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主编 , ,
2021-11
版次: 1
ISBN: 9787122393715
定价: 198.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378页
字数: 544千字
分类: 工程技术
3人买过
  •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大项目,在陈立泉院士主持下,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李泓研究员组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开大学等单位从动力电池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标准制定与政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解读了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及产学研模式;后对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战略建议,形成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书稿。本书共分7章,内容翔实丰富,数据准确全面,参编人员均为动力电池产学研用一线科技工作者,使得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为广大从事动力电池研究和生产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确定产业规划蓝图提供重要参考和清晰指引,为引领我国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动力电池产业及相关领域进行有效集聚提供参考借鉴。 陈立泉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亚洲固体离子学会副主席和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获国际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全红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碳功能材料、新型二维材料和先进电池研究,在致密储能和锂硫催化方面取得进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担任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副主编, Carbon 和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等10余份刊物编辑和编委。发表 SCI 论文200余篇,他人引用25000余次, H 因子88。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

    李泓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态离子学,目前是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方向主题专家,工信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和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国际固态离子学会、国际储能联盟科学执委会等组织成员。

      第1章 绪论 001

    1.1 动力电池发展背景 001

    1.1.1 动力电池的起源 001

    1.1.2 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 002

    1.1.3 动力电池的前景 006

    1.2 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现状 007

    1.2.1 动力电池技术现状 007

    1.2.2 动力电池产业现状 010

    参考文献 014

    第2章 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 015

    2.1 动力电池原材料技术与产业 015

    2.1.1 原材料前沿技术 015

    2.1.2 原材料产业技术 028

    2.1.3 原材料产业现状 049

    2.1.4 原材料技术与产业分析 068

    2.2 动力电池材料技术与产业 074

    2.2.1 电池材料前沿技术 074

    2.2.2 电池材料产业与技术 119

    2.3 动力电池电芯技术与产业 136

    2.3.1 电芯前沿技术 136

    2.3.2 电芯产业与技术 163

    2.3.3 电芯前沿技术总结 188

    2.4 动力电池模组和系统 192

    2.4.1 电池包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主要组成及基本功能介绍 192

    2.4.2 电池热管理技术 195

    2.4.3 不同结构电芯的模组装配技术 198

    2.4.4 模组与系统技术现状综述 202

    2.4.5 中国企业地域分布 206

    2.5 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 210

    2.5.1 梯次回收利用技术现状 210

    2.5.2 梯次回收利用市场 213

    2.5.3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分布 217

    2.5.4 国内外优势企业介绍 218

    参考文献 219

    第3章 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 226

    3.1 智能制造技术分析 226

    3.1.1 智能制造的内涵及意义 226

    3.1.2 智能制造的系统架构 226

    3.1.3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应用 227

    3.1.4 动力电池制造设备技术分析 229

    3.2 智能制造生产力需求分析 233

    3.2.1 动力电池产业概况 233

    3.2.2 动力电池制造设备的竞争格局 236

    3.2.3 动力电池制造装备发展趋势 238

    3.2.4 动力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案例 241

    3.3 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分布情况 242

    参考文献 243

    第4章 先进检测技术与标准 244

    4.1 先进测试技术 244

    4.1.1 谱学技术 244

    4.1.2 电镜技术 247

    4.1.3 大科学先进表征技术 251

    4.1.4 先进表征技术国内外发展 261

    4.2 测试技术与标准 266

    4.2.1 测试技术与标准发展现状 266

    4.2.2 电芯测试标准 268

    4.2.3 电芯测试技术 270

    4.2.4 系统测试技术与标准 276

    4.2.5 动力电池测试标准的不足 281

    4.2.6 失效分析技术 282

    4.3 测试技术分析 288

    4.3.1 测试技术对比分析 288

    4.3.2 测试标准发展规划 290

    参考文献 292

    第5章 动力电池产业政策与产学研合作现状 295

    5.1 动力电池产业政策解读 295

    5.1.1 政策统计 295

    5.1.2 政策分析 298

    5.2 我国国家项目支持情况 301

    5.2.1 科研项目介绍与汇编 301

