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17-08
版次: 1
ISBN: 9787520112130
定价: 9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368页
字数: 385千字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社会文化
6人买过
  • 本书基于对北京等地实地调研获得的资料、数据,重点探讨了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在应对近年来因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造成的我国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的影响与不足,提出了创新完善之策。本书对转型期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分析在决策界、舆论界、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受到关注并产生了影响。 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暨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社会学)博士。兼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委儿童工作国家智库专家、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等多家国家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执行编委及《社会学》、《社会学文摘》编委,《社会建设》执行主编,《中国民政》、《社会福利》、《甘肃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等期刊编委。曾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计划论证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首任系主任等职。 前 言
    报告一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助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基于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规划及实施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案
    三 调查实施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三章 社会工作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 整合各方资源、提供直接服务,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
    三 组织策划活动,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合
    四 科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
    五 进行政策倡导,改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对象生存环境
    六 社会工作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小结
    第四章 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
    一 志愿者是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重要补充,满足了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 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
    三 志愿者的参与为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其运作成本
    四 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培养了青年人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 志愿服务行动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助于健全社会应急机制
    第五章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金融危机对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活动的影响
    二 金融危机中社会工作者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三 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概述
    四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功能与作用小结
    第六章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汶川赈灾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者的及时介入
    二 社会工作者在安置点内开展的“保民生”服务
    三 安置点内社会工作者开展的“保增长”工作
    四 社会工作者在安置点内开展的“保稳定”服务
    五 挖掘和培育本土资源,实现“三保”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 几点启示
    第七章 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社会工作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二 影响社会工作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背景因素
    三 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落实“三保”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 结论
    二 对策建议
    报告二 “救助管理”取代“收容遣送”之后——基于对北京市的调查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及本研究的目标
    三 研究对象及若干关键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六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 流浪乞讨人员的性别构成:男性比重远远高于女性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年龄构成及健康状况:受助者多为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人口
    三 流浪乞讨人员的城乡构成:绝大多数受助者来自农村
    四 流浪乞讨人员的文化构成:文化程度较低
    五 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构成:职业结构层次较低
    第三章 转型时期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 关于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理论述评
    二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 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
    四 社会转型与流浪乞讨
    五 流浪乞讨现象成因的具体分析
    六 简短的总结
    第四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
    一 为什么选择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流浪乞讨?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况
    三 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化问题
    四 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入状况
    五 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取向
    六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关系网络
    七 小结
    第五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运行分析
    一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演变
    二 从施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三 从受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第六章 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系统思考
    一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救助管理工作
    二 建立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体网络,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等各方合
    力以有效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三 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社会工作者卷)
    附录2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志愿者卷)
    附录3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服务对象卷)
    附录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调查问卷(救助站卷)
    附录5 访谈提纲(针对社会工作组织)
    附录6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7 街头观察个案
  •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北京等地实地调研获得的资料、数据,重点探讨了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在应对近年来因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造成的我国复杂的社会治理形势的影响与不足,提出了创新完善之策。本书对转型期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分析在决策界、舆论界、学术界乃至国际上都受到关注并产生了影响。
  • 作者简介:
    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暨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社会学)博士。兼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委儿童工作国家智库专家、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及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等多家国家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执行编委及《社会学》、《社会学文摘》编委,《社会建设》执行主编,《中国民政》、《社会福利》、《甘肃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等期刊编委。曾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国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计划论证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系首任系主任等职。
  • 目录:
    前 言
    报告一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助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基于北京、上海等地的调查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规划及实施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研究方法和调查方案
    三 调查实施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三章 社会工作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协调社会成员间的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 整合各方资源、提供直接服务,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
    三 组织策划活动,推动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合
    四 科学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应对
    五 进行政策倡导,改善社会福利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对象生存环境
    六 社会工作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与作用小结
    第四章 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析
    一 志愿者是社会福利供给主体的重要补充,满足了特殊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 志愿精神的传播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
    三 志愿者的参与为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降低了其运作成本
    四 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培养了青年人的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 志愿服务行动是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有助于健全社会应急机制
    第五章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金融危机对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活动的影响
    二 金融危机中社会工作者的特殊功能与作用
    三 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概述
    四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功能与作用小结
    第六章 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汶川赈灾中的功能与作用分析
    一 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者的及时介入
    二 社会工作者在安置点内开展的“保民生”服务
    三 安置点内社会工作者开展的“保增长”工作
    四 社会工作者在安置点内开展的“保稳定”服务
    五 挖掘和培育本土资源,实现“三保”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 几点启示
    第七章 影响和制约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社会工作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二 影响社会工作者功能与作用发挥的背景因素
    三 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落实“三保”中存在的问题
    第八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 结论
    二 对策建议
    报告二 “救助管理”取代“收容遣送”之后——基于对北京市的调查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析及本研究的目标
    三 研究对象及若干关键概念的界定
    四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六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北京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情况
    一 流浪乞讨人员的性别构成:男性比重远远高于女性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年龄构成及健康状况:受助者多为身体健康的青壮年人口
    三 流浪乞讨人员的城乡构成:绝大多数受助者来自农村
    四 流浪乞讨人员的文化构成:文化程度较低
    五 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构成:职业结构层次较低
    第三章 转型时期城市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 关于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理论述评
    二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与思路
    三 流浪乞讨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分析
    四 社会转型与流浪乞讨
    五 流浪乞讨现象成因的具体分析
    六 简短的总结
    第四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
    一 为什么选择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流浪乞讨?
    二 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状况
    三 流浪乞讨人员的职业化问题
    四 流浪乞讨人员的收入状况
    五 流浪乞讨人员的态度取向
    六 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关系网络
    七 小结
    第五章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运行分析
    一 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演变
    二 从施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三 从受助方看现行救助管理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第六章 完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系统思考
    一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救助管理工作
    二 建立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主体网络,形成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等各方合
    力以有效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
    三 解决“三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社会工作者卷)
    附录2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志愿者卷)
    附录3 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在落实“三保”工作中的作用与功能研究调查问卷(服务对象卷)
    附录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调查问卷(救助站卷)
    附录5 访谈提纲(针对社会工作组织)
    附录6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研究(个案访谈提纲)
    附录7 街头观察个案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相关图书 / 更多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保险(第四版)
邓大松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国思想底色
(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Richard,Hofstadter)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文化脑:人类天性的文化神经科学 韩世辉
韩世辉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主义文化论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权的法理与实践
汤闳淼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营销手册
[英]杰勒德·黑斯廷斯(Gerard Hastings),[英]凯瑟琳·安格斯(Kathryn Angus),[美]卡罗尔·布莱恩特(Carol Bryant)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保障理论:发生机制与政策逻辑
席恒 著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调查:设计与评估
祝建华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情感学习手册:研究与实践
(美)杜拉克著 毛亚庆译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转型与晚清民国词学流变
朱惠国
社会工作助力社会治理:基于北京等地的调查
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与探究
姒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