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义宪法

寻找正义宪法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1
版次: 1
ISBN: 9787208155695
定价: 45.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字数: 231千字
分类: 法律
5人买过
  • 宪法为社会优选公规,须与人相契。人乃理性和情慼的复合体,理性生发自由,情感渴慕团结,于是,宪法也就成为这样一种机制——通过双向调节社会团结和个体自由,以实现一个能被人的道德情感和理性意志所接受的正义秩序。本书为你呈现螯全意义的宪法,带你领略古往今来的筅法样貌一古典\\\"心灵宪法\\\"倾向于心灵合一式的团结,现代\\\"契约宪法\\\"立基于个体自由,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能通过人的道德情感和理性窻志双向检验的正义宪法命题,并以模拟公共论坛的形式探讨了据以立宪的宪法正义准则。 刘斌,1981年出生,浙江乐清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不错合伙人。涉猎法哲学、宪法理论、司法制度、法律方法学,曾在《法学》《行政法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诸如《“契约团结”的法理疏释》《“宪法力学”疏解》等带有哲学沉思风格的论文。 导论

    节 宪法的理想之境及其问题

    一、宪法的理想之境

    二、现代宪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大历史视野下的宪法之三种理想类型

    一、大历史视野

    二、理想类型

    三、宪法的三种理想类型

    第三节 融贯古今的整全宪法概念

    上篇 从古典心灵宪法到现代契约宪法

    章 古典心灵宪法

    节 古典心灵宪法的渊源

    一、自然法

    二、政制

    三、习惯法与中国古代的“礼”

    四、公私分界

    第二节 自然共同体及共生之人

    一、自然共同体的特征及“家”的构造

    二、隶属于自然共同体的人及其共生关系

    三、心灵同化:自然共同体的成长

    第三节 古典心灵宪法的特征

    一、以维系共同体的团结为最高宗旨

    二、以宗教或伦理为本位

    三、政教一元的权威结构

    第四节 评估与反思

    一、“头脑”对“心灵”的反抗

    二、“确权”与“限权”的失衡

    三、心灵上的压制

    第二章 现代契约宪法

    节 现代宪法的“契约”逻辑

    一、作为人民契约的现代宪法

    二、社会契约与现代契约宪法

    第二节 契约联合的世界与个体之人

    一、契约联合的世界

    二、个人主义及个体之人

    第三节 以个体自由为宗旨的现代契约宪法

    一、个体的自由

    二、现代契约宪法中的自由权利清单

    三、现代契约宪法对个体自由的护卫

    第四节 评估与反思

    一、两种无效的检验方式

    二、前提的有效性

    三、契约宪法的失衡与矛盾

    四、“契约”逻辑无力应对现代宪法的新变化

    五、简短的结论

    下篇 迈向正义宪法

    第三章 人的共在关系

    节 何谓“共在”

