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创新,毋宁死

不创新,毋宁死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6-02
版次: 1
ISBN: 9787810589437
定价: 20.00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31页
字数: 250千字
分类: 社会文化
7人买过
  • 邓伟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海内外媒体称为“思想界的男子汉”。当时这位男子汉正处于四十多岁的壮年时期,现在已经奔七旬了。可是他秋竹有节,仍然在春诵夏弦,朝斯夕斯地思呀想呀!《不创新,毋宁死》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为理论创新而呐喊的文字;第二部分是他继《和谐社会笔记》之后,对和谐社会问题的最新思考;第三部分是他近年撰写的杂文随笔,被人称为“思想辣椒”;第四部分是他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度,边走边想的成果以及他的学术经历、思想脉络。 邓伟志,1938年生,安徽省萧县人。196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华东局政治研究室、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分社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作协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著有:《我的社会观》、《我的家庭观》、《家庭社会学》、《伪科学批判记》、《思想之旅》、《人比雀儿累》、《邓伟志杂文集》、《和谐社会笔记》等20余部著作。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林放杂文奖。曾多次赴欧美讲学,曾为北京、上海、武汉多家报刊以及东方网、新华网专栏作家。 理论创新篇
    不创新,毋宁死
    论“敢”
    书为民所写
    为真理而探索,为学术而争鸣
    敏感点往往是生长点
    理论的源泉问题
    也说脱离实际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讨论是创新的前提
    ——庆贺《广东社会科学》出版100期
    改进学风,净化学风
    党史研究“十忌”
    学会识才
    岂有“半夜鸡叫”?
    社会和谐篇
    继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谐社会
    解读“28个字”
    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要用两条腿走路
    “和谐”古今谈
    如何建构一个和谐社会
    ——在浙江省委党校的讲演
    “最大的不足”及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在广州南方理论前沿论坛的讲演
    和谐社会十五题
    ——在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讲演
    村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5年5月29日在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执委会上的讲话
    政协运用社会协商为和谐社会服务
    ——2005年7月10日在成都论坛上的发言
    和谐社会是多元社会
    和谐社会是知识社会
    和谐社会是公平社会
    提高信度
    破除迷信:推进政治文明
    发展政党文化,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电子政府”之我见
    统战工作方法三十条
    社会组织是政府的伙伴
    人当以爱为本
    考评有据指导有方
    我这书是哭出来的
    穷与富
    缩小贫富差距难不难?
    要像控制物价那样控制犯罪率
    北京世妇会的意义在世妇会以外
    要有“第四道德”
    何谓现代家庭?
    宗教是社会资源,教规是社会规范
    再谈“淡化当官心理”
    试论两岸十缘
    让世界分享上海文化
    “德治”的重心在哪里?
    说长道短篇
    国家兴则杂文兴
    对三个习惯语的质疑
    调查研究:打假的铁拳头
    说“直”
    公仆,还是“私仆”?
    科学家为什么也有搞伪科学的?
    有老新闻为证
    说弄潮精神
    如何争取人心
    理性地对待老外撒野事件
    培养蔡祖泉的启示
    留心一个“威胁词”
    回忆录的楷模
    小平说“老”
    “我们万众一心
    昆剧《班昭》的震撼力
    谁不说俺家乡好
    腿是第二心脏
    论鼓掌
    文怀沙的“用进废退说”
    营养讲平衡
    越不怕死越不死
    抬杠絮语
    谒陈独秀墓
    足迹不灭,走向未来
    记者要有“三不怕”
    为“杂”字叫好!
