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2014-08
版次: 1
ISBN: 9787116088948
定价: 4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59页
字数: 220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自然科学
  •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从地理本体的基础理论人手,结合山地应用领域特征,提出山地领域本体的科学概念,旨在用形式化语言去表达山地的概念、属性、内涵及空间数据组织方式,系统构建了“数字山地”中山地概念化本体模型;对山地本体的逻辑结构和构建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层本体结构下空间数据集成分类方案。*后,以四川省为例运用山地领域本体特征对山地中岩性和山地属性结构进行了数字化分类,并选取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为研究案例进行山地边界系统分类,系统深入地剖析了山地长期存在的概念与边界模糊不清等科学问题,深入阐述了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集成应用和数字化分类等方面的作用,为“数字山地”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第1章 地理本体及“数字山地”
    1.1 本体与地理本体
    1.1.1 本体及本体理论
    1.1.2 地理本体
    1.2 山地与山地数字化
    1.2.1 山地基本概念
    1.2.2 山地系统分类
    1.2.3 山地数字化分类研究意义
    1.3 “数字山地”概念及应用
    1.3.1 “数字山地”概念
    1.3.2 “数字山地”的应用前景

    第2章 山地概念化形式表达及其概念模型
    2.1 山地系统认知体系
    2.1.1 山地的地理特征
    2.1.2 山地的领域特征
    2.1.3 四川省山地的分布特征
    2.2 山地本体概念模型
    2.2.1 地理本体概念模型
    2.2.2 山地的地理认知
    2.2.3 空间本体、领域本体与山地本体
    2.3 “数字山地”中基于启发式地理认知的山地本体
    2.3.1 地理空间认知中的本体层次
    2.3.2 “数字山地”中的地理认知
    2.3.3 山地空间实体
    2.3.4 面向本体的山地空间数据库构建形式

    第3章 山地领域本体的逻辑分析与构建方法
    3.1 山地领域本体的逻辑结构
    3.1.1 本体的结构与描述语言
    3.1.2 地理本体的逻辑结构分析
    3.1.3 山地领域本体的逻辑结构分析
    3.2 山地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
    3.2.1 地理本体的构建方法
    3.2.2 基于本体论的山地三维空间关系分析
    3.2.3 山地领域本体映射建模
    3.2.4 山地领域本体的建立方法

    第4章 基于山地领域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与分类方法
    4.1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方法研究概况
    4.1.1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的概念及其类型
    4.1.2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 基于山地领域本体的空间数据组织集成
    4.2.1 不同的集成构架及其比较
    4.2.2 混合架构下的三层本体集成方案
    4.2.3 山地领域本体层的组织结构
    4.2.4 三层本体结构下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案
    4.3 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4.3.1 分类的基本原则
    4.3.2 基于本体的地理信息分类方法研究
    4.3.3 空间地理数据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3.4 基于本体结构下的数字化分类方法研究

    第5章 山地数字化中地形因子分析
    5.1 数字高程模型(DEM)
    5.1.1 数字高程模型(DEM)概述
    5.1.2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
    5.2 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
    5.2.1 绝对高程的定义与分析
    5.2.2 相对高程的定义与分析
    5.3 坡度与坡向
    5.3.1 坡度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3.2 坡度的分类与分析
    5.3.3 坡向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4 地形特征因子
    5.4.1 地面粗糙度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4.2 地形起伏度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5 水文因子
    5.5.1 河网的提取与分析
    5.5.2 沟壑密度的提取与分析

    第6章 基于地理本体的数字化分类实现
    6.1 空间数据投影转换方法研究
    6.1.1 空间数据投影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6.1.2 北京54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6.2 基于山地领域本体结构的岩性因子分析
    6.2.1 四川省山地岩性基本情况分析
    6.2.2 地层岩性因子的提取与分析
    6.3 山地数字化分类的评价与分级
    6.3.1 山地地貌等级的评价与分级
    6.3.2 山地地势起伏特征的评价与分级
    6.3.3 山地综合等级的分类
    6.3.4 基于岩性的山地综合等级评价分类研究

    第7章 地理本体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范围界定中的研究
    7.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特征分析
    7.2 基于地理本体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7.2.1 研究方法
    7.2.2 技术路线
    7.3 研究过程
    7.3.1 干旱河谷相关概念的识别和属性确定
    7.3.2 基于五元组的干旱河谷本体概念模型构建
    7.3.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约束条件确定
    7.3.4 干旱河谷约束条件形式化表达(特征形式化)
    7.3.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空间范围界定
    7.4 干扰排除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 内容简介: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从地理本体的基础理论人手,结合山地应用领域特征,提出山地领域本体的科学概念,旨在用形式化语言去表达山地的概念、属性、内涵及空间数据组织方式,系统构建了“数字山地”中山地概念化本体模型;对山地本体的逻辑结构和构建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层本体结构下空间数据集成分类方案。*后,以四川省为例运用山地领域本体特征对山地中岩性和山地属性结构进行了数字化分类,并选取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为研究案例进行山地边界系统分类,系统深入地剖析了山地长期存在的概念与边界模糊不清等科学问题,深入阐述了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集成应用和数字化分类等方面的作用,为“数字山地”向纵深方向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 目录:
    第1章 地理本体及“数字山地”
    1.1 本体与地理本体
    1.1.1 本体及本体理论
    1.1.2 地理本体
    1.2 山地与山地数字化
    1.2.1 山地基本概念
    1.2.2 山地系统分类
    1.2.3 山地数字化分类研究意义
    1.3 “数字山地”概念及应用
    1.3.1 “数字山地”概念
    1.3.2 “数字山地”的应用前景