    5.2.2 科学与技术获奖情况 306

    5.2.3 人才及科研领军人物 307

    5.3 产学研模式分析 308

    5.3.1 企业拥有自主独立的研发机构 308

    5.3.2 联合多方在企业共建研发平台 309

    5.3.3 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309

    5.3.4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公共服务平台 309

    5.3.5 科研院所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309

    5.4 政策和路线建议 310

    5.4.1 政策建议 310

    5.4.2 路线建议 312

    参考文献 313

    第6章 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与战略 314

    6.1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314

    6.2 全球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与战略 315

    6.2.1 全球动力电池材料技术路线图 315

    6.2.2 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 316

    6.3 新电池体系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317

    6.4 车型导向动力电池趋势与战略 320

    6.4.1 世界各国电动汽车发展规划 320

    6.4.2 动力电池下游应用概况 333

    6.4.3 2020—2030年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预测 342

    6.5 智能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与战略 359

    6.5.1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359

    6.5.2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361

    6.5.3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362

    参考文献 363

    第7章 发展与展望 365

    7.1 前沿技术发展总结 365

    7.1.1 前沿技术发展现状 365

    7.1.2 前沿技术发展建议 367

    7.2 先进产业发展建议 370

    7.2.1 持续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 371

    7.2.2 推进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373

    7.2.3 持续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发展 374

    7.2.4 持续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374

    7.2.5 测试技术及标准发展趋势 375

    7.3 政策支持建议 377

    参考文献 378

     
  • 内容简介: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依托于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重大项目,在陈立泉院士主持下,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李泓研究员组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南开大学等单位从动力电池前沿基础研究、产业发展现状、智能制造技术、先进检测技术、标准制定与政策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发展现状,并解读了动力电池产业政策及产学研模式;后对动力电池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及产业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战略建议,形成了一份极具价值的战略咨询书稿。本书共分7章,内容翔实丰富,数据准确全面,参编人员均为动力电池产学研用一线科技工作者,使得本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可为广大从事动力电池研究和生产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从业者提供学术内容支撑,也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确定产业规划蓝图提供重要参考和清晰指引,为引领我国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向动力电池产业及相关领域进行有效集聚提供参考借鉴。
  • 作者简介:
    陈立泉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亚洲固体离子学会副主席和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

    在中国率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近年来,开展了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室温钠离子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及相关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物理和电化学性能及其应用研究,为开发下一代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奠定了基础。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二等奖,2007年获国际池材料协会终生成就奖。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全红教授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从事碳功能材料、新型二维材料和先进电池研究,在致密储能和锂硫催化方面取得进展。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项。担任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副主编, Carbon 和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等10余份刊物编辑和编委。发表 SCI 论文200余篇,他人引用25000余次, H 因子88。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件。

    李泓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固态锂电池、电池失效分析、固态离子学,目前是科技部先进能源领域储能方向主题专家,工信部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和项目责任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中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储能科学与技术》常务副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国际固态离子学会、国际储能联盟科学执委会等组织成员。

