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22-06
版次: 1
ISBN: 9787503972157
定价: 9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64页
字数: 300.000千字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的一部旨在呈现鲁迅研究新成果与新动向的专题文集。文集作者既有资深鲁迅研究专家,亦有青年学术先进。他们的思考与探索囊括了鲁迅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翻译实践以及鲁迅研究史与接受史等诸多领域,可谓对于近年学界鲁迅研究“实绩”的一次集中彰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著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等。

    李浴洋,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与学术史。在A&HCI与CSSCI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另有学术访谈与评论文章若干。参与编译《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获颁第十届“士恒青年学者”。 辑一  百年五四,百年树人

    3/“五四文化”精神与“鲁迅文化”的构成 张福贵

    17/鲁迅不是“新青年” 刘 勇

    34/论鲁迅对“文士”身份的拒绝 林分份

    54/从鲁迅与父亲的关系,说到鲁迅教育思想的形成 王锡荣

    66/“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沈庆利

    辑二  域外资源,文本经验

    97/“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 姜异新

    171/“是聪明,聪明,第三个聪明”——试论鲁迅的翻译语言 李松睿

    191/《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曹禧修

    210/陈词滥调里长不出新东西 张 莉

    216/进化的家庭观下父性精神的重塑——再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汤 晶

    229/“存在”与“虚无”间的艰难跋涉——再论鲁迅《野草》中的生命哲学 乔 宇

    236/《女吊》:“故事新编”一种——被发明的“复仇”与作为方法的“民间” 苗 帅

    258/一个世纪的精神还乡——从鲁迅的《故乡》到莫言的《等待摩西》 张 悦

    辑三  鲁迅研究的谱系与精神

    275/直面无以归类的鲁迅——读钱理群新著《鲁迅与当代中国》 吴晓东

    292/王富仁对中国鲁迅研究的贡献——从中国20 世纪晚期的启蒙文化思潮的角度看 李 怡

    311/王富仁鲁迅研究的俄罗斯文化视角 李春雨

    324/何为鲁迅精神的“力”——从李健吾的《关于鲁迅》谈起 解楚冰

    332/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 罗 帅

    340/“将苦难转化为精神资源”——论钱理群的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 田明月

    357/重塑鲁迅思想启蒙者形象——论王富仁的鲁迅研究 何彦君

    辑四 名著新读

    375/采铜于山铸新钱——评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增订版)》 陈蓉玥

    382/“以心契心”: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 杨玉雯

    395/还原真实与张扬精神——读汪晖《反抗绝望》 吴雨涵

    406/重审“鲁迅的黑暗面”——评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王思娜

    415/一篇小说的命运史——评藤井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 张程玉

    425/附录:鲁迅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境界——2019 鲁迅文化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分论坛侧记 汤 晶

    434/后记:承继传统,再次出发 李浴洋

    441/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在鲁迅诞辰140周年之际策划出版的一部旨在呈现鲁迅研究新成果与新动向的专题文集。文集作者既有资深鲁迅研究专家,亦有青年学术先进。他们的思考与探索囊括了鲁迅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翻译实践以及鲁迅研究史与接受史等诸多领域,可谓对于近年学界鲁迅研究“实绩”的一次集中彰显,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
  • 作者简介:
    刘勇,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马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著有《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文学讲演录》《北京历史文化十五讲》等。

    李浴洋,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与学术史。在A&HCI与CSSCI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另有学术访谈与评论文章若干。参与编译《哈佛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获颁第十届“士恒青年学者”。
  • 目录:
    辑一  百年五四,百年树人

    3/“五四文化”精神与“鲁迅文化”的构成 张福贵

    17/鲁迅不是“新青年” 刘 勇

    34/论鲁迅对“文士”身份的拒绝 林分份

    54/从鲁迅与父亲的关系,说到鲁迅教育思想的形成 王锡荣

    66/“理想父亲”建构与国民性反思——以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为中心 沈庆利

    辑二  域外资源,文本经验

    97/“百来篇外国作品”寻绎——留日生周树人文学阅读视域下的“文之觉” 姜异新

    171/“是聪明,聪明,第三个聪明”——试论鲁迅的翻译语言 李松睿

    191/《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曹禧修

    210/陈词滥调里长不出新东西 张 莉

    216/进化的家庭观下父性精神的重塑——再读《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汤 晶

    229/“存在”与“虚无”间的艰难跋涉——再论鲁迅《野草》中的生命哲学 乔 宇

    236/《女吊》:“故事新编”一种——被发明的“复仇”与作为方法的“民间” 苗 帅

    258/一个世纪的精神还乡——从鲁迅的《故乡》到莫言的《等待摩西》 张 悦

    辑三  鲁迅研究的谱系与精神

    275/直面无以归类的鲁迅——读钱理群新著《鲁迅与当代中国》 吴晓东

    292/王富仁对中国鲁迅研究的贡献——从中国20 世纪晚期的启蒙文化思潮的角度看 李 怡

    311/王富仁鲁迅研究的俄罗斯文化视角 李春雨

    324/何为鲁迅精神的“力”——从李健吾的《关于鲁迅》谈起 解楚冰

    332/评《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 罗 帅

    340/“将苦难转化为精神资源”——论钱理群的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 田明月

    357/重塑鲁迅思想启蒙者形象——论王富仁的鲁迅研究 何彦君

    辑四 名著新读

    375/采铜于山铸新钱——评严家炎《论鲁迅的复调小说(增订版)》 陈蓉玥

    382/“以心契心”:钱理群的《与鲁迅相遇》 杨玉雯

    395/还原真实与张扬精神——读汪晖《反抗绝望》 吴雨涵

    406/重审“鲁迅的黑暗面”——评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王思娜

    415/一篇小说的命运史——评藤井省三《鲁迅〈故乡〉阅读史——现代中国的文学空间》 张程玉

    425/附录:鲁迅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境界——2019 鲁迅文化论坛·北京师范大学分论坛侧记 汤 晶

    434/后记:承继传统,再次出发 李浴洋

    441/作者简介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无以阻挡黑夜
[法]德尔菲娜·德·维冈 著;林苑 译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无以为名诗词选
姚平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无以言退
零因子 著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无以为家:日本家庭消亡现场(酒井顺子新作,身处家庭消亡现场,单身女性如何安住身心?)
酒井顺子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马来语高级阅读教程
刘勇;李卓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制度规范与价值意蕴
刘勇;苟琴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复合材料钻削跨尺度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刘勇;李国超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刘勇;李春雨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载道传统与文学的使命意识
刘勇;杨汤琛;谭望
无以归类的现代精神:鲁迅文化论集
80后的小半辈子
刘勇;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