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美] (David Halberstam) ,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2010-10
版次: 1
ISBN: 9787229024086
定价: 5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轻型纸
页数: 588页
字数: 603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原版书名: The Coldest Winter: 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分类: 军事
3292人买过
  •   《□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金日成“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军的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按兵不动背后的战略意图,让毛泽东面临是否派兵入朝的艰难抉择。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拯救世界”的新闻独眼狼,20世纪□伟大的记者之一,□冷静□客观□犀利的战争观察员。美国知名传播学者以及历史学家,美国战地新闻记者,□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他的新闻报道及所著书籍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存的时代。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年生于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0年入《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投入广泛的美国民权运动报道中,1962年成为该报驻越南西贡特派记者,1964年获普利策奖。
      哈伯斯塔姆曾创作了《陷入困境》《罗伯特肯尼迪未完成的远征》《胡志明——北越的领袖》《出类拔萃之辈》等二十多本畅销书。
      2007年4月23日,就在《《□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付梓之际,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采访的途中,哈伯斯塔姆不幸因车祸罹难。 第一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950年10月20日,美军攻占平壤。一直以精通所谓东方心理学自诩的麦克阿瑟断言,中国一定不会参战。因此,他不顾天气、地形等不利因素,要求各部队迅速北上,准备在圣诞节前到达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云山一带设伏待机,于11月1日对行进至此的美第1骑兵师发起猛攻,全歼一部并将其击溃。
    1.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1950年4月,金日成说服斯大林允许他统一朝鲜半岛。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近10万大军越过三八线,挥师南下,连战连捷,将美、韩军队压缩在洛东江以东、釜山附近一个狭小的防御圈里。
    2.金日成的决心与麦克阿瑟的疏忽
    3.麦克阿瑟、李承晚与近代朝鲜的悲惨命运
    4.金日成的革命历程
    5.朝强韩弱

    第三章 美国参战:后方与前线
    未经国会授权,杜鲁门擅自决定出兵,并纠集多国部队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然而,美国正值战后裁军之际,各项军事准备工作严重不足,而且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的麦克阿瑟也令人头痛不已。沃克将军率第8集团军死守釜山,与时同时,麦克阿瑟却在东京考虑实施仁川登陆。
    6.杜鲁门决定出兵
    7.将门虎子
    8.舔犊情深
    9.人无完人
    10.初战不利
    11.两将斗法

    第四章 洲际政治:应对共产主义的冲击
    冷战结束后应该如何应对共产主义的冲击,共和党和民主党借此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斗争达到高潮:“是谁丢了中国”成为杜鲁门政府一个不得不面对且棘手的政治问题。在国务院,凯南和尼采是两派的代表人物。
    12.两党政治
    13.凯南与尼采
    14.总统之路
    15.台湾问题的政治学
    16.华夏龙虎斗
    17.是谁丢了中国

    第五章 孤注一掷:朝鲜人民军挺进釜山
    朝鲜人民军向洛东江后的美、韩军队发起全面总攻,力图突破洛东江防线,拿下釜山,彻底结束战争。双方在洛东江突出部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双方均伤亡惨重,而美军终能坚持到仁川登陆这个转折点的到来。
    18.决战洛东江

    第六章 扭转乾坤:麦克阿瑟仁川登陆
    尽管遭到多方反对,麦克阿瑟仍然一意孤行,坚持实施仁川登陆。中国军情人员从多个渠道获得了这个情报,中方及时地通知了金日成,无奈他丝毫不信,仁川登陆竟然一切顺利,美军随后快速推进,一举攻下汉城,朝鲜人民军全线溃退。
    19.激辩仁川登陆
    20.仁川登陆与收复首尔
    21.放弃台湾还是保卫台湾

    第七章 跨越三八线:向北挺进
    美军跨越三八线,将战火烧到朝鲜境内。麦克阿瑟命令各部队迅速北进,直抵鸭绿江。美国政府也被胜利冲错了头脑,不顾中国的强烈警告,放手让麦克阿瑟一搏。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出兵朝鲜,并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及手下蓄意忽略或掩盖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执意北进。
    22.止步三八线还是跨过三八线
    23.中国发出警告
    24.斯大林、毛泽东与彭德怀
    25.威克岛会晤与威洛比的误判
    26.麦卡锡主义与冲向鸭绿江

