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诗文

陆小曼诗文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2-01
版次: 1
ISBN: 9787530632932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页数: 168页
分类: 文学
80人买过
  • 本书包括散文、诗歌、小部、戏剧、故事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陆小曼作品。 陆小曼一九○三年九月出生于上海,九岁随母迁居北京。她与徐志摩在北京完成了轰轰烈烈的热恋后,回到上海的弄堂里开始了并不成功的婚姻生活。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陆小曼是一个奢华虚浮、颓废浪荡的女子,那种感觉恰恰多来自于陆小曼在十里洋场的奢糜生活。她每天总是跳舞、打牌、票戏到半夜三更,她的挥霍无度逼得徐志摩南北奔波,为多求一些收入,除了到处兼课之外还转手古董字画、做房地产掮客,斯文扫地的去赚每一分钱,最终竟为贪便宜,搭了一架免费的邮物飞机而酿成悲剧。无怪乎后人多带着一种批判责难的眼光去看陆小曼。——那的确是陆小曼,然而她所拥有的并不只是这些。
    事实上陆小曼并无倾城之貌,究竟她有何迷人之处?是诗人鬼迷了心窍?是一班文人过分吹捧了她?还是她高明的交际手腕使之成为一个众星拱月的社交名媛?其实,二十岁以前的陆小曼几乎涉世未深,进出社交圈也是婚后的事,加以她出身官宦之家的背景和嫁给王赓之后的身份,想象小曼有着名妓般的风情实在是一种想当然的误导。很多人认识陆小曼是因为徐志摩,但在徐志摩出现之前和离开之后小曼身边皆有一班文人雅士围绕,因此只有把陆小曼的魅力与徐志摩分开来看,才能找到小曼真实的面貌。
    苍白、病弱、常昏厥,陆小曼似乎暗合了西施捧心的中国式病态美学。
    小曼体弱多病却聪颖过人,她不但能在未踏出一步国门的情况下精通英语和法语,同时还兼擅京昆、能诗会画。陆小曼初学油画,后又改国画,30年代在女画界已经小有名气。中国的第一个女子美术家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1929年在上海酝酿成立时,她就是最初的发起人之一。这一切使包括志摩在内的多数人都觉得十分难能可贵。
    陆小曼的单纯有时还会转换成一种没心没肺的憨傻,谁都难跟她认真计较,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来供养这个尤物。这样一个女人不仅需要小心捧着更要费心地哄着,实不是一般男人能吃得消,前夫王赓败下阵来,换了徐志摩,一场热恋写下了中国现代文人情史上最轰动的一章,但再入围城之后的陆小曼仍旧感到失望,她觉得婚后的志摩只是管她而不再爱她,不知是诗人婚后有另外的一面,亦或是绚烂热恋复归平淡人生之后小曼又感到空虚难耐。无论如何,从小即是掌上明珠的小曼娇惯任性的本质使她在智能上、在体魄上都像中国数千年女性历史中的小脚文化一样失去了生命力,只能为男性存留最后一点赏心悦目的价值,果真胡适形容的贴切——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但也仅此而已。
    小曼与翁瑞午的关系绝对影响到她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志摩没有拦阻翁瑞午和小曼亲近,主要是因为在他的西式思想里认为女人婚后也应该有权结交喜欢的朋友,他自己亦和好友之妻情如手足彼此关心(如叔华、湘眉),他这种自由派的思想对于君子来说是一种情操的考验,但是对于一个旧社会的遗少而言无疑是一种默许偷情的方便。志摩先是因为小曼需要能票戏的朋友,继而是因为小曼需要鸦片(知识分子拉不下脸去弄这些东西),最后是为了一些赚钱的门路(字画古董、地产买卖都是翁瑞午的点子),志摩没能摆脱这个祸害,最终只能眼看小曼越陷越深而悔恨莫及。
    小曼既爱志摩,同时又和已有妻室的翁瑞午关系暧昧,这与她率直又有情有义的本性实相矛盾。也许对小曼来说被爱是她与生俱来的权力,接受别人的爱就好像接受别人的赞美一样自然,也许是翁瑞午只给不求的方式和志摩相比让小曼感到轻松愉快,也许这种旧社会的男人才符合小曼对生活的期待(王赓徐志摩都已是西化的男人)。在转型期的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盘接受并且消化西式文化,许多人只学习了皮毛,无法改变根植于体内几千年的思想模式,小曼便是其一。她并没有转型成功,她也无意欺骗诗人的感情,只是诗人把自己构筑的梦想强加在她的身上。陆小曼爱徐志摩,但她坚持不改变她自己。无论这个“自己”被人议论的多么不堪,她都可以不在乎。
