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法与中国人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1-10
版次: 1
ISBN: 9787301195154
定价: 2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296页
字数: 222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78人买过
  •   什么是法?法有什么用途?法当如何适用?自古至今,中国人的看法与西方人很不一样。在国人的观念中,法律不一定是一个本于自然正义形成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强制性规范体系,而是“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是能预防和解决一切纠纷的公共政治技巧或治理术。这一套技巧,其核心成分不是客观、真实、理性、冷峻的科学,而是因事制宜、无微不至的艺术。数千年来老百姓期望托庇的“青天”式循良官吏,是有着父母般人格和爱心的“政治艺术家”。基于这种理念看待国家、社会和人生,基于这类艺术处理各类事务和争纷,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法观念体系。 范忠信1959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后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兼科研处长、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法律史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法制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并为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奖章,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情理法与中国人》(合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等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多种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1本专著和3篇论文被翻译为英、日、韩文在国外传播。曾获“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法理篇

    第一章 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法的概念

    从“瀵”说起

    法即赏罚

    国法与王法

    法与天理

    “法不外乎人情”

    情理法兼顾

    “情理”与“人情”

    第二章 家长的手杖:法的作用

    定分止争

    规矩、绳墨、权衡

    驱人向善

    救乱起衰

    统一大脑,均平才智

    管人与管事的差异

    第三章 牧师与刽子手:“德”与“刑”

    “教化派”与“刑威派”:共同的“准则法”

    “技术法”的差别

    差别的原因

    第四章 “非礼,是无法也”:“礼”与“法”

    “礼”和“法”:各有两重含义

    “礼”就是法律

    “礼”未必是致刑之“法”

    第五章 良心与后果的权量:法律与道德

    从赵娥小姐说起

    礼法关系问题的产生

    立法应符合道德

    法律应合何种道德

    司法:屈法律以全道德

    司法:宁屈道德不枉法律

    第六章 “有治人无治法”:贤人与法律

    “君子者,法之原也”

    远水难解近渴

    法的绝对价值比贤人低

    刑事篇

    第七章 孝道与刑法(上):悖法行孝,君子无刑

    纵容犯罪的大孝子

    从徐元庆到施剑翘:抗法复仇

    孝子不可刑,君子不可辱

    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

    复仇的限制与禁止

    子为父隐,也是孝行

    第八章 孝道与刑法(下):不孝之罪,刑之无赦

    “不孝”为元恶

    与仇人私和

    “干名犯义”

    “供养有阙”

    “别籍异财”

    “委亲之官”

    “诈称父祖死亡”

    “冒哀求仕”

    “匿不举哀”

    “居丧嫁娶作乐,释服从吉”

    在父祖被囚时嫁娶

    犯父祖名讳

    违反教令

    第九章 服制与刑罚:准五服制罪

    亲属关系中的“差序格局”

    依服制定罪量刑

    亲属相杀伤

    亲属相殴相骂

    亲属相奸

    亲属相盗

    第十章 “仁政”与司法:“仁者之刑”

    “志善者免”

    存留养亲与承祀

    矜老恤幼

    秋冬行刑

    民事篇

    第十一章 “无讼”:一个永恒的梦

    双面陶像的启示

    无争讼便是天堂世界

    几千年的中国梦

    第十二章 “贱讼”:因噎废食的评价

    有讼的原因

    古人眼中的“讼”

    讼与“面子”“族望”

    恶讼的有趣逻辑

    讼与政绩

    《戒讼说》

    第十三章 “息讼”:以不变应万变

    德教感化以绝讼源

    多方调解以消讼意

    惩罚讼徒以儆效尤

    “各打五十大板”之理

    以不变应万变

    第十四章 “辨讼”:“名分之前无是非”

    纷繁“名”与“分”

    权利义务生于名分

    “名分之前无是非”

    第十五章 “决讼”(上):伦理关系重于财产关系

    古人亦有所有权观念

    伦理关系重于财产关系

    “通财合食”

    “违禁取利”

    酌情偿债

    第十六章 “决讼”(下):情、理、法兼顾

    法律多元,伦常一贯

    依“礼”决讼

    依“人情”决讼

    依“理”决讼

    王法、家法及其他

    原版后记

    附录 《情理法与中国人》:蹒跚学步法史路
  • 内容简介:
      什么是法?法有什么用途?法当如何适用?自古至今,中国人的看法与西方人很不一样。在国人的观念中,法律不一定是一个本于自然正义形成的、有内在逻辑体系的强制性规范体系,而是“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是能预防和解决一切纠纷的公共政治技巧或治理术。这一套技巧,其核心成分不是客观、真实、理性、冷峻的科学,而是因事制宜、无微不至的艺术。数千年来老百姓期望托庇的“青天”式循良官吏,是有着父母般人格和爱心的“政治艺术家”。基于这种理念看待国家、社会和人生,基于这类艺术处理各类事务和争纷,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法观念体系。
  • 作者简介:
    范忠信1959年生,湖北英山人。先后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兼科研处长、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法律史重点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现为杭州师范大学法制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并为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曾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奖章,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当代中国法学名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有《情理法与中国人》(合著)、《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等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多种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有1本专著和3篇论文被翻译为英、日、韩文在国外传播。曾获“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 目录:
    法理篇

