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日]
2015-01
版次: 1
ISBN: 9787513628440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37页
分类: 经济
25人买过
  •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视角,重新深入解读马克思文本经济理论并重构马克思经济理论。本书沿着“正”“反”“合”的逻辑来安排结构:“正”体现在从量的维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反”体现在从质的维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合”是从“矛盾的综合效用”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灭亡的规律。作者强调的是马克思文本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及新经济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本书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论下的人生观与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理论的结合,证明近代经济学的物量单位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也能用劳动投入量表示,以便进一步阐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榨取理论和历史性的榨取规律。

      孙世强(1965-),男,吉林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河南省管理科学院士工作站研究员,黄河科技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现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研究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学会理事;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独著及合著《完整人性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研究》《私营资本积累与东北经济振兴》等著作6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政府项目、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等23项。

      大西広(1956-),男,日本京都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经济学博士。先后发表论文达230余篇,独著《政策科学和统计认识论》等13部,合著《奔向何方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15部,其中,6部著作以英文、中文、朝鲜语在海外翻译出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现担任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东北亚学会会长、国际亚细亚共同体学会副理事长,日本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日本现代中国学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国新疆大学、东北大学、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客员教授,马来西亚国立沙捞越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担任日中友好协会本部常务会委员。

    第1章 马克思的人类观
    ——唯物论视角下的人类、自然与生产关系
    第1节作为基础的生产活动
    一、自然、人类、生产
    ——劳动的本源
    二、人类、生产资料、生产
    ——肉体劳动和精神劳动
    三、人类、他人生产资料、生产
    ——所有、阶级和生产关系
    第2节唯物论视角下的上层建筑
    一、和自然关系对应的上层建筑
    ——国家和意识形态与生产力的关联
    二、与阶级社会对应的上层建筑
    ——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
    三、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生产力性格
    第3节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及相对自律性
    二、资本主义人格和后资本主义人格
    三、唯物论命题的多元性
    第2章 商品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量的性格
    第1节作为商品生产一般化条件的生产力
    一、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经济
    二、专业化利益和流通部门效率的提高
    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2节作为交易物品和被具体化的商品的交换目的
    一、不仅仅是生产,还是商品生产
    二、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三、从交换价值到价值
    第3节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唯物论视角下被具体化的货币目的
    一、并不仅仅是商品目的的货币目的
    二、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
    三、货币诸多功能及其关系
    第4节自我增殖的货币资本与被具体化的企业货币的增殖目的
    一、商品生产企业并非单纯的生产者
    二、利润来自流通的外在表象
    三、马克思论利润的起源与生产活动
    第3章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质的性格
    ——担当劳动指挥权的资本榨取
    第1节作为劳动指挥权的资本
    一、资本的另一个定义
    ——劳动指挥权
    二、置盐信雄对榨取的证明
    ——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一种诠释
    三、分析性马克思主义学派拓展置盐榨取理论
    ——明确了“阶级榨取对应原理”
    四、基于生产力“质”的维度对榨取理论的进一步诠释
    五、从生产资料的技术性格看待劳动指挥权的演化
    六、关于资本、资本主义的辩证理解:定义—关系—客观的
    全部
    第2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另一种解读
    一、劳动指挥权下的置盐模型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阐释
    二、劳动指挥权下的置盐模型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阐释
    三、剩余价值生产:对资本本源性的劳动本质的归纳
    第3节非工业部门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一、建筑业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二、医院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三、零售业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四、学校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第4章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灭亡
    ——基于资本积累的量、质综合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之维
    第1节经济增长理论源起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
    第2节日本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产业革命后最优资本投入量的确定
    一、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条件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三、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关联及阐释
    四、最优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第3节日本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结合的启示
    第4节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增大的新思考
    第5节对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维护和对柴田·置盐定理的反驳
    第6节市场中的后资本主义企业:股份公司社会主义论
    第7节原始积累和国家资本主义
    一、原始积累论和强制雇佣劳动者的形成
    二、产业资本的生成
    三、初期强制资本积累与国家资本主义
    四、国家资本主义向私人资本主义的过渡
    ——邓小平智慧
    第5章 先行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诸形态
    第1节迂回生产体系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农业革命
    一、农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
    二、作为耕地积累社会的农业社会
    三、人口增加与集约型农业发展
    四、基于耕地积累提升农业生产率的时代表现
    ——奴隶制及农奴制
    五、从建造象征纪念物到产生共同体、阶级与国家
    第2节基于手工业的前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促使熟练劳动的生成
    第3节狩猎在促进猿进化为人过程中的作用
    纵观始于南方古猿的全人类史
    补论1 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权市场模式
    一、分权市场模式及社会效应
    二、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
    三、家庭或个人效用最大化行为
    四、市场均衡的各种条件
    五、由市场均衡向基本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式转化
    六、市场模型与基本模型的关系
    补论2 阶级关系维度下的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一、分析性马克思主义学派阶级榨取对应原理理论回顾
    二、分析性马克思主义学派阶级榨取对应原理的动态化
    三、无折旧和金融市场情况下的过剩积累可能性及其应对方法
    四、关于劳动者有无资本积累决定权的影响
    补论3 牛耕产生与普及形成的农民经营规模差距的动态模型
    一、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向农民经营规模变动模型的扩展
    二、农业规模差距产生的图表展示——以中国为例
    三、因农民积累导致的经营规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教学附录 关于动态最适化问题的解法
    一、关于对动态最优化模型的离散型解法说明
    二、关于对动态最优化模型的连续型解法说明

