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治法与方剂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9-12
版次: 5
ISBN: 9787117121705
定价: 9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814页
字数: 1296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医药卫生
515人买过
  •   《中医治法与方剂》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倾力近50年完成的专著,自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历经30余年,总印数达40余万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几代中医学者必备参考书之一。本次修订是在2003年第4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分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
      导论为中医学理释疑,是在第4版基础上新增的,将陈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医学术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确了中医学术界部分晦而不明、争论不休的问题,剖析了中医学理的特色。上篇为总论,所列3章分别论述了病机、治法、方剂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揭示了病机、治法、方剂的共性,论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下篇为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加上两脏同病,共计6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探讨发生病变时的致病机理;再据病机探讨治法,并举成方为例,使治法成为有形可征的实体;每方均按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法释方的顺序阐述方义,突出理法方药问的联系。全书包括148条病机、148种治法、623首正方、190首附方(含作者晚年新制临床效验方,如五通汤),虽未囊括一切病机和展示一切治法与方剂的结构,但已大体反映了五脏生理发生病变以后的病机和治法梗概。书后另附方剂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立论新颖,条理井然,理法周详,方药实用,并附验案,广泛适用于各层次中医临床工作者、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陈潮祖,男,1929年2月出生,汉族,四川宜宾人。1947年毕业于宜宾师范学校。1949年开始学医。1957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进修班,1958年留校从事方剂教学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选为学术继承人的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0余年来陈教授著述200余万字。其中《中医治法与方剂》为其代表作。该书历经35年,现已出至第5版,培养了几代中医学者,影响甚大。该书第3版已被译成韩文出版。其所著《中医病机治法学》1991年已被译成日文出版。另外,参与编写的著作还有《中药方剂临床手册》、《医学百科全书》(脏腑病机部分)等,共计7部。
    在教学科研之余,他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不少医案已被收入《临证解惑》一书。 导论中医学理释疑
    第一章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的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
    二、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
    三、中医理论体现医哲结合的学理

    第二章整体观孕育中医病因学说
    一、外感六淫源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二、内伤七情源于人体自身和人与社会的整体观

    第三章肝系筋膜生理病理
    一、肝系筋膜,本属脑系
    二、筋膜挛急,当从肝治

    第四章三焦结构及其生理病理
    一、脑外筋膜是其心神之主
    二、少阳三焦是由膜腠组成
    三、少阳三焦是津气升降出入之路
    四、少阳三焦为其津气升降出入之枢
    五、少阳三焦是其致病因素侵犯五系之路
    六、三焦病变是其津气筋膜的综合反映

    第五章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第六章肝主疏泄溯源
    一、肝主疏泄包涵哪些物质
    二、为何肝能主持疏泄
    三、肝主疏泄,根源从何而来

    第七章血管与三焦是营卫环流之路
    一、三焦与其营卫关系
    二、三焦津气与其脏腑形骸关系

    第八章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第九章中医学理体现五个特点
    一、整体观念,贯穿始终
    二、卫气论述,独树一帜
    三、医理哲理,两者合用
    四、辨证模式,纵横交织
    五、辨证论治,环环相扣

    第十章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理唯一标准

    第十一章异病同治是本书辨证模式
    一、病因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二、病位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三、证象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第十二章中医理论基础及其辨证纲领
    一、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基础
    二、五经五纬是中医辨证纲领

