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9-06
版次: 1
ISBN: 9787301302392
定价: 79.00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68页
分类: 社会文化
236人买过
  •   互联网文化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文化转型。人们如何在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保有对自由价值的选择,成为我们今天认识互联网的两个关键问题。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以此为关注点,通过“阅读·知识·学问”“真实·自由·认知平等”上下两篇内容,探索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展现出来的现象和行为所涉及的人文问题,强调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必须以人为本,对互联网的未来展望必须包含关于自由人类的普遍价值,拒绝把人作为工具,拒绝非人化。为此,需要用启蒙的人文教育来提升人们的读写和知识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自由意识和自主性理念。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 (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2011)、《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2005)、《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08)、《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0)、《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2012)、《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2014)、《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2014)、《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2015)、《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2015)、《经典之外的阅读》(2018)。 前 言 / 001 

    导论 互联网时代的知愚识智 / 005 

    一 读写与知识 / 006 

    二 互联网时代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 013 

    三 互联网时代的愚蠢与智慧 / 020 

    上篇 阅读·知识·学问 

    第 1 章 与时俱进的书籍和读写 / 029 

    一 书籍的“去优雅”和“去神圣” / 030 

    二 现代世界的读写 / 037 

    三 互联网时代的微贱写作 / 044 

    第 2 章 学习阅读由浅入深 / 053 

     一 纸上阅读与屏幕阅读 / 054 

    二 深度阅读离不开书籍 / 057 

    三 阅读的五个进阶 / 064 

    四 深浅有别的阅读 / 072 

    第 3 章 亦药亦毒的阅读 / 078 

    一 口语文化和书写文化 / 078 

    二 网络公共厕所和阴沟里的卢梭 / 085 

    三 网络时代的阅读“毒害” / 092 

    第 4 章 共同联网和个人知识 / 100 

    一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 / 101 

    二 知识能“下载”吗 / 104 

    三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 / 110 

    第 5 章 数码时代的大学知识 / 119 

    一 书籍印刷和大学知识体制 / 119 

    二 数码时代的网上知识产品 / 123 

    三 数码时代的大学危机 / 128 

    四 知识的新旧交替和交融 / 134 

    第 6 章 网络上的知识与说理 / 140 

    一 区分网上的知识来源 / 140 

    二 网络知识不是书籍知识的数码化 / 144 

    三 网上百科的非原创性知识 / 149 

    四 网络上有争议的知识 / 153 

    第 7 章 “学问”因何贬值 / 159 

    一 什么是“学问” / 160 

    二 互联网的“功利阅读” / 164 

    三 互联网的“信息太多” / 170 

    四 学问因何而有价值 / 175 

    第 8 章 从鹅毛笔到键盘鼠标的学问技艺 / 182 

    一 古代的学问技艺 / 183 

    二 学问技艺的演化 / 189 

    三 笔记与记忆 / 195 

    四 记忆与写作 / 202 

    第 9 章 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 209 

    一 知识信息处理与百科全书 / 210 

    二 百科全书可疑的“立场中立” / 219 

    三 启蒙和不自由的百科全书 / 226 

    四 互联网时代的维基百科 / 231 

     

    下篇 真实·自由·认知平等 

    第 10 章 真实为何依然重要 / 243 

    一 真实是怎样的“自明之理” / 244 

    二 作为道德伦理和政治价值观的真实 / 247 

    三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真实 / 253 

    第 11 章 知情公民和公民陪审 / 260 

    一 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 / 261 

    二 知识信息与理解力 / 265 

    三 网络“知情公民”的认知缺陷 / 268 

    四 公民不及格 / 271 

    五 网络时代的美国陪审团 / 275 

    第 12 章 读写教育与人的启蒙 / 283 

    一 互联网阅读使大脑浅薄弱智吗 / 284 

    二 网络阅读争论的五个方面 / 288 

    三 从读写教育到人文启蒙教育 / 296 

    第 13 章 情绪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 306 

    一 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 308 

    二 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 / 310 

    三 犬儒主义的“自欺”和道德缺失 / 314 

    第 14 章 数码技术改变了交谈和情感智力吗? / 323 

    一 私人交谈的公共生态环境 / 324 

    二 面对面交谈 / 328 

    三 同理心和同情 / 332 

    四 机器时代的情感智力教育 / 336 

    第 15 章 历史文化转型时期的隐喻 / 342 

    一 隐喻是一种怎样的语言认知 / 343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和“花朵” / 348 