  • 内容简介: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立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视角,重新深入解读马克思文本经济理论并重构马克思经济理论。本书沿着“正”“反”“合”的逻辑来安排结构:“正”体现在从量的维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反”体现在从质的维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合”是从“矛盾的综合效用”角度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灭亡的规律。作者强调的是马克思文本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及新经济学方法的有效结合。
      本书体现了马克思唯物论下的人生观与古典经济学“经济人”假设理论的结合,证明近代经济学的物量单位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也能用劳动投入量表示,以便进一步阐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榨取理论和历史性的榨取规律。

  • 作者简介:
      孙世强(1965-),男,吉林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河南省管理科学院士工作站研究员,黄河科技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现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研究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学会理事、中国经济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经济规律学会理事;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独著及合著《完整人性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研究》《私营资本积累与东北经济振兴》等著作6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政府项目、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等23项。

      大西広(1956-),男,日本京都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经济学博士。先后发表论文达230余篇,独著《政策科学和统计认识论》等13部,合著《奔向何方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15部,其中,6部著作以英文、中文、朝鲜语在海外翻译出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现担任世界政治经济学会副会长、东北亚学会会长、国际亚细亚共同体学会副理事长,日本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副理事长、日本现代中国学会常务理事,并担任中国新疆大学、东北大学、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客员教授,马来西亚国立沙捞越大学客员教授。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担任日中友好协会本部常务会委员。