    第八章 志愿军猛击:长津湖与军隅里
    尽管云山之战表明,中国已经出兵朝鲜,但麦克阿瑟仍不顾一切地分兵冒进。志愿军在长津湖和军隅里两地设下埋伏,突袭钻入圈套的美、韩军。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等部仓皇撤退。李奇微接替因车祸身亡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力图重整旗鼓。
    27.待君入瓮
    28.谨慎的弗里曼
    29.第9团兵溃清川江
    30.拙劣的指挥
    31.军隅里与“长手套”
    32.第23团成功突围
    33.第2工兵营奋力突围
    34.第1陆战师逃离长津湖
    35.谁之罪
    36.李奇微出场
    37.李奇微重整旗鼓

    第九章 与志愿军作战: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
    李奇微迅速整顿部队、振奋士气、调整战术。中美双方在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展开激战。美军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不仅解救了陷入重围的部队,而且还击退了志愿军的进攻。朝鲜战争至此逐渐转入阵地战。双方都失去了全面胜利的可能性。
    38.彭德怀的忧虑
    39.从原州到砥平里
    40.“双联隧道”惊魂
    41.激战“双联隧道”
    42.第23团坚守砥平里
    43.“围捕行动”与原州之战
    44.麦吉与“麦吉山”
    45.柯罗姆贝茨救援队
    46.坚守到底
    47.转折点

    第十章 将帅失和:麦克阿瑟的去职风波
    骄纵的麦克阿瑟越来越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不但违抗政府的命令,搅乱政府与中国的和谈政策,而且还与反杜鲁门的共和党人勾结,大有从政之势。杜鲁门忍无可忍,终于将其解职。解职后的麦克阿瑟一度风格无限,而杜鲁门却四面楚歌。不过,等国会听证会召开后,麦克阿瑟的光环就逐渐消褪了。
    48.麦克阿瑟“逼宫”
    49.杜鲁门下定决心
    50.麦克阿瑟听证会

    第十一章 战争后果:结局与未来
    麦克阿瑟终因从政失败而退出历史舞台,艾森豪威尔却意外崛起当选总统。朝鲜战争陷入阵地战僵局,双方在1953年7月27日停火。中国、朝鲜、韩国、美国在随后几十年里的发展变化或多或少地与这场战争有关。冷战结束了,人类已经穿越意识形态的隔阂。老兵们向世人祈祷,但愿永远不再有战争。
    51.黯淡与辉煌
    52.可知的结局与不可知的后果
    53.反思
  • 内容简介:
      《□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首度全面揭秘朝鲜战争的真相: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为什么唯独朝鲜战争让美国人不忍言说却又无法遗忘?这次不再是欲言又止,而是一次全面的检讨。金日成“想用刺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差点点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李承晚军的不堪一击,迫使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赤裸上阵;斯大林按兵不动背后的战略意图,让毛泽东面临是否派兵入朝的艰难抉择。大卫哈伯斯塔姆酝酿40多年,耗时10余春秋,完成其生命最后之作——《□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为创作本书,他走访了诸多知名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探寻历史的隐秘;他访问了100多位散布美国各个角落的朝鲜战争幸存老兵,在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中聆听人性的呼唤。朝鲜战争对参战各方来说都是很残酷的。哈伯斯塔姆为我们描绘和剖析了二战后这场“为平局而死”的战争,并从独特的角度得出了关乎历史和未来的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新结论。
  • 作者简介:
      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拯救世界”的新闻独眼狼,20世纪□伟大的记者之一,□冷静□客观□犀利的战争观察员。美国知名传播学者以及历史学家,美国战地新闻记者,□受美国人尊敬的记者之一。他的新闻报道及所著书籍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生存的时代。
      大卫哈伯斯塔姆1934年生于纽约市,195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0年入《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投入广泛的美国民权运动报道中,1962年成为该报驻越南西贡特派记者,1964年获普利策奖。
      哈伯斯塔姆曾创作了《陷入困境》《罗伯特肯尼迪未完成的远征》《胡志明——北越的领袖》《出类拔萃之辈》等二十多本畅销书。
      2007年4月23日,就在《《□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付梓之际,在为下一部作品进行采访的途中,哈伯斯塔姆不幸因车祸罹难。
  • 目录:
    第一章 云山惊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950年10月20日,美军攻占平壤。一直以精通所谓东方心理学自诩的麦克阿瑟断言,中国一定不会参战。因此,他不顾天气、地形等不利因素,要求各部队迅速北上,准备在圣诞节前到达鸭绿江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云山一带设伏待机,于11月1日对行进至此的美第1骑兵师发起猛攻,全歼一部并将其击溃。
    1.云山伏击战

