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

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1998-10
ISBN: 9787507209372
定价: 15.8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分类: 经济
122人买过
  • 中国问题报告
    China′s
    Pr0blems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70年代之后都遇到了种种经
    济难题,早年的那种经济增长势头忽然间难乎为继?中国
    的改革为什么没能在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大饥荒”之后
    展开,反而在经济形势已相对好转的70年代末才开始。
    为什么在过去20年里不断积累的巨额财政赤字直到今天
    也没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为什么改革之后财政赤字迅速
    扩大,但国家所感受到的财政压力却反而不如改革前夕迫
    切?
    随着改革的进行,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日益加剧,国
    家有可能再一次面临潜在的财政危机。财政困难和公共 目 录
    绪言
    财政压力引起制度变迁
    世纪末的历史大剧
    计划经济:留给历史评说
    市场经济曾经走过的路程
    改革: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
    凡是重大的改革,都有财政压力的背景
    挑战和应战
    两种对策,两种结果;两个阶段,不可超越
    小结
    财政压力: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
    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之谜
    为什么改革没有出现在大饥荒之后
    没有赤字的财政压力
    来自农村的财政压力导致了农村改革
    增长方式的极限
    人口压力带来就业压力
    寻找新的义理性支持
    小结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改革为什么会引起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新兴部门: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非规范的公共财政
    小结
    近忧:第二次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激发成功的改革
    “两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什么
    世纪末的财政赤字
    中国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大
    重构公共财政的思路
    小结
    远虑:财政改革为市场经济立宪
    为什么转轨国家纷纷立宪
    立宪经济学
    公共财政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
    只有立宪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在集体博弈中超越利益集团之争
    小结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超越集权与分权的循环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
    建国之后中央-地方关系的演变
    公共财政中的联邦主义
    地方竞争与经济增长
    治安策
    小结
    国家改革国有企业
    什么样的改革才能使国家和企业“双赢”
    从“企业的性质”到“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家行为决定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有企业的自发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对传统计划体制的财政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赤字周期
    边界刚性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小结
    国家和公民:谁养活谁
    市场经济下新的社会契约
    世纪末的就业压力
    失业的分析
    失业的救治
    社会保障制度:被动的失业治理对策
    小结
  • 内容简介:
    中国问题报告
    China′s
    Pr0blems
    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在70年代之后都遇到了种种经
    济难题,早年的那种经济增长势头忽然间难乎为继?中国
    的改革为什么没能在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大饥荒”之后
    展开,反而在经济形势已相对好转的70年代末才开始。
    为什么在过去20年里不断积累的巨额财政赤字直到今天
    也没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为什么改革之后财政赤字迅速
    扩大,但国家所感受到的财政压力却反而不如改革前夕迫
    切?
    随着改革的进行,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日益加剧,国
    家有可能再一次面临潜在的财政危机。财政困难和公共
  • 目录:
    目 录
    绪言
    财政压力引起制度变迁
    世纪末的历史大剧
    计划经济:留给历史评说
    市场经济曾经走过的路程
    改革: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
    凡是重大的改革,都有财政压力的背景
    挑战和应战
    两种对策,两种结果;两个阶段,不可超越
    小结
    财政压力: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
    1978年中国改革的起因之谜
    为什么改革没有出现在大饥荒之后
    没有赤字的财政压力
    来自农村的财政压力导致了农村改革
    增长方式的极限
    人口压力带来就业压力
    寻找新的义理性支持
    小结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并存
    改革为什么会引起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新兴部门: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非规范的公共财政
    小结
    近忧:第二次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激发成功的改革
    “两个比重”的下降意味着什么
    世纪末的财政赤字
    中国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大
    重构公共财政的思路
    小结
    远虑:财政改革为市场经济立宪
    为什么转轨国家纷纷立宪
    立宪经济学
    公共财政的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
    只有立宪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在集体博弈中超越利益集团之争
    小结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
    超越集权与分权的循环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与众不同
    建国之后中央-地方关系的演变
    公共财政中的联邦主义
    地方竞争与经济增长
    治安策
    小结
    国家改革国有企业
    什么样的改革才能使国家和企业“双赢”
    从“企业的性质”到“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家行为决定国有企业的性质
    国有企业的自发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对传统计划体制的财政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赤字周期
    边界刚性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小结
    国家和公民:谁养活谁
    市场经济下新的社会契约
    世纪末的就业压力
    失业的分析
    失业的救治
    社会保障制度:被动的失业治理对策
    小结
查看详情
12
相关图书 / 更多
为市场经济立宪-当代中国的财政问题
为市场立法
喻中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