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7-06
版次: 1
ISBN: 9787532545537
定价: 1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184页
字数: 148千字
分类: 文学
34人买过
  • 《人民文学》作为与新中国共生的国家最高文学刊物,所具含的价值内涵,展现的思想特质,可以说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行设计、规范,并施加影响的一个生动标本。本书即以《人民文学》为考察对象,经由《人民文学》创刊初期的历史背景,组稿的政治解读,“十七年”期间其封面的意识形态,新农民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的“身体叙述”,《人民文学》的复刊对政治变局的见证,所刊《机电局长的一天》风波始末等个案研究,生动勾勒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不同演绎方式和影响。 自序:“国家文学”解说

    《人民文学》:与新中国共生的国家最高文学刊物——关于创刊初期的《人民文学》

    新中国的第一场“文艺整风运动”——文艺整风学习运动(1951—1952)与《人民文学》

    组稿:文学书写的无形之手——对文学组稿的政治解读之一

    封面的意识形态——关于“十七年”期间《人民文学》的封面

    政治改造的另类标本——秦兆阳短篇小说《改造》的意义

    新农民如何被塑造——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农民形象

    身体与身体拯救——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的“身体叙述”

    政治变局的文学见证——关于《人民文学》的复刊

    环绕文学的政治博弈——《机电局长的一天》风波始末
  • 内容简介:
    《人民文学》作为与新中国共生的国家最高文学刊物,所具含的价值内涵,展现的思想特质,可以说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进行设计、规范,并施加影响的一个生动标本。本书即以《人民文学》为考察对象,经由《人民文学》创刊初期的历史背景,组稿的政治解读,“十七年”期间其封面的意识形态,新农民如何在文学作品中被塑造,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的“身体叙述”,《人民文学》的复刊对政治变局的见证,所刊《机电局长的一天》风波始末等个案研究,生动勾勒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不同演绎方式和影响。
  • 目录:
    自序:“国家文学”解说

    《人民文学》:与新中国共生的国家最高文学刊物——关于创刊初期的《人民文学》

    新中国的第一场“文艺整风运动”——文艺整风学习运动(1951—1952)与《人民文学》

    组稿:文学书写的无形之手——对文学组稿的政治解读之一

    封面的意识形态——关于“十七年”期间《人民文学》的封面

    政治改造的另类标本——秦兆阳短篇小说《改造》的意义

    新农民如何被塑造——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农民形象

    身体与身体拯救——20世纪50年代文学中的“身体叙述”

    政治变局的文学见证——关于《人民文学》的复刊

    环绕文学的政治博弈——《机电局长的一天》风波始末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大学写作(第三版)()
吴俊;肖进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文学的跨域世界观
吴俊;何宁;刘云虹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第五卷:1984-1987
吴俊;方岩;李媛媛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第十卷:2003-2005
吴俊;陈俊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基于ABUS技术的切口疝轻量型植入补片检测与评估研究
吴俊;汪源源;徐丹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行知学刊(第三辑)
吴俊;韦丹;刘海涛
国家文学的想象和实践: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文化论丛(第2辑)
吴俊;夏德靠;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