    三 启蒙运动想象的“黑暗”和“光亮” / 356 

    四 “机器”时代的隐喻 / 363 

    五 人与机器:谁是谁的隐喻 / 369 

    第 16 章 隐喻之惑:“人造人”还是“人造奴”? / 374 

    一 数码时代的机器人和机器奴 / 375 

    二 恶托邦的兽人与兽民 / 380 

    三 “人造人”会毁灭人类吗 / 387 

    四 保护机器人与保护人类 / 394 

    第 17 章 数码时代的交谈技艺和末日焦虑 / 401 

    一 谁害怕智能机器人毁灭人类 / 402 

    二 与智能机器人“畅谈人生” / 407 

    三 后奇点时代的物种、政治和对抗 / 414 

    第 18 章 机器智能测试告诉我们什么? / 422 

    一 通俗科幻作品中的图灵测试 / 423 

    二 图灵测试的两种模式 / 427 

    三 测试机器还是测试人 / 430 

    第 19 章 互联网的真实、自由和认知平等 / 440 

    一 新型社会传媒与虚假信息 / 440 

    二 共同认知规则的公共价值 / 445 

    三 互联网时代的批判性思维 / 450 

    四 互联网的认知平等原则 / 454
  • 内容简介:
      互联网文化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又一次可能具有巨大积极意义的文化转型。人们如何在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的同时保有对自由价值的选择,成为我们今天认识互联网的两个关键问题。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以此为关注点,通过“阅读·知识·学问”“真实·自由·认知平等”上下两篇内容,探索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展现出来的现象和行为所涉及的人文问题,强调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必须以人为本,对互联网的未来展望必须包含关于自由人类的普遍价值,拒绝把人作为工具,拒绝非人化。为此,需要用启蒙的人文教育来提升人们的读写和知识能力,重申人文教育的自由意识和自主性理念。
  •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 (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2011)、《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2005)、《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08)、《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0)、《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2012)、《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2014)、《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2014)、《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2015)、《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2015)、《经典之外的阅读》(2018)。
  • 目录:
    前 言 / 001 

