2滑动窗口60
    3.3.3链路管理62
    3.4数据链路协议62
    习题63

    第4章局域网技术65
    4.1局域网概述65
    4.1.1局域网的特点65
    4.1.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66
    4.1.3网络适配器68
    4.2以太网69
    4.2.1以太网标准和分类69
    4.2.2以太网的体系结构70
    4.2.3以太网特点72
    4.2.410兆位以太网72
    4.3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75
    4.3.1冲突直径的计算75
    4.3.210兆位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的区别76
    4.3.3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层78
    4.4交换式以太网和全双工以太网78
    4.4.1交换的提出78
    4.4.2交换式以太网79
    4.4.3共享式以太网和交换式以太网的区别80
    4.4.4全双工以太网80
    4.5千兆位以太网(GigabitEthernet)81
    4.5.1千兆位以太网的MAC帧81
    4.5.2千兆位以太网的物理层82
    4.5.3千兆位以太网的特点83
    4.610吉比特以太网84
    4.6.110吉比特以太网的特点84
    4.6.210吉比特以太网的物理层协议85
    4.7令牌环网86
    4.7.1令牌环工作原理86
    4.7.2令牌环帧格式86
    4.7.3令牌环的操作过程87
    4.7.4令牌环的维护87
    4.7.5令牌环的特点88
    4.8令牌总线88
    4.8.1令牌总线工作原理88
    4.8.2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网的区别89
    4.9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89
    4.9.1FDDI的工作原理89
    4.9.2FDDI的寻址和数据编码90
    4.9.3FDDI的特点90
    4.10局域网协议90
    4.10.1IEEE802局域网标准90
    4.10.2NetBEUI协议91
    4.10.3IPX/SPX协议92
    4.10.4Windows系列安装的网络协议92
    4.10.5小结93
    习题94

    第5章网络层、传输层和高层协议97
    5.1网络层97
    5.1.1数据交换方式98
    5.1.2网络层提供的服务101
    5.1.3路由选择101
    5.1.4拥塞控制103
    5.2传输层104
    5.2.1传输层的功能104
    5.2.2面向连接和面向无连接105
    5.3高层协议106
    5.3.1会话层106
    5.3.2表示层107
    5.3.3应用层108
    5.3.4小结108
    习题109

    第6章网络互联设备和多层交换111
    6.1网络互联概述111
    6.2物理层互联设备——中继器112
    6.2.1中继器(Repeater)112
    6.2.2集线器(Hub)113
    6.3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网桥114
    6.3.1网桥(Bridge)114
    6.3.2交换机(Switch)116
    6.4网络层互联设备——路由器(Router)119
    6.4.1路由器的基本概念120
    6.4.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121
    6.4.3路由器的结构、分类和作用121
    6.5高层互联设备——网关(Gateway)122
    6.6三层交换和高层交换124
    6.6.1三层交换的概念124
    6.6.2三层交换技术125
    6.6.3高层交换129
    习题130

    第7章无线网络133
    7.1无线网络概述133
    7.2无线传输技术134
    7.2.1光学传输134
    7.2.2无线电波传输135
    7.3无线广域网WWAN135
    7.3.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技术136
    7.3.2码分多址CDMA技术136
    7.3.3移动通信系统137
    7.3.4中国的3G业务139
    7.4无线局域网WLAN140
    7.4.1WLAN标准140
    7.4.2WLAN的物理层142
    7.4.3WLAN的构成143
    7.4.4WLAN的硬件设备144
    7.4.5WLAN的安全性146
    7.4.6WLAN的优点147
    7.5蓝牙技术147
    7.5.1蓝牙概念147
    7.5.2蓝牙的传输技术148
    7.5.3蓝牙技术优势149
    7.5.4蓝牙的应用149
    习题150

    第8章广域网技术151
    8.1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151
    8.1.1终端方式入网152
    8.1.2SLIP/PPP协议152
    8.1.3拨号入网154
    8.2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54
    8.2.1ISDN简介155
    8.2.2ISDN的接入155
    8.2.3宽带ISDN(B-ISDN)156
    8.3数字用户线(xDSL)157
    8.3.1xDSL工作原理157
    8.3.2xDSL的种类157
    8.3.3xDSL的接入158
    8.4CATV接入159
    8.5数字数据网(DDN)160
    8.5.1DDN的特点160
    8.5.2DDN用户接入方式160
    8.6公共分组交换网(X.25)161
    8.7帧中继(FrameRelay)162
    8.7.1帧中继的特点162
    8.7.2帧中继的接入163
    8.7.3X.25和帧中继的比较163
    8.8异步传输模式(ATM)164
    8.8.1ATM的基本概念164
    8.8.2ATM网络元素166
    8.8.3ATM的服务类166
    8.8.4ATM的层次167
    8.8.5ATM的应用169
    8.9广域网接入技术170
    8.9.1单机用户接入方法170
    8.9.2小型局域网接入方法170
    8.9.3大、中型集团用户接入方法174
    8.9.4小结174
    习题176

