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6
版次: 1
ISBN: 9787513655309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89页
分类: 经济
21人买过
  •   破解人口老龄化的困局需要金融创新。如果将社区时间货币设计为是实现代际转移的金融工具,那么社区货币可以视为老龄社会的一种金融创新。根据现代货币理论,政府发行社区货币并建立社区货币运行机制,相当于为老龄社会创造一种区别于金钱货币的另类货币,社区货币系统有望成为与金钱货币系统并行的另一类货币系统。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金融创新视角研究政府发行和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战略意义,从理论方面提出并论证引入由政府发行的社区货币作为互助养老代际交换媒介,有助于发挥货币的创造乘数作用,有效提高老龄社会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满足中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扩大互助养老时间储蓄规模,实现闲置养老资源的跨时空优化配置,促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   郑红,1972年3月出生,辽宁沈阳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社会保障博士后,东北大学金融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保险协会理事,沈阳市和平区红金时养老服务储蓄中心法人代表。致力于金融专业教学与科研,先后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设计完成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三种面值的“时间货币”分别获得三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货币对养老服务代际交换的作用机制研究(N071473033)”,以首设计人获得“社区时间货币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在社区开展社区货币项目试验。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全国公共管理博士论坛二等奖,沈阳市科学技术学会研究报告三等奖等奖励。 序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现代货币理论
    2.2 社区货币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国外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2 国内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
    3.3 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主要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3.4 进一步推进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思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互助养老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互助养老与时间货币相关概述
    4.2 互助养老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分析
    4.3 社区时间货币潜在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行与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必要性分析
    5.1 为什么要发行社区时间货币
    5.2 为什么要由政府发行社区时间货币
    5.3 政府发行社区时间货币的优势及其作用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探索性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探索性试验
    6.2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试验调查及其满意度分析
    6.3 社区时间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发行与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作用机理
    7.1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的作用机理
    7.2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作用机理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社区时间货币的发行机理与运行机制
    第9章 建立全国统一时间银行的战略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后记
  • 内容简介:
      破解人口老龄化的困局需要金融创新。如果将社区时间货币设计为是实现代际转移的金融工具,那么社区货币可以视为老龄社会的一种金融创新。根据现代货币理论,政府发行社区货币并建立社区货币运行机制,相当于为老龄社会创造一种区别于金钱货币的另类货币,社区货币系统有望成为与金钱货币系统并行的另一类货币系统。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的创新之处在于从金融创新视角研究政府发行和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战略意义,从理论方面提出并论证引入由政府发行的社区货币作为互助养老代际交换媒介,有助于发挥货币的创造乘数作用,有效提高老龄社会互助养老服务供给,满足中高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需求,扩大互助养老时间储蓄规模,实现闲置养老资源的跨时空优化配置,促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
  • 作者简介:
      郑红,1972年3月出生,辽宁沈阳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社会保障博士后,东北大学金融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保险协会理事,沈阳市和平区红金时养老服务储蓄中心法人代表。致力于金融专业教学与科研,先后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3项,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设计完成的半小时、1小时、2小时三种面值的“时间货币”分别获得三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已经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区货币对养老服务代际交换的作用机制研究(N071473033)”,以首设计人获得“社区时间货币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在社区开展社区货币项目试验。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全国公共管理博士论坛二等奖,沈阳市科学技术学会研究报告三等奖等奖励。
  • 目录:
    序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现代货币理论
    2.2 社区货币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国外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2 国内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发展现状
    3.3 我国互助养老时间银行的主要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3.4 进一步推进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发展的思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互助养老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
    4.1 互助养老与时间货币相关概述
    4.2 互助养老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潜在需求分析
    4.3 社区时间货币潜在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发行与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必要性分析
    5.1 为什么要发行社区时间货币
    5.2 为什么要由政府发行社区时间货币
    5.3 政府发行社区时间货币的优势及其作用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探索性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探索性试验
    6.2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试验调查及其满意度分析
    6.3 社区时间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发行与引入社区时间货币的作用机理
    7.1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社会养老代际交换的作用机理
    7.2 引入社区时间货币对互助养老时间储蓄的作用机理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社区时间货币的发行机理与运行机制
    第9章 建立全国统一时间银行的战略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后记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型社会养老: 模式考察与理论研究
刘妮娜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型老年宜居城镇规划研究
李慧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养老服务理论与实践
陈雪萍、郑生勇、唐浥云 著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养老:维系长者健康生命的互惠精神
编者:景军|责编:王莎莎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中国乡村振兴的力量
郑旺盛;毅剑;许凌宇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营销: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革命
阳林峰 著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养老
刘妮娜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型社会养老:乡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刘妮娜 著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型社会 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创新
邱建生邱建生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德育
马国新 编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论 Mutual Aid:A Factor of Evolution(导读注释版)
彼得·克鲁泡特金 (Peter Kropotkin)著 林蓓蓓 导读 注释
互助养老与社区时间货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创新
互助论 : 进化的一个要素
克鲁泡特金 著;李平沤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