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治书系·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

市治书系·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3-04
版次: 1
ISBN: 9787516123997
定价: 4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69页
字数: 29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丛书: 市治书系
分类: 政治
4人买过
  •   《市治书系·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是在作者亲身参与武汉市社区建设实践基础上,以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而建立的有关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分析模型。它通过对21世纪之初政府职能社区化“浪潮”中凸显的部门垂直整合、社区居委会内卷化等体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中涌现的社区工作站模式进行类型学考察。对政府包办模式的替代选择——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进行理论建构,试图从政治社会学和新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社会转型加速期使社区和谐起来的基本逻辑。 卢爱国,1974年生。湖南郴州人,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湘南学院法学系副教授、副主任。2000年以来,主要从事城乡治理与社区发展研究,全程参与了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实验及研究过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各1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方委托项目10余项,主要成果有《中国和谐社区:江汉模式》(合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部分咨询报告为政府部门采纳。 导论

    一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

    三研究框架与基本概念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研究的特色与限度

    第一章社区体制改革宏观背景:社会再次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社会再次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第一次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的转换

    (二)社会发展滞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体制改革

    (一)单位功能社区化与社会建设社区化

    (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体制改革

    第二章社区体制现状和问题:部门垂直整合与居委会内卷化

    一社区体制现状与特点

    (一)部门垂直整合

    (二)居委会内卷化

    二社区体制问题与后果

    (一)社区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社区体制不顺的后果

    第三章社区体制改革新探索:多元模式与有限改革

    一公司治理模式

    (一)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

    (二)公司治理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二社站内置模式

    (一)社站内置模式的特征

    (二)社站内置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三居站并行模式

    (一)居站并行模式的特征

    (二)居站并行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四居站分离模式

    (一)居站分离模式的特征

    (二)居站分离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第四章社区体制的理想模式: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

    一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价值取向

    (一)公共事务治理价值取向的演进

    (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价值取向

    二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理论模型

    (一)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标准

    (二)重新细分社区公共事务

    三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秩序

    (一)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秩序建构的国际经验

    (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秩序的中国选择

    四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机制

    (一)社区行政事务治理机制

    (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三)社区自治事务治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市治书系·使社区和谐起来: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是在作者亲身参与武汉市社区建设实践基础上,以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为研究对象而建立的有关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理论分析模型。它通过对21世纪之初政府职能社区化“浪潮”中凸显的部门垂直整合、社区居委会内卷化等体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中涌现的社区工作站模式进行类型学考察。对政府包办模式的替代选择——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进行理论建构,试图从政治社会学和新公共管理学的视角。来揭示社会转型加速期使社区和谐起来的基本逻辑。
  • 作者简介:
    卢爱国,1974年生。湖南郴州人,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湘南学院法学系副教授、副主任。2000年以来,主要从事城乡治理与社区发展研究,全程参与了武汉市江汉区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实验及研究过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各1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方委托项目10余项,主要成果有《中国和谐社区:江汉模式》(合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有多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部分咨询报告为政府部门采纳。
  •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主题

    三研究框架与基本概念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研究的特色与限度

    第一章社区体制改革宏观背景:社会再次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社会再次转型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第一次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的转换

    (二)社会发展滞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体制改革

    (一)单位功能社区化与社会建设社区化

    (二)和谐社区建设与社区体制改革

    第二章社区体制现状和问题:部门垂直整合与居委会内卷化

    一社区体制现状与特点

    (一)部门垂直整合

    (二)居委会内卷化

    二社区体制问题与后果

    (一)社区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社区体制不顺的后果

    第三章社区体制改革新探索:多元模式与有限改革

    一公司治理模式

    (一)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

    (二)公司治理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二社站内置模式

    (一)社站内置模式的特征

    (二)社站内置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三居站并行模式

    (一)居站并行模式的特征

    (二)居站并行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四居站分离模式

    (一)居站分离模式的特征

    (二)居站分离模式的绩效与限度

    第四章社区体制的理想模式: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治理

    一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价值取向

    (一)公共事务治理价值取向的演进

    (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价值取向

    二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理论模型

    (一)社区公共事务分类标准

    (二)重新细分社区公共事务

    三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秩序

    (一)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秩序建构的国际经验

    (二)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秩序的中国选择

    四社区公共事务治理机制

    (一)社区行政事务治理机制

    (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三)社区自治事务治理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