    她曾以这样大无畏的精神拼来她跟徐志摩的婚姻,但是最终依然上不见谅于北平的文人,下不见容于老家的父母,这也成为她自暴自弃的根本原因。徐志摩想改造陆小曼的决心让她厌烦,但小曼最后还是为他彻头彻尾的改变了——在徐志摩死后她终于洗尽铅华,谢绝一切的游宴,素服终生向志摩表达她迟来的爱意。为整理编辑《志摩全集》她倾尽了全力,充满她才气和心血的八册清样纸型至今还保存在北京图书馆中。 序
    编者序
    散文
    哭摩
    《云游》序
    《爱眉小札》序(一)
    《爱眉小札》序(二)
    《志摩日记》序
    泰戈匀在我家做客——兼忆志摩
    遗文编就答君心——记《志摩全集》编排经过
    《徐志摩诗选》序
    诗歌
    癸酉清明回硖扫墓有感
    悼志摩挽联
    题画诗十二首
    小说
    皇家饭店
    戏剧
    卞昆冈
    附:《卞昆冈》序
    故事
    河伯娶妇
    日记、书信
    小曼日记
    致胡适书信六通
    致陈从周书信一通
    附录
    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陆小曼幽怨难泯
    陆小曼——浪漫孤寂的人生
    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画山水卷
    我的义父母:徐志摩和陆小曼
    忆姑母陆小曼
    记忆中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才女 美女 病女
  •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散文、诗歌、小部、戏剧、故事等多种文学体裁的陆小曼作品。
  • 作者简介:
    陆小曼一九○三年九月出生于上海,九岁随母迁居北京。她与徐志摩在北京完成了轰轰烈烈的热恋后,回到上海的弄堂里开始了并不成功的婚姻生活。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陆小曼是一个奢华虚浮、颓废浪荡的女子,那种感觉恰恰多来自于陆小曼在十里洋场的奢糜生活。她每天总是跳舞、打牌、票戏到半夜三更,她的挥霍无度逼得徐志摩南北奔波,为多求一些收入,除了到处兼课之外还转手古董字画、做房地产掮客,斯文扫地的去赚每一分钱,最终竟为贪便宜,搭了一架免费的邮物飞机而酿成悲剧。无怪乎后人多带着一种批判责难的眼光去看陆小曼。——那的确是陆小曼,然而她所拥有的并不只是这些。
    事实上陆小曼并无倾城之貌,究竟她有何迷人之处?是诗人鬼迷了心窍?是一班文人过分吹捧了她?还是她高明的交际手腕使之成为一个众星拱月的社交名媛?其实,二十岁以前的陆小曼几乎涉世未深,进出社交圈也是婚后的事,加以她出身官宦之家的背景和嫁给王赓之后的身份,想象小曼有着名妓般的风情实在是一种想当然的误导。很多人认识陆小曼是因为徐志摩,但在徐志摩出现之前和离开之后小曼身边皆有一班文人雅士围绕,因此只有把陆小曼的魅力与徐志摩分开来看,才能找到小曼真实的面貌。
    苍白、病弱、常昏厥,陆小曼似乎暗合了西施捧心的中国式病态美学。
    小曼体弱多病却聪颖过人,她不但能在未踏出一步国门的情况下精通英语和法语,同时还兼擅京昆、能诗会画。陆小曼初学油画,后又改国画,30年代在女画界已经小有名气。中国的第一个女子美术家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1929年在上海酝酿成立时,她就是最初的发起人之一。这一切使包括志摩在内的多数人都觉得十分难能可贵。
    陆小曼的单纯有时还会转换成一种没心没肺的憨傻,谁都难跟她认真计较,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有三头六臂来供养这个尤物。这样一个女人不仅需要小心捧着更要费心地哄着,实不是一般男人能吃得消,前夫王赓败下阵来,换了徐志摩,一场热恋写下了中国现代文人情史上最轰动的一章,但再入围城之后的陆小曼仍旧感到失望,她觉得婚后的志摩只是管她而不再爱她,不知是诗人婚后有另外的一面,亦或是绚烂热恋复归平淡人生之后小曼又感到空虚难耐。无论如何,从小即是掌上明珠的小曼娇惯任性的本质使她在智能上、在体魄上都像中国数千年女性历史中的小脚文化一样失去了生命力,只能为男性存留最后一点赏心悦目的价值,果真胡适形容的贴切——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但也仅此而已。
