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学史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2003-09
版次: 1
ISBN: 9787806595138
定价: 3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633页
分类: 文学
28人买过
  • 《巴蜀文学史》是我向省教育厅申报的“巴蜀文学研究”的结题成果。课题立项已几年了,由于有其他的事,加之此课题需要做的“普查”及资料工作任务很重,因而2001年初才得以动笔撰写。初次在电脑上写作,边学边写,进度较慢,平时还要上课,还有硕士点其他方面的事,所以一直到2002年10月才写完。近几年内,诸事丛脞,暇日无多,而书稿一旦开笔,一身主宴精力也就专注于此,所以不止抓得颇紧,连假日也不敢“全休”,而且精神也较紧张。现在一旦竣事,身心都感到轻松了,似觉苦尽甘来,这就是劳动后的幸福吧!
    书稿的分量不算很重,但工作量相当大,因为就巴蜀文学的内容说,时间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多,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也相当多,更不用说考证、鉴别、评论、组织和评述了。略为重要一点的文学家都不敢忽略,一般情况下必须查看第一手资料。有的集子本地缺藏,只有去外地借阅。幸好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近年先后还购置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文献资料方面解决了大问题,节约了不少时间。不然,搁笔尚不知何日。
    所以,在拙作即将梓行时,我首先要向重视科研工作并为师生的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的校领导及图书馆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其次,省教育厅科研处为此立项,学校科研处及中文系除了督责之外,给予了很多具体的帮助,这也是令我心中感动而欣慰的。没有他们的信任与关心,我也可能不会坚持进行这项工作。
    第三是要感谢巴蜀书社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热心的成全,此书不可能顺利出版。
    按这个课题的最初设想,书稿本打算写得还要详备一些,但限于条件,只能如此了。古代巴蜀有着作可考的本地人、外地人,数量是不少的,但力量所限,只能突出重点,写成这个样
    子,可以说只是一部简史。对于无法评述的一些人,我就自己所知,编写成《名录》(为求有系统,也简介已论述人物),附于书尾,也许能为感兴趣的读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但限于篇幅,《名录》也只收录较为重要的人物,一些成就不高、影响不大的就略去了。   杨世明,西化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旅游文化协会副会长。 《巴蜀文化丛书》序余正松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关于巴蜀
    第二节巴蜀文化概说
    第三节如何界定巴蜀文学
    第二章流代以前的巴蜀文学
    第一节先汉时期的巴蜀
    第二节古巴蜀的神话传说
    第三章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巴蜀文学
    第一节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巴蜀
    第二节蜀中的辞赋家(上):司马相如
    第三节蜀中的辞赋家(下):王褒与扬雄
    第四章繁荣灿烂的隋唐五代巴蜀文学
    第一节隋唐五代的巴蜀
    第二节把诗歌播入蜀中的诗人——“初唐四杰”
    第三节蜀中第一位大诗人——陈子昂
    第四节巴蜀最伟大的天才诗人——李白
    第五节杜甫、高适、岑参等诗人在蜀中
    第六节元和、长庆时期入蜀诗人群(武元衡、羊士谔、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段文昌、贾岛、薛涛等诗人在蜀中)
    第七节晚唐时期入蜀的诗人(李德裕、李商隐、温庭筠、薛逢、薛能、李频、李洞、贯休、罗隐、韦庄、崔涂、郑谷)
    第八唐五代其他蜀籍文学家(苑咸、刘湾、苏涣、马逢、苻载、仲子陵、雍裕之、李馀、李远、雍陶、姚鹄、罗衮、唐求、黄崇嘏、花蕊夫人、幸夤逊)
    第九节花间词人
    第五章登上顶峰的两宋巴蜀文学
    第一节宋代的巴蜀
    第二节北宋前期的诗文。(田锡、魏野、陈尧佐、刘兼、张咏)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巴蜀文学(苏舜钦、文同、张俞、王珪、范镇、冯山、;吕陶、范祖禹、石介、宋祁、赵抃、张方平)
    第四节蜀中大文豪苏轼
    第五节古文大家苏洵、苏辙
    第六节北宋后期的巴蜀文学(苏过、程垓、李新、唐庚、韩驹、黄庭坚)
    第七节南宋前期的巴蜀文学(宇文虚中、苏籀、郭印、冯时行、李石、员兴宗、李焘、史尧弼、李流谦、何耕、王十朋)
