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1-06
版次: 1
ISBN: 9787521618075
定价: 88.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法律
5人买过
  • 本书以法学正义理论为基石,构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的理论架构,尝试以“矫正正义”为视角分析该制度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试图*大化地实现“生态红利”的平等分配,消除“生态贫困”现象,为我国未来生态补偿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的路径选择提供学理支持,并为填补立法之空白、减少行政之阻力、维护司法之权威提供新思维。本书内容涵盖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采用比较法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紧接地气,在深刻剖析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该领域相关制度的政策法律建议。 曹明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二级教授、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6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留学,并在美国佛蒙特法学院获得环境法硕士学位、美国佩斯大学法学院获得环境法博士学位。应邀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7月出席联合国高端政治论坛边会并在会上发言,多次在国外著名大学举办学术讲座,或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发言或主题报告,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且在SSCI来源刊物及《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代表作为《生态法新探》《环境侵权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个,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刘明明,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和气候变化法、农业农村法治。

    李玉梅,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常务委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农业农村法治、环境资源法等。

    王慧,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在《清华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部,先后在剑桥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法学院研修。

    程玉,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比利时根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法、国际环境法。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博士后面上资助和国际教育协会横向资助项目,参研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部委重点研究课题,发表多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

    黄琰童,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主要研究工业节能环保、生态补偿、环境法基础理论。曾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课题10余项。 第一章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概述/ 002

    第二节 生态补偿制度概述/ 019

    第三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逻辑关系/ 028

    第二章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基础/ 038

    第二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性基础/ 051

    第三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正当性之伦理学研究/ 053

    第三章 林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林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概述/ 083

    第二节 我国林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现状/ 089

    第三节 典型国家林业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评析/ 100

    第四章 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水权、水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 121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费制度法律体系/ 158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178

    第五章 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04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211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与问题/ 216

    第六章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两种权利:矿产资源所有权和矿业权/ 222

    第二节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 233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再思考/ 250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第一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264

    第二节 湿地资源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289

    第八章 研究结论——对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及生态补偿的政策法律建议

    第一节 建议概述/ 298

    第二节 我国林业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299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304

    第四节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建议/ 313

    第五节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完善/ 317

    第六节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 326

    结 语/ 335

    参考文献/ 337
  • 内容简介:
    本书以法学正义理论为基石,构建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的理论架构,尝试以“矫正正义”为视角分析该制度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试图*大化地实现“生态红利”的平等分配,消除“生态贫困”现象,为我国未来生态补偿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的路径选择提供学理支持,并为填补立法之空白、减少行政之阻力、维护司法之权威提供新思维。本书内容涵盖林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采用比较法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问题为导向,紧接地气,在深刻剖析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该领域相关制度的政策法律建议。
  • 作者简介:
    曹明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二级教授、钱端升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环境法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6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留学,并在美国佛蒙特法学院获得环境法硕士学位、美国佩斯大学法学院获得环境法博士学位。应邀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7年7月出席联合国高端政治论坛边会并在会上发言,多次在国外著名大学举办学术讲座,或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特邀发言或主题报告,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且在SSCI来源刊物及《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代表作为《生态法新探》《环境侵权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个,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刘明明,法学博士,法学博士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和气候变化法、农业农村法治。

    李玉梅,法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立法学研究会、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常务委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德国哥廷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农业农村法治、环境资源法等。

    王慧,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上海市浦江学者,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在《清华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译著1部,先后在剑桥大学法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法学院研修。

    程玉,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比利时根特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法、国际环境法。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博士后面上资助和国际教育协会横向资助项目,参研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部委重点研究课题,发表多篇CSSCI核心期刊论文。

    黄琰童,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主要研究工业节能环保、生态补偿、环境法基础理论。曾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项目课题10余项。
  • 目录:
    第一章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概述/ 002

    第二节 生态补偿制度概述/ 019

    第三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逻辑关系/ 028

    第二章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基础/ 038

    第二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性基础/ 051

    第三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正当性之伦理学研究/ 053

    第三章 林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林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概述/ 083

    第二节 我国林业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现状/ 089

    第三节 典型国家林业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评析/ 100

    第四章 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水权、水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 121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费制度法律体系/ 158

    第三节 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178

    第五章 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第一节 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204

    第二节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211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与问题/ 216

    第六章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两种权利:矿产资源所有权和矿业权/ 222

    第二节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 233

    第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再思考/ 250

    第七章 自然资源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第一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264

    第二节 湿地资源保护地生态补偿制度研究/ 289

    第八章 研究结论——对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及生态补偿的政策法律建议

    第一节 建议概述/ 298

    第二节 我国林业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299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304

    第四节 我国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建议/ 313

    第五节 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完善/ 317

    第六节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 326

    结 语/ 335

    参考文献/ 33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