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2021-09
版次: 1
ISBN: 9787522501635
定价: 9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372页
分类: 文学
4人买过
  • 本书是作者写作于1990年代初期的博士论文,也是我国一部全面系统的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的著作。全书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分“思潮比较论”“流派比较论”“文论比较论”“创作比较论”四个方面(四章),使用每章均为七节的对称均衡的布局结构,以点带面、连点成线,从不同侧面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关联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并解答了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目前的一系列重要课题,指出了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联性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已发表论文260余篇,著书20余种计600万字;译作20册计360万字。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论文结集有《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繁体字版,2017年)等。 绪  论
    章   思潮比较论 
       节   启蒙主义 
          一、 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二、 对政治小说及其功用的不同认识
          三、 不同认识产生的原因 
          四、 创作上的差异 
          五、 政治小说对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   早期写实主义
          一、 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的写实主义
          二、 《小说神髓》 与中国的写实主义
          三、 对 《小说神髓》 局限性的超越
          四、 中日写实主义的相似、 相关和对应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一、 作为中西浪漫主义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义
          二、 直接影响: 现代恋爱观和贞操观 
          三、 中日浪漫主义的几点平行比较 
       第四节   自然主义
          一、 日本: 中国接受自然主义的重要渠道
    二、 中日自然主义的不同命运 
          三、 对 “客观” “真实” 的不同理解
          四、 人性观上的分歧 
          五、 “黑色的悲哀” 或 “幻灭的悲哀”
       第五节   唯美主义
          一、 中国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环境和条件
          二、 对中国作家创作上的影响
          三、 影响的阈限
       第六节   新浪漫主义 
          一、 “新浪漫主义” 及其在欧洲的含义 
          二、 “新浪漫主义” 在日本的内涵和它对中国的影响
          三、 对 “新浪漫主义” 的历史定位
          四、 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节   普罗文学 
          一、 中日普罗文学的起源及作者的阶级出身
          二、 中日普罗文学的理论斗争 
          三、 中日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   流派比较论 
       节   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
          一、 相关性及比较研究的价值
          二、 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 相同的创作题材、 目的和方法
          四、 日本对砚友社文学的评价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鲁迅、 周作人与白桦派
          一、 “反战” 论及其背后
          二、 人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三、 爱: 给予的・抢夺的・本能的
    第三节  新理智派、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 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智色彩与芥川的理智主义
          三、 主观性、 情感性与旁观者的冷静
       第四节   中日新感觉派
          一、 一个误解
          二、 三个混同
          三、 四个偏离
          四、 几点辩正
       第五节   中国乡土文学与日本农民文学
          一、 自发时期: 五四乡土文学与日本早期农民文学
          二、 自觉时期: 京派作家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运动
          三、 变异时期: 中日农民文学的变质与转向
       第六节   战国策派与日本浪漫派
          一、 对于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态度
          二、 貌合神离的近代文化观
          三、 形同实异的战争观
          四、 文学评论与美学主张
       第七节   侵华文学与抗日文学
          一、 尖锐对立和互为依存
          二、 侵华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 抗日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   文论比较论 
       节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与日本现代文艺理论
          一、 日本现代文艺理论的特点
          二、 中国文坛对日本现代文论的接受及其特点
          三、 对中国现代文论影响较大的几位日本文论家
    第二节   小说题材类型理论
          一、 中日两国小说的题材类型及类型理论
          二、 几种题材类型及其关联
          三、 题材的转型、 变革及其问题
       第三节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 “余裕” 论 
          一、 夏目漱石的 “余裕” 论 
          二、 鲁迅对漱石的 “余裕” 论的共鸣与借鉴 
          三、 鲁迅的 “余裕” 论对漱石 “余裕” 论的超越 
       第四节   鲁迅杂文理论与日本杂文
          一、 日本文坛的 “杂文” 及其含义 
          二、 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变与日本的杂文理论
          三、 “文明批评” 与 “社会批评”
       第五节   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日本文论
          一、 “人的文学”
          二、 “平民文学” 与 “贵族文学”
          三、 “余裕” 论、 “游戏” 论与 “闲适” 文学观 
       第六节   厨川白村和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一、 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 及其理论独创性
