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2011-12
版次: 1
ISBN: 9787533325671
定价: 3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53页
字数: 294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22人买过
  •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立足于文本本体研究。论文最忌凿空奢谈,而本书无论归纳俞樾校勘、训诂、雅学研究的成就,或者揭示其不足,皆言出有据,因此论断大多可信。这完全得益于作者平时对文本爬梳精研、积铢累寸所下的扎实功夫,水到而渠成,何有无米之愁?
    其次,评骘允当。今臧否人物,易走极端,尊之则拔高贴金,抑之则贬损抹黑。而作者对俞樾的评价,皆出于学术公心,依据事实,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此事说易而做难。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崇古而不泥古。作者在充分肯定俞樾的学术成就的同时,又能条分缕析,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在辨析失误方面,更颇见功力。试举一例。《荀子,致士》“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之“禽犊”,《举例》“大名冠小名例”谓“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然上文“朋党、比周”、“残贼、加汇”、“隐忌、雍蔽”皆以同义并列雨两成词,“货财禽犊”与之对应,理应结构相同,作者因此而质疑。更以异文资料,证明所谓“禽犊”,犹“禽兽”也。其理据俱胜,为不刊之论。
    干嘉学派擅长排比归纳方法,而理论阐述则是他们的软肋,因此对他们的学说,假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会被某些表象迷住了眼睛。这里也举一个例子。《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其中“树杞”历来都是解释为“栽种的杞树”。 王其和,1976年12月生于山东青州。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2002~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2009~2011年)。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
    主要从事训诂学、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出版专著4部,参编著作多部,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语言科学》《汉语史研究集刊》《新亚论丛》《中国人文科学》(韩国)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序
    绪论
    一、俞樾生平及学术渊源
    二、俞樾训诂学研究综述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涉及的文献材料及引文格式

    第一章俞樾校勘学研究
    第一节规范的校勘术语
    第二节丰富的校勘内容
    一、校误文
    二、校脱文
    三、校衍文
    四、校倒文
    五、校错简
    第三节科学的校勘方法
    一、对校法
    二、本校法
    三、他校法
    四、理校法
    五、俞樾校勘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俞樾校勘失误例析
    一、不通训诂而误校
    二、不明语法而误校
    三、臆改无据而误校
    四、不明文意而误校
    五、未参古本而误校
    六、过信他书而误校
    七、强同一律而误校
    八、俞校未尽今补之

    第二章俞樾训诂学研究
    第一节俞樾常用的训诂术语
    一、某之言某、某之为言某
    二、某犹某也
    三、某乃某之睱字
    四、某、某古通用;某、某古字通
    五、某读为某;某当读某
    六、某当作某
    七、某当为某
    八、某通作某;某与某通
    九、某读如某
    十、某当读作某;某读日某
    第二节俞樾的训诂思想与方法
    一、提出了诸多训诂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古书疑义举例》研究
    第四章俞樾雅学研究
    结语
    附录一俞樾年表
    附录二俞樾著述目录
    附录三俞樾传
    参考文献
    后记
  • 内容简介: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立足于文本本体研究。论文最忌凿空奢谈,而本书无论归纳俞樾校勘、训诂、雅学研究的成就,或者揭示其不足,皆言出有据,因此论断大多可信。这完全得益于作者平时对文本爬梳精研、积铢累寸所下的扎实功夫,水到而渠成,何有无米之愁?
    其次,评骘允当。今臧否人物,易走极端,尊之则拔高贴金,抑之则贬损抹黑。而作者对俞樾的评价,皆出于学术公心,依据事实,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此事说易而做难。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崇古而不泥古。作者在充分肯定俞樾的学术成就的同时,又能条分缕析,中肯地指出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在辨析失误方面,更颇见功力。试举一例。《荀子,致士》“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之“禽犊”,《举例》“大名冠小名例”谓“禽,其大名;犊,其小名也”。然上文“朋党、比周”、“残贼、加汇”、“隐忌、雍蔽”皆以同义并列雨两成词,“货财禽犊”与之对应,理应结构相同,作者因此而质疑。更以异文资料,证明所谓“禽犊”,犹“禽兽”也。其理据俱胜,为不刊之论。
    干嘉学派擅长排比归纳方法,而理论阐述则是他们的软肋,因此对他们的学说,假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会被某些表象迷住了眼睛。这里也举一个例子。《诗,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其中“树杞”历来都是解释为“栽种的杞树”。
  • 作者简介:
    王其和,1976年12月生于山东青州。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2002~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2009~2011年)。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
    主要从事训诂学、古汉语词汇学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出版专著4部,参编著作多部,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语言科学》《汉语史研究集刊》《新亚论丛》《中国人文科学》(韩国)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 目录:

    绪论
    一、俞樾生平及学术渊源
    二、俞樾训诂学研究综述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本书涉及的文献材料及引文格式

    第一章俞樾校勘学研究
    第一节规范的校勘术语
    第二节丰富的校勘内容
    一、校误文
    二、校脱文
    三、校衍文
    四、校倒文
    五、校错简
    第三节科学的校勘方法
    一、对校法
    二、本校法
    三、他校法
    四、理校法
    五、俞樾校勘的主要特点
    第四节俞樾校勘失误例析
    一、不通训诂而误校
    二、不明语法而误校
    三、臆改无据而误校
    四、不明文意而误校
    五、未参古本而误校
    六、过信他书而误校
    七、强同一律而误校
    八、俞校未尽今补之

    第二章俞樾训诂学研究
    第一节俞樾常用的训诂术语
    一、某之言某、某之为言某
    二、某犹某也
    三、某乃某之睱字
    四、某、某古通用;某、某古字通
    五、某读为某;某当读某
    六、某当作某
    七、某当为某
    八、某通作某;某与某通
    九、某读如某
    十、某当读作某;某读日某
    第二节俞樾的训诂思想与方法
    一、提出了诸多训诂的基本原则
    ……
    第三章《古书疑义举例》研究
    第四章俞樾雅学研究
    结语
    附录一俞樾年表
    附录二俞樾著述目录
    附录三俞樾传
    参考文献
    后记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书信集
汪少华 著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诗文集(全7册)
俞樾 著;张燕婴 编辑校点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函札辑补
[清]俞樾 著;洪晨娜 整理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评注
许威汉、金甲 著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函札辑证
俞樾 著;张燕婴 整理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手札
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诸子平议》研究
李香平 作者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俞樾全集
俞樾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十三经清人注疏:尔雅义疏(全2册)
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 点校;[【清】]郝懿行 撰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政策研究
王其和 著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清代雅学史
王其和 著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大科学时代科技主体责任伦理研究
王其和 著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现代企业管理
王其和 主编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
王其和 编;邵波
俞樾训诂研究(繁体版)
计算机网络销与结算
王其和、袁勤俭 著;邵波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