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6-03
版次: 1
ISBN: 9787509787830
定价: 1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12页
字数: 41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宗教
6人买过
  •   本书通过对海外华人宗教文书个案的系统深入解读,探讨海外华人文化传承的具体机制问题。书中在系统梳理1947年至1966年二十年间的德教紫系文献的基础上,从“仪式专家·仪式·文献”三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全面考察新马华人教派德教紫系由创立、建构到传播、演化的过程,进而着重分析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特别是乩文集的形成与传播机制,讨论新马德教紫系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承华人文化的具体机制。   陈景熙,男,1972年生于广东澄海。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士(1995),汕头大学文学硕士(2002),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学博士后(2011年进站)。1995年至2007年间,历任广东潮汕地区各高校教职;2010年至今,担任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南民间信仰与海外华人宗教,民间历史文献、海外华人文献,潮州学。 绪 论/1第一编 德教的创建与扩散:从潮汕到新马引 言:乩手与鸾堂/21第一章 杨瑞德与“紫香阁念佛社”/22第一节 潮阳和平的“善”与“乩”/22第二节 杨瑞德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背景/24第三节 杨氏子弟习乩与诸位仙师的降乩/25第四节 “潮阳和平紫香阁念佛社”与佛教净土宗/29第五节 德生与义子/31第六节 杨瑞德的身前身后/33附 录:潮州西府巷林文在楼广告刊刷各等书目/35第二章 “清阳二掌”与潮汕德教/37第一节 马贵德的身世、知识结构与人生目标/37第二节 “清阳二掌”与潮汕诸阁的创立/42第三节 德教经典的出现/46第四节 马贵德著作:《中国原始宗教》与《中国原子哲学》/65第五节 祭祖与寻源/69第六节 从乩分扬教到紫新阁的创立/71附 录:《德教心典》/78第三章 “统掌”陈立健与新马德教紫系/80第一节 从紫新阁迁址到南洋十八紫阁圆成/80第二节 “清阳故事”的阐述/84第三节 统掌陈立健地位的上升/85第四节 乩掌的培养:以紫明四子为例/95第五节 夙掌与职生/101第二编 新马德教紫系的仪式建构引 言:新马德教紫系仪式/115第四章 坛堂空间的营造/117第一节 坛堂布置/117第二节 乩书匾联/125第三节 坛堂原型/127第四节 神圣空间/131第五章 参礼仪式的建构/138第一节 从潮汕到香港的参礼仪式/138第二节 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建构/140第三节 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规定与分化/143第四节 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旨趣/150第六章 扶乩仪式的建构与运用/153第一节 新马德教紫系扶乩方式/153第二节 新马德教紫系乩掌的素质条件/158第三节 德教紫系鸾会活动/161第四节 德教紫系乩文的表达方式/182第五节 扶乩、感化与创阁:以“哥丕乌”的故事为例/196第三编 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的传承与创制第七章 早期德教文献的传承/211第一节 经卷/211第二节 专著/221第八章 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的生产传播/225第一节 乩文的产生与传播/225第二节 早期乩文集的编印:《竹桥初集》/228第三节 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与特刊的编印/234第四节 乩文集、特刊编印目的与运用/259第四编 新马德教紫系的文化传承第九章 十章八则:以十德为中心/269第一节 德教的基本逻辑/269第二节 “十章八则”的由来/274第三节 “忠”的凸显与内涵演化/281第四节 社会建构:从“华族”“圣德”到“公民意识”/306第十章 新马德教紫系与“五教归宗”/311第一节 德教的宗教观:宗教、德教与五教/313第二节 新马德教紫系与五教的历史渊源:从三教到五教/331第三节 德教“五教归宗”的实质/355结 语/358参考文献/371插图目录图1-1 紫香阁旧址:杏花草庐/26图1-2 紫香阁乩题英西港寨门石匾/27图1-3 紫香阁《念佛带归果证》/29图1-4 《西方公据·念佛计数图》/30图1-5 紫香阁乩手“西方三圣”造像/31图1-6 《醒疑宝卷》卷首画像/32图1-7 杨瑞德画像/34图1-8 “民德侯”画像/34图1-9 “民德侯”塑像/34图2-1 明德补习学校合影/39图2-2 潮汕德教分布图/45图2-3 “颁行德教”的紫雄阁/61图2-4 甲申年八月廿七日紫阳阁秋祭道祖太上老君合影/69图2-5 乩分扬教的紫垣阁(相片正中树荫下)/72图2-6 紫新阁创阁合影/75图3-1  紫新阁迁址合影/81图3-2南洋德教总会十八紫阁分创图/83图3-3 “清阳二掌”合影于紫新阁新址(1952年)/85图3-4 陈立健获新加坡元首颁赐勋章/88图3-5 紫新阁六掌合影/91图3-6 马贵德(前右)与陈立健(前左)等新马德教紫系德生合影/94图4-1 新马德教紫系供奉画像/117图4-2 紫新阁现址坛堂(2008年12月摄)/118图4-3 汕头紫英阁(1946年)/120图4-4 紫新阁老坛(1952年)/120图4-5 紫新阁新坛(1954年)/121图4-6 峇株紫英阁(1954年)/121图4-7 紫新阁供奉塑像(2008年摄)/123图4-8 