    走近“走近”
    为杨白劳一辩
    思前想后篇
    与世有争,与人无争
    家住小山村
    阅读“无字书”
    关于抗战的琐忆
    白茆纪事
    三十年前的婚礼
    社联是我的大学
    委员眼中的记者
    简单是福
    愿母校青山不老
    坐墩成了发电机
    家住里里
    杨永直给我一支“冲锋枪”
    先睹为快
    ——回忆在迎接毛选四卷的日子里
    重读夏征农同志两篇论民主的文章
    生产上赛农民,学术上胜教授
    ——纪念刘瑞龙同志诞辰95周年
    在当评委的日子里
    嘉兴的二比一
    西施故里再闻虎啸
    苏州不能忘记的两个人
    瑞金花园与张锡瑗
    萧山人的手和脚
    萧县:乡间自有大书家
    书院正在复兴
    和谐在金山
    松江:志愿者的热土
    曾希圣的人才观
    后记
  • 内容简介:
    邓伟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海内外媒体称为“思想界的男子汉”。当时这位男子汉正处于四十多岁的壮年时期,现在已经奔七旬了。可是他秋竹有节,仍然在春诵夏弦,朝斯夕斯地思呀想呀!《不创新,毋宁死》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为理论创新而呐喊的文字;第二部分是他继《和谐社会笔记》之后,对和谐社会问题的最新思考;第三部分是他近年撰写的杂文随笔,被人称为“思想辣椒”;第四部分是他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度,边走边想的成果以及他的学术经历、思想脉络。
  • 作者简介:
    邓伟志,1938年生,安徽省萧县人。1960年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华东局政治研究室、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分社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社会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作协散文杂文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著有:《我的社会观》、《我的家庭观》、《家庭社会学》、《伪科学批判记》、《思想之旅》、《人比雀儿累》、《邓伟志杂文集》、《和谐社会笔记》等20余部著作。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林放杂文奖。曾多次赴欧美讲学,曾为北京、上海、武汉多家报刊以及东方网、新华网专栏作家。
  • 目录:
    理论创新篇
    不创新,毋宁死
    论“敢”
    书为民所写
    为真理而探索,为学术而争鸣
    敏感点往往是生长点
    理论的源泉问题
    也说脱离实际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讨论是创新的前提
    ——庆贺《广东社会科学》出版100期
    改进学风,净化学风
    党史研究“十忌”
    学会识才
    岂有“半夜鸡叫”?
    社会和谐篇
    继承与超越: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谐社会
    解读“28个字”
    关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要用两条腿走路
    “和谐”古今谈
    如何建构一个和谐社会
    ——在浙江省委党校的讲演
    “最大的不足”及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在广州南方理论前沿论坛的讲演
    和谐社会十五题
    ——在上海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讲演
    村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5年5月29日在第五届全国村长论坛执委会上的讲话
    政协运用社会协商为和谐社会服务
    ——2005年7月10日在成都论坛上的发言
    和谐社会是多元社会
    和谐社会是知识社会
    和谐社会是公平社会
    提高信度
    破除迷信:推进政治文明
    发展政党文化,提高执政能力
    建设“电子政府”之我见
    统战工作方法三十条
    社会组织是政府的伙伴
    人当以爱为本
    考评有据指导有方
    我这书是哭出来的
    穷与富
    缩小贫富差距难不难?
    要像控制物价那样控制犯罪率
    北京世妇会的意义在世妇会以外
    要有“第四道德”
    何谓现代家庭?
    宗教是社会资源,教规是社会规范
    再谈“淡化当官心理”
    试论两岸十缘
    让世界分享上海文化
    “德治”的重心在哪里?
    说长道短篇
    国家兴则杂文兴
    对三个习惯语的质疑
    调查研究:打假的铁拳头
    说“直”
    公仆,还是“私仆”?
    科学家为什么也有搞伪科学的?
    有老新闻为证
    说弄潮精神
    如何争取人心
    理性地对待老外撒野事件
    培养蔡祖泉的启示
    留心一个“威胁词”
    回忆录的楷模
    小平说“老”
    “我们万众一心
    昆剧《班昭》的震撼力
    谁不说俺家乡好
    腿是第二心脏
    论鼓掌
    文怀沙的“用进废退说”
    营养讲平衡
    越不怕死越不死
    抬杠絮语
    谒陈独秀墓
    足迹不灭,走向未来
    记者要有“三不怕”
    为“杂”字叫好!
    走近“走近”
    为杨白劳一辩
    思前想后篇
    与世有争,与人无争
    家住小山村
    阅读“无字书”
    关于抗战的琐忆
    白茆纪事
    三十年前的婚礼
    社联是我的大学
    委员眼中的记者
    简单是福
    愿母校青山不老
    坐墩成了发电机
    家住里里
    杨永直给我一支“冲锋枪”
    先睹为快
    ——回忆在迎接毛选四卷的日子里
    重读夏征农同志两篇论民主的文章
    生产上赛农民,学术上胜教授
    ——纪念刘瑞龙同志诞辰95周年
    在当评委的日子里
    嘉兴的二比一
    西施故里再闻虎啸
    苏州不能忘记的两个人
    瑞金花园与张锡瑗
    萧山人的手和脚
    萧县:乡间自有大书家
    书院正在复兴
    和谐在金山
    松江:志愿者的热土
    曾希圣的人才观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不创新,毋宁死
走进公共社会
陈宪 著
不创新,毋宁死
漂移在影像的河流上
葛颖 著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书评卷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散文卷(2)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传媒卷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散文卷(1)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散文卷(4)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社会学卷(1)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议政卷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人物卷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亲历卷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邓伟志全集:影像卷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谈谈社会建设
邓伟志 著
不创新,毋宁死
和谐社会笔记
邓伟志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