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23-01
版次: 1
ISBN: 9787522709154
定价: 119.00
装帧: 其他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分类: 政治
2人买过
  • 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了自1990年国际气候谈判启动至今三十余年的全球气候谈判与多边治理进程。本书基于治理嵌构理论,首先从“过程”维度(网络化拓展)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地位变迁、网络化嵌入模式及其网络化程度提升的动因;其次从“结构”维度(权威性聚合)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权威来源,提升治理性权威的策略选择,特别是随着权威影响的提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推进气候治理碎片化格局积极性协调中的潜力;最后探析了国际非政府组织这种嵌构性参与对于后巴黎时代气候治理模式的深远影响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内外部局限性。对中国而言,深入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嵌构逻辑对我们如何在后巴黎时代积极有为地同多利益攸关方进行互动,从而发挥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嵌构中的协调性和引导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李昕蕾,女,1982年生,山东济南人,2013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全球政治研究中心,获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清洁能源外交、全球及地方气候治理、跨国流域水治理。近年来参加了全球环境政治学年会、IPSA世界政治学年会、WISC国际研究年会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撰写发表了多篇与可再生能源政策相关的英文会议论文。已在《外交评论》、《欧洲研究》、《国际观察》、《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全球视野下的环境管治:生态与政治现代化的新方法》(合译)。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战略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周边水外交战略研究”、 留学基金委科研基金启动项目“跨国城市网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等六个课题,并参与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问题的界定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既有文献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创新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一  本书逻辑路径

        二  本书框架设计

    第一章  全球气候治理演进及其治理主体结构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的演进及其多元化的治理主体谱系

        一  全球气候治理的阶段性演进:从京都模式到巴黎模式

        二  全球气候政治的双重属性:博弈性与治理性

        三  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结构谱系的多元化态势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及其属性

        二  气候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三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基本角色

    第二章  气候治理机制复合体与治理嵌构理论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碎片化格局

        一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碎片化格局分类

        二  碎片化格局的双驱动力:利益博弈性与多元治理性

      第二节  碎片化格局下气候治理机制复合体的演进

        一  气候治理机制复合体的界定

        二  从气候治理复合体到网络性跨国治理复合体

        三  气候变化跨国治理复合体的运行特征

      第三节  全球气候治理嵌构的理论框架

        一  气候治理嵌构的界定及其嵌入路径

        二  多利益攸关方参与气候治理嵌构的阶段性变迁

        三  气候治理嵌构的三角谱系及其互动特点

      第四节  全球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行动逻辑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嵌构的动态空间分析

        二  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同其他治理行为体的互动方式

    第三章  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网络化参与进程

      第一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地位变迁及其特点

        一  治理机制拓展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度性参与的萌芽阶段(1997-2007年)

        二  治理行为体多元化背景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力快速提升阶段(2008-2014年)

        三  机制互动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度性参与程度不断强化阶段(2014年至今)

      第二节  气候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嵌构的演进

        一  组织内拓展维度:国际非政府组织内部的跨国拓展速度提升

        二  组织间协作维度:不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网络合作程度不断提升

        三  跨组织伙伴关系维度:多类型包容性跨国伙伴关系网络日益兴起

      第三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提升网络化参与的动因分析

        一  全球化过程中权力格局的变迁推进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网络化治理

        二  “双重治理失灵”下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日益复杂化的必然需求

        三  主体间认知的提升及功能性资源互补战略的选择

        四  巴黎模式下非缔约方利益相关方的身份强化

      第四节  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参与的案例比较

        一  网络化治理嵌构案例分析:以REN21、SLoCaT、ISO和WWF-CS为例

        二  四个案例网络化嵌构的比较

    第四章  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权威空间与协调潜力

      第一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权威空间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权威来源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多维影响力谱系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提升参与气候治理的影响路径与策略选择