陈立健执柳乩书/126图4-9 香港德教会乩书/127图4-10 潮剧舞台与紫系坛堂/127图4-11 潮剧舞台与紫系坛堂(续)/128图5-1 紫明阁诵典/141图5-2 紫新阁献礼/146图5-3 南洋德教总会职生宣誓就职/149图6-1 新马德教紫系扶乩仪式(中立报谕者为李怀德)/158图6-2 紫昌阁请求帖(1965年)/164图6-3 和平紫香阁符箓/168图6-4 乩赐林凯南字画/172图6-5 乩书福字/172图6-6 紫新阁职生、乩掌合影/173图6-7 青云岩三生石拓片/188图6-8 “哥丕乌”林松昌/200图7-1 建醮与诵典/215图7-2 同德善堂为紫新阁建醮/215图7-3 《德教意识》/219图7-4 《德教概说》/223图7-5 《中国原子哲学》/224图8-1 来宾研究乩谕/228图8-2 《竹桥初集》/229图8-3 潮汕明德善社全体理事合影/232图8-4 《星洲紫新阁晋阁乩文集》/235图8-5 《竹桥集成》/237图8-6 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242图8-7 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续)/243图8-8 南洋德教总会特刊/243图8-9 僧侣读疏/25图8-10 紫新阁“诵天表”与“化天表”/256图9-1 《德教会会歌》/285图10-1 新马德教紫系五教主神像/313图10-2 德教宗教观图式/324德教扶乩剪影/364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海外华人宗教文书个案的系统深入解读,探讨海外华人文化传承的具体机制问题。书中在系统梳理1947年至1966年二十年间的德教紫系文献的基础上,从“仪式专家·仪式·文献”三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全面考察新马华人教派德教紫系由创立、建构到传播、演化的过程,进而着重分析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特别是乩文集的形成与传播机制,讨论新马德教紫系在海外华人社会中传承华人文化的具体机制。
  • 作者简介:
      陈景熙,男,1972年生于广东澄海。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士(1995),汕头大学文学硕士(2002),中山大学历史学博士(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学博士后(2011年进站)。1995年至2007年间,历任广东潮汕地区各高校教职;2010年至今,担任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南民间信仰与海外华人宗教,民间历史文献、海外华人文献,潮州学。
  • 目录:
    绪 论/1第一编 德教的创建与扩散:从潮汕到新马引 言:乩手与鸾堂/21第一章 杨瑞德与“紫香阁念佛社”/22第一节 潮阳和平的“善”与“乩”/22第二节 杨瑞德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背景/24第三节 杨氏子弟习乩与诸位仙师的降乩/25第四节 “潮阳和平紫香阁念佛社”与佛教净土宗/29第五节 德生与义子/31第六节 杨瑞德的身前身后/33附 录:潮州西府巷林文在楼广告刊刷各等书目/35第二章 “清阳二掌”与潮汕德教/37第一节 马贵德的身世、知识结构与人生目标/37第二节 “清阳二掌”与潮汕诸阁的创立/42第三节 德教经典的出现/46第四节 马贵德著作:《中国原始宗教》与《中国原子哲学》/65第五节 祭祖与寻源/69第六节 从乩分扬教到紫新阁的创立/71附 录:《德教心典》/78第三章 “统掌”陈立健与新马德教紫系/80第一节 从紫新阁迁址到南洋十八紫阁圆成/80第二节 “清阳故事”的阐述/84第三节 统掌陈立健地位的上升/85第四节 乩掌的培养:以紫明四子为例/95第五节 夙掌与职生/101第二编 新马德教紫系的仪式建构引 言:新马德教紫系仪式/115第四章 坛堂空间的营造/117第一节 坛堂布置/117第二节 乩书匾联/125第三节 坛堂原型/127第四节 神圣空间/131第五章 参礼仪式的建构/138第一节 从潮汕到香港的参礼仪式/138第二节 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建构/140第三节 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规定与分化/143第四节 新马德教紫系参礼的旨趣/150第六章 扶乩仪式的建构与运用/153第一节 新马德教紫系扶乩方式/153第二节 新马德教紫系乩掌的素质条件/158第三节 德教紫系鸾会活动/161第四节 德教紫系乩文的表达方式/182第五节 扶乩、感化与创阁:以“哥丕乌”的故事为例/196第三编 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的传承与创制第七章 早期德教文献的传承/211第一节 经卷/211第二节 专著/221第八章 新马德教紫系文献的生产传播/225第一节 乩文的产生与传播/225第二节 早期乩文集的编印:《竹桥初集》/228第三节 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与特刊的编印/234第四节 乩文集、特刊编印目的与运用/259第四编 新马德教紫系的文化传承第九章 十章八则:以十德为中心/269第一节 德教的基本逻辑/269第二节 “十章八则”的由来/274第三节 “忠”的凸显与内涵演化/281第四节 社会建构:从“华族”“圣德”到“公民意识”/306第十章 新马德教紫系与“五教归宗”/311第一节 德教的宗教观:宗教、德教与五教/313第二节 新马德教紫系与五教的历史渊源:从三教到五教/331第三节 德教“五教归宗”的实质/355结 语/358参考文献/371插图目录图1-1 紫香阁旧址:杏花草庐/26图1-2 紫香阁乩题英西港寨门石匾/27图1-3 紫香阁《念佛带归果证》/29图1-4 《西方公据·念佛计数图》/30图1-5 紫香阁乩手“西方三圣”造像/31图1-6 《醒疑宝卷》卷首画像/32图1-7 杨瑞德画像/34图1-8 “民德侯”画像/34图1-9 “民德侯”塑像/34图2-1 