    第二节 人和人的共在关系

    一、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情感

    二、因情生义

    第三节 人和社会的共在关系

    第四节 人的共在关系作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

    一、制度设计应兼合人的理性与情感

    二、单向推进与双向互动

    第四章 正义宪法的证成

    节 社会正义是正义宪法的独立主题

    一、建构在心灵契约基础上的社会正义

    二、社会正义作为正义宪法的独立主题

    三、作为心灵契约的正义宪法

    第二节 论证的正义

    一、论证的正义与揭示的正义

    二、罗尔斯正义论证的弊病

    第三节 正义论证的条件:理性的公共运用

    一、人的共在关系与理性的公共运用

    二、理性公共运用的初级条件:公开地运用理性

    三、理性公共运用的不错条件:理想的公共论坛

    四、“理性的公共运用”比“重叠共识”更易让人接受

    第四节 社会正义的分阶段证成

    一、社会正义的分阶段论证

    二、前宪法的正义论证与后宪法的正义论证

    第五节 从社会正义基本准则到宪法正义准则的论证

    一、社会正义基本准则

    二、宪法正义准则

    第五章 宪法正义准则论释

    节 权利与义务项下的宪法正义准则

    一、蕴含在人的关系中的权利

    二、宪法的基本权利(义务)体系

    三、权利(义务)冲突的协调准则

    第二节 受益分配项下的宪法正义准则

    一、机会平等

    二、社会福利的分配

    三、补贴与关爱投资

    第三节 负担项下的宪法正义准则

    一、从收入分配的正义到负担的正义

    二、按比例课税的正当性及其例外

    三、税收优惠与累进税

    余论

    一、思路重述

    二、担忧与辩解

    三、最后一点说明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内容简介:
    宪法为社会优选公规,须与人相契。人乃理性和情慼的复合体,理性生发自由,情感渴慕团结,于是,宪法也就成为这样一种机制——通过双向调节社会团结和个体自由,以实现一个能被人的道德情感和理性意志所接受的正义秩序。本书为你呈现螯全意义的宪法,带你领略古往今来的筅法样貌一古典\\\"心灵宪法\\\"倾向于心灵合一式的团结,现代\\\"契约宪法\\\"立基于个体自由,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能通过人的道德情感和理性窻志双向检验的正义宪法命题,并以模拟公共论坛的形式探讨了据以立宪的宪法正义准则。
  • 作者简介:
    刘斌,1981年出生,浙江乐清人,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不错合伙人。涉猎法哲学、宪法理论、司法制度、法律方法学,曾在《法学》《行政法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诸如《“契约团结”的法理疏释》《“宪法力学”疏解》等带有哲学沉思风格的论文。
  • 目录:
    导论

    节 宪法的理想之境及其问题

    一、宪法的理想之境

    二、现代宪法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大历史视野下的宪法之三种理想类型

    一、大历史视野

    二、理想类型

    三、宪法的三种理想类型

    第三节 融贯古今的整全宪法概念

    上篇 从古典心灵宪法到现代契约宪法

    章 古典心灵宪法

    节 古典心灵宪法的渊源

    一、自然法

    二、政制

    三、习惯法与中国古代的“礼”

    四、公私分界

    第二节 自然共同体及共生之人

    一、自然共同体的特征及“家”的构造

    二、隶属于自然共同体的人及其共生关系

    三、心灵同化:自然共同体的成长

    第三节 古典心灵宪法的特征

    一、以维系共同体的团结为最高宗旨

    二、以宗教或伦理为本位

    三、政教一元的权威结构

    第四节 评估与反思

    一、“头脑”对“心灵”的反抗

    二、“确权”与“限权”的失衡

    三、心灵上的压制

    第二章 现代契约宪法

    节 现代宪法的“契约”逻辑

    一、作为人民契约的现代宪法

    二、社会契约与现代契约宪法

    第二节 契约联合的世界与个体之人

    一、契约联合的世界

    二、个人主义及个体之人

    第三节 以个体自由为宗旨的现代契约宪法

    一、个体的自由

    二、现代契约宪法中的自由权利清单

    三、现代契约宪法对个体自由的护卫

    第四节 评估与反思

    一、两种无效的检验方式

    二、前提的有效性

    三、契约宪法的失衡与矛盾

    四、“契约”逻辑无力应对现代宪法的新变化

    五、简短的结论

    下篇 迈向正义宪法

    第三章 人的共在关系

    节 何谓“共在”

    第二节 人和人的共在关系

    一、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情感

    二、因情生义

    第三节 人和社会的共在关系

    第四节 人的共在关系作为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

    一、制度设计应兼合人的理性与情感

    二、单向推进与双向互动

    第四章 正义宪法的证成

    节 社会正义是正义宪法的独立主题

    一、建构在心灵契约基础上的社会正义

    二、社会正义作为正义宪法的独立主题

    三、作为心灵契约的正义宪法

    第二节 论证的正义

    一、论证的正义与揭示的正义

    二、罗尔斯正义论证的弊病

    第三节 正义论证的条件:理性的公共运用

    一、人的共在关系与理性的公共运用

    二、理性公共运用的初级条件:公开地运用理性

    三、理性公共运用的不错条件:理想的公共论坛

    四、“理性的公共运用”比“重叠共识”更易让人接受

    第四节 社会正义的分阶段证成

    一、社会正义的分阶段论证

    二、前宪法的正义论证与后宪法的正义论证

    第五节 从社会正义基本准则到宪法正义准则的论证

    一、社会正义基本准则

    二、宪法正义准则

    第五章 宪法正义准则论释

    节 权利与义务项下的宪法正义准则

    一、蕴含在人的关系中的权利

    二、宪法的基本权利(义务)体系

    三、权利(义务)冲突的协调准则

    第二节 受益分配项下的宪法正义准则

    一、机会平等

    二、社会福利的分配

    三、补贴与关爱投资

    第三节 负担项下的宪法正义准则

    一、从收入分配的正义到负担的正义

    二、按比例课税的正当性及其例外

    三、税收优惠与累进税

    余论

    一、思路重述

    二、担忧与辩解

    三、最后一点说明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查看详情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