    第二章 愁云惨雾:朝鲜人民军南下
    1950年4月,金日成说服斯大林允许他统一朝鲜半岛。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近10万大军越过三八线,挥师南下,连战连捷,将美、韩军队压缩在洛东江以东、釜山附近一个狭小的防御圈里。
    2.金日成的决心与麦克阿瑟的疏忽
    3.麦克阿瑟、李承晚与近代朝鲜的悲惨命运
    4.金日成的革命历程
    5.朝强韩弱

    第三章 美国参战:后方与前线
    未经国会授权,杜鲁门擅自决定出兵,并纠集多国部队以联合国军名义参战。然而,美国正值战后裁军之际,各项军事准备工作严重不足,而且桀骜不驯、刚愎自用的麦克阿瑟也令人头痛不已。沃克将军率第8集团军死守釜山,与时同时,麦克阿瑟却在东京考虑实施仁川登陆。
    6.杜鲁门决定出兵
    7.将门虎子
    8.舔犊情深
    9.人无完人
    10.初战不利
    11.两将斗法

    第四章 洲际政治:应对共产主义的冲击
    冷战结束后应该如何应对共产主义的冲击,共和党和民主党借此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斗争达到高潮:“是谁丢了中国”成为杜鲁门政府一个不得不面对且棘手的政治问题。在国务院,凯南和尼采是两派的代表人物。
    12.两党政治
    13.凯南与尼采
    14.总统之路
    15.台湾问题的政治学
    16.华夏龙虎斗
    17.是谁丢了中国

    第五章 孤注一掷:朝鲜人民军挺进釜山
    朝鲜人民军向洛东江后的美、韩军队发起全面总攻,力图突破洛东江防线,拿下釜山,彻底结束战争。双方在洛东江突出部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双方均伤亡惨重,而美军终能坚持到仁川登陆这个转折点的到来。
    18.决战洛东江

    第六章 扭转乾坤:麦克阿瑟仁川登陆
    尽管遭到多方反对,麦克阿瑟仍然一意孤行,坚持实施仁川登陆。中国军情人员从多个渠道获得了这个情报,中方及时地通知了金日成,无奈他丝毫不信,仁川登陆竟然一切顺利,美军随后快速推进,一举攻下汉城,朝鲜人民军全线溃退。
    19.激辩仁川登陆
    20.仁川登陆与收复首尔
    21.放弃台湾还是保卫台湾

    第七章 跨越三八线:向北挺进
    美军跨越三八线,将战火烧到朝鲜境内。麦克阿瑟命令各部队迅速北进,直抵鸭绿江。美国政府也被胜利冲错了头脑,不顾中国的强烈警告,放手让麦克阿瑟一搏。毛泽东深思熟虑,决定出兵朝鲜,并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及手下蓄意忽略或掩盖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执意北进。
    22.止步三八线还是跨过三八线
    23.中国发出警告
    24.斯大林、毛泽东与彭德怀
    25.威克岛会晤与威洛比的误判
    26.麦卡锡主义与冲向鸭绿江

    第八章 志愿军猛击:长津湖与军隅里
    尽管云山之战表明,中国已经出兵朝鲜,但麦克阿瑟仍不顾一切地分兵冒进。志愿军在长津湖和军隅里两地设下埋伏,突袭钻入圈套的美、韩军。美军第2师、陆战第1师等部仓皇撤退。李奇微接替因车祸身亡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力图重整旗鼓。
    27.待君入瓮
    28.谨慎的弗里曼
    29.第9团兵溃清川江
    30.拙劣的指挥
    31.军隅里与“长手套”
    32.第23团成功突围
    33.第2工兵营奋力突围
    34.第1陆战师逃离长津湖
    35.谁之罪
    36.李奇微出场
    37.李奇微重整旗鼓