     
  •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1 动力电池发展背景 001

    1.1.1 动力电池的起源 001

    1.1.2 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程 002

    1.1.3 动力电池的前景 006

    1.2 动力电池技术和产业现状 007

    1.2.1 动力电池技术现状 007

    1.2.2 动力电池产业现状 010

    参考文献 014

    第2章 动力电池技术与产业 015

    2.1 动力电池原材料技术与产业 015

    2.1.1 原材料前沿技术 015

    2.1.2 原材料产业技术 028

    2.1.3 原材料产业现状 049

    2.1.4 原材料技术与产业分析 068

    2.2 动力电池材料技术与产业 074

    2.2.1 电池材料前沿技术 074

    2.2.2 电池材料产业与技术 119

    2.3 动力电池电芯技术与产业 136

    2.3.1 电芯前沿技术 136

    2.3.2 电芯产业与技术 163

    2.3.3 电芯前沿技术总结 188

    2.4 动力电池模组和系统 192

    2.4.1 电池包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主要组成及基本功能介绍 192

    2.4.2 电池热管理技术 195

    2.4.3 不同结构电芯的模组装配技术 198

    2.4.4 模组与系统技术现状综述 202

    2.4.5 中国企业地域分布 206

    2.5 动力电池梯次回收利用 210

    2.5.1 梯次回收利用技术现状 210

    2.5.2 梯次回收利用市场 213

    2.5.3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分布 217

    2.5.4 国内外优势企业介绍 218

    参考文献 219

    第3章 智能制造技术与产业 226

    3.1 智能制造技术分析 226

    3.1.1 智能制造的内涵及意义 226

    3.1.2 智能制造的系统架构 226

    3.1.3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在动力电池行业的应用 227

    3.1.4 动力电池制造设备技术分析 229

    3.2 智能制造生产力需求分析 233

    3.2.1 动力电池产业概况 233

    3.2.2 动力电池制造设备的竞争格局 236

    3.2.3 动力电池制造装备发展趋势 238

    3.2.4 动力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案例 241

    3.3 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分布情况 242

    参考文献 243

    第4章 先进检测技术与标准 244

    4.1 先进测试技术 244

    4.1.1 谱学技术 244

    4.1.2 电镜技术 247

    4.1.3 大科学先进表征技术 251

    4.1.4 先进表征技术国内外发展 261

    4.2 测试技术与标准 266

    4.2.1 测试技术与标准发展现状 266

    4.2.2 电芯测试标准 268

    4.2.3 电芯测试技术 270

    4.2.4 系统测试技术与标准 276

    4.2.5 动力电池测试标准的不足 281

    4.2.6 失效分析技术 282

    4.3 测试技术分析 288

    4.3.1 测试技术对比分析 288

    4.3.2 测试标准发展规划 290

    参考文献 292

    第5章 动力电池产业政策与产学研合作现状 295

    5.1 动力电池产业政策解读 295

    5.1.1 政策统计 295

    5.1.2 政策分析 298

    5.2 我国国家项目支持情况 301

    5.2.1 科研项目介绍与汇编 301

    5.2.2 科学与技术获奖情况 306

    5.2.3 人才及科研领军人物 307

    5.3 产学研模式分析 308

    5.3.1 企业拥有自主独立的研发机构 308

    5.3.2 联合多方在企业共建研发平台 309

    5.3.3 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309

    5.3.4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公共服务平台 309

    5.3.5 科研院所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309

    5.4 政策和路线建议 310

    5.4.1 政策建议 310

    5.4.2 路线建议 312

    参考文献 313

    第6章 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与战略 314

    6.1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314

    6.2 全球动力电池发展趋势与战略 315

    6.2.1 全球动力电池材料技术路线图 315

    6.2.2 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 316

    6.3 新电池体系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317

    6.4 车型导向动力电池趋势与战略 320

    6.4.1 世界各国电动汽车发展规划 320

    6.4.2 动力电池下游应用概况 333

    6.4.3 2020—2030年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预测 342

    6.5 智能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与战略 359

    6.5.1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359

    6.5.2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361

    6.5.3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发展战略 362

    参考文献 363

    第7章 发展与展望 365

    7.1 前沿技术发展总结 365

    7.1.1 前沿技术发展现状 365

    7.1.2 前沿技术发展建议 367

    7.2 先进产业发展建议 370

    7.2.1 持续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 371

    7.2.2 推进固态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373

    7.2.3 持续钠离子电池产业技术发展 374

    7.2.4 持续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374

    7.2.5 测试技术及标准发展趋势 375

    7.3 政策支持建议 377

    参考文献 378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
蔡希贵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装置轴系振动控制技术
周炎 编著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运行安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洪吉超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3)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原理、获取及应用
戴海峰;王学远;朱建功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隔膜设计与制备技术
吴大勇;梁卫华;操建华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
胡敏艺 蒋光辉 编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分析方法与应用
张文华 著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学系统稳定性与可达性分析及在结冰飞机中的应用
李颖晖;袁国强;徐浩军;吴辰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绿色回收技术
赵光金 范茂松 王放放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电池管理及维护
黄正军\\\\周梅芳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动力气象学
吕克利;徐银梓;谈哲敏;张熠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战略
传染病家庭预防
陈立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