    第一章 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法的概念

    从“瀵”说起

    法即赏罚

    国法与王法

    法与天理

    “法不外乎人情”

    情理法兼顾

    “情理”与“人情”

    第二章 家长的手杖:法的作用

    定分止争

    规矩、绳墨、权衡

    驱人向善

    救乱起衰

    统一大脑,均平才智

    管人与管事的差异

    第三章 牧师与刽子手:“德”与“刑”

    “教化派”与“刑威派”:共同的“准则法”

    “技术法”的差别

    差别的原因

    第四章 “非礼,是无法也”:“礼”与“法”

    “礼”和“法”:各有两重含义

    “礼”就是法律

    “礼”未必是致刑之“法”

    第五章 良心与后果的权量:法律与道德

    从赵娥小姐说起

    礼法关系问题的产生

    立法应符合道德

    法律应合何种道德

    司法:屈法律以全道德

    司法:宁屈道德不枉法律

    第六章 “有治人无治法”:贤人与法律

    “君子者,法之原也”

    远水难解近渴

    法的绝对价值比贤人低

    刑事篇

    第七章 孝道与刑法(上):悖法行孝,君子无刑

    纵容犯罪的大孝子

    从徐元庆到施剑翘:抗法复仇

    孝子不可刑,君子不可辱

    畏法不复仇,君子所不齿

    复仇的限制与禁止

    子为父隐,也是孝行

    第八章 孝道与刑法(下):不孝之罪,刑之无赦

    “不孝”为元恶

    与仇人私和

    “干名犯义”

    “供养有阙”

    “别籍异财”

    “委亲之官”

    “诈称父祖死亡”

    “冒哀求仕”

    “匿不举哀”

    “居丧嫁娶作乐,释服从吉”

    在父祖被囚时嫁娶

    犯父祖名讳

    违反教令

    第九章 服制与刑罚:准五服制罪

    亲属关系中的“差序格局”

    依服制定罪量刑

    亲属相杀伤

    亲属相殴相骂

    亲属相奸

    亲属相盗

    第十章 “仁政”与司法:“仁者之刑”

    “志善者免”

    存留养亲与承祀

    矜老恤幼

    秋冬行刑

    民事篇

    第十一章 “无讼”:一个永恒的梦

    双面陶像的启示

    无争讼便是天堂世界

    几千年的中国梦

    第十二章 “贱讼”:因噎废食的评价

    有讼的原因

    古人眼中的“讼”

    讼与“面子”“族望”

    恶讼的有趣逻辑

    讼与政绩

    《戒讼说》

    第十三章 “息讼”:以不变应万变

    德教感化以绝讼源

    多方调解以消讼意

    惩罚讼徒以儆效尤

    “各打五十大板”之理

    以不变应万变

    第十四章 “辨讼”:“名分之前无是非”

    纷繁“名”与“分”

    权利义务生于名分

    “名分之前无是非”

    第十五章 “决讼”(上):伦理关系重于财产关系

    古人亦有所有权观念

    伦理关系重于财产关系

    “通财合食”

    “违禁取利”

    酌情偿债

    第十六章 “决讼”(下):情、理、法兼顾

    法律多元,伦常一贯

    依“礼”决讼

    依“人情”决讼

    依“理”决讼

    王法、家法及其他

    原版后记

    附录 《情理法与中国人》:蹒跚学步法史路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红楼
史宜望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之间小城镇更新的枫桥经验
莫洲瑾、董丹申、曹震宇 著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法与中国人
范忠信 郑 定 詹学农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
范忠信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与法理:权利正义观念的冲突与调适——以一起征地纠纷案为例
谢艳 著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合一: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刘悦笛 著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法的冲突与整合-周恩来的法思想与法实践
钟枢 著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与正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原理
汪丁丁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论说文集
萧纪美 著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语文与情理人生
王中意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智中
尹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法与中国人
范忠信 郑 定 詹学农
情理法与中国人
法治中国化研究(第二辑)
范忠信、余钊飞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法治中国化研究(第1辑)
范忠信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法理学
范忠信、陈会林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中西法律传统(第7卷)
范忠信、陈景良 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中西法律传统(第6卷)
范忠信、陈景良 著;中南财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法学精品课程系列教材·法律史学系列:中国法制史
范忠信、陈景良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
范忠信 编
情理法与中国人
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
范忠信
情理法与中国人
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
范忠信
情理法与中国人
信法为真
范忠信
情理法与中国人
情理法与中国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探微
范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