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2017-01
版次: 1
ISBN: 9787553105840
定价: 7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71页
字数: 340千字
分类: 宗教
150人买过
  •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在整个佛学体系中,唯识学的思想理论是具条理和组织的一门学说,但也是难理解和深入的。本书对唯识学的产生和发展、所依经论及其在印度、中国的传播与演变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同时,又对五位百法、蕴界处三科、唯识五法、三性学说、实践理论等唯识要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诠释;是唯识学入门的必读书,被誉为弘学居士的“五朵金花”著作之一。

      弘学,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瑜伽菩萨戒居士。1938年生,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业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和夫人马时芳先生。问学于梁在农先生和密悟格西;是佛学家正果法师的正信皈依弟子。曾执教于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和四川省佛学院。已出版《佛学概论》《藏传佛教》《小乘佛教》《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中观学概论》《唯识学概论》《佛教图像说》等著作。

    总序 黄心川

    序一 惟贤

    序二 应天佛智

    上篇 唯识史要

    第一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

    第一节 唯识学在印度的产生

    第二节 唯识学之始祖

    第三节 师子觉与陈那

    第四节 十大论师

    第二章 唯识学所依之经论

    第一节 六经

    第二节 瑜伽师地论——“一本十支”之“本”

    第三节 十支论——“一本十支”之“支”

    第三章 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

    第一节 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四节 分流时代的唯识思想

    第四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

    第一节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地论宗

    第二节 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第三节 盛唐之法相唯识宗

    第四节 唯识学的衰落与复兴

    第五章 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

    第一节 玄奘大师

    第二节 唯识三祖

    第三节 玄奘会下之精英

    下篇 唯识要义

    第六章 五位百法

    第一节 五位法的概念

    第二节 心法

    第三节 心所有法

    第四节 色法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

    第六节 无为法

    第七节 二无我

    第七章 蕴处界三科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蕴

    第三节 十二处和十八界

    第八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

    第一节 五法

    第二节 三自性

    第九章 唯识义

    第一节 能变、习气及种子义

    第二节 初能变

    第三节 熏习义与三量

    第四节 第二能变

    第五节 第三能变

    第六节 唯识学的因果论

    第七节 杂染流转义

    第十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

    第一节 转识成智——四智心品概述

    第二节 转依义

    第三节 唯识观

    第四节 唯识修行之根基及次第

    第五节 唯识学的终极关怀

    第六节 菩提与涅槃佛身与佛土

    附 唐大圆著《唯识三字经》

    后记

  •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在整个佛学体系中,唯识学的思想理论是具条理和组织的一门学说,但也是难理解和深入的。本书对唯识学的产生和发展、所依经论及其在印度、中国的传播与演变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同时,又对五位百法、蕴界处三科、唯识五法、三性学说、实践理论等唯识要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诠释;是唯识学入门的必读书,被誉为弘学居士的“五朵金花”著作之一。

  • 作者简介:
      弘学,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瑜伽菩萨戒居士。1938年生,1957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藏语文专业;受业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和夫人马时芳先生。问学于梁在农先生和密悟格西;是佛学家正果法师的正信皈依弟子。曾执教于空林佛学院、宝光佛学院和四川省佛学院。已出版《佛学概论》《藏传佛教》《小乘佛教》《中国佛教简史》《净土探微》《禅门风姿》《中观学概论》《唯识学概论》《佛教图像说》等著作。

  • 目录:
    总序 黄心川

    序一 惟贤

    序二 应天佛智

    上篇 唯识史要

    第一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

    第一节 唯识学在印度的产生

    第二节 唯识学之始祖

    第三节 师子觉与陈那

    第四节 十大论师

    第二章 唯识学所依之经论

    第一节 六经

    第二节 瑜伽师地论——“一本十支”之“本”

    第三节 十支论——“一本十支”之“支”

    第三章 唯识思想在印度的演变

    第一节 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三节 大乘佛教的唯识思想

    第四节 分流时代的唯识思想

    第四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

    第一节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地论宗

    第二节 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第三节 盛唐之法相唯识宗

    第四节 唯识学的衰落与复兴

    第五章 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

    第一节 玄奘大师

    第二节 唯识三祖

    第三节 玄奘会下之精英

    下篇 唯识要义

    第六章 五位百法

    第一节 五位法的概念

    第二节 心法

    第三节 心所有法

    第四节 色法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

    第六节 无为法

    第七节 二无我

    第七章 蕴处界三科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五蕴

    第三节 十二处和十八界

    第八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

    第一节 五法

    第二节 三自性

    第九章 唯识义

    第一节 能变、习气及种子义

    第二节 初能变

    第三节 熏习义与三量

    第四节 第二能变

    第五节 第三能变

    第六节 唯识学的因果论

    第七节 杂染流转义

    第十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

    第一节 转识成智——四智心品概述

    第二节 转依义

    第三节 唯识观

    第四节 唯识修行之根基及次第

    第五节 唯识学的终极关怀

    第六节 菩提与涅槃佛身与佛土

    附 唐大圆著《唯识三字经》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唯识学概论
唯识研究(第9辑)
释光泉 编
唯识学概论
唯识 : 新的意识科学
[美]杨定一 著
唯识学概论
唯识宗思想与文化/长安汉传佛教祖庭文化丛书
段新龙 著
唯识学概论
唯识三颂讲记
于凌波 释译
唯识学概论
唯识四论
陈鹏
唯识学概论
唯识要论/杭州佛学院书系
慧仁 著
唯识学概论
唯识研究(第8辑)
释光泉 编
唯识学概论
唯识三十颂导读
李润生 著
唯识学概论
唯识十支论?无著卷(藏要本影印)-摄大乘论本、阿毗达磨集论、显扬圣教论-唯识学丛书(第五辑)
无著菩萨 著;玄奘 译;欧阳竟无 校勘
唯识学概论
唯识讲义-唯识学丛书(第六辑)-本书未收于《欧阳竟无内外学》,大陆首次整理出版
欧阳竟无 著;吕澂 笔记;金陵刻经处 校点
唯识学概论
唯识研究(第七辑)
释光泉 主编
唯识学概论
唯识十支论?世亲卷(藏要本影印)-辩中边论、庄严经论、唯识二十论、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唯识学丛书(第五辑)
世亲菩萨 著;玄奘 译;欧阳竟无 校勘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唯识学概论
佛学概论(第四版)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佛典丛书:百法明门论讲析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佛学概论(第3版)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中国佛教简史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讲析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密宗指要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佛教图像说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部派佛教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净土探微
弘学 著
唯识学概论
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
弘学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