明德补习学校合影/39图2-2 潮汕德教分布图/45图2-3 “颁行德教”的紫雄阁/61图2-4 甲申年八月廿七日紫阳阁秋祭道祖太上老君合影/69图2-5 乩分扬教的紫垣阁(相片正中树荫下)/72图2-6 紫新阁创阁合影/75图3-1  紫新阁迁址合影/81图3-2南洋德教总会十八紫阁分创图/83图3-3 “清阳二掌”合影于紫新阁新址(1952年)/85图3-4 陈立健获新加坡元首颁赐勋章/88图3-5 紫新阁六掌合影/91图3-6 马贵德(前右)与陈立健(前左)等新马德教紫系德生合影/94图4-1 新马德教紫系供奉画像/117图4-2 紫新阁现址坛堂(2008年12月摄)/118图4-3 汕头紫英阁(1946年)/120图4-4 紫新阁老坛(1952年)/120图4-5 紫新阁新坛(1954年)/121图4-6 峇株紫英阁(1954年)/121图4-7 紫新阁供奉塑像(2008年摄)/123图4-8 陈立健执柳乩书/126图4-9 香港德教会乩书/127图4-10 潮剧舞台与紫系坛堂/127图4-11 潮剧舞台与紫系坛堂(续)/128图5-1 紫明阁诵典/141图5-2 紫新阁献礼/146图5-3 南洋德教总会职生宣誓就职/149图6-1 新马德教紫系扶乩仪式(中立报谕者为李怀德)/158图6-2 紫昌阁请求帖(1965年)/164图6-3 和平紫香阁符箓/168图6-4 乩赐林凯南字画/172图6-5 乩书福字/172图6-6 紫新阁职生、乩掌合影/173图6-7 青云岩三生石拓片/188图6-8 “哥丕乌”林松昌/200图7-1 建醮与诵典/215图7-2 同德善堂为紫新阁建醮/215图7-3 《德教意识》/219图7-4 《德教概说》/223图7-5 《中国原子哲学》/224图8-1 来宾研究乩谕/228图8-2 《竹桥初集》/229图8-3 潮汕明德善社全体理事合影/232图8-4 《星洲紫新阁晋阁乩文集》/235图8-5 《竹桥集成》/237图8-6 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242图8-7 新马德教紫系乩文集(续)/243图8-8 南洋德教总会特刊/243图8-9 僧侣读疏/25图8-10 紫新阁“诵天表”与“化天表”/256图9-1 《德教会会歌》/285图10-1 新马德教紫系五教主神像/313图10-2 德教宗教观图式/324德教扶乩剪影/364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中国宝卷收藏与研究导论(海外中国宝卷研究丛刊)
李永平 (荷)伊维德 (俄)白若思 著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2022年)
编者:何东博//李勇|责编:孙宇//邹杨格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留学英语:人文英语
梅德明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
[加拿大]方秀洁 著;陈昉昊 译;周睿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天地不仁:中国古典哲学中恶的问题
[美]方岚生(Franklin Perkins) 著;汪日宣 译;林捷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油气投资优化组合技术
编者:朱学谦//李广超|责编:何丽萍//张倩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古代中华观念的形成
[日]渡边英幸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性别、政治与民主:近代中国的妇女参政
[澳]李木兰 著;方小平 译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帝国之后: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转型(1885—1924)
[美]沙培德 著;刘芳 译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与对策研究
曲婷 著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汉语课堂教学指导 教学与管理篇(修订版)
叶颖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海外汉学界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
张浩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潮汕碑铭研究
陈景熙 主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点读版】奇幻拼音谷(8册)超值教具礼品装
陈景熙 著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林伦伦教授六秩传薪集
陈景熙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故土与他乡:槟城潮人社会研究
陈景熙 著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潮学集刊(第四辑)
陈景熙 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百年澄中(1915-2015)
陈景熙 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潮学集刊(第三辑)
陈景熙 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潮青学刊(第1辑)
陈景熙 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学者观德教
陈景熙、张禹东 编
海外华人文献与中华文化传承:新马德教紫系研究
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
陈景熙、林伦伦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