          二、 中国现代文论何以接受厨川白村强烈影响
          三、《苦闷的象征》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观及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第七节   胡风和厨川白村
          一、 胡风接受厨川白村的内在必然性
          二、 厨川白村的 “两种力” 与胡风的主观、 客观 
          三、胡风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与厨川白村的“精神底伤害”
    第四章   创作比较论 
       节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
          一、早期话剧的戏剧功能的转型与日本的“壮士剧”“书生剧”
          二、 创作方法的转型与日本新派剧的写实主义
          三、 戏剧形态的转型和日本新派剧的悲剧
       第二节   田汉的话剧创作与日本新剧
          一、 田汉早期的戏剧活动与日本剧坛
          二、 “灵肉生活之苦恼” 与有岛武郎、 厨川白村 
          三、 理智-情感的相克与菊池宽 
          四、 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矛盾及田汉对菊池宽的超越
       第三节   郁达夫、 郭沫若与 “私小说”
          一、 影响郁达夫、 郭沫若的日本 “私小说”: 流派还是文体
          二、 封闭的自我与社会的自我
          三、 自我的忏悔与自我的辩白
       第四节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 菊池宽的历史小说
          一、 “历史小说” 与 “历史的小说” 
          二、 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三、 具体性与抽象性
          四、 国民性与 “人间性”
       第五节   鲁迅的散文诗 《野草》 与夏目漱石的 《十夜梦》
          一、《野草》《十夜梦》与鲁迅、夏目漱石的散文诗的文体意识
          二、 述梦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 共同的东方佛教文化底蕴
       第六节   中国的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
          一、 和歌、 俳句与中国现代小诗直接间接的关系
    二、和歌、 俳句对小诗产生影响的诸种原因
         三、影响的侧面: 短小的诗型, 简洁的象征, 朴素、自然、天真的风格
       第七节   中国的小品文与日本的写生文
          一、 中日文坛的几个文体概念及其联系
          二、 小品文与写生文的题材
          三、 小品文与写生文的 “趣味”
    人名索引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写作于1990年代初期的博士论文,也是我国一部全面系统的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的著作。全书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与方法,分“思潮比较论”“流派比较论”“文论比较论”“创作比较论”四个方面(四章),使用每章均为七节的对称均衡的布局结构,以点带面、连点成线,从不同侧面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之关联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并解答了中日现代文学关系目前的一系列重要课题,指出了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现代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关于中日现代文学关联性的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
  •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已发表论文260余篇,著书20余种计600万字;译作20册计360万字。著作结集有《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2007年),论文结集有《王向远教授学术论文选集》全10卷(繁体字版,2017年)等。
  • 目录:
    绪  论
    章   思潮比较论 
       节   启蒙主义 
          一、 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二、 对政治小说及其功用的不同认识
          三、 不同认识产生的原因 
          四、 创作上的差异 
          五、 政治小说对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   早期写实主义
          一、 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的写实主义
          二、 《小说神髓》 与中国的写实主义
          三、 对 《小说神髓》 局限性的超越
          四、 中日写实主义的相似、 相关和对应
       第三节   浪漫主义 
          一、 作为中西浪漫主义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义
          二、 直接影响: 现代恋爱观和贞操观 
          三、 中日浪漫主义的几点平行比较 
       第四节   自然主义
          一、 日本: 中国接受自然主义的重要渠道
    二、 中日自然主义的不同命运 
          三、 对 “客观” “真实” 的不同理解
          四、 人性观上的分歧 
          五、 “黑色的悲哀” 或 “幻灭的悲哀”
       第五节   唯美主义
          一、 中国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环境和条件
          二、 对中国作家创作上的影响
          三、 影响的阈限
       第六节   新浪漫主义 
          一、 “新浪漫主义” 及其在欧洲的含义 
          二、 “新浪漫主义” 在日本的内涵和它对中国的影响
          三、 对 “新浪漫主义” 的历史定位
          四、 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节   普罗文学 
          一、 中日普罗文学的起源及作者的阶级出身
          二、 中日普罗文学的理论斗争 
          三、 中日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   流派比较论 
       节   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
          一、 相关性及比较研究的价值
          二、 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 相同的创作题材、 目的和方法
          四、 日本对砚友社文学的评价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   鲁迅、 周作人与白桦派
          一、 “反战” 论及其背后
          二、 人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三、 爱: 给予的・抢夺的・本能的
    第三节  新理智派、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 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