    第八节文学理论及诗文集的整理研究
    第九节陆游与范成大
    第十节南宋后期的巴蜀文学(魏了翁、吴泳、程公许、高斯得、阳枋、家铉翁、文及翁、牟嫩及蜀中第一部文学总集《成都文类》)
    第六章元明巴蜀文学的衰微
    第一节元代和明代的巴蜀
    第二节元代的巴蜀文学(文坛泰斗虞集及邓文原、蒲道原、任士林、杨朝英、汪元量)
    第三节明代前期的巴蜀文学(杨基、徐贲、晏铎、邹智、
    孙蒉、方孝孺、薛瑄)
    第四节明代后期的巴蜀文学(大学者杨慎与黄峨及任瀚、熊过、高世彦、赵贞吉、陈以勤、张佳胤、陈于陛、黄辉、吕大器、王廷相、陆深、周复俊、胡直、钟惺)
    第五节巴蜀两大文献——《全蜀艺文志》《蜀中广记》
    第七章清代巴蜀文学的复兴
    第一节清代的巴蜀
    第二节清前期蜀中文学
    第三节性灵诗派大家张问陶
    第四节乾嘉时期其他蜀中文学家(彭端淑、李调元及李化楠、李鼎元、李缔骥元、王汝璧、孙缵、李天英、张翯、唐乐宇、张邦伸、何人鹤、张怀溎、刘濖、杨庚、张熙宇、孙錤、王怀孟、李崧霖、杨潮观、吴省钦、顾光旭、钱林)
    第五节近代蜀中文学(前段)(李惺、刘硕辅、何盛斯、李映棻、李榕、王再咸、朱鉴成、孙桐生、左锡嘉、曾懿、曾彦、何绍基、黄琮)
    第六节近代蜀中文学(后段)(杨锐、刘光第、宋育仁、邹容、赵熙、黄吉安、张之洞、王闺运、易顺鼎、顾复初)
    结语
    附录一历代巴蜀文学家名录
    附录二历代游蜀文学家名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巴蜀文学史》是我向省教育厅申报的“巴蜀文学研究”的结题成果。课题立项已几年了,由于有其他的事,加之此课题需要做的“普查”及资料工作任务很重,因而2001年初才得以动笔撰写。初次在电脑上写作,边学边写,进度较慢,平时还要上课,还有硕士点其他方面的事,所以一直到2002年10月才写完。近几年内,诸事丛脞,暇日无多,而书稿一旦开笔,一身主宴精力也就专注于此,所以不止抓得颇紧,连假日也不敢“全休”,而且精神也较紧张。现在一旦竣事,身心都感到轻松了,似觉苦尽甘来,这就是劳动后的幸福吧!
    书稿的分量不算很重,但工作量相当大,因为就巴蜀文学的内容说,时间跨度大,涉及的人物多,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也相当多,更不用说考证、鉴别、评论、组织和评述了。略为重要一点的文学家都不敢忽略,一般情况下必须查看第一手资料。有的集子本地缺藏,只有去外地借阅。幸好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近年先后还购置了《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大型典籍,在文献资料方面解决了大问题,节约了不少时间。不然,搁笔尚不知何日。
    所以,在拙作即将梓行时,我首先要向重视科研工作并为师生的科研提供了良好条件的校领导及图书馆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其次,省教育厅科研处为此立项,学校科研处及中文系除了督责之外,给予了很多具体的帮助,这也是令我心中感动而欣慰的。没有他们的信任与关心,我也可能不会坚持进行这项工作。
    第三是要感谢巴蜀书社的朋友们,没有他们热心的成全,此书不可能顺利出版。
    按这个课题的最初设想,书稿本打算写得还要详备一些,但限于条件,只能如此了。古代巴蜀有着作可考的本地人、外地人,数量是不少的,但力量所限,只能突出重点,写成这个样
    子,可以说只是一部简史。对于无法评述的一些人,我就自己所知,编写成《名录》(为求有系统,也简介已论述人物),附于书尾,也许能为感兴趣的读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但限于篇幅,《名录》也只收录较为重要的人物,一些成就不高、影响不大的就略去了。
  • 作者简介:
      杨世明,西化师范大学古代文学学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旅游文化协会副会长。
  • 目录:
    《巴蜀文化丛书》序余正松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关于巴蜀
    第二节巴蜀文化概说
    第三节如何界定巴蜀文学
    第二章流代以前的巴蜀文学
    第一节先汉时期的巴蜀
    第二节古巴蜀的神话传说
    第三章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巴蜀文学
    第一节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巴蜀
    第二节蜀中的辞赋家(上):司马相如
    第三节蜀中的辞赋家(下):王褒与扬雄
    第四章繁荣灿烂的隋唐五代巴蜀文学
    第一节隋唐五代的巴蜀
    第二节把诗歌播入蜀中的诗人——“初唐四杰”
    第三节蜀中第一位大诗人——陈子昂
    第四节巴蜀最伟大的天才诗人——李白
    第五节杜甫、高适、岑参等诗人在蜀中
    第六节元和、长庆时期入蜀诗人群(武元衡、羊士谔、元稹、白居易、刘禹锡、段文昌、贾岛、薛涛等诗人在蜀中)
    第七节晚唐时期入蜀的诗人(李德裕、李商隐、温庭筠、薛逢、薛能、李频、李洞、贯休、罗隐、韦庄、崔涂、郑谷)