    第九章 与志愿军作战: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
    李奇微迅速整顿部队、振奋士气、调整战术。中美双方在双联隧道、原州和砥平里展开激战。美军充分发挥火力优势,不仅解救了陷入重围的部队,而且还击退了志愿军的进攻。朝鲜战争至此逐渐转入阵地战。双方都失去了全面胜利的可能性。
    38.彭德怀的忧虑
    39.从原州到砥平里
    40.“双联隧道”惊魂
    41.激战“双联隧道”
    42.第23团坚守砥平里
    43.“围捕行动”与原州之战
    44.麦吉与“麦吉山”
    45.柯罗姆贝茨救援队
    46.坚守到底
    47.转折点

    第十章 将帅失和:麦克阿瑟的去职风波
    骄纵的麦克阿瑟越来越不把杜鲁门放在眼里,不但违抗政府的命令,搅乱政府与中国的和谈政策,而且还与反杜鲁门的共和党人勾结,大有从政之势。杜鲁门忍无可忍,终于将其解职。解职后的麦克阿瑟一度风格无限,而杜鲁门却四面楚歌。不过,等国会听证会召开后,麦克阿瑟的光环就逐渐消褪了。
    48.麦克阿瑟“逼宫”
    49.杜鲁门下定决心
    50.麦克阿瑟听证会

    第十一章 战争后果:结局与未来
    麦克阿瑟终因从政失败而退出历史舞台,艾森豪威尔却意外崛起当选总统。朝鲜战争陷入阵地战僵局,双方在1953年7月27日停火。中国、朝鲜、韩国、美国在随后几十年里的发展变化或多或少地与这场战争有关。冷战结束了,人类已经穿越意识形态的隔阂。老兵们向世人祈祷,但愿永远不再有战争。
    51.黯淡与辉煌
    52.可知的结局与不可知的后果
    53.反思
查看详情
其他版本 / 全部 (3)
相关图书 / 更多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
[韩]白善烨 著;金勇 译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全新版)
王祖宁、刘寅龙 译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
吴越 作者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季
吴越 著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 2 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
[韩]白善烨 著;金勇 译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美]大卫·哈伯斯塔姆(David Halberstam) 著;王祖宁、刘寅龙 译;徐进 校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Ⅳ: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日]儿岛襄 著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
何楚舞、凤鸣、陆宏宇 著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寒冷的冬天Ⅴ:板门店谈判纪实
赵勇田、牛旻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无辜者的谎言(相信我!看到结局你一定会头皮发麻;全美读者推荐的悬疑神作,GOODREADS高分作品)
[美]A.R.托雷 著;梁颂宇 译;星文文化 出品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1:怎么说孩子才爱听,怎么教孩子才肯学?帮助每一位3-12岁孩子的父母结束与孩子的所有冲突!
[美]海姆·G.吉诺特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哲学、历史与僭政——重审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争
[美]弗罗斯特(Bryan-Paul Frost) 编;[美]伯恩斯(Timothy W. Burns)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怎样做成大事
[美]丹·加德纳(Dan Gardner) 著;贾拥民 译;湛庐文化 出品;[丹麦]傅以斌(Bent Flyvbjerg)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1200年希腊罗马神话
[美]伊迪丝·汉密尔顿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爱情心理学(新编本)
[美]罗伯特·J. 斯腾伯格 (美)凯琳·斯腾伯格 倪爱萍 译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黄金圈法则
[美]西蒙·斯涅克 著;磨铁文化 出品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最后一章
[美]厄尼·派尔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汤姆·索亚历险记 彩图注音版 一二三四年级5-6-7-8-9岁小学生课外阅读经典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 吐温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富兰克林自传 名家全译本 改变无数人命运的励志传奇 埃隆马斯克反复推荐 赠富兰克林签名照及精美插图
[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著;李自修 译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汤姆素亚历险记: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 儿童文学无障碍有声伴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
[美]马克·吐温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国际大奖图画书系列 共11册(小老鼠的恐惧的大书,大灰狼,红豆与菲比,别烦我,下雪了 ,穿靴子的猫 ,先有蛋,绿 ,特别快递,如果你想看鲸鱼 ,一个部落的孩子 ) 麦克米伦世纪
[美]莱恩·史密斯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美)劳拉·瓦卡罗·等/文 (英)埃米莉·格雷维特 等/图 彭懿 杨玲玲 阿甲 孙慧阳 白薇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