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移情问题

论移情问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4-07
版次: 1
ISBN: 9787567516779
定价: 42.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16页
丛书: 轻与重文丛
分类: 哲学心理学
94人买过
  • 《论移情问题》作者艾迪特·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论移情问题》是施泰因博士论文《历史发展和现象学考察中的移情问题》的现存部分,这几部分总体上也构成相对完整的统一体。
    施泰因试图系统阐明移情现象学,并将其运用到诸如身体、心灵、个体、精神人格等观念的现象学起源上来。她从现象学出发,试图在一种本质分析中来规定对陌生主体及其体验的经验,这构成了其思考的方法论起点。在对同时代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和对把握陌生意识的发生学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移情概念的明晰性和对移情行为的理解,对现象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移情本质的澄清引导施泰因走向构造问题,并由此出发去分析移情理论所讨论的客观性是如何通过意识被建构的。
    艾迪特·施泰因(EdithStein,1891—1942),犹太人,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也是第一个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胡塞尔学派”成员。她曾于1916—1918年间担任胡塞尔的助手;1922年皈依天主教而成为一名修女;1942年8月9日在奥斯维辛比尔克瑙集中营的毒气室惨遭纳粹杀害。1998年10月11日,施泰因由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罗马封圣。
    张浩军,1980年10月生,甘肃武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8),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2011.4—2012.4),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著有《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0)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各1项。
    译者说明/1
    导言/1
    前言/21

    第一章移情行为的本质/23
    1.研究的方法/23
    2.与其他行为相对照来描述移情/26
    3.深入分析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尤其是利普斯的描述;继续分析/34
    4.表象论与现实论之争/43
    5.深入分析发生学理论关于陌生意识的理解/46
    6.深入分析舍勒关于陌生意识的理解/55
    7.闵斯特伯格的陌生意识的经验理论/65


    第二章心理物理个体的构造/66
    1.纯粹的“我”/67
    2.意识流/68
    3.灵魂/69
    4.“我”与身体/70
    5.转向陌生个体/90

    第三章移情作为对精神人格的理解/132
    1.精神与精神科学的概念/132
    2.精神主体/138
    3.感受体验中的人格的构造/140
    4.陌生人格的被给予性/154
    5.灵魂与人格/154
    6.精神的实存/158
    7.对狄尔泰的深入分析/159
    8.移情对于构造我们自己的人格的意义/163
    9.把精神建立在肉体之上的问题/163

    自传/166
    附录1/168
    附录2/180
    附录3/184
    人名译名对照表/188
    术语译名对照表/192
    译后记/199
  • 内容简介:
    《论移情问题》作者艾迪特·施泰因是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论移情问题》是施泰因博士论文《历史发展和现象学考察中的移情问题》的现存部分,这几部分总体上也构成相对完整的统一体。
    施泰因试图系统阐明移情现象学,并将其运用到诸如身体、心灵、个体、精神人格等观念的现象学起源上来。她从现象学出发,试图在一种本质分析中来规定对陌生主体及其体验的经验,这构成了其思考的方法论起点。在对同时代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和对把握陌生意识的发生学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移情概念的明晰性和对移情行为的理解,对现象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移情本质的澄清引导施泰因走向构造问题,并由此出发去分析移情理论所讨论的客观性是如何通过意识被建构的。
  • 作者简介:
    艾迪特·施泰因(EdithStein,1891—1942),犹太人,德国著名现象学家胡塞尔生前最得意的女弟子,也是第一个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胡塞尔学派”成员。她曾于1916—1918年间担任胡塞尔的助手;1922年皈依天主教而成为一名修女;1942年8月9日在奥斯维辛比尔克瑙集中营的毒气室惨遭纳粹杀害。1998年10月11日,施泰因由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罗马封圣。
    张浩军,1980年10月生,甘肃武威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2008),美国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2011.4—2012.4),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胡塞尔现象学研究,在《哲学研究》、《世界哲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多篇,著有《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胡塞尔逻辑学思想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0)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各1项。
  • 目录:
    译者说明/1
    导言/1
    前言/21

    第一章移情行为的本质/23
    1.研究的方法/23
    2.与其他行为相对照来描述移情/26
    3.深入分析其他关于移情的描述,尤其是利普斯的描述;继续分析/34
    4.表象论与现实论之争/43
    5.深入分析发生学理论关于陌生意识的理解/46
    6.深入分析舍勒关于陌生意识的理解/55
    7.闵斯特伯格的陌生意识的经验理论/65


    第二章心理物理个体的构造/66
    1.纯粹的“我”/67
    2.意识流/68
    3.灵魂/69
    4.“我”与身体/70
    5.转向陌生个体/90

    第三章移情作为对精神人格的理解/132
    1.精神与精神科学的概念/132
    2.精神主体/138
    3.感受体验中的人格的构造/140
    4.陌生人格的被给予性/154
    5.灵魂与人格/154
    6.精神的实存/158
    7.对狄尔泰的深入分析/159
    8.移情对于构造我们自己的人格的意义/163
    9.把精神建立在肉体之上的问题/163

    自传/166
    附录1/168
    附录2/180
    附录3/184
    人名译名对照表/188
    术语译名对照表/192
    译后记/199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论移情问题
谁,在我呼喊时:20世纪的见证文学
克洛德·穆沙(Claude Mouchard) 著;李金佳 译
论移情问题
罗兰·巴特的三个悖论
帕特里齐亚·隆巴多 著;田建国、刘洁 译
论移情问题
艺术的客体:18世纪法国幻觉理论
玛丽安·霍布森 著;胡振明 译
论移情问题
欲望的眩晕:通过电影理解欲望
[美]奥利维耶·普里奥尔(Ollivier Pourriol) 著;方尔平 译
论移情问题
存在的遗骸:形上学之后的诠释学存在论
[意]圣地亚哥·扎巴拉(Santiago Zabala) 著;姜丹丹、何乏笔 编;吴闻仪、吴晓番、刘梁剑 译
论移情问题
普鲁斯特的空间
[比利时]乔治·普莱(Georges Poulet) 著;姜丹丹、何乏笔 编;张新木 译
论移情问题
狄德罗与卢梭:启蒙脉络
[英]玛丽安·霍布森 著;胡振明 译
相关图书 / 更多
论移情问题
我们八月见(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遗作小说全球同步首发。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加西亚·马尔克斯 著;新经典 出品
论移情问题
富马利中国见闻录
[美]富马利
论移情问题
中国山水画对谈录(跟随十位大师,走近山水画世界)
许钦松 编著
论移情问题
街头官僚:公共服务中的个人困境
[美]迈克尔·李普斯基(Michael Lipsky)
论移情问题
少数派的感受
[美]凯茜·帕克·洪
论移情问题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拿大]方秀洁 著;陈昉昊 译;周睿
论移情问题
裙子的文化史:从中世纪至今
[法]乔治·维加埃罗 著;刘康宁 译
论移情问题
影子母亲:保姆、换工与育儿中的微观政治(薄荷实验)
[美]卡梅隆·林·麦克唐纳 著;杨可 译
论移情问题
逃出瓶子的精灵:一部关于“我”的哲学史
[荷兰]戈尔·格罗特
论移情问题
世界的尽头是一杯好咖啡
临风君
论移情问题
【贝页】消失中的食物:除了美味,我们还将失去什么
丹·萨拉迪诺
论移情问题
我该走了吗
李翊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论移情问题
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诗苑译林)
艾迪特·索德格朗
论移情问题
铁路调车作业规章摘录
艾迪特 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