    导论 互联网时代的知愚识智 / 005 

    一 读写与知识 / 006 

    二 互联网时代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 013 

    三 互联网时代的愚蠢与智慧 / 020 

    上篇 阅读·知识·学问 

    第 1 章 与时俱进的书籍和读写 / 029 

    一 书籍的“去优雅”和“去神圣” / 030 

    二 现代世界的读写 / 037 

    三 互联网时代的微贱写作 / 044 

    第 2 章 学习阅读由浅入深 / 053 

     一 纸上阅读与屏幕阅读 / 054 

    二 深度阅读离不开书籍 / 057 

    三 阅读的五个进阶 / 064 

    四 深浅有别的阅读 / 072 

    第 3 章 亦药亦毒的阅读 / 078 

    一 口语文化和书写文化 / 078 

    二 网络公共厕所和阴沟里的卢梭 / 085 

    三 网络时代的阅读“毒害” / 092 

    第 4 章 共同联网和个人知识 / 100 

    一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 / 101 

    二 知识能“下载”吗 / 104 

    三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学习 / 110 

    第 5 章 数码时代的大学知识 / 119 

    一 书籍印刷和大学知识体制 / 119 

    二 数码时代的网上知识产品 / 123 

    三 数码时代的大学危机 / 128 

    四 知识的新旧交替和交融 / 134 

    第 6 章 网络上的知识与说理 / 140 

    一 区分网上的知识来源 / 140 

    二 网络知识不是书籍知识的数码化 / 144 

    三 网上百科的非原创性知识 / 149 

    四 网络上有争议的知识 / 153 

    第 7 章 “学问”因何贬值 / 159 

    一 什么是“学问” / 160 

    二 互联网的“功利阅读” / 164 

    三 互联网的“信息太多” / 170 

    四 学问因何而有价值 / 175 

    第 8 章 从鹅毛笔到键盘鼠标的学问技艺 / 182 

    一 古代的学问技艺 / 183 

    二 学问技艺的演化 / 189 

    三 笔记与记忆 / 195 

    四 记忆与写作 / 202 

    第 9 章 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 209 

    一 知识信息处理与百科全书 / 210 

    二 百科全书可疑的“立场中立” / 219 

    三 启蒙和不自由的百科全书 / 226 

    四 互联网时代的维基百科 / 231 

     

    下篇 真实·自由·认知平等 

    第 10 章 真实为何依然重要 / 243 

    一 真实是怎样的“自明之理” / 244 

    二 作为道德伦理和政治价值观的真实 / 247 

    三 互联网时代更需要真实 / 253 

    第 11 章 知情公民和公民陪审 / 260 

    一 互联网上的信息和知识 / 261 

    二 知识信息与理解力 / 265 

    三 网络“知情公民”的认知缺陷 / 268 

    四 公民不及格 / 271 

    五 网络时代的美国陪审团 / 275 

    第 12 章 读写教育与人的启蒙 / 283 

    一 互联网阅读使大脑浅薄弱智吗 / 284 

    二 网络阅读争论的五个方面 / 288 

    三 从读写教育到人文启蒙教育 / 296 

    第 13 章 情绪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 306 

    一 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 308 

    二 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 / 310 

    三 犬儒主义的“自欺”和道德缺失 / 314 

    第 14 章 数码技术改变了交谈和情感智力吗? / 323 

    一 私人交谈的公共生态环境 / 324 

    二 面对面交谈 / 328 

    三 同理心和同情 / 332 

    四 机器时代的情感智力教育 / 336 

    第 15 章 历史文化转型时期的隐喻 / 342 

    一 隐喻是一种怎样的语言认知 / 343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和“花朵” / 348 

    三 启蒙运动想象的“黑暗”和“光亮” / 356 

    四 “机器”时代的隐喻 / 363 

    五 人与机器:谁是谁的隐喻 / 369 

    第 16 章 隐喻之惑:“人造人”还是“人造奴”? / 374 

    一 数码时代的机器人和机器奴 / 375 

    二 恶托邦的兽人与兽民 / 380 

    三 “人造人”会毁灭人类吗 / 387 

    四 保护机器人与保护人类 / 394 

    第 17 章 数码时代的交谈技艺和末日焦虑 / 401 

    一 谁害怕智能机器人毁灭人类 / 402 

    二 与智能机器人“畅谈人生” / 407 

    三 后奇点时代的物种、政治和对抗 / 414 

    第 18 章 机器智能测试告诉我们什么? / 422 

    一 通俗科幻作品中的图灵测试 / 423 

    二 图灵测试的两种模式 / 427 

    三 测试机器还是测试人 / 430 

    第 19 章 互联网的真实、自由和认知平等 / 440 

    一 新型社会传媒与虚假信息 / 440 

    二 共同认知规则的公共价值 / 445 

    三 互联网时代的批判性思维 / 450 

    四 互联网的认知平等原则 / 454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社科名著导读
王峰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素质拓展导读
岳游松,孙晓华,安明焘主编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伟
李伟 著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学科青年本土教师职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葛珺沂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的重量 访谈四季
高明勇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论丛2022年第1辑(总第37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著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化成:礼乐文明的理想指归(跨越时空的中国词)
吴宝麟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论丛2022年第2辑(总第38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社科汉英术语知识库构建探索
魏向清;刘润泽;王东波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第九卷)
祝晓风 主编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情悟
朱超群
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
人文中国学报(第三十六期)
卢鸣东 主编;张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