    第2章 山地概念化形式表达及其概念模型
    2.1 山地系统认知体系
    2.1.1 山地的地理特征
    2.1.2 山地的领域特征
    2.1.3 四川省山地的分布特征
    2.2 山地本体概念模型
    2.2.1 地理本体概念模型
    2.2.2 山地的地理认知
    2.2.3 空间本体、领域本体与山地本体
    2.3 “数字山地”中基于启发式地理认知的山地本体
    2.3.1 地理空间认知中的本体层次
    2.3.2 “数字山地”中的地理认知
    2.3.3 山地空间实体
    2.3.4 面向本体的山地空间数据库构建形式

    第3章 山地领域本体的逻辑分析与构建方法
    3.1 山地领域本体的逻辑结构
    3.1.1 本体的结构与描述语言
    3.1.2 地理本体的逻辑结构分析
    3.1.3 山地领域本体的逻辑结构分析
    3.2 山地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
    3.2.1 地理本体的构建方法
    3.2.2 基于本体论的山地三维空间关系分析
    3.2.3 山地领域本体映射建模
    3.2.4 山地领域本体的建立方法

    第4章 基于山地领域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与分类方法
    4.1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方法研究概况
    4.1.1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的概念及其类型
    4.1.2 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 基于山地领域本体的空间数据组织集成
    4.2.1 不同的集成构架及其比较
    4.2.2 混合架构下的三层本体集成方案
    4.2.3 山地领域本体层的组织结构
    4.2.4 三层本体结构下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案
    4.3 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4.3.1 分类的基本原则
    4.3.2 基于本体的地理信息分类方法研究
    4.3.3 空间地理数据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3.4 基于本体结构下的数字化分类方法研究

    第5章 山地数字化中地形因子分析
    5.1 数字高程模型(DEM)
    5.1.1 数字高程模型(DEM)概述
    5.1.2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生成
    5.2 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
    5.2.1 绝对高程的定义与分析
    5.2.2 相对高程的定义与分析
    5.3 坡度与坡向
    5.3.1 坡度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3.2 坡度的分类与分析
    5.3.3 坡向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4 地形特征因子
    5.4.1 地面粗糙度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4.2 地形起伏度因子的定义与分析
    5.5 水文因子
    5.5.1 河网的提取与分析
    5.5.2 沟壑密度的提取与分析

    第6章 基于地理本体的数字化分类实现
    6.1 空间数据投影转换方法研究
    6.1.1 空间数据投影坐标转换方法研究
    6.1.2 北京54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6.2 基于山地领域本体结构的岩性因子分析
    6.2.1 四川省山地岩性基本情况分析
    6.2.2 地层岩性因子的提取与分析
    6.3 山地数字化分类的评价与分级
    6.3.1 山地地貌等级的评价与分级
    6.3.2 山地地势起伏特征的评价与分级
    6.3.3 山地综合等级的分类
    6.3.4 基于岩性的山地综合等级评价分类研究

    第7章 地理本体在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边界范围界定中的研究
    7.1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特征分析
    7.2 基于地理本体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7.2.1 研究方法
    7.2.2 技术路线
    7.3 研究过程
    7.3.1 干旱河谷相关概念的识别和属性确定
    7.3.2 基于五元组的干旱河谷本体概念模型构建
    7.3.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约束条件确定
    7.3.4 干旱河谷约束条件形式化表达(特征形式化)
    7.3.5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空间范围界定
    7.4 干扰排除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 青少版(-)
侯海博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标志食品的营养与健康潜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编;吴贇 译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实践力分层进阶
王桂玉;刘万荣;彭韬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第三版)
李建辉 主编;李应真 副主编;陈琳;赵雨琪;王琴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标志法学
陈星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清
李家清 编著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四版)
马劲松 编著;黄杏元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学基础教程 第2版
闫庆武、李桂娥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编程实训(实践)教程
陈瑞霖 编著;李进强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小百科 介绍地形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环境、人文生活、自然资源等62个地理知识 ,拼音标注、有声伴读
介于童书 凤凰含章 出品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算法实验教程
马劲松
地理本体在“数字山地”及数字化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李玉芝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