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
2009-12
版次: 1
ISBN: 9787508729749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其他
页数: 44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分类: 政治
77人买过
  • 行政区划工作完成了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任务,并转入依法管理界线的轨道;健全和落实了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和难点排查机制以及界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及时妥善地处理了界线纠纷,促进了边界地区稳定。初步形成了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章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行政区划雏形(前2100-前221)
    一、夏朝(约前2100-约前1600)
    二、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三、周朝(约前1046-前256)
    四、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州郡县)制(前221-581)
    一、秦朝(前221-前206)
    二、汉朝(前206-220)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第三节隋唐宋辽金时期的道(路)府(州)县制(581-1279)
    一、隋朝(581-618)
    二、唐朝(618-007)
    三、五代十国(907-960)
    四、宋朝(960-1279)
    第四节元明清时期的省路府(州)县制(1206-1911)
    一、元朝(1206-1368)
    二、明朝(1368-1644)
    三、清朝(1644-1911)
    第五节中华民国时期的省县乡制(1912-1949)
    一、北洋政府(1912-1928)
    二、国民政府(1928-1949)
    第六节历代乡村治理制度
    一、先秦时期乡村治理制度
    二、秦至清朝乡村治理制度
    三、晚清时期乡村治理制度
    四、民国时期乡村治理制度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建制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区划建制
    一、增加行政区划层次,划设大行政区
    二、调整省级行政区划,新设省级建制
    三、增设了一批城市
    四、调整县的行政区划
    五、适当调整乡村
    第二节宪法颁布前后的行政区划调整
    一、撤销大区,减少行政管理层次
    二、大量撤并省级行政区
    三、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大量的民族自治地方
    四、增设了一批城市
    五、调整合并了一批小乡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和发展
    一、历代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和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特征
    四、民族型行政区划建制
    第四节市镇建制的兴建和调整压缩
    一、逐步实现正常平稳的协调发展阶段
    二、大起大落和滞缓的曲折发展阶段
    第五节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和调整
    一、基本概念
    二、人民公社的建立和调整
    第六节台港澳的行政区划
    一、台湾的行政区划
    二、香港的行政区划
    三、澳门的行政区划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节城市设置的快速发展
    一、城市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
    二、城市的快速增长阶段(1986-1997)
    三、城市设置的严格控制阶段(1998-2008)
    四、城市快速增长的意义
    第二节市管县体制的逐步推进
    一、市管县体制的由来
    二、市管县体制的基本形式
    三、市管县体制的进一步推广
    四、实行市管县(市)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撤社建乡和合乡并镇
    一、乡镇体制的恢复与重建
    二、撤社建乡工作
    三、乡镇规模调整与合乡并镇
    四、撤乡建镇,促进了特大型乡镇的崛起
    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与改革的趋势
    第四节省级行政区划建制的增设
    一、设立海南省
    二、设置重庆直辖市
    三、设立特别行政区,实现“一国两制”的国家治理架构
    四、省级行政区划设置的意义

    第四章新时期的行政区划变革
    第一节新型城镇化与行政区划
    一、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容
    三、新型城镇化对行政区划的要求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划
    一、主体功能区及其基本格局
    二、主体功能区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影响
    三、发挥行政区划作用,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
    第三节行政区划的矛盾和问题
    一、关于行政区划层级结构的矛盾
    二、关于行政区划幅度规模的矛盾
    三、关于行政区划名称的规范、简化问题
    第四节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
    一、行政区划调整与变更的指导思想
    二、行政区划调整与变更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行政区划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一节行政区划讲科学的理论意义
    一、行政区划是空间统筹与整合的科技手段
    二、行政区划是需要多学科协同服务的综合领域
    三、讲科学是提高行政区划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
    第二节行政区划管理机构和法规
    一、行政区划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二、行政区划管理法规
    第三节行政区划管理原则和审批程序
    一、行政区划管理的原则
    二、行政区划变更审批程序
    第四节行政区划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应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二、1:4m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三、1:100万、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和图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集

