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16-12
版次: 1
ISBN: 9787509570999
定价: 56.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54页
字数: 479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经济
1人买过
  •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共分三篇。第1篇研究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转移路径。其中第1章研究了京津冀协同战略中北京现代制造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方向及对策;第二章研究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空间溢出效应及模式;第三章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北京市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第四章运用链路预测理论研究了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
      第二篇研究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其中第五章研究了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结构与优化;第六章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第七章研究了北京工业设计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第三篇研究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区域协调和能力提升。其中第八章基于资源视角研究了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第九章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章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流动及对策;第十一章研究了京津冀创新战略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第十二章研究了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上篇 北京现代制造业空间溢出和转移研究
    第一章 京津冀协同战略中北京现代制造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方向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现代制造业与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京津冀特定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背景
    第三节 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北京市现代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方向
    第五节 京津冀特定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建议
    第二章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空间溢出效应及模式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北京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趋势、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第五节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市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研究
    第一节 建设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世界高水平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标准及其与中国的对比
    第四节 北京市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和优势
    第五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市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潜在机遇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基于链路预测理论的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研究
    第一节 研究产业转移路径的意义
    第二节 物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转移
    第三节 投入产出网络的建模过程
    第四节 ISRN模型的特征值界定
    第五节 ISRN模型的特征值分析
    第六节 ISRN模型的链路预测中篇  北京现代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第五章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结构比较与优化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 产业同构的定义及性质
    第六节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同构的合意性与非合意性判定
    第七节 基于动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的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结构研究
    第八节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同构向合意性转化的相关建议
    第六章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研究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第四节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五节 政策建议
    第七章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工业设计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及制造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第四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关系
    第五节 北京“科技+设计”的产业融合模式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第六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提升制造业的路径研究

    下篇 北京现代制造业区域协同和能力提升研究
    第八章 基于资源视角的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第一节 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京津冀三地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国内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特点对比分析
    第四节 京津冀汽车工业协同发展战略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cGE模型
    第四节 京津冀区域cGE模型的数据基础
    第五节 模拟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流动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就业现状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流动人口的居住意愿研究
    第五节 实证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章 京津冀创新战略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十二章 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节 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五节 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提升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 内容简介: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共分三篇。第1篇研究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转移路径。其中第1章研究了京津冀协同战略中北京现代制造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方向及对策;第二章研究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空间溢出效应及模式;第三章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北京市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第四章运用链路预测理论研究了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
      第二篇研究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其中第五章研究了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结构与优化;第六章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第七章研究了北京工业设计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第三篇研究了北京现代制造业的区域协调和能力提升。其中第八章基于资源视角研究了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第九章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十章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流动及对策;第十一章研究了京津冀创新战略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第十二章研究了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 目录:
    上篇 北京现代制造业空间溢出和转移研究
    第一章 京津冀协同战略中北京现代制造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方向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现代制造业与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京津冀特定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背景
    第三节 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四节 北京市现代制造业产业梯度转移的空间方向
    第五节 京津冀特定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建议
    第二章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空间溢出效应及模式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北京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趋势、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
    第五节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
    第三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市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研究
    第一节 建设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世界高水平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标准及其与中国的对比
    第四节 北京市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和优势
    第五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北京市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的潜在机遇
    第六节 结论
    第四章 基于链路预测理论的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研究
    第一节 研究产业转移路径的意义
    第二节 物理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转移
    第三节 投入产出网络的建模过程
    第四节 ISRN模型的特征值界定
    第五节 ISRN模型的特征值分析
    第六节 ISRN模型的链路预测中篇  北京现代制造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研究
    第五章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结构比较与优化研究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的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第五节 产业同构的定义及性质
    第六节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同构的合意性与非合意性判定
    第七节 基于动态偏离一份额分析法的京津冀现代制造业结构研究
    第八节 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同构向合意性转化的相关建议
    第六章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状研究
    第三节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第四节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五节 政策建议
    第七章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路径研究
    第一节 工业设计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及制造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第四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关系
    第五节 北京“科技+设计”的产业融合模式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第六节 北京工业设计产业提升制造业的路径研究

    下篇 北京现代制造业区域协同和能力提升研究
    第八章 基于资源视角的京津冀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第一节 我国汽车工业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京津冀三地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第三节 国内六大汽车产业集群特点对比分析
    第四节 京津冀汽车工业协同发展战略
    第九章 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二节 京津冀区域cGE模型
    第四节 京津冀区域cGE模型的数据基础
    第五节 模拟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工人的就业流动及对策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制造业就业现状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四节 流动人口的居住意愿研究
    第五节 实证分析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章 京津冀创新战略背景下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
    第十二章 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三节 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四节 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第五节 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提升京津冀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查看详情
相关图书 / 更多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胡适未刊来往书信(全二册)
邹新明 编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能源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鲁刚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郊区党建优秀征文集2021年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著;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东城年鉴(2019)(精)
北京市东城区地方志编委会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邮电大学2022年学生工作论文案例集
吴建伟 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舞蹈学院拉丁舞等级考试教材(下册)
韩美玲 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第9版)
薛永刚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寺院建筑
陈未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文艺评论2020-2021年度优秀作品汇编
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时尚产业发展蓝皮书(2022)
吴小杰、贾荣林 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研究
谭宝刚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北京珍藏察合台文古籍辑要
高彩云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李京文 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网页设计与制作(第2版)
李京文 主编;胡学钢 总主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中国特色小镇年鉴2017
李京文 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水利工程管理发展战略
李京文 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网页设计与制作
李京文 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多维视角下的政府管理与国际政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5周年院庆文集
李京文、赵景华 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文化力与文化产业
李京文、李建平 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
李京文、钟学义 主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5年春季报告——经济蓝皮书春季号
李京文 主编;刘国光;王洛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2005年: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含盘)——经济蓝皮书
李京文 主编;刘国光;王洛林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
李京文、钟学义 主编
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报告2015
物流学及其应用
李京文、徐寿波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