    上篇总论
    第十三章病机概述
    第一节病机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脏腑病机的生理依据
    一、脏腑经络系统
    二、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四、四时与五脏相应的天人相应观
    第三节构成病机的三个要素
    一、病因
    二、病位
    三、病性
    第四节病机分析反映的共性
    一、结构系统与生理功能的整体联系
    二、五脏之间的协同制约关系
    三、五脏功能与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
    四、基础物质之间的依存转化关系
    五、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的升降出入
    六、五脏经隧的弛张
    第五节证象是分析病机的依据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十四章治法概述
    第一节治法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一、根据六气病机产生的治法
    二、根据八纲病机产生的治法
    三、根据气血津液精病机产生的治法
    四、根据卫气营血病机产生的治法
    五、根据脏腑病机产生的治法
    六、根据五行理论产生的治法
    第三节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
    二、病从浅治,迟则难医
    三、阴阳消长,治宜详审
    四、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五、病位不同,治法有别
    六、病性不同,施治自异
    七、邪正盛衰,攻补异趣
    八、微者逆治,甚者从治
    九、宜通宜塞,斟酌其宜
    十、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十一、标本缓急,有常有变
    十二、筋脉弛张,施治异趣
    十三、处方用药,当遵常法
    第四节治疗大法
    一、解表法
    二、泻下法
    三、和解法
    四、温里法
    五、清热法
    六、补益法
    七、滋阴法
    八、升降法
    九、理气法
    十、活血法
    十一、止血法
    十二、祛湿法
    十三、祛痰法
    十四、消瘸法
    十五、固涩法
    十六、解痉法
    第五节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一、依法立方
    二、依法用方
    三、依法释方
    四、依法类方

    第十五章方剂概述
    第一节方剂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方剂分类
    一、按病证分类
    二、按治疗大法分类
    三、按脏腑分类
    第三节方剂共性
    ……
    下篇各论
    第十六章肺系疾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七章脾胃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八章肝胆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九章心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二十章肾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二十一章两脏同病病机治法与方剂
    方剂笔画索引
  • 内容简介:
      《中医治法与方剂》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教授倾力近50年完成的专著,自197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以来,历经30余年,总印数达40余万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几代中医学者必备参考书之一。本次修订是在2003年第4版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分导论、上篇和下篇三部分。
      导论为中医学理释疑,是在第4版基础上新增的,将陈潮祖教授晚年所撰中医学术感悟文章分成12章,明确了中医学术界部分晦而不明、争论不休的问题,剖析了中医学理的特色。上篇为总论,所列3章分别论述了病机、治法、方剂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揭示了病机、治法、方剂的共性,论述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下篇为各论,以五脏为核心分成五大系统,每一系统成为一章,加上两脏同病,共计6章。每章均按生理功能及其相关结构分节,探讨发生病变时的致病机理;再据病机探讨治法,并举成方为例,使治法成为有形可征的实体;每方均按据证析理、据理立法、依法释方的顺序阐述方义,突出理法方药问的联系。全书包括148条病机、148种治法、623首正方、190首附方(含作者晚年新制临床效验方,如五通汤),虽未囊括一切病机和展示一切治法与方剂的结构,但已大体反映了五脏生理发生病变以后的病机和治法梗概。书后另附方剂笔画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中医治法与方剂(第5版)》立论新颖,条理井然,理法周详,方药实用,并附验案,广泛适用于各层次中医临床工作者、教师、学生参考使用。
  • 作者简介:
      陈潮祖,男,1929年2月出生,汉族,四川宜宾人。1947年毕业于宜宾师范学校。1949年开始学医。1957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进修班,1958年留校从事方剂教学工作。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成都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1991年被国家卫生部选为学术继承人的导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50余年来陈教授著述200余万字。其中《中医治法与方剂》为其代表作。该书历经35年,现已出至第5版,培养了几代中医学者,影响甚大。该书第3版已被译成韩文出版。其所著《中医病机治法学》1991年已被译成日文出版。另外,参与编写的著作还有《中药方剂临床手册》、《医学百科全书》(脏腑病机部分)等,共计7部。
    在教学科研之余,他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不少医案已被收入《临证解惑》一书。
  • 目录:
    导论中医学理释疑
    第一章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的基础
    一、阴阳学说的物质基础
    二、五行学说的物质基础
    三、中医理论体现医哲结合的学理

    第二章整体观孕育中医病因学说
    一、外感六淫源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二、内伤七情源于人体自身和人与社会的整体观

    第三章肝系筋膜生理病理
    一、肝系筋膜,本属脑系
    二、筋膜挛急,当从肝治

    第四章三焦结构及其生理病理
    一、脑外筋膜是其心神之主
    二、少阳三焦是由膜腠组成
    三、少阳三焦是津气升降出入之路
    四、少阳三焦为其津气升降出入之枢
    五、少阳三焦是其致病因素侵犯五系之路
    六、三焦病变是其津气筋膜的综合反映