          二、 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智色彩与芥川的理智主义
          三、 主观性、 情感性与旁观者的冷静
       第四节   中日新感觉派
          一、 一个误解
          二、 三个混同
          三、 四个偏离
          四、 几点辩正
       第五节   中国乡土文学与日本农民文学
          一、 自发时期: 五四乡土文学与日本早期农民文学
          二、 自觉时期: 京派作家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运动
          三、 变异时期: 中日农民文学的变质与转向
       第六节   战国策派与日本浪漫派
          一、 对于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态度
          二、 貌合神离的近代文化观
          三、 形同实异的战争观
          四、 文学评论与美学主张
       第七节   侵华文学与抗日文学
          一、 尖锐对立和互为依存
          二、 侵华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 抗日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   文论比较论 
       节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与日本现代文艺理论
          一、 日本现代文艺理论的特点
          二、 中国文坛对日本现代文论的接受及其特点
          三、 对中国现代文论影响较大的几位日本文论家
    第二节   小说题材类型理论
          一、 中日两国小说的题材类型及类型理论
          二、 几种题材类型及其关联
          三、 题材的转型、 变革及其问题
       第三节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 “余裕” 论 
          一、 夏目漱石的 “余裕” 论 
          二、 鲁迅对漱石的 “余裕” 论的共鸣与借鉴 
          三、 鲁迅的 “余裕” 论对漱石 “余裕” 论的超越 
       第四节   鲁迅杂文理论与日本杂文
          一、 日本文坛的 “杂文” 及其含义 
          二、 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变与日本的杂文理论
          三、 “文明批评” 与 “社会批评”
       第五节   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日本文论
          一、 “人的文学”
          二、 “平民文学” 与 “贵族文学”
          三、 “余裕” 论、 “游戏” 论与 “闲适” 文学观 
       第六节   厨川白村和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一、 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 及其理论独创性
          二、 中国现代文论何以接受厨川白村强烈影响
          三、《苦闷的象征》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观及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第七节   胡风和厨川白村
          一、 胡风接受厨川白村的内在必然性
          二、 厨川白村的 “两种力” 与胡风的主观、 客观 
          三、胡风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与厨川白村的“精神底伤害”
    第四章   创作比较论 
       节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
          一、早期话剧的戏剧功能的转型与日本的“壮士剧”“书生剧”
          二、 创作方法的转型与日本新派剧的写实主义
          三、 戏剧形态的转型和日本新派剧的悲剧
       第二节   田汉的话剧创作与日本新剧
          一、 田汉早期的戏剧活动与日本剧坛
          二、 “灵肉生活之苦恼” 与有岛武郎、 厨川白村 
          三、 理智-情感的相克与菊池宽 
          四、 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矛盾及田汉对菊池宽的超越
       第三节   郁达夫、 郭沫若与 “私小说”
          一、 影响郁达夫、 郭沫若的日本 “私小说”: 流派还是文体
          二、 封闭的自我与社会的自我
          三、 自我的忏悔与自我的辩白
       第四节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 菊池宽的历史小说
          一、 “历史小说” 与 “历史的小说” 
          二、 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三、 具体性与抽象性
          四、 国民性与 “人间性”
       第五节   鲁迅的散文诗 《野草》 与夏目漱石的 《十夜梦》
          一、《野草》《十夜梦》与鲁迅、夏目漱石的散文诗的文体意识
          二、 述梦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 共同的东方佛教文化底蕴
       第六节   中国的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
          一、 和歌、 俳句与中国现代小诗直接间接的关系
    二、和歌、 俳句对小诗产生影响的诸种原因
         三、影响的侧面: 短小的诗型, 简洁的象征, 朴素、自然、天真的风格
       第七节   中国的小品文与日本的写生文
          一、 中日文坛的几个文体概念及其联系
          二、 小品文与写生文的题材
          三、 小品文与写生文的 “趣味”
    人名索引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建筑意象差异比较研究
刘灵芝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古典文学关系十六讲
郭雪妮 著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汉字词比较研究
何华珍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手工艺文化保护及传承经验比较研究
钟朝芳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史学史脞论
李军 著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外交史·缅甸纪略
陈博文、[清]冯光熊 撰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比较文学视域下的尾崎红叶文学研究
张秀强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战争(全七册)
中国史学会 著;中国史学会 编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银行业对外开放比较研究
倪东明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汉籍关系论考(精)/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葛继勇 著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否定与否定极性副词的研究
葛金龙
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论(一部全面系统进行中日现代文学关系史研究和比较的著作)
中日佛教书法交流研究
纯一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