    第六章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
    第一节全面勘界前的界线管理
    一、历史上我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概述
    三、勘界前我国行政区域界线及其管理基本情况
    第二节全面勘界的探索和试点
    一、边界争议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勘界工作的探索活动
    三、全国勘界试点
    第三节全面勘界的启动推进
    一、全面勘界的准备
    二、全面勘界的部署
    三、全面勘界的开局
    四、全面勘界的推进
    五、全面勘界的攻坚
    六、全面勘界的冲刺
    七、全面勘界的决战
    第四节全面勘界的攻坚收尾
    一、基本情况
    二、省界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三、县界勘界难点攻坚及收尾工作
    四、全面勘界的几项收尾工作
    ……
    第七章依法管理行政区域界线
    第八章地名基础知识
    第九章地名管理工作
    第十章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第十一章地名信息化服务
    附录
    后记
  • 内容简介:
    行政区划工作完成了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任务,并转入依法管理界线的轨道;健全和落实了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和难点排查机制以及界线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及时妥善地处理了界线纠纷,促进了边界地区稳定。初步形成了以地名标准化为基础、地名信息化为载体、地名文化为支撑、城乡系列地名标志为抓手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 目录:
    第一章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行政区划雏形(前2100-前221)
    一、夏朝(约前2100-约前1600)
    二、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三、周朝(约前1046-前256)
    四、春秋(前770-前476)和战国(前475-前221)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州郡县)制(前221-581)
    一、秦朝(前221-前206)
    二、汉朝(前206-220)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1)
    第三节隋唐宋辽金时期的道(路)府(州)县制(581-1279)
    一、隋朝(581-618)
    二、唐朝(618-007)
    三、五代十国(907-960)
    四、宋朝(960-1279)
    第四节元明清时期的省路府(州)县制(1206-1911)
    一、元朝(1206-1368)
    二、明朝(1368-1644)
    三、清朝(1644-1911)
    第五节中华民国时期的省县乡制(1912-1949)
    一、北洋政府(1912-1928)
    二、国民政府(1928-1949)
    第六节历代乡村治理制度
    一、先秦时期乡村治理制度
    二、秦至清朝乡村治理制度
    三、晚清时期乡村治理制度
    四、民国时期乡村治理制度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建制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区划建制
    一、增加行政区划层次,划设大行政区
    二、调整省级行政区划,新设省级建制
    三、增设了一批城市
    四、调整县的行政区划
    五、适当调整乡村
    第二节宪法颁布前后的行政区划调整
    一、撤销大区,减少行政管理层次
    二、大量撤并省级行政区
    三、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了大量的民族自治地方
    四、增设了一批城市
    五、调整合并了一批小乡
    第三节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和发展
    一、历代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和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特征
    四、民族型行政区划建制
    第四节市镇建制的兴建和调整压缩
    一、逐步实现正常平稳的协调发展阶段
    二、大起大落和滞缓的曲折发展阶段
    第五节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和调整
    一、基本概念
    二、人民公社的建立和调整
    第六节台港澳的行政区划
    一、台湾的行政区划
    二、香港的行政区划
    三、澳门的行政区划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区划调整
    第一节城市设置的快速发展
    一、城市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
    二、城市的快速增长阶段(1986-1997)
    三、城市设置的严格控制阶段(1998-2008)
    四、城市快速增长的意义
    第二节市管县体制的逐步推进
    一、市管县体制的由来
    二、市管县体制的基本形式
    三、市管县体制的进一步推广
    四、实行市管县(市)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撤社建乡和合乡并镇
    一、乡镇体制的恢复与重建
    二、撤社建乡工作
    三、乡镇规模调整与合乡并镇
    四、撤乡建镇,促进了特大型乡镇的崛起
    五、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与改革的趋势
    第四节省级行政区划建制的增设
    一、设立海南省
    二、设置重庆直辖市
    三、设立特别行政区,实现“一国两制”的国家治理架构
    四、省级行政区划设置的意义

    第四章新时期的行政区划变革
    第一节新型城镇化与行政区划
    一、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
    二、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容
    三、新型城镇化对行政区划的要求
    第二节主体功能区与行政区划
    一、主体功能区及其基本格局
    二、主体功能区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影响
    三、发挥行政区划作用,促进主体功能区形成
    第三节行政区划的矛盾和问题
    一、关于行政区划层级结构的矛盾
    二、关于行政区划幅度规模的矛盾
    三、关于行政区划名称的规范、简化问题
    第四节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
    一、行政区划调整与变更的指导思想
    二、行政区划调整与变更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行政区划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一节行政区划讲科学的理论意义
    一、行政区划是空间统筹与整合的科技手段
    二、行政区划是需要多学科协同服务的综合领域
    三、讲科学是提高行政区划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
    第二节行政区划管理机构和法规
    一、行政区划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二、行政区划管理法规
    第三节行政区划管理原则和审批程序
    一、行政区划管理的原则
    二、行政区划变更审批程序
    第四节行政区划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应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二、1:4m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三、1:100万、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图和图集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集

    第六章全面勘定行政区域界线
    第一节全面勘界前的界线管理
    一、历史上我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概述
    三、勘界前我国行政区域界线及其管理基本情况
    第二节全面勘界的探索和试点
    一、边界争议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勘界工作的探索活动
    三、全国勘界试点
    第三节全面勘界的启动推进
    一、全面勘界的准备
    二、全面勘界的部署
    三、全面勘界的开局
    四、全面勘界的推进
    五、全面勘界的攻坚
    六、全面勘界的冲刺
    七、全面勘界的决战
    第四节全面勘界的攻坚收尾
    一、基本情况
    二、省界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三、县界勘界难点攻坚及收尾工作
    四、全面勘界的几项收尾工作
    ……
    第七章依法管理行政区域界线
    第八章地名基础知识
    第九章地名管理工作
    第十章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第十一章地名信息化服务
    附录
    后记
查看详情
系列丛书 / 更多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
孙伟林、李学举 著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减灾救灾
李学举 著;邹铭 编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王振耀、李学举 著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社会救助
李学举 著;米勇生 编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优抚安置
董华中、李学举 著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社会工作
孙建春、李学举 著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
张明亮、李学举 著
相关图书 / 更多
您可能感兴趣 / 更多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8
戴均良 著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戴均良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集
戴均良、白泊 著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全三册)
戴均良 编
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
中国市制
戴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