        一  强化上游多元参与来提升议程设定的手段性权威

        二  利用下游治理实践来提升对社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引领策略

        三  注重网络化参与的专业性及其认知性权威塑造

        四  通过多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提升其结构性影响力

      第三节  气候碎片化格局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嵌构协调潜力

        一  气候治理网络嵌构协调中的编排治理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治理嵌构中的协调引领潜力与影响策略

      第四节  案例分析:去气候化背景下美国非政府组织强化其治理权威的路径

        一  通过发展多元网络性伙伴关系来建构其结构性权威

        二  通过议题引领和主场峰会召开来提升其手段性权威

        三  通过权威性和系统性研究来强化其认知性权威

        四  把握政治机会结构和塑造集体认同来增显其象征性权威

    第五章  后巴黎时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影响与局限

      第一节  后巴黎时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嵌构中的影响

        一  通过地方治理实践及规范标准来推进气候治理进程

        二  在后巴黎时代的细则谈判落实和盘点监督机制中有更多话语权

        三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和软法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  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嵌构态势对于气候谈判集团策略选择的影响

        五  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气候谈判格局与参与挑战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嵌构的制约性因素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内部制约性因素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网络化治理嵌构中的互动能力有限性

        三  气候治理体系对于国
  • 内容简介:
    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了自1990年国际气候谈判启动至今三十余年的全球气候谈判与多边治理进程。本书基于治理嵌构理论,首先从“过程”维度(网络化拓展)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地位变迁、网络化嵌入模式及其网络化程度提升的动因;其次从“结构”维度(权威性聚合)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权威来源,提升治理性权威的策略选择,特别是随着权威影响的提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推进气候治理碎片化格局积极性协调中的潜力;最后探析了国际非政府组织这种嵌构性参与对于后巴黎时代气候治理模式的深远影响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内外部局限性。对中国而言,深入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嵌构逻辑对我们如何在后巴黎时代积极有为地同多利益攸关方进行互动,从而发挥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嵌构中的协调性和引导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 作者简介:
    李昕蕾,女,1982年生,山东济南人,2013年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和全球政治研究中心,获国际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可再生能源政策及清洁能源外交、全球及地方气候治理、跨国流域水治理。近年来参加了全球环境政治学年会、IPSA世界政治学年会、WISC国际研究年会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撰写发表了多篇与可再生能源政策相关的英文会议论文。已在《外交评论》、《欧洲研究》、《国际观察》、《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全球视野下的环境管治:生态与政治现代化的新方法》(合译)。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清洁能源外交战略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8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周边水外交战略研究”、 留学基金委科研基金启动项目“跨国城市网络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等六个课题,并参与其他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
  •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问题的界定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既有文献评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创新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一  本书逻辑路径

        二  本书框架设计

    第一章  全球气候治理演进及其治理主体结构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的演进及其多元化的治理主体谱系

        一  全球气候治理的阶段性演进:从京都模式到巴黎模式

        二  全球气候政治的双重属性:博弈性与治理性

        三  全球气候治理主体结构谱系的多元化态势

      第二节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及其属性

        二  气候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三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基本角色

    第二章  气候治理机制复合体与治理嵌构理论

      第一节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碎片化格局

        一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碎片化格局分类

        二  碎片化格局的双驱动力:利益博弈性与多元治理性

      第二节  碎片化格局下气候治理机制复合体的演进

        一  气候治理机制复合体的界定

        二  从气候治理复合体到网络性跨国治理复合体

        三  气候变化跨国治理复合体的运行特征

      第三节  全球气候治理嵌构的理论框架

        一  气候治理嵌构的界定及其嵌入路径

        二  多利益攸关方参与气候治理嵌构的阶段性变迁

        三  气候治理嵌构的三角谱系及其互动特点

      第四节  全球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行动逻辑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嵌构的动态空间分析

        二  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同其他治理行为体的互动方式

    第三章  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网络化参与进程

      第一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地位变迁及其特点

        一  治理机制拓展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度性参与的萌芽阶段(1997-2007年)