  • 目录:
    第1章 马克思的人类观
    ——唯物论视角下的人类、自然与生产关系
    第1节作为基础的生产活动
    一、自然、人类、生产
    ——劳动的本源
    二、人类、生产资料、生产
    ——肉体劳动和精神劳动
    三、人类、他人生产资料、生产
    ——所有、阶级和生产关系
    第2节唯物论视角下的上层建筑
    一、和自然关系对应的上层建筑
    ——国家和意识形态与生产力的关联
    二、与阶级社会对应的上层建筑
    ——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
    三、阶级、国家和意识形态的生产力性格
    第3节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及相对自律性
    二、资本主义人格和后资本主义人格
    三、唯物论命题的多元性
    第2章 商品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量的性格
    第1节作为商品生产一般化条件的生产力
    一、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经济
    二、专业化利益和流通部门效率的提高
    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2节作为交易物品和被具体化的商品的交换目的
    一、不仅仅是生产,还是商品生产
    二、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三、从交换价值到价值
    第3节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唯物论视角下被具体化的货币目的
    一、并不仅仅是商品目的的货币目的
    二、作为特殊商品的货币
    三、货币诸多功能及其关系
    第4节自我增殖的货币资本与被具体化的企业货币的增殖目的
    一、商品生产企业并非单纯的生产者
    二、利润来自流通的外在表象
    三、马克思论利润的起源与生产活动
    第3章 工业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质的性格
    ——担当劳动指挥权的资本榨取
    第1节作为劳动指挥权的资本
    一、资本的另一个定义
    ——劳动指挥权
    二、置盐信雄对榨取的证明
    ——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一种诠释
    三、分析性马克思主义学派拓展置盐榨取理论
    ——明确了“阶级榨取对应原理”
    四、基于生产力“质”的维度对榨取理论的进一步诠释
    五、从生产资料的技术性格看待劳动指挥权的演化
    六、关于资本、资本主义的辩证理解:定义—关系—客观的
    全部
    第2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另一种解读
    一、劳动指挥权下的置盐模型对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阐释
    二、劳动指挥权下的置盐模型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阐释
    三、剩余价值生产:对资本本源性的劳动本质的归纳
    第3节非工业部门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一、建筑业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二、医院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三、零售业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四、学校的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化
    第4章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灭亡
    ——基于资本积累的量、质综合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之维
    第1节经济增长理论源起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
    第2节日本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产业革命后最优资本投入量的确定
    一、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假设条件
    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下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三、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关联及阐释
    四、最优经济增长模型的应用
    第3节日本最优经济增长模型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结合的启示
    第4节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过剩人口增大的新思考
    第5节对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维护和对柴田·置盐定理的反驳
    第6节市场中的后资本主义企业:股份公司社会主义论
    第7节原始积累和国家资本主义
    一、原始积累论和强制雇佣劳动者的形成
    二、产业资本的生成
    三、初期强制资本积累与国家资本主义
    四、国家资本主义向私人资本主义的过渡
    ——邓小平智慧
    第5章 先行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诸形态
    第1节迂回生产体系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农业革命
    一、农业革命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
    二、作为耕地积累社会的农业社会
    三、人口增加与集约型农业发展
    四、基于耕地积累提升农业生产率的时代表现
    ——奴隶制及农奴制
    五、从建造象征纪念物到产生共同体、阶级与国家
    第2节基于手工业的前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
    铁制工具促使熟练劳动的生成
    第3节狩猎在促进猿进化为人过程中的作用
    纵观始于南方古猿的全人类史
    补论1 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权市场模式
    一、分权市场模式及社会效应
    二、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
    三、家庭或个人效用最大化行为
    四、市场均衡的各种条件
    五、由市场均衡向基本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式转化
    六、市场模型与基本模型的关系
    补论2 阶级关系维度下的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
    一、分析性马克思主义学派阶级榨取对应原理理论回顾
    二、分析性马克思主义学派阶级榨取对应原理的动态化
    三、无折旧和金融市场情况下的过剩积累可能性及其应对方法
    四、关于劳动者有无资本积累决定权的影响
    补论3 牛耕产生与普及形成的农民经营规模差距的动态模型
    一、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向农民经营规模变动模型的扩展
    二、农业规模差距产生的图表展示——以中国为例
    三、因农民积累导致的经营规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教学附录 关于动态最适化问题的解法
    一、关于对动态最优化模型的离散型解法说明
    二、关于对动态最优化模型的连续型解法说明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环境保护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孙世强 李华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生活性消费、经济增长与消费伦理嵌容
孙世强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管理学:思想·案例·实践
孙世强、胡发刚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中西方税收制度理论与实践比较
孙世强、尤绪超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国家税收(第2版)
孙世强、梁丽萍、张胜民、豆晓利、袁宁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财政学·第2版/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
孙世强、陈家涛、张志娟、贾敬全、李桂馨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中国税制
孙世强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国家税收
孙世强 著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财政学
孙世强 编
马克思经济学:基于最优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视角
完整人性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研究
孙世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