    第五章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第六章肝主疏泄溯源
    一、肝主疏泄包涵哪些物质
    二、为何肝能主持疏泄
    三、肝主疏泄,根源从何而来

    第七章血管与三焦是营卫环流之路
    一、三焦与其营卫关系
    二、三焦津气与其脏腑形骸关系

    第八章五脏六腑宜通是其生理病理共性

    第九章中医学理体现五个特点
    一、整体观念,贯穿始终
    二、卫气论述,独树一帜
    三、医理哲理,两者合用
    四、辨证模式,纵横交织
    五、辨证论治,环环相扣

    第十章实践是检验中医学理唯一标准

    第十一章异病同治是本书辨证模式
    一、病因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二、病位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三、证象不同,可用一方治疗

    第十二章中医理论基础及其辨证纲领
    一、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基础
    二、五经五纬是中医辨证纲领

    上篇总论
    第十三章病机概述
    第一节病机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脏腑病机的生理依据
    一、脏腑经络系统
    二、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三、升降出入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四、四时与五脏相应的天人相应观
    第三节构成病机的三个要素
    一、病因
    二、病位
    三、病性
    第四节病机分析反映的共性
    一、结构系统与生理功能的整体联系
    二、五脏之间的协同制约关系
    三、五脏功能与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
    四、基础物质之间的依存转化关系
    五、脏腑功能与基础物质的升降出入
    六、五脏经隧的弛张
    第五节证象是分析病机的依据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十四章治法概述
    第一节治法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一、根据六气病机产生的治法
    二、根据八纲病机产生的治法
    三、根据气血津液精病机产生的治法
    四、根据卫气营血病机产生的治法
    五、根据脏腑病机产生的治法
    六、根据五行理论产生的治法
    第三节治疗原则
    一、治病求本,谨守病机
    二、病从浅治,迟则难医
    三、阴阳消长,治宜详审
    四、调理升降,以平为期
    五、病位不同,治法有别
    六、病性不同,施治自异
    七、邪正盛衰,攻补异趣
    八、微者逆治,甚者从治
    九、宜通宜塞,斟酌其宜
    十、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十一、标本缓急,有常有变
    十二、筋脉弛张,施治异趣
    十三、处方用药,当遵常法
    第四节治疗大法
    一、解表法
    二、泻下法
    三、和解法
    四、温里法
    五、清热法
    六、补益法
    七、滋阴法
    八、升降法
    九、理气法
    十、活血法
    十一、止血法
    十二、祛湿法
    十三、祛痰法
    十四、消瘸法
    十五、固涩法
    十六、解痉法
    第五节治法与方剂的关系
    一、依法立方
    二、依法用方
    三、依法释方
    四、依法类方

    第十五章方剂概述
    第一节方剂源流
    一、发展简史
    二、存在问题
    三、发展方向
    第二节方剂分类
    一、按病证分类
    二、按治疗大法分类
    三、按脏腑分类
    第三节方剂共性
    ……
    下篇各论
    第十六章肺系疾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七章脾胃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八章肝胆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十九章心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二十章肾系病机治法与方剂
    第二十一章两脏同病病机治法与方剂
    方剂笔画索引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药研究的伦理审查
张金钟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临床模块处方法
王树国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300题学练一本通
懒人医考教研组编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癥结论治
葛建立, 宋易华, 范焕芳主编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肝脏病学
胡义扬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心 中医各科 新华正版
作者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内科案例选读
张志敏;周迎春;祝维峰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药文化故事(汉英双语)
金虹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抗癌临证新识(第3版)
王三虎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生殖医学研究
庞清洋、庞保珍 编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流派传承丛书:龙砂医派
陆曙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膏方调理案例精选
谢裕华 著;陈瑞芳、陈瑞芳、谢裕华 编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病机治法学
陈潮祖 著
中医治法与方剂
中医治法与方剂
陈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