    小曼与翁瑞午的关系绝对影响到她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志摩没有拦阻翁瑞午和小曼亲近,主要是因为在他的西式思想里认为女人婚后也应该有权结交喜欢的朋友,他自己亦和好友之妻情如手足彼此关心(如叔华、湘眉),他这种自由派的思想对于君子来说是一种情操的考验,但是对于一个旧社会的遗少而言无疑是一种默许偷情的方便。志摩先是因为小曼需要能票戏的朋友,继而是因为小曼需要鸦片(知识分子拉不下脸去弄这些东西),最后是为了一些赚钱的门路(字画古董、地产买卖都是翁瑞午的点子),志摩没能摆脱这个祸害,最终只能眼看小曼越陷越深而悔恨莫及。
    小曼既爱志摩,同时又和已有妻室的翁瑞午关系暧昧,这与她率直又有情有义的本性实相矛盾。也许对小曼来说被爱是她与生俱来的权力,接受别人的爱就好像接受别人的赞美一样自然,也许是翁瑞午只给不求的方式和志摩相比让小曼感到轻松愉快,也许这种旧社会的男人才符合小曼对生活的期待(王赓徐志摩都已是西化的男人)。在转型期的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全盘接受并且消化西式文化,许多人只学习了皮毛,无法改变根植于体内几千年的思想模式,小曼便是其一。她并没有转型成功,她也无意欺骗诗人的感情,只是诗人把自己构筑的梦想强加在她的身上。陆小曼爱徐志摩,但她坚持不改变她自己。无论这个“自己”被人议论的多么不堪,她都可以不在乎。
    她曾以这样大无畏的精神拼来她跟徐志摩的婚姻,但是最终依然上不见谅于北平的文人,下不见容于老家的父母,这也成为她自暴自弃的根本原因。徐志摩想改造陆小曼的决心让她厌烦,但小曼最后还是为他彻头彻尾的改变了——在徐志摩死后她终于洗尽铅华,谢绝一切的游宴,素服终生向志摩表达她迟来的爱意。为整理编辑《志摩全集》她倾尽了全力,充满她才气和心血的八册清样纸型至今还保存在北京图书馆中。
  • 目录:

    编者序
    散文
    哭摩
    《云游》序
    《爱眉小札》序(一)
    《爱眉小札》序(二)
    《志摩日记》序
    泰戈匀在我家做客——兼忆志摩
    遗文编就答君心——记《志摩全集》编排经过
    《徐志摩诗选》序
    诗歌
    癸酉清明回硖扫墓有感
    悼志摩挽联
    题画诗十二首
    小说
    皇家饭店
    戏剧
    卞昆冈
    附:《卞昆冈》序
    故事
    河伯娶妇
    日记、书信
    小曼日记
    致胡适书信六通
    致陈从周书信一通
    附录
    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陆小曼幽怨难泯
    陆小曼——浪漫孤寂的人生
    含泪中的微笑——记陆小曼画山水卷
    我的义父母:徐志摩和陆小曼
    忆姑母陆小曼
    记忆中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才女 美女 病女
查看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陆小曼诗文
随着日子往前走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随着日子往前走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现代名家作品精选:陆小曼作品精选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曼庐墨戏——陆小曼的艺术世界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桃花流水在人世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云游:陆小曼回忆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陆小曼作品精选集:开到荼蘼花事了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我转身,邂逅一生的执念
陆小曼
陆小曼诗文
随着日子往前走(轻经典系列)
陆小曼
陆小曼诗文
吾愿生生花里往
陆小曼 著
陆小曼诗文
寂寞烟花梦一朵
陆小曼
陆小曼诗文
志摩日记
陆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