    第9章TCP/IP网际层和传输层179
    9.1网际协议(IP)和IP地址180
    9.1.1IP数据报180
    9.1.2IP地址181
    9.1.3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185
    9.1.4IP地址的配置管理186
    9.2子网的划分与配置187
    9.2.1子网划分的作用188
    9.2.2子网划分的方法189
    9.3TCP/IP网络层其他协议192
    9.3.1地址解析协议(ARP)192
    9.3.2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193
    9.3.3逆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196
    9.3.4网际组报文协议(IGMP)196
    9.4传输控制协议(TCP)196
    9.4.1TCP提供的服务197
    9.4.2TCP段格式197
    9.4.3端口号和套接口199
    9.4.4TCP工作流程200
    9.5用户数据报协议(UDP)201
    9.5.1UDP数据报格式201
    9.5.2UDP数据报的传输202
    9.5.3小结202
    习题203

    第10章TCP/IP应用层及Intranet207
    10.1TCP/IP应用层协议207
    10.1.1域名系统(DNS)208
    10.1.2远程登录(Telnet)210
    10.1.3文件传输协议(FTP和TFTP)210
    10.1.4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211
    10.1.5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12
    10.1.6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万维网(WWW)212
    10.2常用网络命令215
    10.2.1ipconfig命令215
    10.2.2ping命令216
    10.2.3netstat命令219
    10.2.4arp命令222
    10.2.5tracert命令224
    10.2.6pathping命令225
    10.2.7router命令226
    10.2.8telnet命令228
    10.2.9ftp命令229
    10.2.10nbtstat和net命令231
    10.3Internet、Intranet和Extranet232
    10.3.1Internet结构和自治系统232
    10.3.2路由协议233
    10.3.3Internet的技术特点和应用236
    10.3.4Intranet和Extranet237
    10.4创建Intranet信息网站242
    10.4.1Internet信息服务器242
    10.4.2Web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245
    10.4.3FTP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248
    10.4.4安装和配置DNS服务器249
    10.4.5安装和配置DHCP服务器252
    习题255

    第11章网络技术应用258
    11.1虚拟局域网(VLAN)258
    11.1.1虚拟局域网概述258
    11.1.2划分虚拟局域网的方法260
    11.1.3VLAN的特点261
    11.2虚拟专用网(VPN)262
    11.2.1虚拟专用网的概念262
    11.2.2VPN基本技术264
    11.3三网融合技术267
    11.4多媒体通信协议271
    11.4.1实时传输协议RTP271
    11.4.2H.323、SIP和RTSP272
    11.4.3资源预留协议RSVP273
    11.5服务质量(QoS)274
    11.6IP电话275
    11.6.1IP电话的连接方式276
    11.6.2IP电话的语音质量277
    11.6.3IP电话的关键技术278
    11.7IP网络的视频通信279
    11.7.1视频压缩技术280
    11.7.2视频编码的传输和视频点播系统281
    习题282

    第12章IPv6技术283
    12.1IPv6(IPng)基本概念283
    12.1.1IPv4的危机283
    12.1.2IPv6的发展和特性286
    12.1.3IPv6中的基本术语288
    12.2IPv6分组结构和ICMPv6289
    12.2.1IPv6基本头部289
    12.2.2IPv6扩展头部290
    12.2.3ICMPv6291
    12.3IPv6的地址和地址配置292
    12.3.1IPv6地址表示292
    12.3.2IPv6地址分类293
    12.3.3IPv6地址配置296
    12.4IPv4向IPv6过渡的策略297
    12.4.1IPv4向IPv6过渡进程297
    12.4.2IPv6过渡技术298
    12.4.3IPv6对于中国的机会300
    12.5下一代Internet301
    12.5.1Internet2301
    12.5.2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301
    习题302

    第13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304
    13.1网络管理304
    13.1.1网络管理的功能304
    13.1.2网络管理系统逻辑模型306
    13.1.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307
    13.2网络安全310
    13.2.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310
    13.2.2网络安全技术313
    13.3常用的安全技术314
    13.3.1数据加密技术314
    13.3.2防火墙技术315
    13.4木马、ARP欺骗和公布式拒绝服务319
    13.4.1木马319
    13.4.2ARP欺骗322
    13.4.3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325
    习题328

    附录A实验实训项目329
    实验1RJ-45接口的网线接线标准与制作(第2章)329
    实验2组建办公及家庭小型局域网(第2章)331
    实验3组建百兆交换式以太网(第4章)335
    实验4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第6章)336
    实验5使用软件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第6章)340
    实验6IP地址和子网掩码等配置(第6章)342
    实验7无线网卡间AdHoc连接(第7章)344
    实验8使用AP组建Infrastructure无线网络(第7章)347
    实验9局域网使用ICS或WinGate接入Internet(第8章)352
    实验10局域网利用NAT接入Internet(第8章)353
    实验11子网规划与划分(第9章)356
    实验12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第10章)356
    实验13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第10章)357
    实验14DHCP服务器和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360
    实验15WWW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364
    实验16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第10章)366
    实验17使用交换机配置VLAN(第11章)367
    实验18安装IPv6协议并登录IPv6试验网(第12章)370
    实验19交换机配置IPv6(第12章)372
    实验20网络故障排除(第13章)374
    实验21网络数据捕获(第13章)375
    附录BASCII代码及控制字符377
    参考文献38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