    第八唐五代其他蜀籍文学家(苑咸、刘湾、苏涣、马逢、苻载、仲子陵、雍裕之、李馀、李远、雍陶、姚鹄、罗衮、唐求、黄崇嘏、花蕊夫人、幸夤逊)
    第九节花间词人
    第五章登上顶峰的两宋巴蜀文学
    第一节宋代的巴蜀
    第二节北宋前期的诗文。(田锡、魏野、陈尧佐、刘兼、张咏)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巴蜀文学(苏舜钦、文同、张俞、王珪、范镇、冯山、;吕陶、范祖禹、石介、宋祁、赵抃、张方平)
    第四节蜀中大文豪苏轼
    第五节古文大家苏洵、苏辙
    第六节北宋后期的巴蜀文学(苏过、程垓、李新、唐庚、韩驹、黄庭坚)
    第七节南宋前期的巴蜀文学(宇文虚中、苏籀、郭印、冯时行、李石、员兴宗、李焘、史尧弼、李流谦、何耕、王十朋)
    第八节文学理论及诗文集的整理研究
    第九节陆游与范成大
    第十节南宋后期的巴蜀文学(魏了翁、吴泳、程公许、高斯得、阳枋、家铉翁、文及翁、牟嫩及蜀中第一部文学总集《成都文类》)
    第六章元明巴蜀文学的衰微
    第一节元代和明代的巴蜀
    第二节元代的巴蜀文学(文坛泰斗虞集及邓文原、蒲道原、任士林、杨朝英、汪元量)
    第三节明代前期的巴蜀文学(杨基、徐贲、晏铎、邹智、
    孙蒉、方孝孺、薛瑄)
    第四节明代后期的巴蜀文学(大学者杨慎与黄峨及任瀚、熊过、高世彦、赵贞吉、陈以勤、张佳胤、陈于陛、黄辉、吕大器、王廷相、陆深、周复俊、胡直、钟惺)
    第五节巴蜀两大文献——《全蜀艺文志》《蜀中广记》
    第七章清代巴蜀文学的复兴
    第一节清代的巴蜀
    第二节清前期蜀中文学
    第三节性灵诗派大家张问陶
    第四节乾嘉时期其他蜀中文学家(彭端淑、李调元及李化楠、李鼎元、李缔骥元、王汝璧、孙缵、李天英、张翯、唐乐宇、张邦伸、何人鹤、张怀溎、刘濖、杨庚、张熙宇、孙錤、王怀孟、李崧霖、杨潮观、吴省钦、顾光旭、钱林)
    第五节近代蜀中文学(前段)(李惺、刘硕辅、何盛斯、李映棻、李榕、王再咸、朱鉴成、孙桐生、左锡嘉、曾懿、曾彦、何绍基、黄琮)
    第六节近代蜀中文学(后段)(杨锐、刘光第、宋育仁、邹容、赵熙、黄吉安、张之洞、王闺运、易顺鼎、顾复初)
    结语
    附录一历代巴蜀文学家名录
    附录二历代游蜀文学家名录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丛书:客家人(修订版)
肖平、肖又尺 著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丛书:地上成都
肖平 著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丛书:地下成都
肖平 著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丛书:人文成都(修订版)
肖平 著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丛书:王灼集(繁体竖排版)
李孝中、侯柯芳 注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丛书:湖广填四川
肖平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献论稿
李勇先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论集
袁莎
巴蜀文学史
巴蜀雅韵:文化基因谱系构建与数字化创新设计
康华西 著;王蓉;赵丽
巴蜀文学史
巴蜀汉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
罗亮星 著
巴蜀文学史
巴蜀地区宋蒙山城遗址 调查与研究
蒋晓春 著
巴蜀文学史
巴蜀石窟:藏在乡野的中华文明
袁蓉荪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志(汉英对照)
袁庭栋 著;董勋、张弓、张娇、崔璨、费比 译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资源开发实务
李佳
巴蜀文学史
巴蜀史论述
蒙文通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概览
罗明礼 郑宇 陈开富
巴蜀文学史
巴蜀变
余威
巴蜀文学史
巴蜀文化与餐饮空间设计
蒋梦菲;单宁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巴蜀文学史
数学发现的艺术——数学探索中的合情推理
杨世明
巴蜀文学史
Alexandrov定理-平面凸图形与凸多面体
杨世明 著
巴蜀文学史
Tartaglia公式-转化与化归
杨世明
巴蜀文学史
刘长卿集编年校注(中国古代名家集)
杨世明
巴蜀文学史
最强素描:造型基础1·分类训练
杨世明、温步登 著
巴蜀文学史
机械设计(上册):机器与机构分析和设计
杨世明 编
巴蜀文学史
转化与化归
杨世明 编
巴蜀文学史
三角形趣谈
杨世明 著
巴蜀文学史
数阵及其应用
杨世明、王雪芹 著
巴蜀文学史
机械设计
杨世明 主编
巴蜀文学史
刘长卿集编年校注
杨世明
巴蜀文学史
数学发现的艺术:数学探索中的合情推理
杨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