        二  治理行为体多元化背景下国际非政府组织影响力快速提升阶段(2008-2014年)

        三  机制互动中国际非政府组织制度性参与程度不断强化阶段(2014年至今)

      第二节  气候治理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嵌构的演进

        一  组织内拓展维度:国际非政府组织内部的跨国拓展速度提升

        二  组织间协作维度:不同国际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网络合作程度不断提升

        三  跨组织伙伴关系维度:多类型包容性跨国伙伴关系网络日益兴起

      第三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提升网络化参与的动因分析

        一  全球化过程中权力格局的变迁推进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网络化治理

        二  “双重治理失灵”下应对全球气候治理日益复杂化的必然需求

        三  主体间认知的提升及功能性资源互补战略的选择

        四  巴黎模式下非缔约方利益相关方的身份强化

      第四节  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参与的案例比较

        一  网络化治理嵌构案例分析:以REN21、SLoCaT、ISO和WWF-CS为例

        二  四个案例网络化嵌构的比较

    第四章  气候治理嵌构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权威空间与协调潜力

      第一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权威空间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权威来源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多维影响力谱系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提升参与气候治理的影响路径与策略选择

        一  强化上游多元参与来提升议程设定的手段性权威

        二  利用下游治理实践来提升对社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引领策略

        三  注重网络化参与的专业性及其认知性权威塑造

        四  通过多元伙伴关系网络建设提升其结构性影响力

      第三节  气候碎片化格局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嵌构协调潜力

        一  气候治理网络嵌构协调中的编排治理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治理嵌构中的协调引领潜力与影响策略

      第四节  案例分析:去气候化背景下美国非政府组织强化其治理权威的路径

        一  通过发展多元网络性伙伴关系来建构其结构性权威

        二  通过议题引领和主场峰会召开来提升其手段性权威

        三  通过权威性和系统性研究来强化其认知性权威

        四  把握政治机会结构和塑造集体认同来增显其象征性权威

    第五章  后巴黎时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中的影响与局限

      第一节  后巴黎时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气候治理嵌构中的影响

        一  通过地方治理实践及规范标准来推进气候治理进程

        二  在后巴黎时代的细则谈判落实和盘点监督机制中有更多话语权

        三  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和软法影响力不断提升

        四  国际非政府组织网络化嵌构态势对于气候谈判集团策略选择的影响

        五  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气候谈判格局与参与挑战

      第二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嵌构的制约性因素

        一  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内部制约性因素

        二  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网络化治理嵌构中的互动能力有限性

        三  气候治理体系对于国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关系学研究方法(第三版)(格致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系列)
李少军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私法专题研究(法律硕士精品系列教材)
主编 张春良 副主编 梅傲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文学大师书系 无厘头男孩
贝芙莉·克莱瑞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备考丛书 汉语教学组织与活动设计
丁安琪主编 ; 张蔚, 张天池, 刘嘉怡著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税收政策——在竞争与合作之间(财税法译丛)
特斯利·戴根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隐喻(国际政治语言学译丛)
(美)迈克尔·马克斯 著,石毅 译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发展援助与合作:超越历史困局
俞建拖,俞建拖,张驰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法(第七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重点))
程晓霞 余民才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足联制度规则一本通
吕伟,吴艳丽,吴丹,张晓蕾译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儿童文学获奖书系礼盒版全10册 有声伴读版彩虹鸽捣蛋鬼日记兔子坡小海蒂草原上的小木屋吹号手的诺言木头娃娃历险记牧牛小马斯摩奇青鸟夏日指环
罗伯特·罗素,(美) 埃里克·凯利,(比) 莫里斯·梅特林克,(美) 罗兰·英格尔斯·怀德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一种治理嵌构的理论视角)
国际文学大师书系 自行车之梦
贝芙莉·克莱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