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原理

物权法原理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2008-08
版次: 1
ISBN: 9787300094595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纸张: 胶版纸
页数: 409页
字数: 471千字
8人买过
  •   《物权法原理》以解释论为主,但解释的依据并不限于《物权法》,而是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考虑到《物权法》作为过渡性立法的背景,为了体系的完整,本书对于《物权法》没有规定的先占、取得时效、典权、居住权等,也从立法论的角度作了阐述。此外,本书在史论方面也作了些尝试,在某些部分的阐述中,增加了该制度的立法史和学说史,以利于读者充分理解。   申卫星,男,山东日照人,1970年4月生。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法学);200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2001年10月-2003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民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教育部公派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2年6月-9月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6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

      代表性著作有:《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物权法》(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民法学》(1版、2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7年出版)、《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民法典的品性》、《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视角》等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十余篇,1篇德文论文,1篇论文被翻译为法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和医事法。 导论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及其时代意义

    一、我国《物权法》的立法过程

    二、《物权法》的社会意义

    三、《物权法》的经济意义

    第一章 物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含义、调整对象与性质

    一、物权法的含义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三、物权法的性质

    第二节 我国现行物权法的法律体系-

    一、与物权变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与物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与征收,征用及补偿相关的法锥法规

    四、与所有权及用盏物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与担保物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小结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与结构原则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二、物权法的结构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一、物权社会化趋势

    二、物权的价值化趋势

    三、物权关系扩张化趋势

    四、物权法的国际化趋势

    第二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本质及特征

    一、物权概念的起源

    二、物权的含义

    三、物权的本质及特性

    第二节 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关系

    一、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二、物权与知识产权的区别

    第三节 一物一权主义与物权的客体

    一、一物一权主义及其理由

    二、物的概念和特征

    三、物的主要分类

    第四节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种类

    一、物权法定主义解析

    二、物权法定主义曲理论基础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修正

    四、物权的分类

    第五节 物权绝对主义与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效力曲一般理论

    二、物权的捧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上请求权

    第六节 物权的行使和保护

    一、物权的行使

    二、物权的保护

    三、物上请求权

    ……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四章 占有

    第五章 所有权

    第六章 用益物权

    第七章 担保物权

    主要参考文献
  • 内容简介:
      《物权法原理》以解释论为主,但解释的依据并不限于《物权法》,而是实质意义上的物权法;考虑到《物权法》作为过渡性立法的背景,为了体系的完整,本书对于《物权法》没有规定的先占、取得时效、典权、居住权等,也从立法论的角度作了阐述。此外,本书在史论方面也作了些尝试,在某些部分的阐述中,增加了该制度的立法史和学说史,以利于读者充分理解。
  • 作者简介:
      申卫星,男,山东日照人,1970年4月生。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民法学);200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商法学)。2001年10月-2003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民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教育部公派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2年6月-9月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3年6月起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

      代表性著作有:《期待权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物权法》(合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民法学》(1版、2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007年出版)、《我国物权立法难点问题研究》(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治与法律》、《法学评论》、《法律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中国民法典的品性》、《视野拓展与功能转换:我国设立居住权制度必要性的多重视角》等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转载十余篇,1篇德文论文,1篇论文被翻译为法文。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总论、物权法和医事法。
  • 目录:
    导论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及其时代意义

    一、我国《物权法》的立法过程

    二、《物权法》的社会意义

    三、《物权法》的经济意义

    第一章 物权法基础理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含义、调整对象与性质

    一、物权法的含义

    二、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三、物权法的性质

    第二节 我国现行物权法的法律体系-

    一、与物权变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与物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与征收,征用及补偿相关的法锥法规

    四、与所有权及用盏物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五、与担保物权相关的法律法规

    小结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与结构原则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二、物权法的结构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一、物权社会化趋势

    二、物权的价值化趋势

    三、物权关系扩张化趋势

    四、物权法的国际化趋势

    第二章 物权通论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本质及特征

    一、物权概念的起源

    二、物权的含义

    三、物权的本质及特性

    第二节 物权与其他财产权的关系

    一、物权与债权的关系

    二、物权与知识产权的区别

    第三节 一物一权主义与物权的客体

    一、一物一权主义及其理由

    二、物的概念和特征

    三、物的主要分类

    第四节 物权法定主义与物权的种类

    一、物权法定主义解析

    二、物权法定主义曲理论基础

    三、物权法定主义的发展与修正

    四、物权的分类

    第五节 物权绝对主义与物权的效力

    一、物权效力曲一般理论

    二、物权的捧他效力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五、物上请求权

    第六节 物权的行使和保护

    一、物权的行使

    二、物权的保护

    三、物上请求权

    ……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四章 占有

    第五章 所有权

    第六章 用益物权

    第七章 担保物权

    主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